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处在青少年发育时期,也是道德品质教育的关键时期。中学语文教材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内容。其中入选的典范文章,有的蕴涵着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支柱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的具有反对剥削、压迫,以解放全人类以已任的共产主义思想;有的表达无私忘我,献身人民的高尚情操;还有的则为读者提供了认识客观世界、人类社会的科学方法、观点和立场等等。我们正是要通过文章中的这些道德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下面笔者试分析文章的德育功能,以利于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德育渗透。
一、培养敬老爱幼的中华美德
“背影”这篇著名的纪实散文,多少年被选语文教材,教育了几代人。它之所以能打动读者,在于它充满了亲子之情,这如今在青少年身上恰恰很欠缺。我应通过“背影”一课的教学,使学生体会父母对他们的一片爱心,引导他们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身边的人。全文结束时,我采用了这样的结束语:“假如一个人不爱自己父母,你能相信他会爱别人的父母吗?希望同学们爱你们的父母,爱你们身边的人,尊老爱幼,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课文结束后,我布置了题为“我爱父亲(或母亲)”的作文,很多同学在文章中谈到自己过去的对父母不尊重等行为时感到愧疚,促使他们对父母爱心的理解,并表达出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二、培养勤劳俭朴的良好习惯
现在不少独生子女在勤劳俭朴方面做得也很不够。好逸恶劳的“小懒虫”不乏其人。针对这种现象,在语文教学中,我加强了这方面的教育。杨朔的“荔枝蜜”热情地歌颂了劳动人民勤劳的品质和奉献精神。讲解时,我竭力赞扬蜜蜂勤劳的品质,并启迪学生结合自己的懒惰状况谈心得体会。在“记一辆纺车”的教学中,我在赞扬革命前辈“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精神的同时,联系学生在衣、食等方面花费过大以及平时的种种浪费现象,进行批评教育。结合课文“俭以养德”,从理论上讲清“节俭不仅是经济方面的事,而且牵联到思想品质”的道理,让他们对节俭的重要性的认识从理性上得到提高。
我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加强勤劳俭朴的教育,在语文活动中也对学生加强了这方面的教育。在演课本剧时,需要各种道具,同学们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自己动手做各种动物头罩、用丝编织蜘蛛网、改装门铃、修改服装。
三、培养讲文明懂礼貌的风气
“讲文明有礼貌”是青少年应具有的道德规范。但这方面的现状令人忧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呢?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提出语言要得体。“得体”有三个“要求”,要求学生要注意场合、对象外,还要注意礼貌。教师课堂上布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学习运用“敬辞”和“谦词”。
总之,德育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思想道德素质是主要的素质,历史是当代人的财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贯彻道德教育,既符合历史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同时也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善于将历史榜样的行为规范和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有机地联系起来,指导他们在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父母、同学、亲友的关系以及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处事做人。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培养教育学生以史为鉴、明辨是非、习善成性,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
一、培养敬老爱幼的中华美德
“背影”这篇著名的纪实散文,多少年被选语文教材,教育了几代人。它之所以能打动读者,在于它充满了亲子之情,这如今在青少年身上恰恰很欠缺。我应通过“背影”一课的教学,使学生体会父母对他们的一片爱心,引导他们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身边的人。全文结束时,我采用了这样的结束语:“假如一个人不爱自己父母,你能相信他会爱别人的父母吗?希望同学们爱你们的父母,爱你们身边的人,尊老爱幼,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课文结束后,我布置了题为“我爱父亲(或母亲)”的作文,很多同学在文章中谈到自己过去的对父母不尊重等行为时感到愧疚,促使他们对父母爱心的理解,并表达出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二、培养勤劳俭朴的良好习惯
现在不少独生子女在勤劳俭朴方面做得也很不够。好逸恶劳的“小懒虫”不乏其人。针对这种现象,在语文教学中,我加强了这方面的教育。杨朔的“荔枝蜜”热情地歌颂了劳动人民勤劳的品质和奉献精神。讲解时,我竭力赞扬蜜蜂勤劳的品质,并启迪学生结合自己的懒惰状况谈心得体会。在“记一辆纺车”的教学中,我在赞扬革命前辈“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精神的同时,联系学生在衣、食等方面花费过大以及平时的种种浪费现象,进行批评教育。结合课文“俭以养德”,从理论上讲清“节俭不仅是经济方面的事,而且牵联到思想品质”的道理,让他们对节俭的重要性的认识从理性上得到提高。
我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加强勤劳俭朴的教育,在语文活动中也对学生加强了这方面的教育。在演课本剧时,需要各种道具,同学们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自己动手做各种动物头罩、用丝编织蜘蛛网、改装门铃、修改服装。
三、培养讲文明懂礼貌的风气
“讲文明有礼貌”是青少年应具有的道德规范。但这方面的现状令人忧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呢?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提出语言要得体。“得体”有三个“要求”,要求学生要注意场合、对象外,还要注意礼貌。教师课堂上布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学习运用“敬辞”和“谦词”。
总之,德育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思想道德素质是主要的素质,历史是当代人的财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贯彻道德教育,既符合历史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同时也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善于将历史榜样的行为规范和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有机地联系起来,指导他们在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父母、同学、亲友的关系以及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处事做人。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培养教育学生以史为鉴、明辨是非、习善成性,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