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工群众是改革的动力,不是改革的对象。深化企业改革中,不断强化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
【关键词】依靠工人阶级;企业改革成功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一项根本性指导方针。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进一步把这一方针落到实处,并把它体现在各项改革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之中,这既是职工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企业改革成功的关键。
1.职工群众是改革的动力,不是改革的对象
企业改革的对象,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体制和运行机制。企业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和工人群众都是改革的动力,并且工人群众还是改革的主体。但在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在改革的动力与对象问题上,人们的认识仍然存在差异,实践中也没能很好解决。这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从客观情况看,领导干部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是企业改革方案的提出者和组织实施者,职工群众是改革方案的实践者这种现象很容易造成领导干部是改革的动力,职工群众是改革对象的误解;尤其是这次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有些干部将其当成加强管理的一项措施,或是对付不听话职工的一种手段,从而混淆了改革的动力与对象的关系。从主观上讲,少数企业领导没有牢固树立依靠职工群众搞改革的观念,个别人定方案,多数人被动执行,严重压抑了职工的改革热情。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明确职工群众是改革主力的观点,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我们认为,从本质上看,改革的原动力来自职工群众。多年来,职工对传统的、僵化的企业体制和运行机制所造成的种种弊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迫切要求改变这种状况。改革的各种方案、措施的雏形蕴藏在职工之中。从改革的性质来讲,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职工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事业。没有职工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要取得改革的成功,只能是一句空话。从改革的目的来说,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而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要增强企业活力,首先必须把人的活力释放出来。当职工群众真正理解了改革的目的和意义时,就会把改革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投身于改革。为了改革的成功,暂时的困难他们能够克服,暂时的阵痛他们可以承受,眼前的利益他们可能牺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反复证明了的中国工人阶级优秀品质的突出体现。事实说明,让职工认识并积极投身改革,职工中就会迸发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真正成为企业改革的动力和主力。
2.深化企业改革中,不断强化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把职工当家作主的地位落到实处,许多企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是,在大多数企业,职工当家作主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切实的保证,职工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这是企业深化改革的动因之一,也是企业改革应当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从根本上说,深化企业改革与强化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是一致的,但在实践中却遇到两个问题。一是随着企业劳动合同制的普及,各种所有制的职工统称为“企业职工”、“企业员工”或“企业工作者”,致使部分职工产生了自己被雇佣,主人地位丧失的错觉。实行劳动合同制,将职工与企业双方的责、权、利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相依存、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这有利于解决职工当家不做主、当家不理财、当家不爱家这个长期困扰企业难题,使职工真正能够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二是有些同志单纯地认为,随着改革的深化,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强化,再强调职工主人翁地位是画蛇添足。这种认识,是在多年来形成的单一的、僵化的思维定势的产物。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所要解决的是企业一整套运行规则、运行方式和各项相关的组织措施。改革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是要解决企业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的企业经营机制问题,它有利于职工主人翁地位的落实,但不能代替职工当家做主管理机制的确立。因此,要在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同时,不断健全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内容的企业各项民主管理制度,让职工经济上有实惠,而且在管理上有席位,在政治上有地位。这几年,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建立并坚持了职代会“三不开”、“三不决策”和“职工代表视察”制度。“三不开”是:职代会前一周,不把行政报告发到职工代表手中不开;职代会前对职工代表不进行议题交底不开;职代会前行政领导不与职工代表举行座谈不开。“三不决策”是:凡是关系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不充分征求职工群众意见不决策;不经过科学论证不决策;不经过职工代表通过不决策。“职工代表视察”制度是:定期组织职工代表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关职工切身利益和领导机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视察,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咨询或整改意见。这些制度的建立的实行,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职工代表对企业负责和对职工负责的责任感。
3.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
牢固确立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搞改革的思想,首先就要树立依靠必须信任的观点。信任是依靠的前提,不信任谈依靠就是一句空话。只有真心实意地信任职工群众,才能全心全意、主动自觉地依靠职工群众。诚然,我国工人阶级的状况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工人阶级的阶级本质没有变;工人阶级是最革命、最先进、最大公无私,最有组织性、纪律性的阶级性没有变;作为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代表者的身份没有变;“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历史使命、责任和作用没有变。这是我国工人阶级的本质和主流,是我们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基本依据。对此,我们是有切身体会的。我局职工以为祖国献石油为已任,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在东北的南大荒建起了一个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其次,要树立全方位、全过程依靠职工群众搞改革的观点。从改革方案的酝酿、出台到改革措施的修订完善;从改革的思想发动、利益关系的调整到各种具体问题的解决,都要充分走群众路线,自始至终地让职工参与,使职工对改革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再次,要树立依靠必须加强培养教育的观点。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与不断加强对工人阶级成员的培养教育,与企业的严格管理是辩证的统一。培养教育是为了更好地依靠。严格管理有利于锻炼职工队伍的组织性、纪律性。特别是深化改革、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今天,加强对职工的培养教育和严格管理,更具有现实紧迫性和必要性。我们相信,经过改革的锤炼,中国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更有能力担当起领导改革、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任。
【关键词】依靠工人阶级;企业改革成功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一项根本性指导方针。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进一步把这一方针落到实处,并把它体现在各项改革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之中,这既是职工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企业改革成功的关键。
1.职工群众是改革的动力,不是改革的对象
企业改革的对象,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体制和运行机制。企业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和工人群众都是改革的动力,并且工人群众还是改革的主体。但在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在改革的动力与对象问题上,人们的认识仍然存在差异,实践中也没能很好解决。这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从客观情况看,领导干部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是企业改革方案的提出者和组织实施者,职工群众是改革方案的实践者这种现象很容易造成领导干部是改革的动力,职工群众是改革对象的误解;尤其是这次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有些干部将其当成加强管理的一项措施,或是对付不听话职工的一种手段,从而混淆了改革的动力与对象的关系。从主观上讲,少数企业领导没有牢固树立依靠职工群众搞改革的观念,个别人定方案,多数人被动执行,严重压抑了职工的改革热情。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明确职工群众是改革主力的观点,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我们认为,从本质上看,改革的原动力来自职工群众。多年来,职工对传统的、僵化的企业体制和运行机制所造成的种种弊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迫切要求改变这种状况。改革的各种方案、措施的雏形蕴藏在职工之中。从改革的性质来讲,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职工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事业。没有职工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要取得改革的成功,只能是一句空话。从改革的目的来说,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而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要增强企业活力,首先必须把人的活力释放出来。当职工群众真正理解了改革的目的和意义时,就会把改革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投身于改革。为了改革的成功,暂时的困难他们能够克服,暂时的阵痛他们可以承受,眼前的利益他们可能牺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反复证明了的中国工人阶级优秀品质的突出体现。事实说明,让职工认识并积极投身改革,职工中就会迸发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真正成为企业改革的动力和主力。
2.深化企业改革中,不断强化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把职工当家作主的地位落到实处,许多企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是,在大多数企业,职工当家作主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切实的保证,职工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这是企业深化改革的动因之一,也是企业改革应当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从根本上说,深化企业改革与强化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是一致的,但在实践中却遇到两个问题。一是随着企业劳动合同制的普及,各种所有制的职工统称为“企业职工”、“企业员工”或“企业工作者”,致使部分职工产生了自己被雇佣,主人地位丧失的错觉。实行劳动合同制,将职工与企业双方的责、权、利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相依存、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这有利于解决职工当家不做主、当家不理财、当家不爱家这个长期困扰企业难题,使职工真正能够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二是有些同志单纯地认为,随着改革的深化,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强化,再强调职工主人翁地位是画蛇添足。这种认识,是在多年来形成的单一的、僵化的思维定势的产物。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所要解决的是企业一整套运行规则、运行方式和各项相关的组织措施。改革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是要解决企业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的企业经营机制问题,它有利于职工主人翁地位的落实,但不能代替职工当家做主管理机制的确立。因此,要在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同时,不断健全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内容的企业各项民主管理制度,让职工经济上有实惠,而且在管理上有席位,在政治上有地位。这几年,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建立并坚持了职代会“三不开”、“三不决策”和“职工代表视察”制度。“三不开”是:职代会前一周,不把行政报告发到职工代表手中不开;职代会前对职工代表不进行议题交底不开;职代会前行政领导不与职工代表举行座谈不开。“三不决策”是:凡是关系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不充分征求职工群众意见不决策;不经过科学论证不决策;不经过职工代表通过不决策。“职工代表视察”制度是:定期组织职工代表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关职工切身利益和领导机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视察,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咨询或整改意见。这些制度的建立的实行,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职工代表对企业负责和对职工负责的责任感。
3.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
牢固确立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搞改革的思想,首先就要树立依靠必须信任的观点。信任是依靠的前提,不信任谈依靠就是一句空话。只有真心实意地信任职工群众,才能全心全意、主动自觉地依靠职工群众。诚然,我国工人阶级的状况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工人阶级的阶级本质没有变;工人阶级是最革命、最先进、最大公无私,最有组织性、纪律性的阶级性没有变;作为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代表者的身份没有变;“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历史使命、责任和作用没有变。这是我国工人阶级的本质和主流,是我们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基本依据。对此,我们是有切身体会的。我局职工以为祖国献石油为已任,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在东北的南大荒建起了一个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其次,要树立全方位、全过程依靠职工群众搞改革的观点。从改革方案的酝酿、出台到改革措施的修订完善;从改革的思想发动、利益关系的调整到各种具体问题的解决,都要充分走群众路线,自始至终地让职工参与,使职工对改革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再次,要树立依靠必须加强培养教育的观点。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与不断加强对工人阶级成员的培养教育,与企业的严格管理是辩证的统一。培养教育是为了更好地依靠。严格管理有利于锻炼职工队伍的组织性、纪律性。特别是深化改革、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今天,加强对职工的培养教育和严格管理,更具有现实紧迫性和必要性。我们相信,经过改革的锤炼,中国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更有能力担当起领导改革、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