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了解渝中区入托入学儿童的健康情况。方法:对本辖区1316名入托入学儿童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龋齿检出率25.76%,视力异常检出率19.49%,营养情况检出率分别为:生长发育迟缓2.74%,低体重4.79%,消瘦4.41%,肥胖3.72%,其中男孩和女孩生长发育迟缓情况经卡方检验P值0.029。结论:我们应加强对本地区入托入学前儿童的营养状况监测和干预,加强儿童监护人对龋齿和视力问题的重视。
【关键词】入园前儿童;体检;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92—02
为了解渝中区入托入学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为其保健工作提供更好的依据,我们对2012年7-8月入托入学儿童的体检结果进行了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12年7-8月来我院进行入托入学体检的2-6岁儿童,共1316 名,其中男性715名,女性601名。
1.2 方法:①以WHO标准对入托入学儿童的年龄/身高、年龄/体重、身高/体重进行5等分评价,其中生长发育迟缓:年龄/身高P97th ②采用美国Suresight手持式视力筛查仪进行视力筛查③采用WHO推荐的龋齿检查方法和标准进行龋齿检查。
2 结果
2.1 各年龄段男孩女孩身高情况见表1,体重情况见表2。
2.2 男孩女孩营养情况见表3,对男孩女孩的各种营养情况数据进行对比,使用卡方检验,发现生长发育迟缓P值为0.029、低体重P值为0.473、消瘦P值为0.89、肥胖P值0.912。
2.3 1316名儿童都进行了龋齿检查,龋齿总检出率为25.76%,其中大部分儿童还进行了视力检查,异常情况表现为远视、散光,视力检查总检出为19.49%,各年龄组儿童的视力、龋齿检查具体结果见表4。
3 讨论
发育迟缓、低体重和消瘦均为儿童营养不良的评定标准,营养不良不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影响,还可以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使儿童更易患病。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带养人喂养知识的掌握程度都对儿童的营养健康有较重要的影响【1】。本次入托入学儿童发育迟缓、低体重和消瘦的检出率均高于本单位2005年在本地区托幼园所儿童营养不良的检出率【2】,考虑其原因,除与儿童监护人对儿童的营养保健重视不够有关外,还可能与托幼园所儿童生活、饮食较入托入学儿童更有规律、更科学有关。对男女营养情况数据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发现发现生长发育迟缓P值小于0.05,而低体重、消瘦和肥胖的P值均大于0.05,提示在我区,男孩同女孩相比更易发生生长发育迟缓,而低体重、消瘦和肥胖的发生率无明显男女差异。此结果显示本地区入托入学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不容忽视,需进一步加强对入托入学儿童的营养保健工作,并需深入研究分析造成此结果的相关因素。
儿童肥胖危害较大,不仅能导致成人时期心腦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且在青少年期就可因高血压、血脂紊乱而对健康造成威胁,更有研究显示,肥胖的儿童在儿童期就可以出现代谢综合征。虽然本次结果中每个年龄段肥胖检出率均低于2006年全国0-6岁儿童肥胖调查结果【3】,和2005年本地区幼儿园儿童的肥胖检出率相比却明显偏高【2】,故本地区入托入学儿童肥胖情况仍应引起保健工作者的重视。
本次结果显示本地区儿童龋齿的患病率较高,考虑其原因,可能与儿童平日进食甜食较多、未正规进行口腔清洁有关,由于监护人对儿童口腔清洁重视度不够,导致部分儿童一直未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以致于随着年龄的增长,龋齿的患病率越来越高,这与本次结果相符。在体检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部分监护人对龋齿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有龋齿没关系,换牙后就好了,这是非常错误的。儿童患龋齿后,对其咀嚼、食欲均有影响,易导致营养缺乏,并有进一步发展为牙髓炎、根周脓肿的可能【4】。故加强对儿童监护人对龋齿的认识,也是儿童保健医师应当注意的问题。
2008年本单位曾对本地区2-7岁的幼儿园儿童进行了视力筛查的数据统计,其根据年龄划分,其异常检出率在12.11%-16.34%之间,以散光为主(79.03%)【5】,时隔4年后,此次统计的儿童视力异常虽然仍以散光为主,虽然患病率未随年龄的增长有增高趋势,但每个年龄段儿童的患病率较4年前均有增加,提示入托入学儿童的视力问题严峻,且有加重的趋势,究其原因,可能与目前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泛滥,家长平日未足够重视,导致儿童平日不正规用眼情况增加有关。
综上所述,我们应加强对本地区入托入园前儿童的营养状况监测和干预,提高儿童监护人对龋齿和视力问题的重视,以更好地帮助入园前儿童健康地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 颜玲,金立坚,程炼 四川省6岁以下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分析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9 25(5):393
[2] 何甦 刘霞 陈红. 2005年重庆市渝中区集体儿童体格检查资料分析 重庆医学 2007 36(7):651
[3] 全国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协作组 等,全国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研究 中华儿科杂志 2008.46(3):182
[4] 季成叶.我国中小学生龋齿流行现状及龋患程度构成.中国学校卫生 2008.29(2) 114
[5] 熊霖 何甦 林敏等.渝中区4057例托幼园所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 2011.26(34) 5361
【关键词】入园前儿童;体检;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92—02
为了解渝中区入托入学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为其保健工作提供更好的依据,我们对2012年7-8月入托入学儿童的体检结果进行了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12年7-8月来我院进行入托入学体检的2-6岁儿童,共1316 名,其中男性715名,女性601名。
1.2 方法:①以WHO标准对入托入学儿童的年龄/身高、年龄/体重、身高/体重进行5等分评价,其中生长发育迟缓:年龄/身高
2 结果
2.1 各年龄段男孩女孩身高情况见表1,体重情况见表2。
2.2 男孩女孩营养情况见表3,对男孩女孩的各种营养情况数据进行对比,使用卡方检验,发现生长发育迟缓P值为0.029、低体重P值为0.473、消瘦P值为0.89、肥胖P值0.912。
2.3 1316名儿童都进行了龋齿检查,龋齿总检出率为25.76%,其中大部分儿童还进行了视力检查,异常情况表现为远视、散光,视力检查总检出为19.49%,各年龄组儿童的视力、龋齿检查具体结果见表4。
3 讨论
发育迟缓、低体重和消瘦均为儿童营养不良的评定标准,营养不良不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影响,还可以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使儿童更易患病。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带养人喂养知识的掌握程度都对儿童的营养健康有较重要的影响【1】。本次入托入学儿童发育迟缓、低体重和消瘦的检出率均高于本单位2005年在本地区托幼园所儿童营养不良的检出率【2】,考虑其原因,除与儿童监护人对儿童的营养保健重视不够有关外,还可能与托幼园所儿童生活、饮食较入托入学儿童更有规律、更科学有关。对男女营养情况数据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发现发现生长发育迟缓P值小于0.05,而低体重、消瘦和肥胖的P值均大于0.05,提示在我区,男孩同女孩相比更易发生生长发育迟缓,而低体重、消瘦和肥胖的发生率无明显男女差异。此结果显示本地区入托入学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不容忽视,需进一步加强对入托入学儿童的营养保健工作,并需深入研究分析造成此结果的相关因素。
儿童肥胖危害较大,不仅能导致成人时期心腦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且在青少年期就可因高血压、血脂紊乱而对健康造成威胁,更有研究显示,肥胖的儿童在儿童期就可以出现代谢综合征。虽然本次结果中每个年龄段肥胖检出率均低于2006年全国0-6岁儿童肥胖调查结果【3】,和2005年本地区幼儿园儿童的肥胖检出率相比却明显偏高【2】,故本地区入托入学儿童肥胖情况仍应引起保健工作者的重视。
本次结果显示本地区儿童龋齿的患病率较高,考虑其原因,可能与儿童平日进食甜食较多、未正规进行口腔清洁有关,由于监护人对儿童口腔清洁重视度不够,导致部分儿童一直未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以致于随着年龄的增长,龋齿的患病率越来越高,这与本次结果相符。在体检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部分监护人对龋齿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有龋齿没关系,换牙后就好了,这是非常错误的。儿童患龋齿后,对其咀嚼、食欲均有影响,易导致营养缺乏,并有进一步发展为牙髓炎、根周脓肿的可能【4】。故加强对儿童监护人对龋齿的认识,也是儿童保健医师应当注意的问题。
2008年本单位曾对本地区2-7岁的幼儿园儿童进行了视力筛查的数据统计,其根据年龄划分,其异常检出率在12.11%-16.34%之间,以散光为主(79.03%)【5】,时隔4年后,此次统计的儿童视力异常虽然仍以散光为主,虽然患病率未随年龄的增长有增高趋势,但每个年龄段儿童的患病率较4年前均有增加,提示入托入学儿童的视力问题严峻,且有加重的趋势,究其原因,可能与目前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泛滥,家长平日未足够重视,导致儿童平日不正规用眼情况增加有关。
综上所述,我们应加强对本地区入托入园前儿童的营养状况监测和干预,提高儿童监护人对龋齿和视力问题的重视,以更好地帮助入园前儿童健康地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 颜玲,金立坚,程炼 四川省6岁以下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分析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9 25(5):393
[2] 何甦 刘霞 陈红. 2005年重庆市渝中区集体儿童体格检查资料分析 重庆医学 2007 36(7):651
[3] 全国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协作组 等,全国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研究 中华儿科杂志 2008.46(3):182
[4] 季成叶.我国中小学生龋齿流行现状及龋患程度构成.中国学校卫生 2008.29(2) 114
[5] 熊霖 何甦 林敏等.渝中区4057例托幼园所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 2011.26(34) 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