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给小学语文课堂注入无限生机和活力,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优化了课堂教学。
关键词:恰当;突破;拓展;优化;丰富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普及,多媒体教学渐渐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以其直观快捷,量多丰富,教学互动,,易于创设声情并茂的情境等特点,深受师生喜爱。教师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多媒体,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乐于学习。
一、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带动情感朗读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采用讲故事,看图片,做实验等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有时效果不尽人意。多媒体集语言、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动画于一体,直观形象,信息量大,表现力丰富,感染力强。多媒体可以超越时空,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迅速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境界,例如在小学三年级第六册课本中第2课“小足球赛”这篇课文里,为了使学生感受到这场球赛的激烈。让学生先观看课前准备好的有球赛的课件,然后引导学生打开课本,随着悦耳动听的音乐,朗读课文,仿佛学生们也进入了角色,这样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多媒体,不仅使学生们掌握了朗读的技巧,而且能真切的体会到球赛的精彩、激烈。在执教,军神一课,由于学生对刘伯承的事迹了解不多,农村的孩子收集信息的渠道又少,在开课后的四五分钟里,我用课件播放了电影片段,生动的画面配上解说词。播放结束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刘伯承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成就?认真读课文,你一定会找到答案”。学生认真读书,在书中探究,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二、适时地利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有些教学内容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用教师的讲解,教具的操作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时运用多媒体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且能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如小学四年级第八册语文课本中讲的食物链,学生很清楚,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田鼠又影响土蜂,但文本语言太抽象,学生的联想能力差,很难想象到猫跟苜蓿有密切的关系,这时利用多媒体,以它生动形象的动画,以形象代替抽象,用动态代替静态,学生可将其看个明白,更加具体化更直观。这样也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看完后,教师提问,猫与苜蓿有关系吗?引导学生配音乐读课文,这样水到渠成,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在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上,必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过,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也能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上,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在短时间内直观、形象的达到预期的目的,避免板书和现场操作时的手忙脚乱和顾此失彼,从而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学生活动的时间更充分,练习的内容更广泛,新知识的巩固更扎实。例如:在讲评作文时,以往教师只是课堂上点出xx同学写得好,xx同学作文离题,现在,这种传统的作文教学已落后,如果运用多媒体,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外教师选好、中、差三篇作文制成课件,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观察,一目了然,再让全体学生共同讨论评改,了解那些地方可以借鉴,哪些地方值得商榷,常见的毛病有哪些,如何修改,然后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能让学生从评改中找出差距,提高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提高练习的趣味性
学生对于练习题往往不重视且有厌烦感,再者,有些练习题枯燥乏味,但是,如果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利用多媒体的形象性,直观性等特点、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变传统的练习形式。如;设计一些填空,判断,竞答等题,让学生回答,回答正确的,计算机可马上亮出正确答案,并会表扬道;“棒极了!真厉害”,学生听了自然会兴趣盎然,如果学生答错了,计算机会提醒你,并鼓励你——‘‘再想想’加油”,并配以相关的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想,这样及时的反馈。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又乐于学习,真是两全齐美。再如我们小学三年级学习了《参观人民大会堂》,是按参观的顺序来写的,为了更好掌握这种顺序,利用多媒体我设计了如下练习,引导学生去作文,把课前准备好的课件放给学生看,题目是《参观果园》,之前,我并未告诉学生写作文,只是让学生认真观察,注意听解说,之后,让学生谈看后感受,怎样参观的?重点观察的是什么?学生回答积极。那么请大家仿写《参观人民大会堂》,一节课下来,作文完成了,同学们轻轻松松地度过了40分,在玩中学,学中玩,没有学生感到作文难,无语可说。所以将一些练习形象化,动态化,以多媒体特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备感轻松。
五、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的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靠文本语言讲授,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教师讲解空洞无物,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恰当地运用网络资源教学,就大大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拓展了学生训练的空间,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我在教学《12、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就搜集了很多小兴安岭的图片做成课件辅助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东北,这对于平原的孩子无任何了解,但总文中描写无法想象它的美丽,我适时地把课件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展示给学生,声情并茂,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小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热情,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提高了教学效率,更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充分体现了多媒体的综合效果。
总之,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多方面的,要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多媒体,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的加以应用,就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开发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目的,使学生“玩中学”,“学中玩”。我认为多媒体技术也并非是万能的,教师要恰当地发挥运用多媒体的辅助功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吴中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张云鹏.《现代多媒体技术及应用》.2014
[3]陈宝军.《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西北职教.2006
[4]周之.《小学语文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关键词:恰当;突破;拓展;优化;丰富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普及,多媒体教学渐渐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以其直观快捷,量多丰富,教学互动,,易于创设声情并茂的情境等特点,深受师生喜爱。教师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多媒体,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乐于学习。
一、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带动情感朗读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采用讲故事,看图片,做实验等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有时效果不尽人意。多媒体集语言、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动画于一体,直观形象,信息量大,表现力丰富,感染力强。多媒体可以超越时空,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迅速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境界,例如在小学三年级第六册课本中第2课“小足球赛”这篇课文里,为了使学生感受到这场球赛的激烈。让学生先观看课前准备好的有球赛的课件,然后引导学生打开课本,随着悦耳动听的音乐,朗读课文,仿佛学生们也进入了角色,这样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多媒体,不仅使学生们掌握了朗读的技巧,而且能真切的体会到球赛的精彩、激烈。在执教,军神一课,由于学生对刘伯承的事迹了解不多,农村的孩子收集信息的渠道又少,在开课后的四五分钟里,我用课件播放了电影片段,生动的画面配上解说词。播放结束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刘伯承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成就?认真读课文,你一定会找到答案”。学生认真读书,在书中探究,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二、适时地利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有些教学内容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用教师的讲解,教具的操作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时运用多媒体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且能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如小学四年级第八册语文课本中讲的食物链,学生很清楚,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田鼠又影响土蜂,但文本语言太抽象,学生的联想能力差,很难想象到猫跟苜蓿有密切的关系,这时利用多媒体,以它生动形象的动画,以形象代替抽象,用动态代替静态,学生可将其看个明白,更加具体化更直观。这样也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看完后,教师提问,猫与苜蓿有关系吗?引导学生配音乐读课文,这样水到渠成,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在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上,必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过,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也能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上,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在短时间内直观、形象的达到预期的目的,避免板书和现场操作时的手忙脚乱和顾此失彼,从而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学生活动的时间更充分,练习的内容更广泛,新知识的巩固更扎实。例如:在讲评作文时,以往教师只是课堂上点出xx同学写得好,xx同学作文离题,现在,这种传统的作文教学已落后,如果运用多媒体,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外教师选好、中、差三篇作文制成课件,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观察,一目了然,再让全体学生共同讨论评改,了解那些地方可以借鉴,哪些地方值得商榷,常见的毛病有哪些,如何修改,然后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能让学生从评改中找出差距,提高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提高练习的趣味性
学生对于练习题往往不重视且有厌烦感,再者,有些练习题枯燥乏味,但是,如果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利用多媒体的形象性,直观性等特点、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变传统的练习形式。如;设计一些填空,判断,竞答等题,让学生回答,回答正确的,计算机可马上亮出正确答案,并会表扬道;“棒极了!真厉害”,学生听了自然会兴趣盎然,如果学生答错了,计算机会提醒你,并鼓励你——‘‘再想想’加油”,并配以相关的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想,这样及时的反馈。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又乐于学习,真是两全齐美。再如我们小学三年级学习了《参观人民大会堂》,是按参观的顺序来写的,为了更好掌握这种顺序,利用多媒体我设计了如下练习,引导学生去作文,把课前准备好的课件放给学生看,题目是《参观果园》,之前,我并未告诉学生写作文,只是让学生认真观察,注意听解说,之后,让学生谈看后感受,怎样参观的?重点观察的是什么?学生回答积极。那么请大家仿写《参观人民大会堂》,一节课下来,作文完成了,同学们轻轻松松地度过了40分,在玩中学,学中玩,没有学生感到作文难,无语可说。所以将一些练习形象化,动态化,以多媒体特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备感轻松。
五、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的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靠文本语言讲授,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教师讲解空洞无物,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恰当地运用网络资源教学,就大大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拓展了学生训练的空间,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我在教学《12、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就搜集了很多小兴安岭的图片做成课件辅助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东北,这对于平原的孩子无任何了解,但总文中描写无法想象它的美丽,我适时地把课件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展示给学生,声情并茂,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小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热情,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提高了教学效率,更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充分体现了多媒体的综合效果。
总之,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多方面的,要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多媒体,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的加以应用,就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开发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目的,使学生“玩中学”,“学中玩”。我认为多媒体技术也并非是万能的,教师要恰当地发挥运用多媒体的辅助功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吴中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张云鹏.《现代多媒体技术及应用》.2014
[3]陈宝军.《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西北职教.2006
[4]周之.《小学语文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