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趣味故事 明晰寓言哲理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sh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越来越多创新的教学模式进入了课堂中。对于语文课堂来说,不同的课文题材决定了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身为一名语文教师,就是要在不同的文体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伊索寓言》的导读课为例,教师应引领学生品味语言,感知形象;揭示寓意,启发明理;自主阅读,走进书本。
  [关键词]寓言教学;讲述故事;明晰哲理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5-0015-01
  寓言就是利用一个虚构的故事,将自己想要诉说的话隐藏在故事当中。这既能够让阅读故事的人读懂其中蕴含的道理,又不至于太露骨地直接表达想法,让人不悦。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了《伊索寓言》中的几则寓言故事。从语言特点来看,这几则寓言故事都有着简洁精练、高度概括的特点。教师可以从讲述故事入手,逐渐引领学生明晰哲理。
  一、品味语言,感知形象
  寓言通常以简洁的手法来高度概括一个道理,或是比喻,或是拟人,或是反讽,多样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对寓言的阅读津津有味。例如,在《伊索寓言》中,那只狡猾的狐狸、愚蠢的山羊、爱撒谎的小牧童……作者并未直观地将这些人物的特点写在寓言中,但当你阅读时,脑海中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这些形象。这就是寓言的语言魅力,运用夸张的写作手法,将人物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例如,教学《狐狸和葡萄》时,寓言中写道:“狐狸馋得直流口水,想尽办法去够葡萄。”寥寥几笔,就将一个贪吃的狐狸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在教学这一段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一大片的葡萄园,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只想要吃葡萄的狐狸,会怎么做。学生看到了大片的葡萄园,不自觉地咽咽口水,想着自己若能够跳高一点,再跳高一点,就可以摘到葡萄了。学生这趣味的表演是不是和文中的狐狸一样呢?教师让学生进行对比,他们更品味出了这一段描写的精准,课堂气氛也变得更加热烈起来。
  二、揭示寓意,启发明理
  每一篇寓言都有着自己的道理,有些是将动物比作人,揭露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有些是通过一个小故事警示他人不能够这样做。教师既要让学生从寓言中感受形象,更要让学生明白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如果是好的哲理,就要让学生时刻谨记,在生活中坚持执行;如果是警示的寓言,就要提醒学生在生活中不要有那样的行为。
  例如,《牧童和狼》这则寓言告诉了学生,如果你一直去说谎,便不会有人相信你,告诫学生不要成为像牧童那样的人。但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寓言的道理,学生的感触不会很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不让学生去阅读课文,而是请五个学生上台来,对一个学生说:“现在你假装自己肚子痛,需要有人送你去医院,看看剩下的四个同学会不会帮你,当他们选择帮助你时,你再告诉他们你只是开个玩笑。”趣味的课堂表演让学生充满了求知欲。扮演肚子痛的学生不知道教师想要干什么,剩下的四个学生也没有事先安排好的剧本,全靠临场发挥。只有这样,才能够看出学生最真实的反应。在表演过程中,第一次,四个同学都对这个肚子痛的同学表示关心,第一次听到他说开玩笑时也没有生气。当第二次还是这样时,只有三个同学过来,发现又被欺骗了,他们脸上都露出了不满的神情。第三次就没有一个同学愿意去帮助他了。这时,教师再去采访那四个学生,他们纷纷说:“第一次的时候可以当他是开玩笑,但是接二连三,我们也不愿意一直被骗!”是啊,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这时候教师再带领学生走进课文中,去阅读《牧童和狼》,学生便能够直接说出“说谎多了,便不会有人相信你了”这个道理,教学重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三、自主阅读,走进书本
  语文教材中的《伊索寓言》只选用了三篇寓言故事,但语文教學并非只局限于这三个故事,我们更要与学生一起走进那个寓言的世界中,引导他们读整本书,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伊索寓言》时,最开始我让学生自由阅读,却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大多数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都不喜欢第二则寓言。一方面是他们不喜欢牧童这个角色,另一方面是他们认为这个牧童在骗人,是很不对的。这其实是学生的一个主观意识的选择,去找寻吸引自己的内容进行阅读。所以在拓展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告诉他们:“现在呀,我们就要走进《伊索寓言》这个奇妙的寓言世界了,请你们闭上眼睛,仔细听,说说你有哪些感受?”教师在课外选择几篇寓言来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这就为学生课后自主开展整本书的阅读埋下了伏笔,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走进了书本。
  “千教万教,教学真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课堂四十分钟,哪一分钟不是在沟通,哪一分钟不是在教学。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在课堂的交流、沟通中不断提升自己,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教学片断一:上课开始时  师:小朋友们,老师想知道一个小小的秘密,你们愿意告诉我吗?  你们最喜欢什么呢?  生1:我最喜欢逛街。  生2:我最喜欢看书。  生3:我最喜欢看动画片。  ……  师:小朋友们喜欢的东西真多啊!看来我们的生活一定非常幸福,充满乐趣。我也有一个小秘密,你们想知道吗?请看,谁来啦!(各种蔬菜娃娃。)  我们欢迎他们的到来!  师:瞧!他们正在开心的跳舞呢!(众生随着音乐节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很多教师都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物理新课程中,它所蕴含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不是简单的几句话,而是要付出很多努力的。  关键词:创新 观察 实验 思维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注重观察
化学与环境污染关系十分密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环境污染问题是中考化学命题关注的热点之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与生活、生命、科技、社会密切相关的题分值占全卷的10%左右。其中直接涉及到环境问题的可占到3~5分。可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中考化学命题的关注。在中考化学命题中涉及到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酸雨、大气污染、水源污染、白色污染、绿色化学、温室效应、农药污染等方面,现分别例析如下:    一、蔬菜的农
摘要:近几年“理综”物理试题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以能力立意命题,加强对能力的考查,把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上,因此,在复习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主要采用促进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复习的过程是思维积极、动态探索的过程,使学生能力真正得到提高;从发展的眼光看,体验和尝试交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和途径,为他们将来能够进一步学习培养了获取知识、探索问题的能力,这无疑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培养的应该是具有一定知识、能力,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有个性,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人。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成功,智力因素只占一小部分,而绝大部分则是情感因素。这些情感因素包括: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同情和关心他人、善于与人相处、把握自己的情感能力等等。简言之,它是人的情感和社会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可
摘 要: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体主动构建的过程,课堂中主体参与性还不够。怎样才能使学生成为整堂课的真正主角。我认为要把物理教学置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具体情景中,让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开展适度的科学探究,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课堂教学主体。   关键词:生活情境 科学探究 问题贯穿 民主氛围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体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过程的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显而易见,它服务于教学,是辅助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利用多媒体信息,并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放大物理现象中局部的变化,调节变化的快慢,便于学生观察和思维;诱导学生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及时回馈教学信息,增大课堂
摘 要:中学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中蕴含的德育素材,有机地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思想品质教育和环保意识教育等,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化学 德育    学校的工作是教书育人,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育人的德育教育应该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作为中学化学教师的我们,应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中蕴含的极其丰富的德育素材,有机地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动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学生就会自主学习,把学习作为一件快乐的事情,为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引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激活学习兴趣,创设快乐课堂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观念,为激发学生兴趣提供前提  一位哲学家曾说过:“你可以把一匹千里马拉到水边,但绝不能强逼着千里马喝水”。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十月的南京,秋意正浓,六朝古都,步步历史,置身于古朴幽静的百年名校——东南大学,使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畏与仰慕。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地点,我们一行三人走进了第17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走近了小学数学界各位名家大师,与他们零距离接触。大师们用独特的教学艺术、最前沿的教学理念为我们呈现了9节精彩的课堂,11个观点新颖的报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数学素养、文化底蕴、创新思想等,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