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舞蹈教学模式选择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bnmzhao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美育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舞蹈教育逐渐进入中小学课堂。北京市中小学舞蹈教研组的成立标志着舞蹈教育在一线城市正式全面进入日常教学。北京市中小学舞蹈教研组成立大会上展示的不同类型的舞蹈课例为舞蹈课进入中小学课堂提供了四类不同的教学模式范例。这四类教学模式分别是:舞蹈欣赏课、舞蹈情景教学课、身体动作开发课、舞蹈组合教学课。它们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学习体验,在不同层面完成舞蹈的教育功能。不同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对象以及中、长期的教学任务,须选择相对准确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舞蹈教育;中小学舞蹈课;舞蹈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7-0228-04
  舞蹈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无须质疑,青少年通过舞蹈学习不但美化形体、强健体魄,同时还培养其优雅的气质、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增强对丰富多彩世界文化的了解。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就提出了“戏剧、舞蹈等也要进入艺术课堂”。2007年国家教育部又决定在全国的中小学校推行《中小学校园集体舞》。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并明确了“各类美育课程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逐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政府部门的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舞蹈教育在中小学校的普及工作。但是,由于舞蹈教师师资缺乏、舞蹈教室等硬件条件的不足,舞蹈教学全面进入课堂的现象还不能普及。直至2017年10月30日我国首个省级舞蹈教研组——北京市中小学舞蹈教研组,才在清华附小举行成立仪式。北京市中小学舞蹈教研组的成立标志着舞蹈教育在一线城市正式进入日常教学。
  在北京市中小学舞蹈教研组成立大会上北京市的中小学舞蹈老师展示了四堂不同类型的优秀舞蹈课例,很好地展示了舞蹈课在日常教学中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这四堂课分别是:
  按照教学模式来区分这四堂课分别是:舞蹈欣赏课、舞蹈情景教学课、身体动作开发课、舞蹈组合教学课。这四堂舞蹈课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学习体验,在不同层面完成舞蹈的美育功能。
  一、各类舞蹈教学模式的特点
  1.模式一:舞蹈欣赏课。舞蹈是视听的双重艺术,是结合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艺术手段来塑造形象的综合艺术。所以舞蹈欣赏课涵盖的内容丰富、知识点多。既可以是舞蹈本体的欣赏,也可以是分析舞蹈与舞蹈音乐之间关系,也可以是舞蹈文化的介绍。学生进行舞蹈作品欣赏时,不但要感受舞蹈形态的美,也要感受舞蹈的精神内涵。教师把创作舞蹈的动机和舞蹈的文化背景结合,把舞蹈的风格、形式关联起来,把舞蹈的音乐、道具、灯光、服饰综合起来,综合所有的舞台信息,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感受舞蹈的内容,找到舞蹈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属性,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和鉴别艺术的能力。由于舞蹈作品综合了舞蹈、音乐、美术、民族文化等多种艺术形态,是培养学生综合审美能力的课程,所以针对不同年龄的“舞蹈欣赏课”教学目标选择要明确,教学任务要落实到实际的教学步骤中。防止“蜻蜓点水”式的泛泛而谈,如北京市中小学舞蹈教研组成立大会上展示的舞蹈欣赏课是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片段欣赏,该展示课的授课对象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学目标是:舞步的模仿和完成舞蹈音乐与舞步的配合。
  教学目标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
  这四个教学步骤分别用到:“眼睛”、“耳朵”、“身体”,对舞蹈的认知从“看到”、“听到”再到“感受到”,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感觉系统。从单一的视、听感知慢慢深化到视觉、听觉、体觉综合的感知,全面提升学生对舞蹈的认识和感知。
  2.模式二:舞蹈情景教学。“舞蹈情境教学指的是在课程创编、教学实施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创设一种或多种真实的、富有想象的、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生活环境,或以形象为主体的具象场景,从而达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主动体验的目的”。[1]“在学生舞蹈体验过程中,通过身体语言、想象、即兴、表现与道具等手段,让学生将符号学习与真实生活连接,产生学习的兴趣与愿望。”[2]北京市中小学舞蹈教研组成立大会上展示的舞蹈情景教学课例是《晾衣服》,授课对象为北京石油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课堂上教师利用衣服、衣架和语言描述营造出风中晾衣服的场景。引导学生在“微风”、“大风”与“龙卷风”中展示身体与衣服不同形式、不同方向、不同力度的摆动。教师通过变化风速、风向变化使学生体会到舞蹈空间、方位、方向、路线、动作力度、幅度、动作线条的变化。让肢体从生活动作中发展、变化,转化为有造型、有动律、有情感的舞蹈动作。
  教学目标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
  这一系列的教学步骤完成了舞蹈教学起于生活场景,在舞蹈教师的引导下将生活动作舞蹈化,最终结束于舞蹈本体的体验;舞蹈情境教学减少了学生对舞蹈的距离感,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舞蹈的生活形态,通过集体加工转变为舞蹈形态。
  3.模式三:身体动作开发。舞蹈作为艺术语言的一种有其自身特点,一是它的可靠性。“身体是不会说谎的”,传达的信息必是真实可靠的。当人感到悲伤时,会发抖、流泪,甚至嚎头大哭。二是它的感染性。身体比任何其他信息媒介都更有魅力。一个人的举手投足、移眉动目、站立姿态,甚至服饰穿戴都会表情达意,引人注目。三是它的隐喻性。即人们可以用身体的某種体态去证实发生在另一种体态的真正含义。这种身体的隐喻实为“某种精神范畴的再现”。最后是它的简约性。体态语言可谓言简意深,不用过多地解释,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3]由此可见舞蹈语言是一种更高级的“语言”,是人类表达人物形象、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的非文字、非语言的“语言”。而身体是舞蹈的物质载体,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舞蹈时有主观能动性,有自己创造出舞蹈动作的兴趣?“身体动作开发”的课程模式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窗,引导学生开发“舞蹈性”的身体动作。北京市中小学舞蹈教研组成立大会上展示的身体动作开发教学课例是《身体多米诺》,授课对象为北京石油大学附属中学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身体瞬间的姿态变化,以及在力量的传导过程中集体形成姿态流动。   教学目标通过以下五个步骤完成:
  在该堂课中身体动作的开发只限于外力作用下的随机造型,是身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非日常行为的随机动作,通过这些随机发生的动作让学生体验肢体造型的各种可能性。同时通过各种随机造型“多米诺”式的流动来体验舞蹈中构图的多样性,从而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身体动作的开发是学生从模仿动作到创造动作的关键课程,也是培养学生主动用身体表达思想、情感、行为的关键课程。该课程可以从日常生活行为、音乐、美术、游戏、戏曲等方面着手开发学生身体动作,培养学生用身体造型、达意直至完成舞蹈小品。
  4.模式四:舞蹈组合教学。舞蹈组合教学课是舞蹈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舞蹈组合’,是指“在音乐或某种节奏的配合下,经过科学和艺术的构思,由若干动作串联和组织起来的一种小而精湛的训练性小品”。舞蹈组合往往只供课堂训练使用,它必须还有一些具体的要求,如舞蹈元素的集中、节奏的一致、性格情调上的温和,连接起来是否符合逻辑及考虑到循序渐进的系统性原则等。”[4]舞蹈组合是舞蹈元素、舞蹈动作有机的串联,是在舞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与丰富的产物。舞蹈组合一般可以分为训练性组合和表演性组合。北京市中小学舞蹈教研组成立大会上展示的舞蹈组合教学课例是《小猪盖房子》。该组合是适应低龄儿童的表演性組合,授课对象为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一年级学生。该堂课的教学目标是模仿小猪“睡觉”、“淘气”、“捉迷藏”、“盖房子”的动作形态,并通过组合学习完成《小猪盖房子》的表演,间接体验劳动的快乐。
  教学目标通过以下五个步骤完成:
  组合教学是舞蹈教学中最常用的模式,针对不同组合的教学目标教师采“拆分”、“组合”教学方法,即将主干动作拆分成局部,分解练习之后再组合;环环相扣,逐步完成组合。如:《小猪盖房子》的课例中,老师就是将“铲泥”的主题动作分解出来单独训练,然后再逐段教授;通过变化多种形式分组练习巩固组合(如:按性别分组练习,按组别分组练习,按不同空间分组练习)。每个教学步骤目的明确、前后关联,确保有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舞蹈组合教学课是学生舞蹈训练、舞蹈元素积累的主要课程,也是考验舞蹈教师基本教学技能的课程。舞蹈组合教学在舞蹈教学中占重要比重。
  二、各类舞蹈教学模式的选择
  教学模式是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某种教学活动的典范设计,是组织和调控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所以教学目标是选择其教学模式的依据和指导。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对象以及中、长期的教学任务,须选择相对准确的教学模式。中小学舞蹈课的开设是作为美育课程的一部分进入课堂的,是有别于专业舞蹈教育的课程;其教育的目的更体现美育功能,在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灵活、优美的身体的同时还需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对生命的感受能力。一般教学活动在认知领域要达到的目标从低到高有六个层次,即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由于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其自身的动作性、造型性、节奏性、表演性的特征决定了舞蹈教学活动在认知领域与其他学科的认知层次有所区别。根据舞蹈的自身特征及学校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分析,舞蹈教学活动的认知领域从低到高可以分为:知识、感受、领会、应用(即表演)、创造五个层次。舞蹈欣赏课、舞蹈情景教学课、身体动作开发课、舞蹈组合教学课这四类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要完成的认知层次有所区别。
  在选择课程模式时,不但要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也需要考虑教学活动需要达到那个层面的认知领域。
  1.舞蹈欣赏课认知层次。舞蹈欣赏课侧重于视觉、听觉、体觉综合的感知,以及舞蹈知识、舞蹈文化的传递,其达到的认知层次为“知识”和“感受”。
  2.舞蹈情景教学课认知层次。舞蹈情景教学课“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生活情境,在不同的情境中塑造学生身体形态,让学生的舞蹈学习有不同程度的创新与发展”。[5]所以情景舞蹈教学课要求认知层次在一堂课中要不断提升,舞蹈动作从“体会”到“领悟”再到“创新”。
  3.身体动作开发课认知层次。身体动作开发课主要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侧重开发学生身体动作语言,了解肢体动作在舞蹈中的各种可能。很多时候身体动作是随机发生的,创新性显而易见。其认知领域属于“领会”与“创新”。
  4.舞蹈组合教学课认知层次。舞蹈组合教学课在舞蹈教学中占重要比重,舞蹈组合教学课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形体,规范学生舞蹈形态、舞蹈风格、舞蹈律动,明确舞蹈动作节奏直至可以达到表演效果的课程。所以在认知层次中舞蹈组合教学课需要达到“领会”和“运用”的层次。
  综上所述,舞蹈教学模式的选择不但要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也要考虑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知层次需求,以及各类教学模式自身的特征。不同学校、老师可以根据本学校的学生基础、学生年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灵活选择舞蹈教学模式。在美育教育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舞蹈课程进入日常教学也会越来越普及。“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论哪一种教学模式都要勇于创新,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让舞蹈教育成为美育教育里的生力军,培养出更多热爱生活、对生命有感悟、体态优美、有高尚审美情趣的下一代。
  参考文献:
  [1][4][5]史渊萍.情境舞蹈教学在中小学舞蹈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艺术视角,2017,(7):112-113.
  [2]刘建.人的身体语言的发展与种类[Z].http://mooc1.wht.zjelib.cn/course/94371526.html.
  [3]程铃.浅析舞蹈组合训练对舞者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4,(2):120.
其他文献
摘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她以女性特有的视角与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几对年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诠释了幸福的婚姻是以感性的爱情为基础,与理性的各种条件达成平衡的结果。  关键词: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婚姻观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7-0080-02  一、简·奥斯汀与《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
摘要:从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MSU)机械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体系中发现美国的高等教育注重基础课程的开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自学和自我表达等综合能力,重视学生本身的发展和素质的提升。通过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SAU)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对比,从基础课的开设、专业课学时的调整、考核方式的改善、实践环节的深入四个方面,对我国机械工程专业的教育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机械工程;MSU;SAU;课程设置
摘要:针对高校由专业教育向通识教育这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现代社会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紧迫要求,需要深入研究将基础课程建设为通识教育课程的特点和规律,探讨综合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本文以西北工业大学“普通化学”通识教育课程实践为例,在通识教育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普通化学”公共基础课为通识教育课程的改革框架结构,并论述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的改革。  关键词:“普通化学
摘要:高等院校实施同行互助听课,可以推动学校教学学术及教研室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本文基于教学学术的理念,对高等院校实施同行听课进行实践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的课堂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同行听课可以促进教师互助合作,自我反思,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关键词:同行听课;实践研究;教学学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0-0277-02  一、同
摘要:以青海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城市规划设计(一)》课程为教改课程,以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规划设计为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问题,初步提出解决方案,并通过文献的查阅与教师的交流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真正培养并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适合青海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学情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引导式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要:《个别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一门有利于培养特殊教育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课程。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教师通过创设实践情境为教学基础、以分组讨论为主要推进形式、以重视反思为保障,形成发展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但同时也带来了课堂外实践不足、小组成员合作难以保障、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今后的教学中应依托学校改革教育实习机制,教师变革对学生的评价机制,通过文字评价培养学生的实践反思能
摘要:奖学金工作作为资助体系的重要部分,对获奖学生和广大学生群体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本文以北京化工大学奖学励志德育创新基地为例,介绍创新奖学金评定办法的优化探索及如何借助奖学金评定开展感恩教育的相关做法。  关键词:奖学金;德育创新基地;感恩教育;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60-02  高校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基地,承担着为社
摘要:构建高校与行业、政府“三位一体”的专业实践共同体——“园校合作理事会”,是实现多方优势互补与共同发展的需要。本文以某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服务学前教育发展构想为例,阐述了构建高校与中职学校、幼儿园、企业、教育行政部门专业实践共同体的经验及策略,最终为深化园校协同育人,发挥高校与幼儿园双主体作用,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服务、指导与监督作用,为实现多方合作共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专业实践共同体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把人才问题特别是把懂外语翻译的复合型人才问题推向了众人瞩目的中心,这给处于边缘境地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带来新的契机和挑战。如何担当起新时代国家和社会赋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使命和责任,如何培养与输送符合“一带一路”战略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生命力与实践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角度出发,以湖南农业大学大学外语部为
摘要:针对当前高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欠缺,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考核方式单一等方面的不足。探索以学习型团队为核心,以课堂课后互通为原则,以过程性考核为保障的学习型团队教学模式。从个体和团队两个维度构建课程考核指标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实现高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并以运筹学课程为例,对学习型团队教学模式进行应用实践。  关键词:学习型团队;高校;考核;运筹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