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植物意象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qi200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其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讲究创造意境,表现主题。诗人根据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现象,倾注了诗人的主观感情。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古典诗歌意象可分为五大类:自然界的,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社会生活的,如战争、游宦、渔猎、婚丧等;人类自身的,如四肢、五官、脏腑、心理等;人的创造物,如建筑、器物、服饰、城市等;人的虚构物,如神仙、鬼怪、灵异、冥界等。
  中国古典诗歌中植物意象丰富,如杨柳、梧桐、梅花、菊花、竹林等,在诗歌中具有独特的文化内蕴。下面试浅析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植物意象。
  杨柳。属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 “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 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 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 “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梧桐。属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點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芭蕉。属愁苦类意象。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菊花。属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梅花。属抒怀类意象。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松柏。属抒怀类意象。《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竹。属抒怀类意象。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黍离。属抒怀类意象。“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红豆。属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莲。属爱情类意象。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例 1: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 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例 2: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 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 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连理枝。属爱情类意象。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1)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 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2)草木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 路,如今长满了青 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其他如丁香:愁思或情结。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桃花:象征美人。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不再一一赘述。
  总之,植物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这些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这些事物 特有的文化内涵。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 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颁布和实施,封闭性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成为了物理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教育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开放性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过程都以开放性为主,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开放性课堂;探究  所谓开放性课堂教学就是以知识教学为主线,把注重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目标,营造一个有利
期刊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的有效提问,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有积极作用。笔者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总结出几條有效提问的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重新认识课堂提问的价值所在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与学
期刊
【摘要】“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育与教学、学习与训练的理念、模式和体系,是中国传统的“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的體现,是西方职业教育领域“行动导向”、“职业导向”、“做中学”、“双元制”等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概括和运用。中职机械基础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技术基础,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发挥基础性作用。但是这门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又具有极强的操作性,课程章节连接不紧密,加之中职学
期刊
【摘要】在语文课堂中各种有益的教学方法不断被尝试。其中,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快乐上课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让课堂氛围活跃和生动,深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对构建小学低年级语文快乐游戏课堂谈一谈看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快乐游戏课堂  小学语文在整个语文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和习惯。现在教育不断改革,
期刊
【摘要】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生活化情境引入教学活动,解决一些生活中相关的数学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性及其价值,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对提高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和数学教学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点详细分析如何运用生活化情境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情境;教学质量  引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学方法由原来的死记硬背,转化为了解运用。初中物理是学生物理学习的启蒙,也是高中理科学习的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实用性。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过程中,将会碰到大量的概念和公式,为了记住这些公式,学生通常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但是由于记住的只是概念本身而并非概念真实意义,从而导致物理解题依然不会解。分析物理解题公式法的创新运用,将会给物理教育提高重要的价值[1]。  【关
期刊
【摘要】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风风火火地进行了十多年,但在我们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仍然霸占课堂教学的主导权,不肯轻易放手,以自我为中心,树立自己的权威,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导致学生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缺乏学习的创造力。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提出“初中数学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观点,并由此展开肤浅的论
期刊
背景  直到刚过去的2014年,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桂林所持有的各级“非遗”证书竟然高达近五百余项,而其中不乏有大量少数民族音乐的成分比如广西桂剧、桂林彩调、桂林渔鼓等等。对于民族文化来说,“非遗”身份既能够提升影响力,又能创造经济效益,而且其本身也通过产业化的经营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桂林形成了将少数民族艺术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一个独特风格,很好的宣传了自己和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
期刊
前言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与数学知识。在孩子们身边营造一个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数学空间,从而加法学生的思维,感受数学之美。如何让孩子们很好的学习数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做到将教学过程设计的更加紧凑,灵动而富有活力?  1、明确教学目标,把
期刊
【摘要】如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这是广大一线历史教师正在探究的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了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情境教学;历史课堂;实施途径  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当代中学生的生活存在较大的时空距离,为了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有关内容和知识,教师常常需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也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