民国初年的乐安“戕官案”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_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黄河入海口的乐安县(今山东广饶),于民国三年(1914年)曾发生过一起义民为反对贪官污吏横征暴敛,揭竿而起的“戕官案”,系一件震惊朝野、轰动民国的大案,后世却鲜为人知,只是当时的《东方杂志》称:“乡民聚众暴动,拥入知事卧室……”而袁世凯则横加蔑词:“扩鸷之风,甲于全县。”但千秋功罪,自有评说。
  
  袁世凯搜刮地皮
  
  民国元年(1912年)3月,袁世凯窃据“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进而谋据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之位。为了培植党羽,排除异己,巩固自己的实力,他便于翌年(1913年),责令财政部为其筹措军饷。为使“出师有名”,于是财政部为其谋划出“验契”之法,以便在“例行公事”的幌子下,巧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
  按照当时规定:凡民间买卖田宅者,未经税契的,需遵照新章程完税,而“验契”时,不论已税、未税,一律呈验。言明地价(或房价)在30圆以上者收契尾纸税1元(即银元1块,当时系小麦150斤之价),另缴注册费1角;契价不足30元者,只收注册费1角;有田房而无文契者,由乡、庄具保,约同四邻,至县申明,补契呈验,如过期不验者,加倍惩罚。如遇田房纠纷诉讼,则以红契为准,白契无效;补契以地价为差,凡1亩以上者,一律交纳纸价洋1元、注册费1角,另写新契者照此办理。政令既出,责令当年8月1日施行,“验契”限期6个月完成。
  森然此法,亟待贯彻。于是袁世凯责成其在山东的心腹、军务督理靳云鹏“将军”加紧催办。
  
  王文琙“催税”邀功
  
  王文琙,字伯乐,原籍四川成都,因其祖父在山东做官,遂迁徙淄川落户。他于清宣统二三年间(1910—1911),经人举荐先后任职于淄川、章丘等县,一度窃取了“任事虽短,政声颇著”的赞誉。宣统四年(公元1912年),经山东省民政长周自齐(后任财政总长)呈请举荐,调任乐安县知事。
  乐安县时为青州府属,隶属胶东道,方位在烟台西去400多公里处。境内所辖东北近渤海,险恶巨浪,狂澜拍岸,孕育了这方热土上百姓“风气彪悍”的性格,富有反抗精神。人们对于王文琙的贪婪阴毒早有不满,随之背后送绰号曰“王欠或(音毁)”因“文”字似“欠”,“琙”字像“或”,方言“或”、“毁”同音,“欠或”即“欠打”、“欠殺”之意。
  王文琙毕竟是“验契”催税的急先锋。
  民国二年(1913年)7月,王文琙接到北京政府“验契”的指令后,8月间他即将首事(乡长)与地保(村长)召集到县衙训话,他不由分辩地说:“上峰有令,9月1日县内开始验契,不得有误。房屋税,够3间者需交税1元2角5分!”之后,他料想到一旦各首事着手办理,庶几民穷财尽,势必验证难畅,故而此事伊始,当宜雷厉风行。于是,命人在县衙门前扎起席棚,收税人员佩戴金丝眼镜,高坐其中,乐南百姓倾家荡产,排队验契。间有漏税或不呈验者,立马押至府前,用铁索索在柱子上示众。
  当时,农民不堪重负,除缴纳契费外,请首事、地保丈量土地,还要送礼“递包”,外加吏役额外勒索,家家苦不堪言,故而至年底全县呈验完税的只占60%。但当王文琙将此数字解报省城时,想不到竟赢得了“山东之冠”的“美名”。是年年终,王文琙接到了山东省将军靳云鹏的“嘉奖令”,内称:“决定由解报之数目内,提取5%充赏,并拟擢升王文琙为道尹。”王文琙既发财又升官,自然喜出望外,受宠若惊,他暗下决心,年后继续催验,由乐南而乐北,不完不止。
  
  碑寺口星夜“验契”
  
  原来乐安北部一带,土地硗薄,荒碱地成片,五冬六夏白茫茫一片,庄稼种植成活率很低。有歌谣描述道:
  走了些宽敞道,
  喝了些骡马尿。
  遍地是六月雪,
  听了些鸭乱叫。
  足见盐碱地贫瘠,百姓耕作之苦。鉴于此,土地多论块不论亩,小者三五亩,大者则十几亩或几十亩不等。买卖立契时,只写“荒地一片”,有的则根本没有地契。凡此种种,碑寺口一带最多。王文琙思及这种地是块肥肉,油水多,不免垂涎三尺,迫不及待地亲往“验契”。
  民国二年(1913年)2月23日,已是农历正月二十九。春寒料峭,北风劲吹,天空不时飘着雪花,但利欲熏心的王文琙不顾这些,亲自带领一班衙役、幕僚、帮審、警卫数十人,兴冲冲地向乐北碑寺口进发。
  到达碑寺口后,王文琙便下榻于牛浩然的书房里。牛浩然是崇二保的首事,为人阴险狡猾,无人不晓,一面在县知事面前百般殷勤,献媚取宠;一面又替王文琙下令,限期到碑寺口“验契”。
  当日午后,王文琙便性急地派遣衙役孙祥,率卫队数人来到东齐村,找到地保齐光礼,劈头责问:“为什么迟迟不去呈验?”齐光礼当即回话:“我村很穷,呈验确有难处。”孙祥闻听暴怒,不由分说,一个耳光向齐光礼脸上打去。齐时年已60多岁,性格倔强,凑上去与孙扭打一处,孙见势不妙,一面口出恶言,一面带随众悻悻而去。
  孙祥离去后,村里有个教书先生齐登先旋即对大家说:“打了公差,是谓‘殴差’,属犯法行为,王文琙决不肯善罢甘休,我们得赶紧赔情道歉,或可免祸。”齐登先50开外年纪,受辛亥革命影响,颇具民主思想和时局眼光,他的话立竿见影。于是,大伙找来了齐来明、齐树明、齐敬君3位闾长,及6名妇女(其中一寡妇名齐田氏)前往碑寺口赔情。王文琙见了众人不问情由,滥施淫威。他声嘶力竭地说:“回去告诉大伙,明日速来呈验,不然定要严惩!”他们郁郁回村,向大家一一说明,村民们哀号震天:大祸临头,坐牢就在眼前!此时,齐登先挺身而出,他斩钉截铁地说:“反正咱村闯了大祸,一不做,二不休,倒不如先下手为强!”众人个个称是,迅即派人到附近各村去送“鸡毛信”,火速传递暴动讯息。
  次日即农历正月三十日,按多年传习,5日一集,碑寺口集市为“逢五排十”,故是日正值集期。午后“验契”者络绎不绝,直到午夜12时许,方停呈验,总计700多张,收京钱1000多串,但东齐乡民悉数未曾呈验。收税人等正思虑间,时约凌晨1时许,忽闻四野锣鼓齐鸣,又窥灯笼火把烛光照天,人声鼎沸,怒气腾腾,一股强大的人流蜂拥而至……
  
  王文琙一命呜呼
  
  原来,这是东齐村民众率领的一支农民反“验契”暴动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过来了。
  当时,在齐登先的积极倡导下,他们约定:以击鼓敲锣为号,带上武器、灯笼等,乘黑夜到牛家洼(位于碑寺口西北的大洼)集合。为了扩大队伍,由齐登先、齐世俊与齐敬信3人,急速写出了“鸡毛信”,送往临近各村。上书:
  告白
  四方亲友得知:今夜晚快速赶到碑寺口杀官。千万千万!务必务必!
  按历史传习,“鸡毛信”又称“滚单”,原为清咸丰、同治年间,各乡(庄)防御太平军、捻军“滋扰”,创此传递信息之法,沿用后世。那时的“鸡毛信”分两种:本制与纸制,所插鸡毛犹似令箭,见者即刻复制,传递不怠。这天,自东齐村发出的纸制“鸡毛信”,像插了翅膀一般,至黄昏时分就传遍了崇二保的村村庄庄。此时此刻,集合在牛家洼的足有400多人之众。人们手持锄、镰、锨、镢、二齿子等农具,用作武器,在齐光礼、齐来明、齐树明等人的带领下,将碑寺口团团包围。
  此时,牛浩然见这般情景,匆匆来见王文琙,战战兢兢地说:“看来乡民要暴动,特请知事暂避,待本人前往劝说……”谁知牛浩然刚刚走至村口,即被乱棍当头击中,呻吟着负伤逃命而去。王文琙惊闻人声嘈杂,夺路而出,正欲劝阻,不料有人先行施放土炮,王文琙隨即两腿受伤倒地,经随从的警勇、家丁扶携入院内,遂越墙匿于张仲兴家,张仲兴将王文琙掩藏在南屋东头的磨坊里。怒火中烧的乡民们似潮水奔涌,四处搜索,夺下警勇枪支,将他们一一捆缚,并将院墙推倒,终于从张宅中搜出王文琙及其家丁赵顺、崔升等。这时,齐来明指着王文琙的鼻子大骂:“王欠或(毁),今天就是你升天的日子,叫你到阎王爷那里‘验契’去吧!”于是,众人刀械齐下,王文琙立时毙命。
  
  众英雄青史留名
  
  骄奢淫逸、作威作福的王文琙被乐北义民送上西天,乐安县民人心大快。2月25日(农历二月初一)拂晓时分,闻讯赶来的牛庄、北隋、辛集、东里、武王、六户等70多个村庄的大约3000名农民,本欲跟王文琙清算较量,但见恶人已死,无不拍手称快。
  杀官非小事,乐北一带自此进入了“白色恐怖”时期。
  老年人深知,这事当局者不会就此罢休,劝大家赶紧逃难。于是,家家户户,拖儿带女,背井离乡,走上了流亡道路。乡民们有的逃往博兴、蒲台一带,有的逃往河口海滩淤地,部分青壮年则远走他乡,遁匿东北关外。数日之内,碑寺口、百户张、东齐、张柳店、陈家桥、陈家庄、邵家庄、邵家桥、陈官庄、斜里把、古河道、温家楼、坡南周等庄村,均已徙避一空,老幼妇孺不见一人。
  面对这一情景,当局深恐“长此流亡,难免不变为流寇”,乃张贴布告多张,尤以博兴、乐安交界处为多。布告大意是:“胁从者罔治”,如能“捆送正凶”,讯明属实,则优予奖励;当此春耕之际,安分良民,务即速回乡里,各营生业……
  但毕竟事情发生后,袁世凯惊恐万状,他连忙向山东督军靳云鹏发出指令:“按名缉拿,务获严办。”靳云鹏立即责令岱北道尹夏继泉和胶东道尹吴永等,先后领兵前来乐安进行镇压。夏继泉带领2支马队和3连步队,连夜驰往乐安后,由吴永统一指挥。这群官兵,或悬赏购线,或密谋挖掘,走街串巷,昼夜捉人,刀光剑影,血光粼粼,一次次的大搜捕,先后有30多人被捕入狱,被判处死刑者计14人。
  3月21日(农历二月二十五),朔风凛冽,雨雪霏霏。14名勇士视死如归,慷慨悲歌,英勇就义于碑寺口。丧心病狂的刽子手们将他们枭首示众,先悬于村内,后悬于乐安县城。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暴动被统治者血腥地镇压下去。
  但北京政府到底是色厉内荏,惶惶难安,袁世凯不得不宣布“暂停验契”,并把逮捕去的一部分人释放回家,并于7月10日发出电令:“责成地方官吏考察验契弊端,以求改正。”当时,统治者退却让步,是勇士们的鲜血换来的胜利成果。乐安英雄勇抗苛捐的大无畏斗争精神与日月同光,为世代景仰传颂。
其他文献
水是生命之源。能够载舟,亦能覆舟是水的伟大力量;勇立潮头,不怕栖牲是水的崇高精神。国家兴亡,在于人心向背,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先人圣贤崇尚“水”的作用。战国时,荀子在《荀子·王制》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说:统治者像是一条船,而广大的民众扰如河水,水既可以把船载负起来,也可以将船淹没掉。  唐贞观后期,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怨不在大
期刊
1949年后,毛泽东做过两次大规模的调研。  一次是1956年2月到4月,毛泽东用两个多月时间,先后听取中央34个部委汇报,专题调研社会主义建设如何走出中国特色,如何解决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少走一点弯路。在1956年4月2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经过后来不断的完善修改,《论十大关系》成为毛泽东思想治国理政篇的代表作品,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  另一次是从
期刊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以及延安和各解放区军民的英雄业绩,无不吸引着中外人士。1944年夏,驻重庆的中外记者组织西北参观团访问延安。国民党企图掌控这一行程,派特务装扮成记者混入参观团,以图趁机进行反共宣传活动,未果。记者们纷纷撰文报道陕甘宁边区的真相,以真实的见闻,极力宣传延安和解放区欣欣向荣的面貌,以及八路军、新四军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战绩,有力地推动了抗战胜利的进程。  背景  1944
期刊
上古时期,中原部落联盟(尧舜禹)为加速国家统一,多次讨伐南方的三苗部落联盟,战败后的三苗余部逃往南方苍梧。禹主张对三苗继续征伐,舜帝不赞成。于是舜帝南巡,亲往三苗之地,怀柔德服三苗,不幸在苍梧之野驾崩,葬在九疑山,舜帝之陵就叫零陵。舜帝葬地零陵所在的这座九疑山就在湘水源西北今广西全州越城岭之中,山中有一条赤水,这条赤水就是今资水上游的夫夷水。赤水因流经红层地貌的赤坨之间而名。赤水的东面就是舜帝葬地
期刊
朱锡昂(1887—1929),字识惺,广西玉林市博白县沙河镇人。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朱锡昂就已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广西的革命先驱。他是玉林地区第一个中共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广西早期革命运动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1928年6月后,朱锡昂担任中共广西特委书记和中共广西临时省委负责人,领导广西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1929年6月,朱锡昂不幸被捕牺牲。  中共广西党组织在早期革命运动中,经历了
期刊
在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作为中国抗战中继陆、海、空军以外“第四战线”的广播电台,在抗战宣传中处于极其重要的政治和战略地位。因此,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中,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中将副部长的周恩来非常重视广播的抗战宣传作用,发表了3次脍炙人口的广播演讲,为抗战发出了强有力的呐喊。  武汉:争取更大的新的胜利  1937年
期刊
1946年初,中国旧政治协商会议期间,国民党反动派纠集一帮特务,制造了轰动全国的重庆“沧白堂事件”,蓄意破坏民主,维持蒋介石的独裁专制统治。  事件产生的背景  抗战胜利之后,全国人民迫切希望停止内战,建设独立、富强、和平、民主的国家。当时经过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的努力,根据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条款,于1946年1月10日召开了政治协
期刊
5月22日,我在办公室撰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出版图书《沿着民族复兴的足迹》,其中收入《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文。14时许,多家中央媒体发布新闻:“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5月22日13时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1930—2021)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期刊
1911年的清政府已经内外交困、摇摇欲坠,以《大江报》主笔詹大悲为代表的报人力争做“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遗余力地为推翻封建统治的民主革命“鼓与呼”,却遭到清政府的镇压。《大江报》案的发生成为武昌起义的先声,唱响了腐朽无能的清政府的葬歌。  《大江报》的创立  詹大悲(1887—1927),湖北蕲春人,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革命派报刊活动家,是革命派在湖北地区宣传战线上的一员主将。他于1908年
期刊
一    1948年3月29日,蒋介石一手操纵的“行宪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南京开幕。  当时,国共内战已烽火连天,战况已明显对国民党不利,蒋介石仍积极主张筹开“国大”,实行所谓的“还政于民”,其“良苦用心”是激励士气,标榜民主,以赢得美国更大的支持。  4月5日,国民党中常委一致拥戴总裁蒋介石为总统候选人。4月9日,150多名“国大”代表签署,请选蒋主席为总统,连署者高达2489人。  4月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