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理综”物理试题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以能力立意命题,加强对能力的考查,把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上,因此,在复习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主要采用促进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复习的过程是思维积极、动态探索的过程,使学生能力真正得到提高;从发展的眼光看,体验和尝试交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和途径,为他们将来能够进一步学习培养了获取知识、探索问题的能力,这无疑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物理复习能力
高考复习的模式基本上是第一轮逐章扎实的复习,第二轮建立横向联系的专题复习,第三轮模拟考试。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此模式框架上,传统的高三复习教学中,是教师先串讲、总结本章的知识结构,然后让学生做规定的习题。整个过程突出求同思维,这种模式(讲—练—讲)使学生不但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本文提倡的是整个高三复习应该分三个步骤:部分(第一轮复习)——整体(建构知识体系)——部分(综合训练)。在第一轮复习到一定阶段,就进行相应的专题复习,如复习完力学后的力学综合专题、能量和动量、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等,为整体建构打下坚实的基础。整体建构是重心,目标是形成学科知识体系。部分训练,指运用知识体系中的概念、规律和方法,通过不断地反复训练,发展能力,而且对知识体系的建构结果进行验证,是对整体的修改和完善,最终达到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思维的全面性,最终实现“把物理学科变成自己认识的知识体系”的复习总目标。
1.首先实现的是部分复习策略,在高三第一轮复习阶段,学生已经完成了所有新课内容的学习,对高中物理的知识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学生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知识结构不太完整,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还有所欠缺。在此阶段要重视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有一定深度的理解打下扎实的基础。要重视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程,或推导引出新的物理概念、定理和结论的过程,要真正明白这些道理。根据复习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一份评价型复习卷,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复习,诊断评价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提高理解能力及物理思维能力。评价性复习试卷应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诊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发展水平,同时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试卷结构依次由知识结构回顾、基础理解检测、学科能力训练三部分组成,由浅入深,评价的层次逐步提高,对学生巩固基础、培养能力有较高的教学价值。下面以天体运动的复习为例:
(1)知识回顾
①天体运动的向心力。
②弄清几个圆周运动:在赤道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受力;近地卫星;同步卫星;极地卫星。
要求从卫星的受力、向心力、线速度、周期、角速度等探究。
③星体表面及某一高度的重力加速度的求法。自己查资料或举例讲解相关习题说明。
④能力提高:以下自己查资料,并推导过程。追赶问题(宇宙飞船的对接,两星球相距最近或最远);双星问题;黑洞;卫星的拍照与信号传递。
(2)课例分析
从课堂评价实施过程来看,把发展性教学评价原则有机地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学生在课堂完成检测试卷的过程中,可以自主思考,可以查阅教材、资料,可以相互间交流讨论,还可以请教老师。而教师则通过巡视、观察、交流,可以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启发或点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在检测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师生、生生之间保持了有效互动,课堂保持一种和谐、活跃、充实的学习气氛;教师可以关注到学生的心理、情感态度,关注对“天体运动”复习评价,“知识结构回顾”的学习状态,也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學生学习的整体水平。而教师则通过语言、手势、眼神和学生交流,或者肯定赞许、或者启发引导;这种评价相对于量化评价更具有人性化,更具有开放性,学生对评价结果有更高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从而产生良好的激励效应;为了比较准确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深刻,运用是否熟练,教师对学生在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多个层次进行了评价。如:天体受力和向心力是重点。在“知识结构回顾”中,要求学生弄清几个圆周运动的规律。
2.通过第一轮的复习,接着可以展开整体复习策略,以知识体系展开的复习,清理了知识点,注重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强化基本方法,训练了思维习惯。第二轮复习要建立知识体系的纵向和横向联系,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将原有的知识体系打乱,要以给出的物理情景为主线,将所涉及的不同知识体系的概念和规律串在一起加以运用。
(1)用“问题互动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创设直观鲜明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动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产生疑惑,激发探索欲望、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通过实验或教学媒体展现物理现象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日常观念和科学概念矛盾引出问题情境;由旧知识的拓展引出新问题情境等。教师选择性地设计一些学生常忽视的浅层性问题(如动量守恒定律有几种数学表达形式);学生较难把握的理解性问题(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特性);学生未弄懂的猜测性问题等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反思的开端。
(2)用“尝试错误”进行专题测试。教师针对性选编一些学生概念较模糊、理解易偏差、思考难周全、计算常出错的题型让学生经历失败,促使学生进行反思。
(3)用“专题、开放性问题”进行课外训练。教师根据考纲有目的的给学生一些专题、开放性问题,如辨析学过的“力”(建构知识集成块)、比较几种“场”、典型情景的“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等;教师设计多方位多角度的、旨在进行殊途同归的思维程序,并根据所教对象和内容的特点,精心创设一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求知热情的由浅入深、多层次、多变化问题情景,启发探索、诱导反思。
在整体复习过程中,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知识进行再认识和深加工,增强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对物理主干内容的把握,并且在对知识完善的过程中,发现不足,激发研究的灵感,加深理解的深度。因此,将各大块知识建构起来,先让学生自己构建各块网络,并自己加入相关习题的理解,在反复运用概念、规律和方法中,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悟出来,最后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3.最后采用的是习题复习策略,复习教学中一定题目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建构主义下,习题复习教学应当是每做一个题目,就对照自己知识体系中对应的一点或一块,或几部分,反思是否知识体系建构的准确和全面,让学生合作讨论,展开交流,在回顾与评价中进一步感悟物理的基本概念、规律和方法,最后形成自己的有机的可以及时提取的知识体系。
(1)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知识系统的建构
在复习教学冲刺阶段,要立足学科,抓实双基。不要只是埋头做题,应紧紧抓住知识系统的进一步建构,充分注意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综合性,要着重于搞清楚知识间的联系,站在整个高中物理的高度上以审视的眼光进一步认识知识,从整体的角度重新认识知识体系,以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要精心选择知识点密集、纵横联系广的典型题,进行综合能力训练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训练,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类比和知识重组,促使其在头脑中将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形成纵横交叉、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稳定的、丰满的知识结构,并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引导学生注重物理情境的展示
任何物理问题都是有一定的物理情境的,而任何物理情境都与一定的物理规律相对应。许多学生在求解物理问题中出现“听听懂,看看会,做做就错”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还没有在头脑中形成“一看到物理问题,就先进行物理情境展示”的良好习惯,而是凭想当然的感觉,闭门造车般的做法进行应付而已。凭这样的认识,这样的态度,物理题目即使做得再多,也不可能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怎么可能复习好物理呢?所以,在冲刺阶段的复习中,我们要抓住一些物理情境相对来说比较隐蔽、比较典型,物理量间的关系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物理问题让学生通过“议题”“画物理情境图”“用分析法进行规范列式求解”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展开物理复习活动。在积极的联想、类比等交互作用中,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提高思考物理问题的能力,任何学科都有它自己特有的理论体系,特有的用来描述有关概念和规律的一套方法。只有把握了这个体系,掌握了用这门学科所特有的语言来描述学科内容的人,才有可能学好这门学科。而物理学科中这个特征体现得更加明显,只有会用物理语言来描述物理情境,懂得用物理语言来构建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的人,才有可能学好物理,学活物理。正因如此,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物理水平一般的人,才会用套公式的方法来建立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而物理水平较高的人却可以运用自己的语言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知道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许多物理问题根本就无法从套公式的层面得到求解,甚至根本就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而运用物理语言却可以迅速地把握解题的方向,并往往能迅速地把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构建起来。
4.结论
通过高中物理复习三大步骤的教学实践,学生对物理概念及物理原理有了更深的认识,也逐步学会了运用建构知识体系的方法进行复习,学习能力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学习效果都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收到了满意的效果。高考成绩固然可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物理的热爱则更加令人欣慰,相信这份执着的情感会伴随他们的一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物理测量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教育部考試中心.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科考试大纲的说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朱鋐雄.物理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广西宜州市高级中学
关键词:物理复习能力
高考复习的模式基本上是第一轮逐章扎实的复习,第二轮建立横向联系的专题复习,第三轮模拟考试。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此模式框架上,传统的高三复习教学中,是教师先串讲、总结本章的知识结构,然后让学生做规定的习题。整个过程突出求同思维,这种模式(讲—练—讲)使学生不但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本文提倡的是整个高三复习应该分三个步骤:部分(第一轮复习)——整体(建构知识体系)——部分(综合训练)。在第一轮复习到一定阶段,就进行相应的专题复习,如复习完力学后的力学综合专题、能量和动量、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等,为整体建构打下坚实的基础。整体建构是重心,目标是形成学科知识体系。部分训练,指运用知识体系中的概念、规律和方法,通过不断地反复训练,发展能力,而且对知识体系的建构结果进行验证,是对整体的修改和完善,最终达到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思维的全面性,最终实现“把物理学科变成自己认识的知识体系”的复习总目标。
1.首先实现的是部分复习策略,在高三第一轮复习阶段,学生已经完成了所有新课内容的学习,对高中物理的知识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学生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知识结构不太完整,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还有所欠缺。在此阶段要重视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有一定深度的理解打下扎实的基础。要重视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程,或推导引出新的物理概念、定理和结论的过程,要真正明白这些道理。根据复习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一份评价型复习卷,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复习,诊断评价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提高理解能力及物理思维能力。评价性复习试卷应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诊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发展水平,同时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试卷结构依次由知识结构回顾、基础理解检测、学科能力训练三部分组成,由浅入深,评价的层次逐步提高,对学生巩固基础、培养能力有较高的教学价值。下面以天体运动的复习为例:
(1)知识回顾
①天体运动的向心力。
②弄清几个圆周运动:在赤道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受力;近地卫星;同步卫星;极地卫星。
要求从卫星的受力、向心力、线速度、周期、角速度等探究。
③星体表面及某一高度的重力加速度的求法。自己查资料或举例讲解相关习题说明。
④能力提高:以下自己查资料,并推导过程。追赶问题(宇宙飞船的对接,两星球相距最近或最远);双星问题;黑洞;卫星的拍照与信号传递。
(2)课例分析
从课堂评价实施过程来看,把发展性教学评价原则有机地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学生在课堂完成检测试卷的过程中,可以自主思考,可以查阅教材、资料,可以相互间交流讨论,还可以请教老师。而教师则通过巡视、观察、交流,可以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启发或点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在检测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师生、生生之间保持了有效互动,课堂保持一种和谐、活跃、充实的学习气氛;教师可以关注到学生的心理、情感态度,关注对“天体运动”复习评价,“知识结构回顾”的学习状态,也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學生学习的整体水平。而教师则通过语言、手势、眼神和学生交流,或者肯定赞许、或者启发引导;这种评价相对于量化评价更具有人性化,更具有开放性,学生对评价结果有更高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从而产生良好的激励效应;为了比较准确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深刻,运用是否熟练,教师对学生在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多个层次进行了评价。如:天体受力和向心力是重点。在“知识结构回顾”中,要求学生弄清几个圆周运动的规律。
2.通过第一轮的复习,接着可以展开整体复习策略,以知识体系展开的复习,清理了知识点,注重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强化基本方法,训练了思维习惯。第二轮复习要建立知识体系的纵向和横向联系,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将原有的知识体系打乱,要以给出的物理情景为主线,将所涉及的不同知识体系的概念和规律串在一起加以运用。
(1)用“问题互动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创设直观鲜明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动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产生疑惑,激发探索欲望、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通过实验或教学媒体展现物理现象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日常观念和科学概念矛盾引出问题情境;由旧知识的拓展引出新问题情境等。教师选择性地设计一些学生常忽视的浅层性问题(如动量守恒定律有几种数学表达形式);学生较难把握的理解性问题(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特性);学生未弄懂的猜测性问题等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反思的开端。
(2)用“尝试错误”进行专题测试。教师针对性选编一些学生概念较模糊、理解易偏差、思考难周全、计算常出错的题型让学生经历失败,促使学生进行反思。
(3)用“专题、开放性问题”进行课外训练。教师根据考纲有目的的给学生一些专题、开放性问题,如辨析学过的“力”(建构知识集成块)、比较几种“场”、典型情景的“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等;教师设计多方位多角度的、旨在进行殊途同归的思维程序,并根据所教对象和内容的特点,精心创设一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求知热情的由浅入深、多层次、多变化问题情景,启发探索、诱导反思。
在整体复习过程中,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知识进行再认识和深加工,增强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对物理主干内容的把握,并且在对知识完善的过程中,发现不足,激发研究的灵感,加深理解的深度。因此,将各大块知识建构起来,先让学生自己构建各块网络,并自己加入相关习题的理解,在反复运用概念、规律和方法中,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悟出来,最后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3.最后采用的是习题复习策略,复习教学中一定题目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建构主义下,习题复习教学应当是每做一个题目,就对照自己知识体系中对应的一点或一块,或几部分,反思是否知识体系建构的准确和全面,让学生合作讨论,展开交流,在回顾与评价中进一步感悟物理的基本概念、规律和方法,最后形成自己的有机的可以及时提取的知识体系。
(1)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知识系统的建构
在复习教学冲刺阶段,要立足学科,抓实双基。不要只是埋头做题,应紧紧抓住知识系统的进一步建构,充分注意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综合性,要着重于搞清楚知识间的联系,站在整个高中物理的高度上以审视的眼光进一步认识知识,从整体的角度重新认识知识体系,以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要精心选择知识点密集、纵横联系广的典型题,进行综合能力训练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训练,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类比和知识重组,促使其在头脑中将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形成纵横交叉、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稳定的、丰满的知识结构,并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引导学生注重物理情境的展示
任何物理问题都是有一定的物理情境的,而任何物理情境都与一定的物理规律相对应。许多学生在求解物理问题中出现“听听懂,看看会,做做就错”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还没有在头脑中形成“一看到物理问题,就先进行物理情境展示”的良好习惯,而是凭想当然的感觉,闭门造车般的做法进行应付而已。凭这样的认识,这样的态度,物理题目即使做得再多,也不可能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怎么可能复习好物理呢?所以,在冲刺阶段的复习中,我们要抓住一些物理情境相对来说比较隐蔽、比较典型,物理量间的关系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物理问题让学生通过“议题”“画物理情境图”“用分析法进行规范列式求解”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展开物理复习活动。在积极的联想、类比等交互作用中,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提高思考物理问题的能力,任何学科都有它自己特有的理论体系,特有的用来描述有关概念和规律的一套方法。只有把握了这个体系,掌握了用这门学科所特有的语言来描述学科内容的人,才有可能学好这门学科。而物理学科中这个特征体现得更加明显,只有会用物理语言来描述物理情境,懂得用物理语言来构建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的人,才有可能学好物理,学活物理。正因如此,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物理水平一般的人,才会用套公式的方法来建立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而物理水平较高的人却可以运用自己的语言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知道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许多物理问题根本就无法从套公式的层面得到求解,甚至根本就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而运用物理语言却可以迅速地把握解题的方向,并往往能迅速地把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构建起来。
4.结论
通过高中物理复习三大步骤的教学实践,学生对物理概念及物理原理有了更深的认识,也逐步学会了运用建构知识体系的方法进行复习,学习能力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学习效果都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收到了满意的效果。高考成绩固然可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物理的热爱则更加令人欣慰,相信这份执着的情感会伴随他们的一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物理测量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教育部考試中心.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科考试大纲的说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朱鋐雄.物理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广西宜州市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