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军事文学中的对敌轻蔑文化对比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j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艺术职业学院
  摘要:在各种质量低劣的“抗日神剧”泛滥并广为人诟病的今天,由《亮剑》和《兄弟连》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却令观众赞赏不已,其中原因值得深思。本文将从文化的角度,对两部作品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析。进而分析其产生的现实影响。
  关键词: 亮剑;兄弟连;文化角度;比较;现实影响
  一、《亮剑》和《兄弟连》
  《亮剑》和《兄弟连》均为当代杰出的写实主义军事小说,其中《亮剑》是中国当代写实主义作家都梁的作品,刻画了以抗日战争八路军将领李云龙(以王近山中将为原型)为首的现代中国军人形象;而《兄弟连》则是美国军事历史小说家斯蒂芬.安布罗斯在广泛走访健在二战老兵的基础上,以美国二战中101空降师506团E连的官兵们的故事为蓝本写就。这两部作品都浓墨重彩的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军队里的军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特别是第一线的官兵们的状态。可以说:“以 《亮剑 》 为代表的战争小说, 引领了21世纪中国 ‘铁血文学’ 的流行”。[1]而《兄弟连》则“几乎完全回避了对战役的整体面貌的图解式介绍, 执着地把视角对准了普通的士兵们”。[2]本文将着重对比分析两部作品中反映的中美军人的对敌轻蔑文化及产生的影响。
  二、中美军队中的对敌情绪与对敌蔑视语
  自古以来,无论是何出身、民族与人种,军人在战斗中面对共同的敌人时,都会产生同仇敌忾之心,结为众志成城之势。早在《诗经·秦风·无衣》中就曾记载:“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由于这种对敌的愤恨情绪,军人中极易产生对敌人的蔑视心理和行为,而这种心理和行为又主要体现在文化的载体——语言的表达上。因受不同文化背景与心理因素的影响,中美军人所使用的蔑视语也各不相同。
  中国因近代以来深受列强凌辱,多用“鬼子”一词称呼外敌。最初是形容西方人“碧眼黄发,形若恶鬼”,清代陈康祺在《燕下乡脞录》卷九中记载:“若鬼使,则出使外洋之员;以西人初入中国,人皆呼为‘鬼子’也。”日本侵华以后,日军在我国国土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如同恶煞一般,因此中国人又再次以“鬼子”称呼日军。一个“鬼”字,囊括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称呼来犯者“蛮”“夷”“匪”“贼”“寇”等所有特征,也是对日军侵华行为的最佳诠释。“鬼子”一词贯穿《亮剑》始终。而“小鬼子”这个称呼既表达了对日军侵略行为的憎恨,也伴随着我军的民族气节与邪不胜正的必胜信心。
  美国由于孤悬西半球,其本土鲜少遭遇外敌入侵,在其国民文化中,便少有对某个外敌的刻骨憎恨之情,加之美国人具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因此对于敌人表现出来更多的是一种轻蔑之意,这一点,在美军的对敌称呼语中更是表达的淋漓尽致。《兄弟连》里,美军称呼德国人大量使用了“Kraut”一词,意为“酸泡菜”,由来于德国人的饮食习惯中喜食各种腌制酸菜,这种称呼极尽美军对德国人的嘲讽之意;而在太平洋战场,美军对日本人的称呼则更“丰富多样”,比如最常用的“Jap”(小日本,嘲讽其五短身材),“yellow monkey”(黄猴子,嘲讽其肤色及瘦小体型),“slant eyed”(斜眼睛,嘲讽其五官轮廓),其中透出一种浓浓的轻蔑之意及种族优越感。
  三、对敌轻蔑文化产生的影响
  对敌人的蔑视甚至愤恨情绪会很容易的引发出军人的战时违规行为,特别是表现在对战俘及敌方非战斗人员的杀戮行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历来有着世人皆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优良传统,“八项注意”之第八项专门提到“不得虐待俘虏”。但即便如此,军人们也可能在战时出现违规行为,比如《亮剑》中李云龙是个爱憎极为分明的角色,他曾提到“抗战时,我那个团从来不要日本俘虏,抓住活的就枪毙…处分就处分,再抓住我还是照样枪毙”。[3]而美军尽管大体上履行了《日内瓦公约》,但在战争中的违规行为更是屡见不鲜,例如《兄弟连》中提到的瓜奈若中士射杀了四名试图逃跑的德国战俘,“No pity.It was as easy as stepping on a bug.”(毫無怜悯,如同踩死一只臭虫)。[4]而瓜奈若中士甚至还在诺曼底登陆战后因为英勇表现获得了银星勋章(Silver Star)。[5]如果射杀试图逃跑的战俘似乎情有可原,那么E连的斯皮尔斯中尉(后晋升为E连的上尉连长)在D日(诺曼底登陆日)无故枪杀十名在路边干活儿的德军战俘则是令人瞠目结舌。[6]同时期的太平洋战场,美国海军陆战队军人甚至出现了杀死日军战俘并从尸体上挖取金牙的更加极端行为。
  四、 结论
  我们在研究分析中国军队和美军时,如果能在传统的视角比如装备,人数,战略战术之外,也能从文化的角度的进行更深入的解析,对于知己知彼,促进中西方军事文化交流,改善我军建设,乃至提升本国军事题材文艺作品制作水平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刘奕华. 新世纪战争小说的新探索——从<亮剑>谈起[J]. 毕节学院学报,2009(02):75.
  [2]葛维屏. <兄弟连>:战争中融注了对个体生命的关注[N]. 中国电影报,2005-05-05(025).
  [3]都梁. 亮剑[M].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4. 51.
  [4] [5] [6]Stephen E. Ambrose. Band of Brothers[M]. Simon& Schuster Paperbacks,2004. 77,85,206
  作者简介:陈曦,成都艺术职业学院讲师,四川成都人。
其他文献
海南师范大学  摘要:“继父”形象在余华的作品中已然形成了一个典型形象群,无论是《在细雨中呼喊》中的王立强、《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许三观、还是《兄弟》中的宋凡平、《第七天》中的杨光彪,这些“继父”们无一不以高大伟岸的形象出现在儿子眼中,且均与具有血缘关系的亲生父亲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继父现象”的呈现,直接表明余华笔下的血已无关宏旨,并且是对传统意义上的血缘权威的打破,是对传统父子伦理最为有效的反动
期刊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摘要:《祝福》因“吃人”的礼教而出名,可究竟是否是礼教在吃人,又谁用礼教吃人,为什么鲁迅塑造了一名女性,这些在以往的研究中都被遮蔽,从性别角度,重新审视祥林嫂之死,有着新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祥林嫂;祝福;女性  关于《祝福》这篇小说的主题,学界多数认为是在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是封建礼教残害了祥林嫂的生命。鲁迅生前好友许寿裳称:“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大多数
期刊
海南师范大学  摘要:也许很多人不了解黄仲则,但“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诗却是妇孺皆知的,事实上这句诗正是出自清代诗人黄仲则之手。他被清代学者包世臣在《黄征君传》赞誉黄仲则为 “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但在清朝文字狱对文人个性压抑的黑暗环境中,这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却一生穷困潦倒,始终郁郁不得志。本文以黄仲则的诗歌《夜起》为例浅析诗人的失意人生。  关键词:黄仲则;《夜起》;失意人生  纵观诗人
期刊
西昌学院  摘要:余华的创作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早期的作品充满了暴力和血腥;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其作品投入了更多对人性的关注,开始抒写用小人物在面对苦难时的自我消解,用悲悯的温情来融化暴力,让人倍感温暖,代表作是三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本文拟通过对三部长篇小说的解读,全方位研究余华小说,从而实现对作家余华的全面认识与了解。  关键词:余华
期刊
青岛大学文学院  摘要:王维《辋川诗集》中的二十首诗各有特色,体现了王维山水诗创作的高超水平。《鹿柴》将诗、画、乐融为一体;《栾家濑》则以自然之景写自然之心,入无我之境。王维使这组诗的艺术魅力臻于神境。  关键词:诗中有画;灵动;自然之心;无我之境  一、《鹿柴》——诗、画、乐的完美融合  “鹿柴”的“柴”同“寨”,意为栅栏、篱障。在辋川的众多游址中,鹿柴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虽处偏僻之地,却有其独
期刊
昌吉学院中文系  摘要:《竹山词》中的恋情词,历来不受重视,将恋情词中的女性形象分类,一方面可以窥见蒋捷生平部分情感经历,另一方面分析出花间派对于其词风的影响。  关键词:《竹山词》;女性类型;花间派;词风  蒋捷,南宋遗民词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于德祐年间考取进士,次年,元兵便攻克临安,南宋灭亡,从此隐居不出,终不仕元。与同代文人也鲜有交往,关于他生平事迹的记载,甚少之。因此他虽然同周密,王沂孙,
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  摘要:二十世纪表现主义文学大师卡夫卡以一种独特的“卡夫卡式”的写作方式创作了一系列现代主义的经典作品。《变形记》为人们展现了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形象,以惊人的荒诞框架和同样惊人的真实细节再现了人的异化主题。作品中,荒诞与真实巧妙结合,达到了“整体荒诞、细节真实”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卡夫卡;《变形记》;“卡夫卡式”;荒诞;真实  一  荒诞是现代社会非理性制度的產物,人活在世界
期刊
西南科技大学  摘要:霍桑既是美国清教传统的继承者,又是一个强烈的批判者,他对清教主义有着矛盾的内心认知。从霍桑寓言的基本主题“生而孤独,人性之恶”两方面来揭开短篇寓言《牧师的黑面纱》中胡珀牧师执拗地戴着与世隔绝的黑面纱的背后的真面目,从而对主题作出全新的再解读。  关键词:孤独;罪恶;矛盾的霍桑;清教主义观  Abstract: Hawthorne is not only an inherito
期刊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特朗斯特罗姆,瑞典著名诗人,被誉为“20世纪最后一位诗歌巨匠”,于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最初轰动诗坛的作品是1954年发表的诗集《17首诗》,《果戈理》就是这部诗集中的作品之一。在这首诗中,特朗斯特罗姆以他卓越的才华叙写了果戈理的一生。作为早期作品的代表,《果戈理》已显示出诗人惊人的成熟的创作能力和创作特色。本文以《果戈理》为例,从内容架构、表现技巧、语言魅力三
期刊
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黑色幽默小说作为一种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文学派别,以其荒谬的主题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早已成为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第二十二条军规》作为黑色幽默小说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这一文学流派的特点。本文欲从情节设置、人物形象、文体风格等角度对《第二十二条军规》及黑色幽默小说的创作方式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黑色幽默;情节设置;人物形象;文作风格  黑色幽默作为文学上的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