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愉快而有意义地学习数学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n1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钱金铎 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现任浙江省舟山教育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员,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研究会会长,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理事。
  三十多年来,一直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成绩显著。1998年,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0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功勋教师”“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有六十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先后在十几种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交流,并多次获奖;先后参编《数学思考的艺术》《小学数学教材处理的艺术》等书;反映“愉快教学法”和课堂教学艺术的有关文章、教案和课堂实录已编入《全国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艺术》和《品读名师经典课堂》等书。主持并组织实施的浙江省教学研究系统规划课题《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策略的研究》,取得显著成效,并获浙江省教研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11月,中央教科所主办的《教育文摘周报》在第一版全版介绍了钱金铎的先进教学事迹。近几年来,主要在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数学新课程改革方面作专题研究,成效显著。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儿童的学情、学法和学力的研究,通过结合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渗透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是,我认为在众多影响孩子学习质量的因素中,首要的应该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它是学生们学好数学的前提。为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努力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下面,我就自己多年来努力上好深受学生喜爱的“数学兴趣活动课”的具体做法和体会叙述如下。
  一、让学生尽心地玩,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心理学指出,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活动,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读书、计算、操作、判断和推理等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不可能由眼、耳、口、手、脑某一感官独立完成,必须密切配合,才能使学习卓有成效。在我们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说和算,忽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操作活动的重要性。其实,操作活动的优势在于使学生容易进入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良好状态,从而达到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有效地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目的。数学兴趣活动课就是要求学生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动眼去画画、拼拼、剪剪、贴贴、数数、算算、比比,让他们多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用数学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建立更广泛的记忆联系,一起发挥它们的作用。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玩”的要求,又能达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思维敏捷性的目的。玩是儿童的天性,学是儿童的天职,如何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能够科学地运用教学原理,顺应儿童心理创设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以发现知识的姿态来学习新知识,使学习的外向动机转移,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客体地位为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身思维的矛盾转化增加知识,发展能力。因此,我在数学兴趣活动中经常让学生通过“玩”来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如在“20以内进位加减法练习”的活动中,每个学生备有三个(A、B、C)棱长为3厘米左右的正方体,在这三个正方体的各面分别写上(A:4,5,6,7,8,9);(B:3,4,5,6,7,8);(C:11,12,13,14,15,16)。上课时任选其中两个自抛自做,或同桌协助甲抛乙做,或同桌每人抛一个两人争做,等等。在20以内的全部进位加法中,如果选择A和B两个做加法,只有2 9、9 2和9 9不会出现,其他进位加法的出现率约占91.7%;如果选择A和C或B和C两个做减法,也能进行大量的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练习活动;如果我们要求学生选择A和B做乘法,那么绝大部分的表内乘法口算题都能进行充分的练习。这样的活动学生“玩”得很起劲,学得很有趣,练得很灵活,练习的正确率和速度明显提高,口算兴趣和口算能力也将显著提高。
  二、让学生有效地说,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只不过有的人过于内向而羞于表达。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数学兴趣活动课的最大特点是摆脱课堂教学中惯用的“教师讲例题,学生做习题”的一般模式,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动眼、动脑、动口,在生动活泼的数学兴趣活动中学到知识,增强能力。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求学生会说,而且说得有序说得好;不但要求学生对老师说,而且要求能在学生之间进行辩说;不但要学生会说为什么是这样想的,而且要求会说为什么不是这样做的。通过愉快而有思考性的说的训练,来培养学生思维有序性的良好品质。例如,我在进行“10以内加法练习兴趣活动课”时,是这样安排说的训练的。
  (1)这里有几道题?(6道)
  (2)第6道题是什么?(5 4或7 3)
  (3)从上往下数前3道是什么题目?(7 3,3 7,6 4)
  第二层提问
  (4)哪道题的结果不是10?(5 4)
  (5)你是做了几道题后才知道的?
  生1:我是做了6道题后才知道的。因为第6题是5 4=9,不是10。
  生2:我是做了5道题后就知道了。因为前5道题结果都是10,第6道肯定不是10(老师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正确说法)。
  生3:我是做了4道题后就知道的。因为做了7 3=10,我就没做3 7;做了6 4=10,就没做4 6……老师以前说过,两个数相加,位置调换一下,加出来的结果一样……   生4:我是做了一道题后就知道了。因为我是从下往上做,第一道5 4=9,就不是10(注:思考方向不同)。
  进行这样的思维训练,不但活跃了数学兴趣活动课的气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确实很有趣,而且逐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促进了思维品质的提高。
  要求在这个长方形中画一条线段,将这个长方形分成两个图形,你能想出多少种不同的分法?完成上述任务后,教师在这个长方形中画出一条对角线,继续追问:如果这条线段(对角线)绕着这个长方形的中心慢慢地转动,又能转出哪些不同的图形?转成两个梯形的方法有多少种?在数学兴趣活动课中,一个设计良好的主问题,一下子就能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兴趣,学生自主合作也到了水到渠成的状态。在活动中,学生们不但能通过“静态想象”得到:长方形与长方形、长方形与正方形、梯形与梯形、三角形与三角形、三角形与梯形、三角形与五边形等多种结果,有效地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而且通过“动态想象”,使出现两个梯形的结果,由有限种方法扩大到无限种方法,真正有效地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在教学“数与代数”的“数概念复习”时,我们同样可以让学生通过逐步思考的过程来培养他们思维灵活性和深刻性的能力。如,先出示如下10个数:1,2,4,5,9,11,15,30,51,71,要求学生认真想一想,按一定的标准将这10个数分成两类或三类。由于每周一节数学兴趣活动课的坚持训练,学生已经形成了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良好习惯,所以就会很快从各个方面进行思考,思维的火花也会经常出现在探究活动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由同一个条件出发,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式去探求不同的解题途径的能力。结果就有了四种不同的分类方法:①奇数与偶数;②一位数和两位数;③质数、合数和1;④3的倍数与不是3的倍数。这样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养成了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思维品质也能得到有效培养。
  四、让学生主动地做,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数学创造性思维是主动地、独创性地发现数学新规律,提出数学新见解,解决数学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具体表现在学生解答某个数学问题时,运用别人尚未发现且不同于常规的思考方法和途径,在原有认知结构中有所创新,在未知领域中有所突破。这样的情况往往出现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兴趣活动课上。当然,学习材料的选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条件。只有当数学活动的学习材料能真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生活经验时,在教师主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的共同作用下,学生的数学活动才能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当数学第一册学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左边摆6个三角形,右边摆4个三角形(如下图)。
  要求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要使左右两边的三角形个数一样多,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劲头十足,边思考边动手边讲,不但能说出两种常见的方法:左边拿去2个或右边添上2个,而且还想出了类似于“左边拿去1个同时右边添上1个;左边拿去3个同时右边拿去1个;左边拿去5个同时右边拿去3个;左边添上1个同时右边添上3个”等高质量的答案。让刚入学的学生在数学兴趣活动课这种新颖的教学形式中,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和启发。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也能做到将数学活动与数学概念的学习巩固和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有机结合。例如:在练习巩固“2、3、5的倍数的特征”时,可以采用数学兴趣活动的形式来进行,条件是每个学生手中持有6张数字卡片,分别是0,1,2,3,4,5。活动时按要求摆数:①摆成三个两位数,要求都是2的倍数;②摆成两个三位数,要求都是3的倍数;③摆成两个三位数,要求都是5的倍数。摆数后师生再及时归纳总结它们的倍数的特征:为什么不同的学生摆出的数不完全相同,但都符合要求?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作进一步拓展训练:①摆成三个两位数,要求都是2和3的倍数;②摆成两个三位数,要求都是2和5的倍数;③摆出一个最小或最大的六位数,要求是2,3,5的倍数,等等。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体现出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是一个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是一个有效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规律。这是任何教学首要的、最高的规律。如果你能证明某种教学方式、方法等是适应自然的,那么这就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反之,凡不得不承认是违反儿童天性和违背自然的东西,那绝对是不适应自然的,只有为它们服务才能获得有效的结果。在数学兴趣活动课的延伸阶段——家庭作业的要求中,我们让学生们愿意做、喜欢做、创造性地做,不但没有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力。如在四年级学完“线、角和图形的认识”后,布置的数学作业是这样的:
  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说过:“自然界以数学的语言讲话,这语言的字母是:圆、三角形以及其他各种数学形体。”圆、三角形是大自然的基本形体,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老师今天给你们出一道题:条件是两条线段(长短不限)、一个圆和一个三角形(大小都行),请你们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物品。示意 ,这是小花,多美!学生情绪高,兴趣浓,回家后全班学生竟然制作出了几百种非常逼真的物品图样。如:
  这样的作业活动,学生能真正体验到数学图形的美感,能非常有效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内在美,也能更加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创造数学美的过程,是形象思维和情感活动相结合的过程,除了能使学生感到愉悦外,还会产生一种特别的亲切感,这是一种情感教育。把情感教育与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产生积极的情感,在心灵上得到满足和振奋,使数学生动活泼,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效果与学习愉悦情绪成正相关。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一个个带有诱导性问题的情境来满足学生“好奇”“好学”的心理需要,激发他们健康的学习情绪,鼓励他们创造更多的数学知识的内在美。用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话来说:“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我们教师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应该利用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好胜心、好动心、崇拜心、逆反心等年龄特征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用生动的、富有情趣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用包含矛盾的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不应以真理的化身自居,简单地向学生奉送和灌输真理,而应把学生看成追求真理的主人,以真诚的态度期待和欢迎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使课堂呈现出参与、趣味、和谐与协作的良好气氛,真正做到教学相长,真正体现和实施“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先进教育理念。
  数学兴趣活动课是一种新颖的课型,它是学科性的活动课,目的是促进数学学科中形式与结构的改革,是为了改革数学学科课的弊端使数学教学更能体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课中,它可以创设数学情境,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它也可以发现数学规律,引导学生欣赏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它更可以应用数学知识,鼓励学生创造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它要求我们老师,把趣味性与知识性、接受性与探索性、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课内与课外都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学有所得、思有所获,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成功的无穷乐趣。
其他文献
《爱如茉莉》是一篇清新淡雅却又情意浓浓的散文。在作者的娓娓诉说中,父母之间相濡以沫的生活画卷在我们面前渐渐展开。粗粗一读,那平淡无奇的话语似乎很难激起人们情感的共鸣,但当我们细细品味,便会不知不觉地沉浸在那簇茉莉花散发出的“缕缕幽香”中。因为这一切的情,一切的爱都浸润在一个又一个不经意便会忽略的细节之中: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漫不经心的话语,一个稍纵即逝的眼神,是细节在悄无声息地传递着夫妻之间的情与
走进现在的数学课堂,教材改了,教法变了,可如何改才能对学生胃口?如何变才更为有效呢?我认为改变的关键在于:教师应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以学定教”,变俯视学生为平视学生,乃至仰视学生,这样才能让课堂焕发生命个体所特有的灵气和才华。下面我结合《秒的认识》三次磨课过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俯视——高处不胜寒  俯视教学,指的是在课堂中教师高高在上,主角意识浓厚,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
一次教师会议,有老师提出要取消课前三分钟的预备铃,原因是在这三分钟里学生和老师傻傻地坐着,无事可做,浪费时间。大家各抒己见,轮到我发言时,我就平时一贯的做法谈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一致赞同。  课前三分钟,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窗口(课件呈现)播放一些歌曲,提前展示课文的重难点,延伸课外知识,开拓学生视野,教会学生学习……  一、 唱一唱,放轻松  唱歌学英语,是一种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困惑  平时常听到同事们抱怨教品德课的苦恼,无论自己使尽吹拉弹唱十八般武艺,学生就是不理不睬,融入不到自己的教学中来。而名师的课堂,教师只要简短数语,就能将孩子们,甚至连听课老师的心都牢牢扣紧呢?为什么教学差距这么大?认真揣摩后才发现,在名师的品德课堂中情感犹如一条飘逸的丝带,紧紧地将孩子们心心相连。有时它会变成一股暖风,带着孩子们荡漾于春的浪漫、秋的惬意;有时它又会烧成一把火,让你心潮澎湃,
策划人语 为什么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总是那样精彩纷呈、引人入胜,学生学有所得呢?因为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而逐步形成了适合自身个性特征的教学风格。在课堂上,他们用自身练就的高超教学技艺、创设的积极课堂文化引领学生探索未知世界。什么是教学风格呢?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适合自身个性特征而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一个教师的教学是否成熟的标志。优秀教师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多元交流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充满灵性,充斥着智慧、灵感的碰撞。然而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根据上课前预设的教案进行知识的复制,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中的灵性和他们在课堂上所闪现的个性的火花,使原本鲜活灵动且充满情趣的阅读课变得机械、刻板和程序化,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场景一】“众手不举,众口不开”  我市的一次教学研讨活
闫云梅 中学高级教师,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编写工作,20余篇文章获奖,或发表于各级各类教育期刊上。指导教师参加北京市课堂教学评优、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学设计大赛等,多人次荣获一等奖。 认真做事,简单做人,追求快乐、简单而深刻的数学教学。  整数的学习在小学大致分为四个阶段: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儿童与其说是学习数学,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这个理念,老师们想必都非常熟悉。当然,不可否认,很多情况下,类似这样言简意赅的理念即便是被人们在不经意间记住了,若要真的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还得再下一番工夫好好去琢磨。事实上,对于理念的实践,很多情况下我们是在一种似懂非懂的浅表状态下进行的,因为没有触及其本质的要求,所以教学行为缺乏一种高位的设计,课堂所呈现出的整体性和连
近来,因要教学《垂直与平行》的研讨课,笔者观摩相关的课堂教学也有四五节,但发现大部分课总是在“引导学生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并根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上纠缠了很长时间,教学效果很一般。于是,笔者与备课团队一起,着眼于学生的认知需要,围绕“简约、智慧”进行思考,进行了有创意的设计。  一、既关注知识也关注思想方法的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
策划人语 在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与探索中,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历久而弥新。古有孔子,近有陶行知,外有苏霍姆林斯基……这些教育大家无不对教师的专业成才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理论研究。我们在吸取这些教育大家的理念后,积极开展实践与研究,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研究成果。  本期“学科视角”安排的四篇文章分别从教研力的培养、专业发展所需的学科素养、研修活动的设计要领以及对一些名师的成长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