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毒素/脂多糖通过PIM3对人中性粒细胞早期凋亡的作用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pay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内毒素/脂多糖(LPS)通过PIM3对人中性粒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

方法

采集1名健康成年志愿者静脉血,分离出中性粒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LPS组、LPS+PIM447组。对照组不行任何处理,LPS组采用1 μL 1 μg/mL的LPS刺激,LPS+PIM447组在采用上述LPS刺激的前30 min,用1 μL终物质的量浓度为5 μmol/L的PIM447预干预30 min。常规培养1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二氢罗丹明123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的活性氧生成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PIM3的表达水平。常规培养2 h后,琼脂糖细胞趋化模型检测细胞趋化距离。以上4个实验每组样本数均为5。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检验。

结果

(1)LPS组细胞早期凋亡率[(0.891±0.012)%]与对照组[(1.351±0.183)%]相近(P>0.05),LPS+PIM447组细胞早期凋亡率[(82.057±0.121)%]明显高于LPS组(P<0.01)。(2)LPS组细胞趋化距离[(984±5)μm]明显小于对照组[(2 241±7)μm,P<0.01],LPS+PIM447组细胞趋化距离[(1 785±11)μm]明显大于LPS组(P<0.05)。(3)LPS组细胞活性氧生成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LPS+PIM447组细胞活性氧生成水平较LPS组明显降低(P<0.05)。(4)LPS组细胞PIM3表达水平(1.297±0.015)较对照组(0.789±0.021)明显增加(P<0.05),LPS+PIM447组细胞PIM3表达水平(0.731±0.011)较LPS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

LPS刺激可以降低人中性粒细胞的早期凋亡,使用PIM447预干预可以明显增加LPS刺激后中性粒细胞的早期凋亡,恢复趋化功能,且很好地抑制活性氧的产生,其机制可能与LPS促进PIM3的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6月— 2016年6月58例(58个椎体)行PVP治疗的老年重度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PVP术前对伤椎行3D打印)和B组(行常规PVP手术)。A组28例(28个椎体),其中男8例,女20例;年龄64~91岁[(78.1±8.5)岁];
期刊
期刊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的建设发展,紧跟国内烧伤学科发展的步伐。60年来,从几张床位、几名外科医师,发展到今天拥有3个病区、100张床位、近100名医护人员的队伍,以重症烧伤救治为特色,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烧伤专科。近十几年来,学科发展紧跟形势的变化,开展亚专科建设,在重症烧伤救治网络建设、烧伤专科重症监护病房建设和管理、危重烧伤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综合防治等方面,
目的比较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疼痛管理模式与传统疼痛管理模式对下肢骨折患者的疼痛管理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8月— 2016年8月收治的233例下肢骨折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4例,女109例;年龄18~74岁[(48.3±3.3)岁]。根据疼痛管理模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17例)和对照组(116例)。观察组依照规范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案,结合专业团队及微信群患者实施疼痛管理,并
创伤后机体免疫系统动态平衡被打破,可导致创伤患者发生免疫功能紊乱、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死亡。长期以来,人们对创伤后免疫功能紊乱的确切机制和认识不够全面。一方面,创伤可诱导机体发生过度炎症反应,加重靶器官的损害;另一方面,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却进一步被抑制。如何纠正创伤后的免疫功能紊乱是控制伤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笔者主要从调节过度炎症反应、改善免疫系统受抑状态两
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CRKP)在烧伤病房的检出及流行,已成为烧伤抗感染治疗中十分棘手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认识CRKP感染的流行病学、易感因素、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应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理论,制订CRKP感染时抗菌治疗及联合用药的原则、实施恰当的剂量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治疗CRKP感染常用抗菌药物包括多黏菌素、替加环素、磷霉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有效地抑制和防止CRKP的传播,感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是集临床、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社会救治等为一体的山东省龙头科室,承担山东大学医学院烧伤外科、整形外科的授课、见习、实习任务,是山东大学医学院烧伤、整形外科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是国家烧伤外科及整形美容外科专科医师培养基地,是国家烧伤外科临床重点学科。60年来,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笔者科室为山东省和全国的烧伤整形外科发展和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胶原是人体主要的结构蛋白,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以胶原为原料的材料因其天然的止血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低的免疫原性及可控的生物降解性等性能,备受人们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胶原类创面材料的特点、作为支架材料和创面覆盖物应用的机制,并就其临床适应证、推荐使用方法、禁忌证以及注意事项等形成较为规范、统一的专家共识,以帮助临床医师和患者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胶原类创面材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