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d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微课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契合度,论述基于微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提出加强学生自制力培养、强化研讨教学、合理控制微课时间、重视教学评价等做法,旨在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 混合式教学模式 计算机基础课程
  微课顾名思义即微小的课程,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是教育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产物,它具有规模大、开放性、能动性等特点,突破了传统教学在空间与时间上的限制,将学习内容言简意赅地直接传送给学习者。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微课不仅是一种流行性课型,更是一种能够发挥更多主观能动性的课型。基于微课的多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中以混合式教学模式最为普及。本文以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探究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微课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契合度
  (一)以微课为载体的教学优势
  以微课为载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充分体现微课的优势特征。首先,微课是一种碎片化课型,其内容都是教学主题最核心的内容。相对于宽泛的传统课程,微课聚焦的学习内容更加精准、选取的案例更加典型,再加上辅助的多媒体素材、课后反思、学生反馈等,基本上构成了一个学习的“微环境”。它一方面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浓缩”在一个恒定的高度,另一方面又在无形中调动教师和学生的整合与探究能力,符合知识学习的一般规律。伴随着微课的不断完善,多媒体素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测试,它们镶嵌在微课中,让学生边听边反馈,类似于“知识大冲关”的形式,学生只有答对测试题,才能学习下一个知识点,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师生在使用微课时实效性低的问题。其次,微课为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自我成长的良好条件。从教师层面来说,他们需要从庞杂的教学内容中提炼与主题联系最紧密的内容,并精心地设计与编排,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研与创编能力;而对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我体验感与主动参与感会大大增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反复观看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科成绩。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普适性很强,在专业领域它可以被当作一门基础学科,在非专业领域则被定义为公共课。用微课教学既保障了教学效果,也降低了教师的劳动强度,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进行公共课基础教学的研究。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其一,任何一个学段的学习都极力倡导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但这种倡导并不意味着教学的所有因素都要以学生为第一要义,而是说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与学习内容的特征,划分出更加精确的一般性指导和针对性指导。尤其是微课作为一种开放式的虚拟性课程,它与线下课程相比,还是缺乏一定的灵活性的,无法取代师生面对面互动的机制,无法完成更进一步的因材施教,这与计算机基础课程强调的实践性存在一定的“嫌隙”。其二,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与练习会获得更加深刻的体悟,再配以教师的帮助与指导,完成“认知—强化—巩固”的学习过程。其三,学生需要针对某些问题进行讨论与合作,教师也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与收集学生的问题,为教学设计的改进提供依据。因此,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结合在一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容易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面对面交流的内容更加深入与直接,学生的综合素养与综合能力都会伴随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且在课后环节,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进行观察和追踪,相较而言,线下的答疑解惑、循环反馈会更加直接和及时。
  二、基于微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一)结合学生特点,加强混合式教学模式框域下的自制力培养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在学习自主性与能动性上比较薄弱。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必然会无限扩充学生的认知领域,不属于课本中的内容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学习的干扰因素。因此,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制力成了首要目标。
  其一,教师与学生开诚布公地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点与缺点,将自己对学生自制力的担心说出来,为学生传递的是基于学生持续发展的一种考量,学生会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的情况做出判断,然后在教师的督促下制订计划,完成学习任务。从这一点来看,教师与学生都真正正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展开教与学,会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二,以通俗易懂、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内容组构微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自制力的培养也有积极的作用。将丰富的课程内容和监督机制组合,要求学生每一次完成线上课程后,都要整理思维导图、课后笔记等。教师对学生的线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统计,一个月公布一次,计入学分中,在期末的考评分数中占一定的比例,这种系统性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制力。
  (二)强化研讨教学,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型
  微课最大的特征是把教学内容集中在一个点上,突破了传统教学散漫、填鸭式的局限,让教学活动的靶向性大大提高。学生先是围绕着一个教学点自己进行线上学习,然后和教师一起就学习中产生的困惑、得到的收获进行讨论。教师为了增强研讨的精准性,会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从学习内容中提炼出一个关键问题,大家再围绕这一关键问题展开讨论,无形中强化了学习的针对性,也明确了每一个人的课堂位置。例如,在学习Office的内容时,结合工作实践,可以把教学内容分为编辑操作、排版操作、模板使用、表格操作、圖形处理等模块,将这些模块分别制作成微课进行学习。如“排版操作”可以细化出文字排版操作、图像排版操作、图文排版操作等,这些细致而具体的内容,生成了教师和学生“言之有物”的讨论,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课堂讨论中,从中快速发现并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从传统意义的教育者变成了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指导者,学生也从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了教学活动的“第一参与者”,教师和学生需要一起为教学氛围的生成负责任,一起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和归纳,学习自然而然就成了“双主体”,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合理控制微课时间,确保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最大化
  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课程通常安排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这样可以让课堂教学有更多交流与探讨的时间,但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会导致学生的负担加重,影响他们参与其他活动。因此,微课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在十分钟之内,既要讲清楚一个知识点,又要确保学生最大限度地集中注意力完成学习,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针对微课视频内容的选择,教师可以结合学情直接选择现成的内容,如果没有现成的内容或是知识点相对分散的课程,教师就要亲自讲授和制作微课视频。需要注意的是,微课视频时间的控制并不是一个教条的规定,最终的时长还是要以为教学服务为基准,如一些重难点,可以做成“微微视频”,单独推送给学生,要求他们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学习。例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对MIS系统的教学涉及庞大的数据库,仅数据库工作流程就可以分解成若干节微课,如需求分析、概念結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设计、数据库实施、运营与维护等,每一节微课又包含若干个专业术语,对这些专业术语的描述就可以用日常推送的方式完成,让学生和专业教育“时常相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分层自主选择课程,重视教学评价的实施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加强形成性评价的比重,加入数字化学习的考核,可以让评价结果更好地指导日常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延伸了教育的环节,从课前的预习到课后的巩固,都可以涵盖其中。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显得极为重要。鉴于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客观情况,在小组中获得一个合理的分工,与组内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与此同时,设计更多层次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难、中、易等不同的课程对应不同的学分,完成教学任务的质量也分为优、中、合格三个档次,对应不同的学分。学期结束后,会记录两个分数,一个是学生个体的分数,一个是小组合作的分数,再进行综合的客观评价。这种梯度式的课程设计与评价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学分(学习成就感),会主动寻找各种渠道的学习资源,而信息资源因为方便快捷,显然会被作为首选,从而促使他们更充分地利用线上课程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后,获得基础优秀学分。教师继续递进设置“选修作业”,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这一层次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逐步养成数字化学习、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使混合式教学模式最终帮助学生完成从知识型学习向素质型培育的过渡。
  综上所述,基于微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从学生层面而言,学习的空间与时间得到了无限的延展,强化了知识的巩固;从教师层面上看,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学方式得到创新,教师获得从学到研的转型机会。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控制学习的时间,及时追踪学生的学习效果,将自身和学生共同置于课堂的双主体地位,一方面发挥学习的能动性,另一方面发挥研讨的精准性,使信息技术的价值和职业教育的特征更加贴合,真正让混合式教学模式服务于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朱荣,赵磊.智慧教育视域下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
  [2]彭红超,姜雨晴,马珊珊.基于翻转课堂的协作学习效果实证分析——以大学生“计算机网络与应用”课程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20(1).
  [3]仇雪梅.基于微课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构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2).
  【作者简介】覃少莹(1981— ),女,壮族,广西河池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责编 罗汝君)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当前中职烹饪专业未能满足国家和地区餐饮消费市场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提出将节气养生文化引入中职烹饪专业,挖掘节气养生文化引入中职烹饪专业的价值,助推中职烹饪专业“三教”改革。
【摘 要】本文基于网络时代背景,分析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变化,指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论述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旨在促进当代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信息时代 困境 出路  在高考压力的影响下,高中学生容易出现焦虑、压抑、消极等不良情绪,会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与此同时,当代高中生又处于一个高度发达的网络信息时代,它以互联网技术工具及信息化媒介为主导力,具有高度
【摘 要】本文阐述企业网搭建及应用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以及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构建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企业网搭建及应用课程混合教学模式,以企业网搭建及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三层交换机实现相同VLAN跨交换机通信”为例,从课前预习、课中实训讨论、课后作业三个环节介绍企业网搭建及应用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设计,并提出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建立
【摘 要】本文分析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意义,论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提出借助导学案、创设教学情境、进行生活化教学、开展实践活动等做法,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 核心素养 意义 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地理学科知识,还要培养学
【摘 要】本文针对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目标定位与市场发展不符、缺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等问题,提出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调整培养目标,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打造实践教学体系,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职业院校 旅游管理专业 创新创业能力 人才培养  近年来,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着力优
【摘 要】本文以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为例,论述高中思想政治课“制度自信”的教学策略: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达成“制度自信”的目标;开发校本课程,丰富“制度自信”的资源;参加政治参与的实践,增强“制度自信”;利用国内外重大时政,印证“制度自信”的重要;学习国家法律条文,延伸“制度自信”的认知。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 制度学习 制度自信 教学策略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坚定对中国特色
本文针对当前中职德育课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开发“时空融合、知行合一、师生多维互动”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模式,提出转变教学理念,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坚持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参加进修培训学习,拓宽自身知识结构;精心备课、整合教学资源,设计“以学论教”和“因材施教”的教案;营造良好校内课堂教学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加强校校合作,拓宽育人时空、优势互补和共同培育;以校企合作推动德育课堂与企业文化有效融合,共促德育教育等实施路径,以促进中职生综合职业素养提升和中职德育课教学的良性发
【摘 要】本文以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三职校的“犇”文化(即三只牛〈意旨三职牛〉文化),即“三牛—— 老黄牛、拓荒牛、孺子牛”校园文化体系、“务实创新奉献、忠诚专注自信、勤业精业乐业”的三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在“犇”文化引领下的“三范管理、三匠育人、三创实践”运行机制,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生 核心素养 “犇”校园
本文分析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群)建设的导向和理论基础,以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为例,论述服务临海经济发展的中职学校专业(群)建设对策,从专业群建设背景、方向、成效及建议等方面提出建议,为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群)建设提供参考。
本文针对新型活页式教材校本开发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新型活页式教材是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特征和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载体,并阐述产教融合、标准引领、区域特色、流程规范、优化设计、团队创新、以生为本等开发策略,为职业院校开展新型活页式教材校本开发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