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文章通过关注前置预习、课中情境、课后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预习;情境;实践
语文学科虽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等多种属性,但最本质的特征乃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际交往的载体,而其中尤其以“口语”这一传递方式最为直接、便捷。只要有人际交往的地方就会有“口语”的存在,人们就会在倾听、表达、交流中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增进感情。
但是,现在口语交际课的课堂现状却不容乐观。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从老师到家长到学生,对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学生口语交际的动机不强,运用口语交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偏低。在口语交际中总体表现出态度不够自然,语句不够连贯,甚至出现答非所问、辞不达意的现象。同时,老师对口语交际的重视也不够,课堂教学设计低效甚至无效。
因此,《新课程标准》适应时代的要求,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要想让口语交际课的课堂“鲜活”起来,可以采用“三步走”。
第一步,从前置预习入手,设计口语交际话题“源”
实践证明,口语交际课前的预习工作尤为重要,而设计多元而有趣味的话题供学生提早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是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关键,不同的文本、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阅读底蕴又决定了学生对语言交流的兴趣度,因此,设计广泛而又有针对性的交流平台,供学生选择,是学生自主参与口语交流的基础。
1.文本入手,巧设交际“源”。不同的文本,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年段,口语交流的目标也会不一样,教师在前置性作业中,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阶段性,重难点的把握要恰到好处。
2.家校联手,互动交际“源”。前置性预习的最大好处是家校联动,而父母亲的参与,会使口语交流的空间无限放大,这也是口语交流课的最大特点。
3.实践探索,丰厚交际“源”。学会搜索相关材料。指导学生围绕交际主题,利用多种渠道查找一些资料,做到有备无患。
每个主题的口语交际课,教师在上之前要设计多样的交际话题“源”,让学生自主选择,便于胸有成竹地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第二步,以课中情境为主,创设口语交际话题“圈”
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惯有的课堂模式是接受主义,老师讲,学生听;或者是形式主义,教师提供范畴,学生依样画葫芦,对于口语的表现和口语的实践,大都形同虚设,如何在课堂上设计多样的交流圈,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自主选择交流主题,自主探究表达样式,是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重点所在。
交流圈一:我们喜欢一样的话题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是说我们的方向是不一样的,我们角度是不一样的,说话自然也就了无兴趣了。在口语交流中,同样的话题,会衍生出无限多的交流空间,交流多了,能力就提升了。在听说训练中,教师要结合文本,设计多样的交流主题供学生选择,这样学生才会积极投入到交流中来。
交流圈二:我们在一起交流很轻松
所谓“志同道合”,就是说有一样的思维,一样的志向,一样的兴趣……这样的人会成为朋友,而志同道合的人会说话毫无顾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因此,我们在设计口语交际课的时候,不要仅仅停留在师生交流、同桌讨论、四人小组交流上,适当的离开位置,找到自己“心仪”的交流伙伴,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好朋友,未尝不是提升交流话题的好办法。
交流圈三:我很欣赏他的表达方法
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就是说我不欣赏他的说话方式,说话表情,我就是不喜欢听,我不想听了,我就不跟你交流了。芸芸众生,人与人彼此的喜恶感不一样,除了相貌、能力、家庭财产之外,谈吐也很重要。在交流中,设计多种交流套餐,让学生与自己欣赏的人一起交流,会增加交流的融洽感,话语交流也就多多益善。
当然,好的交流圈,还要有好的交流平台,如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组织班级竞赛活动、组织手工剪、贴、画活动等这些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可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进行选择性的套餐练习。
第三步,以课后实践为续,拓展口语交际话题“点”
口语交际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其训练的时机、形式也就多种多样。既应有课内的问答、讨论、质疑等相对固定的训练形式,也应有课外的访问、互助、交流等相对灵活、机动的训练形式。课内外结合,为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充裕的时机和场所,灵活多样的形式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使练与用结合得更紧密。
1.“以读学说”点。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课都和本单元的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布置学生在家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课文,形式可以是分角色朗读、换角色演讲、“课本剧”表演等。
2.“以听导说”点。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听故事,布置学生在校外留心大人们的对话,辨析人们口语交际中的“毛病”,学习幽默风趣的对话。
3.“以看引说”点。课外布置学生多看课外书,能帮助他们积累知识,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发展语言。可在班级建立 “图书角”,开设课外阅读交流课,开展故事会、演讲会、朗读比赛等活动。
实践告诉我们,口语交际教学不但利于口语交际的训练,还利于作文水平、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的提高。只要我们扎实地做好口语交际课堂“三步走”,把口语交际教学放上重要的位置,定能让口语交际课堂鲜活起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吴忠豪.《关于语文训练的讨论》.《课程·教材·教法》
【关键词】口语交际;预习;情境;实践
语文学科虽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等多种属性,但最本质的特征乃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际交往的载体,而其中尤其以“口语”这一传递方式最为直接、便捷。只要有人际交往的地方就会有“口语”的存在,人们就会在倾听、表达、交流中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增进感情。
但是,现在口语交际课的课堂现状却不容乐观。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从老师到家长到学生,对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学生口语交际的动机不强,运用口语交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偏低。在口语交际中总体表现出态度不够自然,语句不够连贯,甚至出现答非所问、辞不达意的现象。同时,老师对口语交际的重视也不够,课堂教学设计低效甚至无效。
因此,《新课程标准》适应时代的要求,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要想让口语交际课的课堂“鲜活”起来,可以采用“三步走”。
第一步,从前置预习入手,设计口语交际话题“源”
实践证明,口语交际课前的预习工作尤为重要,而设计多元而有趣味的话题供学生提早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是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关键,不同的文本、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阅读底蕴又决定了学生对语言交流的兴趣度,因此,设计广泛而又有针对性的交流平台,供学生选择,是学生自主参与口语交流的基础。
1.文本入手,巧设交际“源”。不同的文本,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年段,口语交流的目标也会不一样,教师在前置性作业中,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阶段性,重难点的把握要恰到好处。
2.家校联手,互动交际“源”。前置性预习的最大好处是家校联动,而父母亲的参与,会使口语交流的空间无限放大,这也是口语交流课的最大特点。
3.实践探索,丰厚交际“源”。学会搜索相关材料。指导学生围绕交际主题,利用多种渠道查找一些资料,做到有备无患。
每个主题的口语交际课,教师在上之前要设计多样的交际话题“源”,让学生自主选择,便于胸有成竹地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第二步,以课中情境为主,创设口语交际话题“圈”
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惯有的课堂模式是接受主义,老师讲,学生听;或者是形式主义,教师提供范畴,学生依样画葫芦,对于口语的表现和口语的实践,大都形同虚设,如何在课堂上设计多样的交流圈,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自主选择交流主题,自主探究表达样式,是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重点所在。
交流圈一:我们喜欢一样的话题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是说我们的方向是不一样的,我们角度是不一样的,说话自然也就了无兴趣了。在口语交流中,同样的话题,会衍生出无限多的交流空间,交流多了,能力就提升了。在听说训练中,教师要结合文本,设计多样的交流主题供学生选择,这样学生才会积极投入到交流中来。
交流圈二:我们在一起交流很轻松
所谓“志同道合”,就是说有一样的思维,一样的志向,一样的兴趣……这样的人会成为朋友,而志同道合的人会说话毫无顾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因此,我们在设计口语交际课的时候,不要仅仅停留在师生交流、同桌讨论、四人小组交流上,适当的离开位置,找到自己“心仪”的交流伙伴,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好朋友,未尝不是提升交流话题的好办法。
交流圈三:我很欣赏他的表达方法
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就是说我不欣赏他的说话方式,说话表情,我就是不喜欢听,我不想听了,我就不跟你交流了。芸芸众生,人与人彼此的喜恶感不一样,除了相貌、能力、家庭财产之外,谈吐也很重要。在交流中,设计多种交流套餐,让学生与自己欣赏的人一起交流,会增加交流的融洽感,话语交流也就多多益善。
当然,好的交流圈,还要有好的交流平台,如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组织班级竞赛活动、组织手工剪、贴、画活动等这些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可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进行选择性的套餐练习。
第三步,以课后实践为续,拓展口语交际话题“点”
口语交际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其训练的时机、形式也就多种多样。既应有课内的问答、讨论、质疑等相对固定的训练形式,也应有课外的访问、互助、交流等相对灵活、机动的训练形式。课内外结合,为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充裕的时机和场所,灵活多样的形式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使练与用结合得更紧密。
1.“以读学说”点。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课都和本单元的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布置学生在家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课文,形式可以是分角色朗读、换角色演讲、“课本剧”表演等。
2.“以听导说”点。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听故事,布置学生在校外留心大人们的对话,辨析人们口语交际中的“毛病”,学习幽默风趣的对话。
3.“以看引说”点。课外布置学生多看课外书,能帮助他们积累知识,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发展语言。可在班级建立 “图书角”,开设课外阅读交流课,开展故事会、演讲会、朗读比赛等活动。
实践告诉我们,口语交际教学不但利于口语交际的训练,还利于作文水平、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的提高。只要我们扎实地做好口语交际课堂“三步走”,把口语交际教学放上重要的位置,定能让口语交际课堂鲜活起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吴忠豪.《关于语文训练的讨论》.《课程·教材·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