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的书籍出版有着漫长而悠久的发展历程,其中书籍的装帧形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出现新的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装帧材料和生产工艺的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装帧形式。旋风装作为唐代书籍装帧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时代背景与演变也受到唐代经济、文化等的影响。
【关键词】 旋风装 发展背景 形态
1.旋风装的发展背景
1.1旋风装发展的时代背景。唐朝是我国繁荣昌盛的朝代,其经济、政治等方面在历史上代表了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成就。这种优越的时代环境为书籍装帧形式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和条件。我国的书籍装帧从最早的卷轴装,发展到了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等形式,直到后来的线装书。书籍的不同装帧形式的出现和发展,都和当时的历史时代具有重要的关系,例如人们对于书籍的重视和应用的程度,以及制造方法的技术等。
1.2旋风装发展的文化背景。作为历史上发展的一个高峰,唐代社会经济以及政治文化都达了新的历史高峰阶段。特别是唐代诗歌的发展,不仅形成了文学上的黄金时代,同时也对书籍的装订形成了比较大的影响。在唐代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人们对于书籍的需求也大大地增加,因此在书籍的装订上应当满足翻检使用的需要。但是在唐代前期书籍比较流行的装帧形式卷轴装,在使用的过程中比较繁琐;为了有效地减少书籍使用者翻检的不便,人们产生研究新的书籍装帧形式,旋风装的形式出现了。
2.旋风装的概述及其特点
2.1旋风装的概述。在唐代,书籍形制的发展实现了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其表现就是“叶子”的出现。叶子是对于书页的早期称呼,可能和古印度传入中原的经文有密切的关系。早期南亚地区将佛经写在树叶上,然后依次叠放起来并且用木板上下夹住。佛经的这种记录形式对于唐代的书籍装订给予了比较大的启示,使人们可以将长期使用的卷轴装改成为树叶一样装订起来。宋欧阳修说:“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其后有叶子,其制似今策子,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轴难数卷舒,故以叶子写之。”程大昌亦云:“古书不以简策,缣帛皆为卷轴,至唐始为叶子。”也就是说,唐代开始将书籍的内容划分在“叶”的单位里,这样就能快速地确定具体内容所载的位置,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叶子”是对于书页最原始的称呼,其出现或许与古印度传入的梵夹装经文有关。古代南亚地区将佛经写在贝多树叶之上,然后把众多的树叶依次叠放起来,然后上下各置一块木板夹住。梵文佛经的这种形式启发了当时的图书制作,使人们认识到书籍并非只有粘连成长卷这样一种装帧方式,纸张也完全可以像贝多树叶一样被装订成册。于是乎,册页的意识开始萌发。基于“叶子”的出现,唐代产生了新的图书形制:旋风装。
2.2旋风装的特点。旋风装是以一副比书页略宽略厚的长条纸作底,把书页向左鳞次相错地粘在底纸上,每页正反两面书写文字,收藏时从首向尾卷起。它保留了卷轴装的外形,又解决了翻检时的不方便。后来发现了唐代《唐韵》写本,是将所写书页逐张依次错开贴于卷轴底纸上,阅读时打开逐页翻阅,读毕仍卷为一轴,其外观与卷轴相同。
旋风装是我国唐代重要的书籍装订形式,其主要形式是用纸作为底,首页裱装于卷首,然后依次向左裱贴在卷底上。这种书籍的装帧形式便于人们的翻阅,而且能够很好地保护书叶。早在宋代人们已经注意到了这种书籍的装帧形式,在《归田录》中有欧阳修:“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其后有叶子,其制似今策子。
3.旋风装的演变
3.1旋风装由经折装发展而来。对于旋风装由经折装发展而来的看法,也是由稻田翰所研究而得出的结论。稻田翰对旋风装的认识在《古文旧书考·书册装潢考》中有明确的描述:“夫卷子之制,每读一书检一事,细阅展舒,甚为烦数。经折装是将原来由于书写文字的长卷纸张,通过固定的面积折叠起来,形成具有一定面积和厚度的书籍,并且是书卷的前后两张折叶上加上比较厚的布帛或者纸张,达到防止磨损的效果,这种装帧形式直接受到了古印度佛经的影响,虽然整体仍然是由一张纸组成,但是通过反复折叠的方法可以使读者在阅读起来非常方便,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卷轴装的不便。在1962 年所出版的《古书版本常谈》中有“说到宋人的蝶装,就要连带说到唐人的旋风装。旋风装是由卷子变化而来,卷子本卷舒展非常不便,因此唐人于时常翻阅书籍,改用旋风装。”
3.2由卷轴装发展而来。唐代卷轴装的形式比较流行,部分研究学者认为旋风装来自于卷轴装,认为唐代的旋风装是指其本身就像旋风,对于旋风装来自于经折装进行了驳斥。认为通过一张纸前后连接起来作为封面的经折装不能演变为旋风装,认为经折装不管是否粘贴了完整的书衣,其装帧的形式和本质都是折子装,所以和旋风装没有任何关系。经折装的出现主要和书籍的材料纸张等有密切的关系,在书籍的装订上开始单面书写,这符合卷轴装的特点。但是卷轴装又存在着卷舒的不便,特别是需要检阅书本中的某个内容上,难以快速的翻阅。对于这种两面书写的形式,如果继续采用折子装或者卷轴装,那么不仅不方便检阅,同时也对图书的保护不利。因此在唐代卷轴装非常盛行的时候,人们有开始对卷轴装进行改造,使其能够更加符合人们的检阅需要,因此旋风装的形式便出现了。旋风装的形式不仅保留了卷轴的优点,同时也有利于书籍的保护和翻阅,这种书籍的制作形式其实仍然保留了卷轴式的痕迹。
4.旋风装的时代意义
旋风装出现在唐代是由于历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和当时的文学、诗歌创作具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人们为了方便书籍检阅的需要,不断地对原有的书籍装帧形式进行改进,从而出现了旋风装。旋风装的发展和演变对唐以后的书籍装帧形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严西育.唐代书籍装帧中旋风装艺术风格演变钩沉[J].兰台世界,2015(15):122-123.
[2] 侯冲.从凤仪北汤天大理写经看旋风装的形制[J].文献,2012(01):40-48.
[3] 王新荣.制度视野下的唐代诗歌与旋风装[J].兰台世界,2011(06):57-58.
[4] 方俊琦.古籍“旋风装”演变探微[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04):49-53.
[5] 辛德勇. 东方西方 相映成像[N]. 文匯报,2015-06-26(T15).
【关键词】 旋风装 发展背景 形态
1.旋风装的发展背景
1.1旋风装发展的时代背景。唐朝是我国繁荣昌盛的朝代,其经济、政治等方面在历史上代表了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成就。这种优越的时代环境为书籍装帧形式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和条件。我国的书籍装帧从最早的卷轴装,发展到了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等形式,直到后来的线装书。书籍的不同装帧形式的出现和发展,都和当时的历史时代具有重要的关系,例如人们对于书籍的重视和应用的程度,以及制造方法的技术等。
1.2旋风装发展的文化背景。作为历史上发展的一个高峰,唐代社会经济以及政治文化都达了新的历史高峰阶段。特别是唐代诗歌的发展,不仅形成了文学上的黄金时代,同时也对书籍的装订形成了比较大的影响。在唐代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人们对于书籍的需求也大大地增加,因此在书籍的装订上应当满足翻检使用的需要。但是在唐代前期书籍比较流行的装帧形式卷轴装,在使用的过程中比较繁琐;为了有效地减少书籍使用者翻检的不便,人们产生研究新的书籍装帧形式,旋风装的形式出现了。
2.旋风装的概述及其特点
2.1旋风装的概述。在唐代,书籍形制的发展实现了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其表现就是“叶子”的出现。叶子是对于书页的早期称呼,可能和古印度传入中原的经文有密切的关系。早期南亚地区将佛经写在树叶上,然后依次叠放起来并且用木板上下夹住。佛经的这种记录形式对于唐代的书籍装订给予了比较大的启示,使人们可以将长期使用的卷轴装改成为树叶一样装订起来。宋欧阳修说:“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其后有叶子,其制似今策子,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轴难数卷舒,故以叶子写之。”程大昌亦云:“古书不以简策,缣帛皆为卷轴,至唐始为叶子。”也就是说,唐代开始将书籍的内容划分在“叶”的单位里,这样就能快速地确定具体内容所载的位置,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叶子”是对于书页最原始的称呼,其出现或许与古印度传入的梵夹装经文有关。古代南亚地区将佛经写在贝多树叶之上,然后把众多的树叶依次叠放起来,然后上下各置一块木板夹住。梵文佛经的这种形式启发了当时的图书制作,使人们认识到书籍并非只有粘连成长卷这样一种装帧方式,纸张也完全可以像贝多树叶一样被装订成册。于是乎,册页的意识开始萌发。基于“叶子”的出现,唐代产生了新的图书形制:旋风装。
2.2旋风装的特点。旋风装是以一副比书页略宽略厚的长条纸作底,把书页向左鳞次相错地粘在底纸上,每页正反两面书写文字,收藏时从首向尾卷起。它保留了卷轴装的外形,又解决了翻检时的不方便。后来发现了唐代《唐韵》写本,是将所写书页逐张依次错开贴于卷轴底纸上,阅读时打开逐页翻阅,读毕仍卷为一轴,其外观与卷轴相同。
旋风装是我国唐代重要的书籍装订形式,其主要形式是用纸作为底,首页裱装于卷首,然后依次向左裱贴在卷底上。这种书籍的装帧形式便于人们的翻阅,而且能够很好地保护书叶。早在宋代人们已经注意到了这种书籍的装帧形式,在《归田录》中有欧阳修:“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其后有叶子,其制似今策子。
3.旋风装的演变
3.1旋风装由经折装发展而来。对于旋风装由经折装发展而来的看法,也是由稻田翰所研究而得出的结论。稻田翰对旋风装的认识在《古文旧书考·书册装潢考》中有明确的描述:“夫卷子之制,每读一书检一事,细阅展舒,甚为烦数。经折装是将原来由于书写文字的长卷纸张,通过固定的面积折叠起来,形成具有一定面积和厚度的书籍,并且是书卷的前后两张折叶上加上比较厚的布帛或者纸张,达到防止磨损的效果,这种装帧形式直接受到了古印度佛经的影响,虽然整体仍然是由一张纸组成,但是通过反复折叠的方法可以使读者在阅读起来非常方便,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卷轴装的不便。在1962 年所出版的《古书版本常谈》中有“说到宋人的蝶装,就要连带说到唐人的旋风装。旋风装是由卷子变化而来,卷子本卷舒展非常不便,因此唐人于时常翻阅书籍,改用旋风装。”
3.2由卷轴装发展而来。唐代卷轴装的形式比较流行,部分研究学者认为旋风装来自于卷轴装,认为唐代的旋风装是指其本身就像旋风,对于旋风装来自于经折装进行了驳斥。认为通过一张纸前后连接起来作为封面的经折装不能演变为旋风装,认为经折装不管是否粘贴了完整的书衣,其装帧的形式和本质都是折子装,所以和旋风装没有任何关系。经折装的出现主要和书籍的材料纸张等有密切的关系,在书籍的装订上开始单面书写,这符合卷轴装的特点。但是卷轴装又存在着卷舒的不便,特别是需要检阅书本中的某个内容上,难以快速的翻阅。对于这种两面书写的形式,如果继续采用折子装或者卷轴装,那么不仅不方便检阅,同时也对图书的保护不利。因此在唐代卷轴装非常盛行的时候,人们有开始对卷轴装进行改造,使其能够更加符合人们的检阅需要,因此旋风装的形式便出现了。旋风装的形式不仅保留了卷轴的优点,同时也有利于书籍的保护和翻阅,这种书籍的制作形式其实仍然保留了卷轴式的痕迹。
4.旋风装的时代意义
旋风装出现在唐代是由于历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和当时的文学、诗歌创作具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人们为了方便书籍检阅的需要,不断地对原有的书籍装帧形式进行改进,从而出现了旋风装。旋风装的发展和演变对唐以后的书籍装帧形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严西育.唐代书籍装帧中旋风装艺术风格演变钩沉[J].兰台世界,2015(15):122-123.
[2] 侯冲.从凤仪北汤天大理写经看旋风装的形制[J].文献,2012(01):40-48.
[3] 王新荣.制度视野下的唐代诗歌与旋风装[J].兰台世界,2011(06):57-58.
[4] 方俊琦.古籍“旋风装”演变探微[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04):49-53.
[5] 辛德勇. 东方西方 相映成像[N]. 文匯报,2015-06-26(T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