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逸南下寻找红军游击队

来源 :铁军·纪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88131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云逸,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892年出生于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县头苑镇上僚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他早年受到孙中山等民主革命思想家的影响,成为了一名反清志士,是唯一参加过黄花岗起义的开国将帅。他曾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参与并领导百色起义,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时期,任中革军委纵队先遣队司令员,领导收容队和筹粮工作。西安事变后,受中共中央派遣,往来于广州、香港、南京、武汉、福州、桂林等地,在南方红军游击队和国民党上层军政人员中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参与领导新四军的组建、整编等工作。张云逸大将戎马一生,忘我革命,为党和国家的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面对国民党高官的刁难,始终坚守统一战线原则,坚持国共合作立场
  1937年5月,张云逸受毛泽东委托,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先到香港再赴桂林,同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商谈联手抗日事宜。因桂系兵力在国民党军中排行第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尽管李宗仁精明老练,白崇禧素有小“诸葛”之称,可是,张云逸也非等闲之辈,他说话态度坦诚,出口成章,且妙语连珠,深深地赢得了他俩的信任,双方由初始的疏生关系变得熟识起来,最后达成了联合抗日的纲领性协议。
  1937年10月,张云逸结束桂林工作后,来到福州,与国民党福建省主席陈仪谈判红军游击队改编事宜。张云逸赴闽,一方面就福建红军游击队的改编问题与陈谈判,表明中共的态度,促其放弃继续“清剿”红军游击队的错误政策;另一方面便于和福建各红军游击队取得联系,向其传达中共中央的指示。
  陈仪虽在1949年4月上海战役前夕,为中共地下组织所说服,曾多次提出加入共产党,并动员他的干儿子汤恩伯倒蒋起义。不料被汤恩伯出卖,蒋介石知道情况后,盛怒之下,将陈仪押送台湾,在马场町将其枪决。据说,蒋介石枪杀陈仪是作为1950年台湾大规模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开场重头戏”。陈仪就义之时,沉着镇定,举着双手高呼“打倒蒋介石,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在民众眼中,这个老国民党员原来还是个共产党的硬汉子。但是1937年时的陈仪,却是一位坚定的反共分子,当张云逸到了他的办公室,提出想见见邓子恢、张鼎丞、叶飞、黄道等红军游击队领导人时,陈仪的态度相当冷淡,回答说福建没有共产党红军游击队,不知道邓子恢等人是何方神圣,从未听说过。
  张云逸听后,立即戳穿他的谎言说:“你在前些日子到处张贴的布告上说,谁捉到叶飞,悬赏多少法币,多少黄金,现在怎么竟然说没有叶飞此人呢?”
  陈仪脸一红,随即拉下脸,始终否认红军游击队在福建有过活动。
  张云逸碰到这么一个臭石头,知道在他那里查不到音讯,便按照地下党提供的线索,单枪匹马来到闽西的深山老林中,终于找到了邓子恢和张鼎丞。此时,出现在张云逸面前的邓子恢和张鼎丞衣衫褴褛,又黑又瘦。他们紧紧地握着张云逸的手,激动得不能自制。远离延安,加上国民党的封锁,他们已经长期听不到党中央的声音了,如今见到党中央的使者,他们就像久别的孩子见到了母亲,那种激动与兴奋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张云逸向他们传达了党中央对南方红军的重要指示,务必警惕国民党瓦解和消灭红军游击队的图谋,保持军队的独立性,不被国民党收编。
  张云逸在闽西听到闽南红军游击队被国民党一五七师缴械,解除武装的消息,十分生气,他赶到福州与陈仪再次谈判,义正辞严地指出:“7月16日福建当局和驻闽部队制造的漳浦事件,扣押了上千名红军游击队,这是不能容忍的,是违反国共合作的……”
  陈仪仍旧装聋作哑,摇头晃脑地问他的部下:“这事是真的吗?”在场的人一声不吭,他将双手一摊,说:“你说的这事没人知道啊,子虚乌有的事,你叫我怎么查?”
  张云逸冷笑一声,用证据说话:“你真的不知道吗?这事就是粤系一五七师师长黄涛干的,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呢?”
  陈仪一愣,过了一会儿,挥挥手说:“请你不要着急,如真有此事,我一定追查到底。”
  在张云逸的交涉下,陈仪被迫两次打电话,令黄涛放人还枪。
  这时,张云逸又向陈仪再次提出寻找闽东红军游击队领导人叶飞的事,陈仪一再搪塞,推说不知。这令张云逸十分气愤,他剑眉倒竖,强按住满腔的怒火,告诉陈仪,叶飞部队就在闽东的福安、宁德、寿宁、连江、古田、福鼎等地活动,这是千真万确的。他双眼紧紧地盯着陈仪说:“希望陈主席拿出诚意!”
  面对步步紧逼的张云逸,十分尴尬的陈仪知道再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叹了一口气说:“既然真的有叶飞此人,那么,张代表有什么要求呢?”
  张云逸见事情有了转机,便也缓下口气说:“我提议国共双方各派一个人,马上去闽东一带寻找叶飞。”
  陈仪万般无奈地答应了。闽东是山区,叶飞的部队分布在七八个县相连的崇山峻岭中。路上坐汽车只能到达福安,接着几百里的崎岖山路很难走。张云逸委派福州地下党孙克骥,同福建省保安处的黄副处长及建设厅的林知渊厅长一同寻找叶飞。但是,黄副处长和林厅长中途变卦回了福州,孙克骥只好单枪匹马,在深山老林中转了半个月,却仍旧没有找到叶飞。孙克骥只好执行张云逸的第二个方案,去闽北的崇安,找到闽赣省委书记黄道。恰巧黄道知道叶飞在何处,立即带路,只用了几个小时,就找到了叶飞。叶飞这才看到了张云逸转来的中共中央《关于南方各游击区域工作指示》,他立即派人下山,与国民党驻军谈判。
  果敢谨慎,圆满完成驻闽红军游击队改编任务
  1938年2月初,张云逸第二次赴福建,这次去的任务向闽东、闽北、闽赣边、闽西红军游击队传达党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若干指示,并动员部队向皖南集中。1937年8月,陕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称第十八集团军),1937年10月南方红军游击队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国共合作大势所趋,此时的陈仪态度有了很大转变。再说,此时张云逸的身份是新四军的参谋长,所以,接待他的省主席陈仪笑脸想迎。一见面便对张云逸说,叶飞部队集中在宁德待命,希望他去看看。   陈仪与张云逸的谈判比起第一次,显得和谐了许多,基本上做到了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这时,孙克骥前来向张云逸报告,说叶飞的部队已从闽东桃花溪出发,在南平集中后,正取道浦城开赴皖南。张云逸听后,觉得叶飞部队路经四省十多个县,一路上会遇到许多麻烦,于是写了封亲笔信,派孙克骥送给叶飞,要他在开进途中,提高警惕,防止国民党阴谋暗算。另外,他还要求叶飞抽空赴福州,对陈仪作礼节性的拜访。
  孙克骥经三天三夜的奔走,在浙江常山县球川镇找到了叶飞,他将张云逸的信交给叶飞,又转达了张云逸的口信,叶飞激动地握着孙克骥的手说:“参谋长用兵一向果敢谨慎,真是名不虚传!”
  叶飞遵照张云逸的指示,只身来到福州拜访陈仪。陈仪得知,走出办公室欢迎叶飞。此时,叶飞只有23岁,这个年龄在50多岁的陈仪眼中,还是个娃娃。所以,当叶飞站在他的面前自我介绍时,陈仪十分吃惊,瞪大眼睛问:“你就是叶飞?”
  主力红军离开后,福建国民党军曾先后调集了十多万兵力“围剿”叶飞的闽东独立师。采取烧山、封山、搜山政策,并提出“宁可错杀三千,不能漏掉一个”的口号,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他们采取移民并村,凡“通匪”者格杀勿论,甚至实行杀人灭种,斩草除根政策,弄得闽东地区渺无人烟。陈仪当时扬言:3个月内消灭闽东独立师,活捉叶飞!
  在陈仪的心目中,叶飞一定是个外貌粗鲁,整日手提斧头的李逵似的人物,与眼前这个皮肤白净,身材适中的年轻人实在相差万里。他几乎不相信眼前的这位年轻小伙子,竟是自己以10万兵马捕杀而不得的游击队头目。一阵稀嘘后,他感慨万千地说:“小伙子,了不起,了不起啊!”
  陈仪设宴招待了叶飞,省保安司令等人作陪。酒宴开始,陈仪举杯:“诸位,我们为欢迎少年师长叶飞(实际是师政委)的到来干杯!”
  席间,陈仪多次夸奖叶飞年轻有为,前途无量。
  叶飞离开福州的第二天,张云逸也来了。这次是为在福州设立新四军办事处而来。陈仪对张云逸的态度也越来越好,一见面便问寒问暖。
  张云逸提出:“根据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与陈诚部长的商谈,为了处理红军游击队改编新四军的事务和促进统战工作,新四军在南昌、长沙、桂林等地都设了办事处。我们考虑到福州也应设立办事处,希望陈主席能给予大力支持。”
  陈仪考虑到此事上层已谈妥,且有先例,于是客气地说:“可以,可以。”
  办事处落实后,张云逸又向陈仪递交了一批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名单,要求陈仪迅速将他们释放。陈仪为表示自己的诚意,对作陪的保安司令发着脾气说:“你们这些败家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如今共产党是我们的朋友,你们为何还关押那么多共产党?给我马上放人!”他将名单交给了保安司令。第二天,关押在监狱的共产党员及红军游击队员们全部释放,参加了新四军。
  随后,张云逸拿着写的释放漳浦事件被关押的红军游击队战士的批文,经过与当地驻军交涉,解救了关押在监狱里的一批游击队员,并且收回了被缴的枪支。上百名被解救的同志围住张云逸,有的紧紧握着他的手,有的流着泪扑入他的怀中,有的哭着说:“参谋长,是你救了我们,我们永远不忘你的大恩大德。”
  张云逸一边安慰着大家,一边说:“同志们,别谢我,是党的统战政策救了你们!”大家立即擦干眼泪,高呼共产党万岁!
  2月21日,张云逸接到军部转发蒋介石下达的各部队开赴安徽歙县岩寺地区集中整训的命令,同时还接到由他兼任第三支队司令员、谭震林任副司令、赵凌波任参谋长、胡荣任政治部主任的名单,星夜赶到浙江开化华埠镇,叶飞的闽东独立师早两天就赶来等候张云逸宣读命令了。2月24日,张云逸到了华埠镇,不顾路途劳累,立即召开干部大会,着重宣布新四军军部关于成立第三支队的命令以及干部任免名单,支队下辖第五团、第六团,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第五团,叶飞的闽东独立师改编为第六团。没多久,两个团会师北上皖南岩寺。
  张云逸福建之行,圆满地完成了驻闽红军游击队的改编任务。
  (编辑:党亚惠)
其他文献
阅读提示  扬帆,江苏常熟人,1912年生,原名石蕴华,曾用名殷扬,加入新四军后改名“扬帆”,有扬起风帆,驰骋抗日疆场之意。他先是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新四军文化工作,在抗战的腥风血雨中艰难穿行 ,曾无故被审查怀疑,但他始终对党忠诚、坚贞不屈,凭借个人的智慧和才识,无所畏惧,后又在惊心动魄的情报战线上立下赫赫战功。  他似一挂瀑布,从峻冷悬崖上跃下,把自己粉碎成无数呼啸的水滴,只为融入那一片汪洋;他用生
期刊
儿时,兄弟姐妹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夏日夜晚在凉风徐徐的老槐树下,冬日雪天在暖洋洋的炉火旁边,我们和邻家的孩子们围坐在父亲傅彪身旁,听他讲那过去的事情……至今我对父亲讲的故事仍记忆犹新,父亲的声音还时常回响在耳边。记得有一次,他说……  红军主力长征离去  我赴平修铜县坚守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中央领导机关和中央红军被迫撤离苏区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期刊
读者朋友们:《铁军·纪实》第三期又同您见面了!第一期已同您聊过,新四军在十年征战中曾诞生了成千上万的动人故事、不朽传奇,并承诺将向您逐个讲述这些真实故事、人物传奇。其实,新四军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在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中,在长期的对敌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中,还培养、造就出一大批能文能武的人才、各行各业的精英。新中国成立后,他们自然地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分布在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各种岗位上,继续编织出新的
期刊
妈妈夏凤珠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她的一生是光荣的。从她投身革命的第一天起,就把一切献给了人民。抗日战争时期,她不管是在苏中二分区,还是在苏中四分区,也不管是做妇联主任,还是担任民主政府区长,工作踏实,一步一个脚印,从不哗众取宠,不追求名利。  妈妈一生坚持对己严、对人宽,对家人严、对外人宽,受到大家的尊重和爱戴,在干部和群众中威信很高,有着良好的口碑。她心底无私,几十年如一日地真诚对待每一位亲朋、同
期刊
1949年10月,由新四军苏中军区部队发展演变的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九军一部,奉命归第二十八军指挥,参加了越海攻打金门岛的战斗,官兵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舍生忘死,顽强苦战,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热血壮歌。  “打下金门再结婚”  “徐团长,陈政委,厦门已经解放了,这下总该考虑一下婚姻大事了吧,咱们都等着喝你们的喜酒呢。”  “王参谋长,还有你呀,许下的诺言咋还不兑现?莫非舍不得那几块喜糖?”  
期刊
马寅初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经济学家与教育家。在外敌入侵、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刻,他做讲演、写文章,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和通货膨胀,痛斥“四大家族”出卖民族利益,即使被捕入狱依旧不改以往的铮铮傲骨!其行一如其言:“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敢直前。”1939年,是马寅初所经历的极为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他终于找到了治疗中国各弊病的药方,开始了新的追求真、善、美、圣之终极目标的征程……  马寅
期刊
核心阅读  解放战争开局之年,蒋介石出动五六十万精锐兵团,要肃清卧榻之侧主力不足十万的华东共军,为什么损兵折将,屡战屡败?《华东战场最高机密—陈毅粟裕智斗蒋介石陈诚》一书,全景解密了这场传奇式的国共博弈。以神机妙算、反常用兵、高招迭出的兵法谋略,高层卧底、互相渗透、策反对方高官的密战奇闻,多侧面展现了陈毅、粟裕等解放军华东领导团队的雄才大略和将帅风采;歌颂了解放军官兵的英勇善战和人民战争的雄伟壮观
期刊
前年12月,我有幸到杭州的浙江医院,拜访了参加过黄桥战役的新四军老战士姚力。当年担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五团政治处主任的他,曾任杭州市委第一副书记、浙江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姚老打开了话匣子  姚老是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人,1918年生。1938年参加抗日战争,1939年入党,为了革命曾出生入死。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国务院总理办公室秘书、综合组组长。其间为周总理出席的“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负
期刊
叶挺的《囚歌》,也许您倒背如流,然而叶挺的故事、叶挺的传奇,您能知道多少?  新四军从1937年10月12日成立,到1947年1月20日番号撤销、编为华东野战军为止,10年间,以战略区为作战单位,抗击日军侵略,反击顽军摩擦,经历了两万多次大小战斗,诞生了成千上万的动人故事、不朽传奇,这些,您不一定全部听说过。  《铁军·纪实》自觉承载起这个责任,她将以“纪实”为特色和风格,以多种文学形式、多种表现
期刊
总前委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解放战争期间成立的一个临时性指挥机构,其历史使命发端于淮海战役期间,结束于渡江战役胜利,从1948年11月中旬中央发出成立总前委通知,到1949年6月2日崇明岛解放,共存在了 6个半月时间。  1948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结束后,1949 年2月11日,毛泽东又发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