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通过对出土的唐代狮纹织物进行复原,细致地展现了织锦的纹样构成,结合历史资料得出狮子作为观念化的艺术形象在唐朝就有出现。唐代织锦中的狮纹在继承前代装饰风格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点,经历了神异化、写实化到本土化的发展过程,是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者。
【关键词】:唐代织锦;红地;行狮锦;纹样复原
(唐红地行狮锦及其残片复原图)
此件织锦以砖红色为地,米白色显花,缀以绿色。上下两排纹样左右翻转,同排相隔纹样上下翻转。唐锦的花纹和底色通常形成强烈的对比,好用红、黄、蓝等鲜艳饱和的颜色,其中尤以红色最多,红地锦在唐朝织锦中十分常见。
此锦图案为一只行走的狮子,古称“狻猊”,又称“白泽”,在唐朝是十分流行的表示吉祥的瑞兽,来自域外。公元四五世纪以后,丝绸之路日渐繁盛,西方织物的图案和设计开始影响中原丝织品,越来越多的具有西方元素的纹样和图案开始出现在织锦和刺绣上。有可能是内地工匠看到了或是从他人的描述中听闻了胡化织物的需求,主动设计了一些可能为西域所接受的甚至是带有西域纺织品特点的织锦,再将其送上了丝绸之路;也有可能是西域一带日渐发达的丝绸生产技术回流并逐渐影响了中原地区。总之,狮子这个本不属于中原的动物图案就在那个时候传到了中国。
唐朝的狮纹一般呈现出外来、写实、观念三种风格,这个行狮纹无疑不属于写实风格,如果不是外来织物,就应是观念风格狮纹。狮子这种猛兽主要产于非洲,在古代亚洲的印度、波斯、巴比伦、亚述以及小亚地区都比较常见其身影,尽管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利于中国人了解外来事物,但在唐朝尤其是唐朝初期,狮子仍是极为少见的物种,常人并不能亲身得见,多数艺人只能凭借口传和想象来塑造它们,于是就产生了观念风格的狮纹,即根据已有的观念塑造出来的形象,所以与现实世界的真实狮子形象有一定的差別。此织锦中的行狮脸小身壮,耳朵像兔子似的长在头顶,毛发茂密且头顶颜色不同,身上还有许多似有象征意义的几何图案,如牛角纹、波浪纹、连珠纹等。当然毛发的浓密及身形等特征还是有写实特征的,可见这种抽象表现是古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主观再现,而不是完全脱离实际的凭空捏造。
唐初时期佛教的兴盛是狮纹在中国普及的主要推动力。传说释迦佛出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之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在佛教中,狮子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威严吉祥的动物,一种有护法辟邪作用的“灵兽”。另外,狮身上的连珠纹起源于波斯文化中的王权之环,代表着神明将权力赐予国王,至萨珊王朝时期演变成具有宗教意味的装饰图案,寓有光明与神明福佑的含义,也有人说连珠纹就是佛珠的表示。另外,该锦有拼缝,将狮纹通过拼接的方式组合成拼接纹样(Patchwork Pattern)。这种拼缝纹样也称布钉纹样,也起源于佛教,和尚的袈裟即“百衲衣”就是靠虔诚信徒的施舍拼缝得来。可见,这一红地狮纹织锦应具有一定的宗教意义。
狮子作为观念化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的发展有其特殊的意义。作为中国传统装饰题材,唐代织锦中的狮纹在继承前代装饰风格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点,经历了神异化、写实化到本土化的发展过程,这与同期金银器上的狮纹演变历程相吻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者。
【关键词】:唐代织锦;红地;行狮锦;纹样复原
(唐红地行狮锦及其残片复原图)
此件织锦以砖红色为地,米白色显花,缀以绿色。上下两排纹样左右翻转,同排相隔纹样上下翻转。唐锦的花纹和底色通常形成强烈的对比,好用红、黄、蓝等鲜艳饱和的颜色,其中尤以红色最多,红地锦在唐朝织锦中十分常见。
此锦图案为一只行走的狮子,古称“狻猊”,又称“白泽”,在唐朝是十分流行的表示吉祥的瑞兽,来自域外。公元四五世纪以后,丝绸之路日渐繁盛,西方织物的图案和设计开始影响中原丝织品,越来越多的具有西方元素的纹样和图案开始出现在织锦和刺绣上。有可能是内地工匠看到了或是从他人的描述中听闻了胡化织物的需求,主动设计了一些可能为西域所接受的甚至是带有西域纺织品特点的织锦,再将其送上了丝绸之路;也有可能是西域一带日渐发达的丝绸生产技术回流并逐渐影响了中原地区。总之,狮子这个本不属于中原的动物图案就在那个时候传到了中国。
唐朝的狮纹一般呈现出外来、写实、观念三种风格,这个行狮纹无疑不属于写实风格,如果不是外来织物,就应是观念风格狮纹。狮子这种猛兽主要产于非洲,在古代亚洲的印度、波斯、巴比伦、亚述以及小亚地区都比较常见其身影,尽管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利于中国人了解外来事物,但在唐朝尤其是唐朝初期,狮子仍是极为少见的物种,常人并不能亲身得见,多数艺人只能凭借口传和想象来塑造它们,于是就产生了观念风格的狮纹,即根据已有的观念塑造出来的形象,所以与现实世界的真实狮子形象有一定的差別。此织锦中的行狮脸小身壮,耳朵像兔子似的长在头顶,毛发茂密且头顶颜色不同,身上还有许多似有象征意义的几何图案,如牛角纹、波浪纹、连珠纹等。当然毛发的浓密及身形等特征还是有写实特征的,可见这种抽象表现是古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主观再现,而不是完全脱离实际的凭空捏造。
唐初时期佛教的兴盛是狮纹在中国普及的主要推动力。传说释迦佛出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之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在佛教中,狮子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威严吉祥的动物,一种有护法辟邪作用的“灵兽”。另外,狮身上的连珠纹起源于波斯文化中的王权之环,代表着神明将权力赐予国王,至萨珊王朝时期演变成具有宗教意味的装饰图案,寓有光明与神明福佑的含义,也有人说连珠纹就是佛珠的表示。另外,该锦有拼缝,将狮纹通过拼接的方式组合成拼接纹样(Patchwork Pattern)。这种拼缝纹样也称布钉纹样,也起源于佛教,和尚的袈裟即“百衲衣”就是靠虔诚信徒的施舍拼缝得来。可见,这一红地狮纹织锦应具有一定的宗教意义。
狮子作为观念化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的发展有其特殊的意义。作为中国传统装饰题材,唐代织锦中的狮纹在继承前代装饰风格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点,经历了神异化、写实化到本土化的发展过程,这与同期金银器上的狮纹演变历程相吻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