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红地行狮锦的纹样复原与解说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un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通过对出土的唐代狮纹织物进行复原,细致地展现了织锦的纹样构成,结合历史资料得出狮子作为观念化的艺术形象在唐朝就有出现。唐代织锦中的狮纹在继承前代装饰风格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点,经历了神异化、写实化到本土化的发展过程,是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者。
  【关键词】:唐代织锦;红地;行狮锦;纹样复原
  (唐红地行狮锦及其残片复原图)
  此件织锦以砖红色为地,米白色显花,缀以绿色。上下两排纹样左右翻转,同排相隔纹样上下翻转。唐锦的花纹和底色通常形成强烈的对比,好用红、黄、蓝等鲜艳饱和的颜色,其中尤以红色最多,红地锦在唐朝织锦中十分常见。
  此锦图案为一只行走的狮子,古称“狻猊”,又称“白泽”,在唐朝是十分流行的表示吉祥的瑞兽,来自域外。公元四五世纪以后,丝绸之路日渐繁盛,西方织物的图案和设计开始影响中原丝织品,越来越多的具有西方元素的纹样和图案开始出现在织锦和刺绣上。有可能是内地工匠看到了或是从他人的描述中听闻了胡化织物的需求,主动设计了一些可能为西域所接受的甚至是带有西域纺织品特点的织锦,再将其送上了丝绸之路;也有可能是西域一带日渐发达的丝绸生产技术回流并逐渐影响了中原地区。总之,狮子这个本不属于中原的动物图案就在那个时候传到了中国。
  唐朝的狮纹一般呈现出外来、写实、观念三种风格,这个行狮纹无疑不属于写实风格,如果不是外来织物,就应是观念风格狮纹。狮子这种猛兽主要产于非洲,在古代亚洲的印度、波斯、巴比伦、亚述以及小亚地区都比较常见其身影,尽管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利于中国人了解外来事物,但在唐朝尤其是唐朝初期,狮子仍是极为少见的物种,常人并不能亲身得见,多数艺人只能凭借口传和想象来塑造它们,于是就产生了观念风格的狮纹,即根据已有的观念塑造出来的形象,所以与现实世界的真实狮子形象有一定的差別。此织锦中的行狮脸小身壮,耳朵像兔子似的长在头顶,毛发茂密且头顶颜色不同,身上还有许多似有象征意义的几何图案,如牛角纹、波浪纹、连珠纹等。当然毛发的浓密及身形等特征还是有写实特征的,可见这种抽象表现是古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主观再现,而不是完全脱离实际的凭空捏造。
  唐初时期佛教的兴盛是狮纹在中国普及的主要推动力。传说释迦佛出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之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在佛教中,狮子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威严吉祥的动物,一种有护法辟邪作用的“灵兽”。另外,狮身上的连珠纹起源于波斯文化中的王权之环,代表着神明将权力赐予国王,至萨珊王朝时期演变成具有宗教意味的装饰图案,寓有光明与神明福佑的含义,也有人说连珠纹就是佛珠的表示。另外,该锦有拼缝,将狮纹通过拼接的方式组合成拼接纹样(Patchwork Pattern)。这种拼缝纹样也称布钉纹样,也起源于佛教,和尚的袈裟即“百衲衣”就是靠虔诚信徒的施舍拼缝得来。可见,这一红地狮纹织锦应具有一定的宗教意义。
  狮子作为观念化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的发展有其特殊的意义。作为中国传统装饰题材,唐代织锦中的狮纹在继承前代装饰风格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点,经历了神异化、写实化到本土化的发展过程,这与同期金银器上的狮纹演变历程相吻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者。
其他文献
【摘要】:从古希腊时期一直到20世纪,在艺术创作中关于色彩与素描孰优劣孰的争论成为西方艺术史上一直持续的论题,贯穿了每个艺术发展阶段,呈现出了复杂而又态度鲜明的艺术批评史的轨迹。本文对古希腊时期以来直至20世纪的素描与色彩争论的过程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西方艺术史;素描;色彩;艺术批评  在绘画中素描与色彩孰优孰劣,对于我国艺术界尚属于常见的论题,而在西方艺术批评史上素描与色彩的争论也从古希
期刊
【摘要】:“余华被公认为中国当代文坛一位极具实力与个性的作家,纵观其不同时期风格迥异的小说创作,对人的生存的关注一以贯之,成为其根本性的精神内核”。[1]作为“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余华早期的小说在情感上显示出一种明显的冷漠叙事倾向。进入90年代之后,冷漠叙事的一面逐渐减少,温情的一面逐渐增加,这一转变在小说《活着》以及《许三观卖血记》两部作品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本文拟从论文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入
期刊
【摘要】:二胡演奏中的意境塑造是每一位从事舞台二胡演奏艺术活动的演奏者都需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在近一百年以来的二胡发展史上,二胡这件乐器无论是在乐器形制的改良、演奏技艺的提高、理论研究的进步、作品题材的)'一泛等方面都获得了突匕猛进的发展。二胡演奏中的“意境塑造”就是建立在一切止胡演奏的基础要素之上的上层境界。这些基础要素包括良好的乐器性能、娴熟的演奏技巧、对音乐作品丰富多变的处理手段等诸多方面:
期刊
【摘要】: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色彩文化,而民族色彩文化心理是其中的重要核心体系之一。民族色彩文化心理既是在历史进程中逐渐积淀形成的该民族对色彩领域的普遍心理认知,也是该民族源自远古的色彩崇尚与禁忌,以及该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社会意识的真实体现。但是,对这一重要的民族文化信息,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由于长期不重视色彩文化而导致对不同民族的色彩文化心理的冷漠和未认知状态,以至在世界经贸和文化交流中,屡屡因忽略
期刊
时空作为文本的先天逻辑形式,是任何写作都不能忽略的。作为一种叙述策略,它往往是先锋派作家进行创作的重要技巧。小说的时空不仅仅作为一种独特的写作技巧,更是作者宇宙观的内化显现。时空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人们凭借着经验才能意识到它。同样地,它在小说中也是依靠着人物的显现/隐退、事情的发生/消失才显现出来。时空不仅是写作活动本身的必要条件,因为任何一行为动作必须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才能完成。在写作的文本内
期刊
【摘要】:我国传统建筑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经过五千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主张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实现“天人合一”。而“天人合一”是传统风水文化的核心体现,是风水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体现。  【关键词】:室内设计;传统风水  1、传统风水文化的概述  在当前人们一提到传统风水文化,就会将其与封建迷信相联系,其实这种观念是没有认
期刊
【摘要】:中国画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及审美特征。而艺术家的艺术语言则需通过材料媒介来表达。任何一个画种的技法特点,总是由材料工具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通常我们普遍认为的国画主要是指用宣纸或绢、毛笔、墨以及国画颜料来完成作品的,但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今,艺术家们在其一生的艺术探究中都在不断的进行材料研究实验。  【关键词】:中国画;材料媒介;创新  一、现当代中国画的艺术语言  在中国历史
期刊
【摘要】:唐朝、宋代,我囯设计史上两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设计艺术在这里得到了极大发展,并对后世影响深远。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统治阶级政策、社会思潮等多方面的影响。两朝的设计艺术发展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 唐代;宋代;设计艺术  唐代的陶瓷生产十分兴盛,《陶录》称:“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1]全国各地兴起了一批制瓷中心,且各具特色。总的来说,唐代的陶瓷生产日渐向实用化方向发展。因
期刊
【摘要】:合唱是一种多声部的群体性声乐艺术,近年来逐渐受到中老年人的青睐。合唱对音乐的感情表现比乐器更为直接,很多合唱都反映了中老年人的快乐生活。合唱的艺术效果、感染力强,以及便于组织、雅俗共赏的优点,都是中老年人选择合唱的原因。  【关键词】:合唱;乐理;发声训练;演出  我所接触的那些基层中老年合唱团,几乎是一群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中老年人,他们来自社会各个单位,大多从年轻时就热爱音乐,与音乐接
期刊
【摘要】:爱国英雄辛弃疾是南宋词坛颇负盛名的伟大词人。他的词以抗金复国、收复失地、重整河山为主题,通过对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表现出既豪迈奔放又含蓄蕴藉的艺术特质,这一独树一帜的“稼轩风”使宋词的发展走向巅峰状态,并对后世词人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陈人杰是南宋末年一位奇特的辛派词人。他全部词作都只用“沁园春”一个词牌,且大多以爱国精神为主题,表现出较高的政治理想及人生抱负,对稼轩风有多方面接受。本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