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多媒体环境下全民的阅读内容与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纸质的文本阅读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在校大学生的阅读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呈现出明显的功利化、庸俗化和图像化的特点。为此,有必要呼吁全社会重视文本阅读,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更要身体力行。
【关键词】:多媒体;文本閱读 ;困境;对策
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阅读内容与多样的阅读手段,科技的发展,也打破了以往单纯依靠纸质为传播媒介的传统阅读方式。大学生的阅读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图书馆门可罗雀,书报亭鲜有问津。而各大书籍网站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可是这种网站大多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为了吸引眼球,增加发行量,各种包装精美、内容空泛,色情暴力、哗众取宠的读物比比皆是。人们趋之若鹜,流连忘返。造成经典名著无人问津,色情八卦备受追捧。更有甚者,年轻人将空余时间全部消耗在打游戏玩微博、刷朋友圈吐槽上。而作为丰富精神世界,获取知识财富的文本阅读,渐行渐远,成为这个浮躁时代不可避免的标记。我们不禁要问,当今社会,还需要读书吗?纸质阅读还有必要吗?为此,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点有益的探讨。
一.大学生文本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可见阅读的意义巨大。应该说,人的一生中,最适于阅读也最需要阅读的重要时期当属在校读大学的这几年。因为相较于初高中而言,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有了相对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更是世界观定型的关键时期,此时通过阅读了解世界,提升自我将是事半功倍的。可是现实却不如人意,至少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阅读功利化
而今社会,充满了浮躁之气。大学校园也未能幸免。学生们的阅读呈现出明显的功利化倾向。所谓功利化阅读就是把书当做一种工具来读。有学生说“我买的都是教材和考试辅导等对自己有直接用处的书。”。根据工作需要看书,以就业为导向看书越来越明显。与就业无关的书一概斥为无用,文史哲和宗教艺术类典籍均被搁置。更有甚者,大学四年,根本没有进过图书馆阅读的学生不在少数,即便借过几本书也仅限于老师的硬性规定和考试的必不可少。看看缩略本,翻翻考试攻略,迅速找到与考试内容有关的部分并机械地记住它们就是读书的目的。而真正能静下心来体会阅读乐趣的人太少了。当然,功利化阅读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竞争越激烈,社会对个人的专业化要求越高,功利化阅读的情况就会越严重。在社会大环境的压迫下,阅读的个人选择就会趋利避害。所以大学生们的口头禅是读书再多不如“60分万岁。”全社会都是这样注重“投入--产出”,寻求短期内利益最大化,而且是直线目标,所以利益得失就非常明显。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或者投入可能高出预算,就会被认为该行为“不值得”。这种过于看重结果而淡化过程,过于看重知识的吸纳而忽视能力的培养,过于看重学业的发展而忽视健全人格的教育行为在新媒体环境下是普遍存在,极其危险的。
(二)阅读图像化
相对于过去单纯的文本(纸质)阅读,当代大学生在阅读的方式和书籍的种类选择上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电影电视互联网的普及也为他们直观的阅读和感受提供了良好的帮助。所以,大学生们在阅读时影像化,将看到的语言文字直接转化为动态的影像窗体顶端
在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日益普及的今天,图像化时代似乎成了整个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图像的特点是浅显易懂、生动形象、信息量大。这种直观、形象、快捷、省时的特点,比长时间地啃书本要轻松省力许多。当代大学生更青睐这种阅读方式。但是这种图像阅读的方式往往缺乏深入的思索和品味,而是被动地接受。就像手擀面被方便面所取代,作家倾注于作品的诚意、思考和不断的生命叩问以及试图表达的深刻,都被消磨殆尽。曾有专家忧心忡忡地指出,如果人们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读图上,很容易造成全民思维能力的下降和阅读功能的退化。因为文字的阅读给读者提供很多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读图正是缺少这样的“留白”。随着以眼球为导向的点击阅读方式,使阅读变成了浏览,文字变成了符号。似乎很多东西都能知道,但是对内涵的东西缺乏思考。过去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在是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那就是屏幕上的哈姆雷特了。这个哈姆雷特仅仅是导演和编剧以及演员对这部作品语言和思想个体体悟的具象化而已,很可能出现偏颇,也不可能原汁原味的反映作家的最真实想法。读文本则不同,可以掩卷沉思,可以反复揣摩,可以让我们的思想去历险,去遨游,去共鸣。所以,阅读图像化给我们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让我们丢掉了一些传统、经典的东西,尤其是道德精神上的东西。
(三)阅读庸俗化
进入“读图时代”,满足了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对于知识、新闻、故事、娱乐等信息的需求。其直观的图像、给人印象深刻的特点也节省了阅读时间。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很大的困惑,那就是信息过剩,文化垃圾堆积。经典名著被改得面目全非,胡说八道的心灵鸡汤比比皆是,为了增加点击率或出版量,某些媒体、网络刻意迎合读者庸俗、猎奇的心理,制作各类虚假浮夸的图像,使标题夸大其词,使图像充斥眼球。当电视娱乐和纸介娱乐越来越同质化而毫无创新的时候,人们开始渴望一种新鲜的、更刺激的娱乐方式来打破日常生活的乏味和平静。于是,“网络恶搞”应运而生,并很快由网络媒体走向其他媒体,走入现实生活,但同时也滑向了道德和伦理的反面。那些我们曾经肃然起敬的名人和高山仰止的文化,被他们“解构”得面目全非——岳飞不再是民族英雄,林则徐成了“误国”的罪人,孔子成了跳梁小丑手中的狗皮膏药,“杜甫很忙”则引发了网络热潮和集体围观…就这样,我们崇拜了数百年的历史名人形象,一夕之间变了样。表面看是小孩子的涂鸦,好像无伤大雅,但是炒作和公众的围观,恰恰折射出了当下社会人文精神的失落和“迷茫”。这种对历史名人和传统文化的现实叛逆心理,通过颠覆传统带来快感,通过受人追捧带来满足感和自我实现带来成就感的行为,都使“恶搞文化”得已滋长蔓延。创作娱乐化、庸俗化,甚至是低俗化,也带来了阅读的同质化效应,大学生们则不可避免裹挟其中。经典名著不想读,不会读,读不透,牵强附会的现象非常严重。
二 引领大学生走出阅读困境的办法
(一)激发学生读书的意愿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真理的动力。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读书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媒体和社会应该关注的方面。要让全社会形成一种读书的风尚,让大学校园成为当之无愧的读书圣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比赛类的活动,如演讲比赛、名著再现、征文比赛等,激发兴趣,拓宽视野,树立标兵。
(二)引导学生读好书
开卷有益是人尽皆知的古训,但在目前的语境下开卷未必全有益。作为学生,首先应该读好本专业的相关书籍。其次,要积极鼓励学生培养人文阅读的兴趣,树立正确的阅读价值观。科学选择那些健康向上、符合民族特质,体现时代精神的读物,尤其要倡导读经典名著名篇。因为经典,所以精华。人生很短,用于阅读的时间有限,所以选择读经典是一条捷径。因为经典的东西,集合了人类的共同智慧,浓缩了人生的全部精华,反映了社会的主要内容,一句话,经典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历久弥新,以一当十。。
(三)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阅读虽说是一种主观活动,但客观环境对大学生的阅读选择却有很大的掣肘。因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出版和网络监督,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和条件,重视文化经典的传播,也是管理者和全社会需要重视的问题。
总之,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当代大学生更应该身体力行,通过阅读,了解世界,提升自我。
【关键词】:多媒体;文本閱读 ;困境;对策
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阅读内容与多样的阅读手段,科技的发展,也打破了以往单纯依靠纸质为传播媒介的传统阅读方式。大学生的阅读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图书馆门可罗雀,书报亭鲜有问津。而各大书籍网站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可是这种网站大多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为了吸引眼球,增加发行量,各种包装精美、内容空泛,色情暴力、哗众取宠的读物比比皆是。人们趋之若鹜,流连忘返。造成经典名著无人问津,色情八卦备受追捧。更有甚者,年轻人将空余时间全部消耗在打游戏玩微博、刷朋友圈吐槽上。而作为丰富精神世界,获取知识财富的文本阅读,渐行渐远,成为这个浮躁时代不可避免的标记。我们不禁要问,当今社会,还需要读书吗?纸质阅读还有必要吗?为此,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点有益的探讨。
一.大学生文本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可见阅读的意义巨大。应该说,人的一生中,最适于阅读也最需要阅读的重要时期当属在校读大学的这几年。因为相较于初高中而言,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有了相对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更是世界观定型的关键时期,此时通过阅读了解世界,提升自我将是事半功倍的。可是现实却不如人意,至少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阅读功利化
而今社会,充满了浮躁之气。大学校园也未能幸免。学生们的阅读呈现出明显的功利化倾向。所谓功利化阅读就是把书当做一种工具来读。有学生说“我买的都是教材和考试辅导等对自己有直接用处的书。”。根据工作需要看书,以就业为导向看书越来越明显。与就业无关的书一概斥为无用,文史哲和宗教艺术类典籍均被搁置。更有甚者,大学四年,根本没有进过图书馆阅读的学生不在少数,即便借过几本书也仅限于老师的硬性规定和考试的必不可少。看看缩略本,翻翻考试攻略,迅速找到与考试内容有关的部分并机械地记住它们就是读书的目的。而真正能静下心来体会阅读乐趣的人太少了。当然,功利化阅读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竞争越激烈,社会对个人的专业化要求越高,功利化阅读的情况就会越严重。在社会大环境的压迫下,阅读的个人选择就会趋利避害。所以大学生们的口头禅是读书再多不如“60分万岁。”全社会都是这样注重“投入--产出”,寻求短期内利益最大化,而且是直线目标,所以利益得失就非常明显。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或者投入可能高出预算,就会被认为该行为“不值得”。这种过于看重结果而淡化过程,过于看重知识的吸纳而忽视能力的培养,过于看重学业的发展而忽视健全人格的教育行为在新媒体环境下是普遍存在,极其危险的。
(二)阅读图像化
相对于过去单纯的文本(纸质)阅读,当代大学生在阅读的方式和书籍的种类选择上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电影电视互联网的普及也为他们直观的阅读和感受提供了良好的帮助。所以,大学生们在阅读时影像化,将看到的语言文字直接转化为动态的影像窗体顶端
在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日益普及的今天,图像化时代似乎成了整个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图像的特点是浅显易懂、生动形象、信息量大。这种直观、形象、快捷、省时的特点,比长时间地啃书本要轻松省力许多。当代大学生更青睐这种阅读方式。但是这种图像阅读的方式往往缺乏深入的思索和品味,而是被动地接受。就像手擀面被方便面所取代,作家倾注于作品的诚意、思考和不断的生命叩问以及试图表达的深刻,都被消磨殆尽。曾有专家忧心忡忡地指出,如果人们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读图上,很容易造成全民思维能力的下降和阅读功能的退化。因为文字的阅读给读者提供很多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读图正是缺少这样的“留白”。随着以眼球为导向的点击阅读方式,使阅读变成了浏览,文字变成了符号。似乎很多东西都能知道,但是对内涵的东西缺乏思考。过去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在是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那就是屏幕上的哈姆雷特了。这个哈姆雷特仅仅是导演和编剧以及演员对这部作品语言和思想个体体悟的具象化而已,很可能出现偏颇,也不可能原汁原味的反映作家的最真实想法。读文本则不同,可以掩卷沉思,可以反复揣摩,可以让我们的思想去历险,去遨游,去共鸣。所以,阅读图像化给我们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让我们丢掉了一些传统、经典的东西,尤其是道德精神上的东西。
(三)阅读庸俗化
进入“读图时代”,满足了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对于知识、新闻、故事、娱乐等信息的需求。其直观的图像、给人印象深刻的特点也节省了阅读时间。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很大的困惑,那就是信息过剩,文化垃圾堆积。经典名著被改得面目全非,胡说八道的心灵鸡汤比比皆是,为了增加点击率或出版量,某些媒体、网络刻意迎合读者庸俗、猎奇的心理,制作各类虚假浮夸的图像,使标题夸大其词,使图像充斥眼球。当电视娱乐和纸介娱乐越来越同质化而毫无创新的时候,人们开始渴望一种新鲜的、更刺激的娱乐方式来打破日常生活的乏味和平静。于是,“网络恶搞”应运而生,并很快由网络媒体走向其他媒体,走入现实生活,但同时也滑向了道德和伦理的反面。那些我们曾经肃然起敬的名人和高山仰止的文化,被他们“解构”得面目全非——岳飞不再是民族英雄,林则徐成了“误国”的罪人,孔子成了跳梁小丑手中的狗皮膏药,“杜甫很忙”则引发了网络热潮和集体围观…就这样,我们崇拜了数百年的历史名人形象,一夕之间变了样。表面看是小孩子的涂鸦,好像无伤大雅,但是炒作和公众的围观,恰恰折射出了当下社会人文精神的失落和“迷茫”。这种对历史名人和传统文化的现实叛逆心理,通过颠覆传统带来快感,通过受人追捧带来满足感和自我实现带来成就感的行为,都使“恶搞文化”得已滋长蔓延。创作娱乐化、庸俗化,甚至是低俗化,也带来了阅读的同质化效应,大学生们则不可避免裹挟其中。经典名著不想读,不会读,读不透,牵强附会的现象非常严重。
二 引领大学生走出阅读困境的办法
(一)激发学生读书的意愿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真理的动力。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读书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媒体和社会应该关注的方面。要让全社会形成一种读书的风尚,让大学校园成为当之无愧的读书圣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比赛类的活动,如演讲比赛、名著再现、征文比赛等,激发兴趣,拓宽视野,树立标兵。
(二)引导学生读好书
开卷有益是人尽皆知的古训,但在目前的语境下开卷未必全有益。作为学生,首先应该读好本专业的相关书籍。其次,要积极鼓励学生培养人文阅读的兴趣,树立正确的阅读价值观。科学选择那些健康向上、符合民族特质,体现时代精神的读物,尤其要倡导读经典名著名篇。因为经典,所以精华。人生很短,用于阅读的时间有限,所以选择读经典是一条捷径。因为经典的东西,集合了人类的共同智慧,浓缩了人生的全部精华,反映了社会的主要内容,一句话,经典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历久弥新,以一当十。。
(三)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阅读虽说是一种主观活动,但客观环境对大学生的阅读选择却有很大的掣肘。因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出版和网络监督,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和条件,重视文化经典的传播,也是管理者和全社会需要重视的问题。
总之,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当代大学生更应该身体力行,通过阅读,了解世界,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