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7313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深入,中学语文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许多脍炙人口的文言文被选入教材。这些经过时间淘洗的精品,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古典文学的精粹,更是珍贵的遗产。中学生学习文言佳作,对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提升文化修养大有裨益。可是,多数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课上昏昏欲睡,课后死记硬背。如何架设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桥梁,让他们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成为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文言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总结如下:
  一、重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
  1. 积累文言词汇、文化常识,为独立阅读打下基础
  进行文言积累是在对语言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培养文言意识、语境意识,站在历史的角度理解古今词义的异同,根据语境合理推断词义,修炼“查、找、替、换、改”的基本功,以“信、达、雅”为标准不断提升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 学习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写景抒情的为文之道
  入选古文是文化宝库中的精品,如《滕王阁序》紧扣“暮秋”这一时节特征,从远近、高低、疏密、浓淡处从容绘景,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跳出“悲秋”的窠臼,独树一帜。含英咀华,是提高审美与写作能力的极佳路径。
  3. 从思想文化层面解读文本,汲取精神养料
  孟子“性善论”与“仁政”的结合,荀子“性恶论”与“劝学”的关系,古代知识分子“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对立统一。引导学生在学习时仔细品味传统文化的精华与中华民族的智慧,结合当下实际,获得精神的熏陶。
  总之,文言文的学习目标是明确、整体、层进的,既非懵懂混沌,亦非支离破碎。
  二、改革课堂教学,调动学习热情
  1.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主体意识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进行文言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鸿门宴》,用楚汉相争的故事激趣;读《鸿门宴》,讨论假如项羽杀了刘邦会怎么样。其次放手让学生“抄”“查”“读”。“抄”指在课前将课文注释抄录到原文相应的字词句上。“查”指对注释未涉及而理解有困难的字词,查工具书并记录。“读”指在“抄”“查”的基础上读课文,达到读通、读熟。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调动其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的乐趣。
  2. 构建合作平台,养成合作习惯
  “合作”是指学生为实现目标互相协调、共同分享、参与决策,彼此都有贡献,在合作互助中共同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把多义多解、不确定的问题交给学生,如“月”“梦”的意象、曹操的功过评价…… 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3. 指导探究学习,架设学习桥梁
  新课程强调“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关键句,如《过秦论》中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铺垫问题,架设通道。让每个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潜能得到发掘。
  三、引导审美活动,产生情感共鸣
  1. 品味语言美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又最富生命力的语言。或韵或散,绚烂多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恬淡,“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俊逸。引导学生品评赏析,定有收获。
  2. 了解人物美
  通过对人格的审美,为人物的言行而或喜或怒,在心灵的对话中受到洗礼。蔺相如的深明大义、信陵君的礼贤下士……引导学生为他们的人格魅力深深感动。
  3. 感受情感美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为五斗米折腰;召公直谏厉王阐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李密写成《陈情表》诠释“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情感之美,闪烁出动人的光芒!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致阅读,领会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美。
  4. 领悟思想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让学生接受思想光华的照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文言教学的目的之一。
  5. 探究哲理美
  富含哲理的文言文记录了古人的心路历程——庄子的《逍遥游》解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感叹“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苏轼的《赤壁赋》感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些皆是对人生的思考,体现出哲理美。
  四、拓展评价途径,强化学习动机
  单纯以考试作为评价方式,抹煞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扼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尝试拓展评价的途径,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
  1. 课本剧表演。学习情节性较强的文言文,指导学生改编成课本剧,自导自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
  2. 古诗文背诵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竞争的刺激、背诵的快乐,也夯实了基础。
  3.选编诗集。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主题,收集资料,讨论筛选,汇编成册。让学生体验编书的快乐,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 诗文入习作。将诗文与写作联系,积累写作素材,拓展作文思路,提升文章意境。
  文言文学习是跨越时空的对话——穿越时空隧道,破译先哲精神。作为语文教师,应架设起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桥梁,明确教学目标、挖掘学习趣味、引领审美活动、拓展评价路径,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文言文,在学习文言文中快乐成长。
其他文献
校长在依法治校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他既是引领者、决策者,也是执行者.rn由于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责任制,因此在依法治校中校长的责任很重要.在我校推动依法治校的过程中,本人对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课程改革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广大语文教师能够积极创新,从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评价优化以及教学空间拓展等方面,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发挥促进作用。  一、改革教学流程设置,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拓展空间  对许多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如果在设置教学流程时还是局限于课堂这一载体,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就完全局限于课堂,课前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尤其是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由于受到教学设备、师资力量、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学生基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效率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和解
期刊
期刊
一、什么是传播  “传播”的英文表达为“communication”,其含义为:传递、交流、通信、传达、交往、沟通、传染等。古今中外有许多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关于“传播”的定义,但是传播者、信息与符号、传播媒介、受众、传播环境是传播的不变要素。  单向传播模式的典型代表是H. Lasswell(拉斯韦尔),他在《传播的社会职能与结构》(1984)中提出了“五W模式”,即: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
在现行语文教材中,现代散文占有较大的比重,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影响了教学的成效。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散文的特点,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革创新,采取更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更加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激情的方式,扎实有效地开展散文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强化了对散文教学的研究,优化教学设计与方案,改革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为自主的空间,引导他们深刻地领悟分析并勇于
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难点。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看出学其对语文知识掌握的程度,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情感表达能力的提高。本文分别对新课程背景下写作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和课改对教师的要求两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 初中新课改的理念  新课改的全称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学生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所以教育应该以促进学生全面、自主、有个性的发展
期刊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这是由于学生如果通过课外阅读能掌握更多的英语单词、能对固定的英语表达方式有更多理解、能初步培养语感,就会为他们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每个学生的英语基础、兴趣爱好、资质和领悟力都不同,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让学生统一阅读同一种文章,给学生规定同样的阅读要求,会造成学生对教师布置作业的不满。对于英语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