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抓住云计算的新机遇,尽快启动、全力争取打造国内最大的数据处理基地,最终要做成上百万台服务器、上千亿美元规模的“云”,成为全球数据开发和处理中心。
——重庆市长黄奇帆
如果30年前,你错过了PC时代;如果15年前,你错过了互联网时代……那么,你现在一定不能再错过云计算时代。
错过云计算,你就会失去IT业的“通天塔”。
云之梦
梅哲“闭关”已整整八个月。
他在造一个梦,一个关于云计算的梦。
八个月前,身为市政府研究室社会处处长的他,揽下“视频云计算中心”这个课题后,激动得眼珠子里全是兴奋:“我将见证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
“三年前,我就开始关注云计算。”梅哲说,“现在终于有机会将它编织成一个美丽的梦。”
如何打造视频云计算中心,这是一个找不到先例的课题。
“既是白纸,正好作画。”梅哲卸掉所有休闲和应酬,全力开动脑力马达,陷入奇思妙想中。
八个月废寝忘食,梅哲瘦了一圈,但他的梦却日渐丰满——视频云计算中心设计正渐渐成形。
这个视频云计算中心将由无数台计算机组成,拥有两大超级功能。
一是收录,对分散在全球各地的视频信息进行分类采集。“这必须凭借庞大的计算机群才能做到,就像谷歌每天的信息采集一样。”梅哲说。
二是处理,对视频的每格画面进行编码后储存。“你可以通过网络搜到火箭队的比赛,但你无法知道姚明的扣篮发生在哪一秒。”梅哲说,经过视频云计算中心处理后,你想知道的任一画面一点就可调出来。
这两大功能具备后,视频云计算中心就成了一个能实现按需分配的超级电视台——无论你想看什么节目、什么镜头,只要一点即可。
这将对现有电视形式造成革命性颠覆。
赶在春节前,梅哲去了两趟北京,和中国社科院的一群博士后切磋后,方案更加完备。
“春节后,我就将方案交上去。”梅哲说,“希望她能早日分娩。”
梅哲以为他的梦够大,其实他不知道,他的这个梦,仅仅只是大梦中的小梦。
一个更宏伟的梦想,撩开两江薄雾,正逐渐成形——中国最大的云计算数据基地将在重庆诞生。
云时代
小梦连大梦,是因为重庆迫切感受到云计算时代即将来临。
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微软这样描绘“十年后的一天”: 你处理完文件后,不用存储在硬盘或U盘里,而是直接上传到“云”中。然后登陆任何通信设备,按一下指纹,就可立马找到它。
在办公室里,显示屏不再是电脑,窗户、墙壁、办公桌都可成为显示屏,手指轻轻一点,你就可从“云”中获取所需信息。
在家中,报纸就像《哈利·波特》中的“预言家日报”一样,插图可用视频形式播放,对于感兴趣的资讯,手指一点,即可获得更多详细的报道。
在不同国家,操不同语言的两个孩子,正透过落地窗般的翻译显示屏“面对面”交流,而无需介意空间和语言的壁垒。
…………
这就是神奇的云计算时代。
怎么做到的?把无数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拥有超级计算处理能力的资源池(这个资源池就叫“云”),再通过网路向用户提供按需服务。
“这样,只要你进入‘云’中,等于一下拥有几十万台甚至更多的电脑帮你处理和储存。”中国互联网“教父”田溯宁说,这就好比用电,不需每家都自备一台发电机,而是让电力公司集中管理。
你不必再背着电脑到处跑,电脑被偷了也无所谓,因为你的资料都在“云”中。只要一组密码,随便一个手机,你就可以找到它。
PC时代为个体创新提供了工具,互联网时代为信息分享提供了速度,云计算则将这两个时代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智能社会。
“这就像印刷术的出现,将文字和纸张融合起来,从而开创了一个伟大时代。”田溯宁说。
云基地
1月4日,清晨。
挖掘机破土的轰鸣,划破两江新区水土镇的宁静。
村民从被窝爬起来,蹲在山丘上,守望这从未见过的热闹场面。
他们不知道,三年后,中国最大云计算数据基地将在这片土地上诞生。
15天前,在全市经济工作会上,市长黄奇帆提出了这个构想。
从构想到实施,只用了短短半月。
速度是被逼出来的——“云”争夺战,已在2010年全面打响。
那边厢,IBM实施了“蓝云”计划,谷歌发布了云计算战略;这边厢,北京启动了“祥云工程”,上海推出了“云海计划”……
“这些‘云’不会全球均衡分布,也就三五朵。”黄奇帆说。
“谁迟到了,谁就会失去IT业的‘通天塔’。”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说,“谁占得先机,谁就可能称霸云计算时代。”
重庆如何抢先?黄奇帆给出答案:和欧美跨国数据处理公司合作,形成几百万台服务器的基地。
要想成为世界级云计算中心,首先就要打造庞大的服务器集群——重庆一拳击中七寸。
跨国公司凭何而来?
中国人力、水电、土地等资源便宜,这是跨国公司非常看中的,但中国也有一个高不可攀的门槛——内容安全检查,这又是跨国公司极端排斥的。
不突破这个门槛,仅凭生产成本,跨国公司不会进来。
如何突破?
“利用两江新区的先行先试权,打造离岸云计算产业试验区。”市经信委总工程师赵刚说,离岸试验区是一个虚拟保税区,有独立光纤直通海外,从境外承接的业务做完后全部回到境外,这就是“两头在外”,不用对其具体内容进行检查。
重庆将此构想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得到回复:支持试点。
门槛一破,十家跨国数据处理公司应声而来。
利用跨国公司的磁场效应,重庆顺势推出在岸云计算产业试验区,吸引国内数据处理企业入驻——方正等数家数据处理公司纷至沓来。
双核驱动下,一个千亿级美元的云计算数据基地,正呈现在世界面前。
云外包
DAR按捺不住了。
作为全球服务外包巨头,1月14日,DAR强势入渝,着手在两江新区建立亚洲服务外包基地。
吸引DAR的,是两江新区刚刚萌芽的种子——云计算数据基地。
这粒种子对DAR而言,就像一针强心剂,引发了它抢喝云计算头啖汤的梦想。
“一年前,DAR就开始在中国寻找落脚点,大连和上海都是其倾慕之地。”牵线人、林同国际集团董事长邓文中说,重庆一开始并不在其视野之内。
改变发生在今年1月初。
当重庆向中央上报设立云计算数据基地的申请后,DAR当即宣布,将在重庆打造亚洲服务外包基地。
“云计算数据基地建成后,跨国数据处理公司将在这里聚集。”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说,“它们有大量数据,需要外包给专业公司进行整理。”
“DAR虽没有仓库,但至少能帮别人打理仓库内的东西。”邓文中这样比喻。
而赶在DAR之前,中冶赛迪已着手在两江新区建立中西部最大软件外包基地。
“以前搞外包,很多企业因势单力薄,常常无法单独完成大业务。”沐华平说。云计算数据基地建成后,这些企业可通过“云”和跨国数据处理公司连接,共享其超级计算处理能力,过去非常艰巨的任务将变得非常简单。
中冶赛迪看中的正是这一点。
而DAR和中冶赛迪所倚重的,也正令无数服务外包企业垂涎。
重庆服务外包发展多年,一直步履蹒跚,找不到突围捷径。现在,通过云计算数据基地,终于找到了腾飞的支点。
“通过这个支点,重庆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引进上万户企业进驻,围绕或利用云计算数据基地从事服务外包。”沐华平说。
预计到2020年,重庆服务外包产值将达2500亿元,挺进全国前三强。
云之链
“涪陵榨菜真好吃。”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重庆工作五年,爱上了涪陵榨菜。
“因为好吃,出现了不少冒牌货。”邬贺铨说,“看条形码也难辨真假,我常因此上当。”
“不过用不了多久,我就不用担心买到假货了。”邬贺铨一脸兴奋,“重庆物联网时代就要来了。”
那时,榨菜生产后,会在袋上安上传感器。
“通过传感器,我就可以了解这袋榨菜一路走来的全过程。”邬贺铨说。
物联网时代将是一个省心时代。
盗贼进门,电话会立即报警,在外的你会收到短信:有人闯进门了。
发一条短信指令,空调就会提前开启,让你进门就能享受凉爽。
公文包会提醒你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水温的要求。
…………
“通过传感器为物体装上大脑,再通过无线网络,将它想说的话传到另一物体大脑中,让这个物体作出相应反应。”邬贺铨说,“这就是物联网。”
1995年,比尔·盖茨提出了物联网的设想:物联网产业规模将是互联网的30倍。当时受限于网络、传感设备的发展,这个设想无法付诸实施。
15年过去了。
2010年4月,重庆邀全球最大通讯设备制造商思科入渝,共建中国首个物联网智能城市。
“很多人认为重庆此举是异想天开。”知名电信专家马华说,“因为物联网需要超强计算能力作支撑。”
谁也没想到思科会是一个伏笔。
“当重庆提出建设中国最大云计算数据基地后,很多人才恍然大悟。”马华说,“基地的超强计算能力与思科的传感设备融在一起时,物联网立马变得触手可及。”
“医疗云”、“交通云”、“金融云”……几年后,各种“云”团,将从这座城市冉冉升起。
“以‘交通云’为例,红绿灯会根据车流自动调整转换频率,司机操作失误汽车会自动报警。”马华说,“交通云”会将车辆、路况监控信息,集中到云计算平台进行处理,使城市交通设施发挥最大效能。
当这些“云”成熟后,重庆就会成为智能城市方案提供商,像现在帮别的城市建轻轨一样建智能城市,一个万亿级产业将强势崛起。
“一条震惊世界的云计算产业链,就这样被重庆精巧地焊接成功了。”马华说。
链条下游是云计算显示器。“云计算时代,现有电脑将被淘汰,因为硬盘、光驱等硬件都不需要了,我们只要一个能上网的显示器即可。届时,重庆笔记本电脑基地将转而生产各种云计算显示器,抢占最新产业的制高点。”马华说,链条中游是“数据结算 服务外包”,链条上游是物联网。
一个伟大时代,正从“云”中向重庆走来。
链接
云计算
云计算是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其核心理念就是用高速网络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高性能计算机连接起来,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使终端用户仅凭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就能按需享受“云”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
——重庆市长黄奇帆
如果30年前,你错过了PC时代;如果15年前,你错过了互联网时代……那么,你现在一定不能再错过云计算时代。
错过云计算,你就会失去IT业的“通天塔”。
云之梦
梅哲“闭关”已整整八个月。
他在造一个梦,一个关于云计算的梦。
八个月前,身为市政府研究室社会处处长的他,揽下“视频云计算中心”这个课题后,激动得眼珠子里全是兴奋:“我将见证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
“三年前,我就开始关注云计算。”梅哲说,“现在终于有机会将它编织成一个美丽的梦。”
如何打造视频云计算中心,这是一个找不到先例的课题。
“既是白纸,正好作画。”梅哲卸掉所有休闲和应酬,全力开动脑力马达,陷入奇思妙想中。
八个月废寝忘食,梅哲瘦了一圈,但他的梦却日渐丰满——视频云计算中心设计正渐渐成形。
这个视频云计算中心将由无数台计算机组成,拥有两大超级功能。
一是收录,对分散在全球各地的视频信息进行分类采集。“这必须凭借庞大的计算机群才能做到,就像谷歌每天的信息采集一样。”梅哲说。
二是处理,对视频的每格画面进行编码后储存。“你可以通过网络搜到火箭队的比赛,但你无法知道姚明的扣篮发生在哪一秒。”梅哲说,经过视频云计算中心处理后,你想知道的任一画面一点就可调出来。
这两大功能具备后,视频云计算中心就成了一个能实现按需分配的超级电视台——无论你想看什么节目、什么镜头,只要一点即可。
这将对现有电视形式造成革命性颠覆。
赶在春节前,梅哲去了两趟北京,和中国社科院的一群博士后切磋后,方案更加完备。
“春节后,我就将方案交上去。”梅哲说,“希望她能早日分娩。”
梅哲以为他的梦够大,其实他不知道,他的这个梦,仅仅只是大梦中的小梦。
一个更宏伟的梦想,撩开两江薄雾,正逐渐成形——中国最大的云计算数据基地将在重庆诞生。
云时代
小梦连大梦,是因为重庆迫切感受到云计算时代即将来临。
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微软这样描绘“十年后的一天”: 你处理完文件后,不用存储在硬盘或U盘里,而是直接上传到“云”中。然后登陆任何通信设备,按一下指纹,就可立马找到它。
在办公室里,显示屏不再是电脑,窗户、墙壁、办公桌都可成为显示屏,手指轻轻一点,你就可从“云”中获取所需信息。
在家中,报纸就像《哈利·波特》中的“预言家日报”一样,插图可用视频形式播放,对于感兴趣的资讯,手指一点,即可获得更多详细的报道。
在不同国家,操不同语言的两个孩子,正透过落地窗般的翻译显示屏“面对面”交流,而无需介意空间和语言的壁垒。
…………
这就是神奇的云计算时代。
怎么做到的?把无数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拥有超级计算处理能力的资源池(这个资源池就叫“云”),再通过网路向用户提供按需服务。
“这样,只要你进入‘云’中,等于一下拥有几十万台甚至更多的电脑帮你处理和储存。”中国互联网“教父”田溯宁说,这就好比用电,不需每家都自备一台发电机,而是让电力公司集中管理。
你不必再背着电脑到处跑,电脑被偷了也无所谓,因为你的资料都在“云”中。只要一组密码,随便一个手机,你就可以找到它。
PC时代为个体创新提供了工具,互联网时代为信息分享提供了速度,云计算则将这两个时代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智能社会。
“这就像印刷术的出现,将文字和纸张融合起来,从而开创了一个伟大时代。”田溯宁说。
云基地
1月4日,清晨。
挖掘机破土的轰鸣,划破两江新区水土镇的宁静。
村民从被窝爬起来,蹲在山丘上,守望这从未见过的热闹场面。
他们不知道,三年后,中国最大云计算数据基地将在这片土地上诞生。
15天前,在全市经济工作会上,市长黄奇帆提出了这个构想。
从构想到实施,只用了短短半月。
速度是被逼出来的——“云”争夺战,已在2010年全面打响。
那边厢,IBM实施了“蓝云”计划,谷歌发布了云计算战略;这边厢,北京启动了“祥云工程”,上海推出了“云海计划”……
“这些‘云’不会全球均衡分布,也就三五朵。”黄奇帆说。
“谁迟到了,谁就会失去IT业的‘通天塔’。”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说,“谁占得先机,谁就可能称霸云计算时代。”
重庆如何抢先?黄奇帆给出答案:和欧美跨国数据处理公司合作,形成几百万台服务器的基地。
要想成为世界级云计算中心,首先就要打造庞大的服务器集群——重庆一拳击中七寸。
跨国公司凭何而来?
中国人力、水电、土地等资源便宜,这是跨国公司非常看中的,但中国也有一个高不可攀的门槛——内容安全检查,这又是跨国公司极端排斥的。
不突破这个门槛,仅凭生产成本,跨国公司不会进来。
如何突破?
“利用两江新区的先行先试权,打造离岸云计算产业试验区。”市经信委总工程师赵刚说,离岸试验区是一个虚拟保税区,有独立光纤直通海外,从境外承接的业务做完后全部回到境外,这就是“两头在外”,不用对其具体内容进行检查。
重庆将此构想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得到回复:支持试点。
门槛一破,十家跨国数据处理公司应声而来。
利用跨国公司的磁场效应,重庆顺势推出在岸云计算产业试验区,吸引国内数据处理企业入驻——方正等数家数据处理公司纷至沓来。
双核驱动下,一个千亿级美元的云计算数据基地,正呈现在世界面前。
云外包
DAR按捺不住了。
作为全球服务外包巨头,1月14日,DAR强势入渝,着手在两江新区建立亚洲服务外包基地。
吸引DAR的,是两江新区刚刚萌芽的种子——云计算数据基地。
这粒种子对DAR而言,就像一针强心剂,引发了它抢喝云计算头啖汤的梦想。
“一年前,DAR就开始在中国寻找落脚点,大连和上海都是其倾慕之地。”牵线人、林同国际集团董事长邓文中说,重庆一开始并不在其视野之内。
改变发生在今年1月初。
当重庆向中央上报设立云计算数据基地的申请后,DAR当即宣布,将在重庆打造亚洲服务外包基地。
“云计算数据基地建成后,跨国数据处理公司将在这里聚集。”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说,“它们有大量数据,需要外包给专业公司进行整理。”
“DAR虽没有仓库,但至少能帮别人打理仓库内的东西。”邓文中这样比喻。
而赶在DAR之前,中冶赛迪已着手在两江新区建立中西部最大软件外包基地。
“以前搞外包,很多企业因势单力薄,常常无法单独完成大业务。”沐华平说。云计算数据基地建成后,这些企业可通过“云”和跨国数据处理公司连接,共享其超级计算处理能力,过去非常艰巨的任务将变得非常简单。
中冶赛迪看中的正是这一点。
而DAR和中冶赛迪所倚重的,也正令无数服务外包企业垂涎。
重庆服务外包发展多年,一直步履蹒跚,找不到突围捷径。现在,通过云计算数据基地,终于找到了腾飞的支点。
“通过这个支点,重庆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引进上万户企业进驻,围绕或利用云计算数据基地从事服务外包。”沐华平说。
预计到2020年,重庆服务外包产值将达2500亿元,挺进全国前三强。
云之链
“涪陵榨菜真好吃。”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重庆工作五年,爱上了涪陵榨菜。
“因为好吃,出现了不少冒牌货。”邬贺铨说,“看条形码也难辨真假,我常因此上当。”
“不过用不了多久,我就不用担心买到假货了。”邬贺铨一脸兴奋,“重庆物联网时代就要来了。”
那时,榨菜生产后,会在袋上安上传感器。
“通过传感器,我就可以了解这袋榨菜一路走来的全过程。”邬贺铨说。
物联网时代将是一个省心时代。
盗贼进门,电话会立即报警,在外的你会收到短信:有人闯进门了。
发一条短信指令,空调就会提前开启,让你进门就能享受凉爽。
公文包会提醒你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水温的要求。
…………
“通过传感器为物体装上大脑,再通过无线网络,将它想说的话传到另一物体大脑中,让这个物体作出相应反应。”邬贺铨说,“这就是物联网。”
1995年,比尔·盖茨提出了物联网的设想:物联网产业规模将是互联网的30倍。当时受限于网络、传感设备的发展,这个设想无法付诸实施。
15年过去了。
2010年4月,重庆邀全球最大通讯设备制造商思科入渝,共建中国首个物联网智能城市。
“很多人认为重庆此举是异想天开。”知名电信专家马华说,“因为物联网需要超强计算能力作支撑。”
谁也没想到思科会是一个伏笔。
“当重庆提出建设中国最大云计算数据基地后,很多人才恍然大悟。”马华说,“基地的超强计算能力与思科的传感设备融在一起时,物联网立马变得触手可及。”
“医疗云”、“交通云”、“金融云”……几年后,各种“云”团,将从这座城市冉冉升起。
“以‘交通云’为例,红绿灯会根据车流自动调整转换频率,司机操作失误汽车会自动报警。”马华说,“交通云”会将车辆、路况监控信息,集中到云计算平台进行处理,使城市交通设施发挥最大效能。
当这些“云”成熟后,重庆就会成为智能城市方案提供商,像现在帮别的城市建轻轨一样建智能城市,一个万亿级产业将强势崛起。
“一条震惊世界的云计算产业链,就这样被重庆精巧地焊接成功了。”马华说。
链条下游是云计算显示器。“云计算时代,现有电脑将被淘汰,因为硬盘、光驱等硬件都不需要了,我们只要一个能上网的显示器即可。届时,重庆笔记本电脑基地将转而生产各种云计算显示器,抢占最新产业的制高点。”马华说,链条中游是“数据结算 服务外包”,链条上游是物联网。
一个伟大时代,正从“云”中向重庆走来。
链接
云计算
云计算是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其核心理念就是用高速网络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高性能计算机连接起来,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使终端用户仅凭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就能按需享受“云”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