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的今天,非点源污染,尤其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由于其随机性强、不确定性、滞后性和潜在威胁性等特点成为农业环境污染重要来源,在结合其具體特性基础上,制定防治措施,实现综合治理,意义重大。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 污染特性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453.6+1 文献标识码: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1- 0121-0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以及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一词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工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解决这一有关民生的大问题。目前,点源污染己得到有效地控制,而非点源污染则无疑成为我国环境治理工作的重点。
非点源污染(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简称NPS,又称面源污染)是与排污点位集中、排污途径明确(如工业排污)的点源污染相对应的一种污染方式,指的是在降雨径流和淋溶的冲刷作用下,大气、地面和土壤中的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根据产生污染物的非点源污染体的不同,可分为农业非点源污染、矿场非点源污染、城市非点源污染、施工引起的非点源污染、林业活动引起的非点源污染及其他类型的非点源污染。已有研究表明,非点源污染对水库、湖泊氮负荷的贡献率可达79%~88%,对磷负荷的贡献率可达74%~87%,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导致地表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其中农业非点源污染所占的比重最大。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由农业生产活动引起的各种污染物(沉淀物、营养物、农药、盐份等)以低浓度、大范围的形式缓慢地在土壤内运动,从土壤圈向水圈扩散的过程。具体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氮磷等富营养物质污染水体,它主要来自农用化肥、有机肥,养殖业排泄物和生活污水等;二是以有机物质、重金属等毒害形式污染水体,它主要来自农药、除草剂和部分肥料。共同点在于均因缺乏科学管理为指导,最终造成将农田养分变成污染物质,严重地浪费农业资源。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导致地表水(河流、湖泊、口岸地区)、地下水污染以及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的重要原因,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和重要污染类型,已成为限制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非点源污染是由于分散造成的,污染物来源范围大,不能用常规处理方法改善污染物排放源,与点源污染相比较非点源污染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受水文循环过程(主要为降雨及降雨形成径流)影响和支配,而降雨径流是随机的。此外,气候、地质地貌、土壤结构、农作物类型等影响因素决定了农业非点源污染有较大的随机性;第二,肥料和农药的施用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在施用量、生长季节、农作物类型、使用方式、土壤性质和降雨等不同时,排放途径及排放污染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第三,人工化学物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施用量逐年增多,地表分布广泛,其中很大一部分通过非点源污染稀释方式随径流进入水体。非点源污染具有的来源多重性、机理不确定性、形成潜伏性决定了非点源污染研究的复杂性,导致污染源监测、控制和处理困难而复杂;第四,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它决定了农业非点源污染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缺乏科学管理地施用化肥和农药则可造成区域环境污染,而化肥和农药在种植区域的存在时间决定非点源污染形成的滞后性。此时,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成为影响污染物流失量大小的重要因素。在刚施入肥料后,若遇到降雨,不但农作物对营养物吸收利用减少、损失巨大,而且污染当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威胁当地居民生活。因此,非点源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具有在潜在性,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
农业非点源污染由于其来源和污染特点决定了其危害程度较大。如过量的化肥、农药等随水流入江河、湖泊和海洋等水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或者其他水质恶化现象; 进入地下水影响地下水水质;被人类或者其他生物吸收可能引起各种疾病;被作物大量直接吸收进入体内后被人类或者其他生物食用引起各种疾病等,后果非常严重。 因此需对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综合防治,在治理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思路。第一,狠抓源头污染控制,减少源头污染量。坚持预防优于治理的原则,具体应减少化肥、 农药等的施用量;减少农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合理科学地处理养殖场畜禽粪便,并对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处置,对畜禽粪便进行综合利用;有效控制其他有机或者无机污染物质排放。第二,应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推行农业技术推广站应定时地进行农业技术指导方针,根据各地土壤肥力和水文地质环境合理施肥和使用农药;第三,通过加大宣传力度, 使国家、 地方、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农业非点源污染有深刻认识,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理念;第四,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科学研究,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围绕湖泊等水域的综合有效治理,开展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工作。
综上所述,推行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意义重大,只有在了解农业非点源污染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情,制定具体方法,实现综合治理,达到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宗明, 张柏, 宋开山. 农业非点源污染国内外研究进展[J]. 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 2007, 23(9): 468-472
2、汪水滨.农业非点源污染与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2):294- 295
3、孙浩, 刘淑梅, 方鸿国.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 环境导报,2000, 6: 32- 34.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 污染特性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453.6+1 文献标识码: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1- 0121-0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以及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一词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工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解决这一有关民生的大问题。目前,点源污染己得到有效地控制,而非点源污染则无疑成为我国环境治理工作的重点。
非点源污染(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简称NPS,又称面源污染)是与排污点位集中、排污途径明确(如工业排污)的点源污染相对应的一种污染方式,指的是在降雨径流和淋溶的冲刷作用下,大气、地面和土壤中的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根据产生污染物的非点源污染体的不同,可分为农业非点源污染、矿场非点源污染、城市非点源污染、施工引起的非点源污染、林业活动引起的非点源污染及其他类型的非点源污染。已有研究表明,非点源污染对水库、湖泊氮负荷的贡献率可达79%~88%,对磷负荷的贡献率可达74%~87%,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导致地表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其中农业非点源污染所占的比重最大。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由农业生产活动引起的各种污染物(沉淀物、营养物、农药、盐份等)以低浓度、大范围的形式缓慢地在土壤内运动,从土壤圈向水圈扩散的过程。具体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氮磷等富营养物质污染水体,它主要来自农用化肥、有机肥,养殖业排泄物和生活污水等;二是以有机物质、重金属等毒害形式污染水体,它主要来自农药、除草剂和部分肥料。共同点在于均因缺乏科学管理为指导,最终造成将农田养分变成污染物质,严重地浪费农业资源。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导致地表水(河流、湖泊、口岸地区)、地下水污染以及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的重要原因,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和重要污染类型,已成为限制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非点源污染是由于分散造成的,污染物来源范围大,不能用常规处理方法改善污染物排放源,与点源污染相比较非点源污染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受水文循环过程(主要为降雨及降雨形成径流)影响和支配,而降雨径流是随机的。此外,气候、地质地貌、土壤结构、农作物类型等影响因素决定了农业非点源污染有较大的随机性;第二,肥料和农药的施用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在施用量、生长季节、农作物类型、使用方式、土壤性质和降雨等不同时,排放途径及排放污染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第三,人工化学物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施用量逐年增多,地表分布广泛,其中很大一部分通过非点源污染稀释方式随径流进入水体。非点源污染具有的来源多重性、机理不确定性、形成潜伏性决定了非点源污染研究的复杂性,导致污染源监测、控制和处理困难而复杂;第四,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它决定了农业非点源污染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缺乏科学管理地施用化肥和农药则可造成区域环境污染,而化肥和农药在种植区域的存在时间决定非点源污染形成的滞后性。此时,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成为影响污染物流失量大小的重要因素。在刚施入肥料后,若遇到降雨,不但农作物对营养物吸收利用减少、损失巨大,而且污染当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威胁当地居民生活。因此,非点源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具有在潜在性,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
农业非点源污染由于其来源和污染特点决定了其危害程度较大。如过量的化肥、农药等随水流入江河、湖泊和海洋等水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或者其他水质恶化现象; 进入地下水影响地下水水质;被人类或者其他生物吸收可能引起各种疾病;被作物大量直接吸收进入体内后被人类或者其他生物食用引起各种疾病等,后果非常严重。 因此需对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综合防治,在治理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思路。第一,狠抓源头污染控制,减少源头污染量。坚持预防优于治理的原则,具体应减少化肥、 农药等的施用量;减少农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合理科学地处理养殖场畜禽粪便,并对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处置,对畜禽粪便进行综合利用;有效控制其他有机或者无机污染物质排放。第二,应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推行农业技术推广站应定时地进行农业技术指导方针,根据各地土壤肥力和水文地质环境合理施肥和使用农药;第三,通过加大宣传力度, 使国家、 地方、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农业非点源污染有深刻认识,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理念;第四,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科学研究,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围绕湖泊等水域的综合有效治理,开展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工作。
综上所述,推行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意义重大,只有在了解农业非点源污染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情,制定具体方法,实现综合治理,达到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宗明, 张柏, 宋开山. 农业非点源污染国内外研究进展[J]. 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 2007, 23(9): 468-472
2、汪水滨.农业非点源污染与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2):294- 295
3、孙浩, 刘淑梅, 方鸿国.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 环境导报,2000, 6: 32-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