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路径研究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团结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这项任务中至关重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机会,将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在学生的课外领域。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为实例进行调查分析,论证了民族高校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并对加强民族高校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提出了建议,为当前民族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第二课堂 ;民族高校 ; 现状调查 ;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这一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维护国家与社会稳定的基本遵循。2008年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印发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到要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2]。高校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前沿阵地,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更应承担起促进各民族交流交融的责任,立足于育德树人主要任务,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各项民族政策,为铸牢中国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积极贡献。
  一、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育祖国栋梁、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新时代的大学生在信息爆炸、文化冲击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他们所接触的到的时代更新、触摸到的事物更异。在时代的浪潮中培养具有深沉的家国情怀、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时代大学生是检验高校立德树人成效的“试金石”,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硬指标[3]。民族团结教育是高校育人教育的方向之一,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主要任务的重要内容。
  二、通过第二课堂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优势
  第二课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健康向上的课外实践活动,是保持民族团结教育生机和活力的秘诀。
  首先,第二课堂多以学生社团开展活动为主,活动策划时可感同身受。通过第二课堂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调动学生群体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通过第二课堂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更有利于锤炼出具有高校特色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培育出立场鲜明、特色突出、创新活力的高校特色项目。第二课堂没有教学大纲、教学课时、授课形式等传统桎梏[4],有的只是校方对提升各民族凝聚力这一教学目标的整体把握,开办具有各校办学特点的民族团结教育特色活动,高校通过以社团协会为主的学生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民族团结教育,能够为各民族优秀文化有效传承、借鉴和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学生平台。
  三、南宁分校第二课堂民族团结教育现状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现有师生12917人,少数民族师生达3931人,占现有师生总人数的30.43%,民族种类多达26种。丰富的民族学生生源使得分校民族团结教育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在校学生为調查对象,随机选择2308名学生从参与民族活动的积极性,获得民族团结有关知识的渠道,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形式以及学生对各类民族团结活动形式的感兴趣程度四方面进行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参加民族团结教育的学生比例仅为22.23%,77.77%的学生偶尔或者极少参加民族活动(表1)。学生获得民族团结有关知识的渠道主要为课堂学习和书本学习,占比均达到80%以上(表2)。分校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形式多为思政课教学、集中观看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片,占比分别为79.38%和78.47%,远远超过占比为56.67%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民族活动(表3)。学生对民族团结活动的形式兴趣大多集中在美食类、文艺类和创意类三大类上,学生兴趣度占比均达到60%以上(表4)。
  由以上数据结果可看出,虽然南宁分校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成果突出,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学校实践成果突出但面向群体较窄
  近年来南宁分校强化实践育人,着力打造了一批民族团结创建品牌。先后选派西部计划志愿者、扶贫驻村工作队员等22名师生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助力脱贫攻坚。与扶绥县民族小学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小学开展共建共育活动,联合学校驻地教育部门开展“扶智工程”,累计开展教育活动6千余课时,服务3万人次。但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与学生的参与度不匹配甚至存在脱节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渠道单一、活动形式局限,不能面向广大学生群体,存在学生想参加,但是报不上名的现象。
  (二)积极拓展第二课堂教学但教育效果不够
  近年来分校大力开拓第二课堂提升民族团结教育水平,着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但从学生接受层面来看,丰富有趣的第二课堂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并没有达到与第一课堂平分秋色的理想效果,第一课堂仍旧占据了绝大部分教育阵地。
  (三)民族教育活动丰富多彩但评价机制不足
  分校每年都会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校园”系列活动,举办“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运动会”“民族文化大讲坛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教育活动。但活动过后鲜少收集学生对各类民族活动的反馈,评价机制的缺失致使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不能以更加吸引学生的形式开展。
  四、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路径
  (一)依托标兵社团的品牌活动,扩大民族教育活动覆盖面
  针对民族团结教育中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学校可以重点建设优秀的学生社团,特别是有影响力的、符合时代潮流、具有民族特色的学生社团。从物质、人力、财力等方面加大对这些社团的支持和投入,通过对民族教育标兵社团活动的建设,可以起到引导作用,以点带动面,带动更多社团的完善,起到示范作用。例如学校可以充分挖掘各个社团潜力,协助书画协会社举办“书写民族字体,弘扬民族精神”特色活动,帮助国学社举办“民族服装展”等等。   (二)以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为导向,丰富宣传渠道及活动形式
  学校应该重视第二课堂的发展,努力探索第二课堂的新形式和新内容,打造更具特色的民族教育社团品牌,并且根据学生喜好,适当引进新兴的美食、文艺、创意类项目,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自主选择自己有兴趣的民族教育活动,丰富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相比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宣传渠道较为狭窄,没有固定的宣传方式和渠道,因此可以利用好网络平台,借助微博、公众号等现代媒体,实现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渠道焕然一新。
  (三)完善民族团结教育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一方面要设立相应的民族团结教育组织机构,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共同促进分校民族团结教育水平提升。学校现阶段已经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小组,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效融入学校管理育人工作。另一方面要完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评价机制[5]。初步设想如下:
  一是对民族团结教育管理部门的评估。南宁分校现已建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责任制,南宁分校领导班子“一对一”、“一对多”联系师生中的各民族、各民族党派代表人士,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在领导班子与各民族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有痕化意识,做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落实在笔头上。经过一定时期的民族团结教育之后,由相关负责人对民族团结教育档案及记录进行检查评估,作为考核的依据所在。
  二是对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评价测评。学生是民族团结教育实施的对象,是评价体系是否科学有效的印证和民族团结教育目标是否最终得以实现的证明。它包括对学生的活动过程评估,对活动喜好的评估,学生与活动的关系评估等。具体的实施方案是:在每一个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结束之后,各个社团以社团名义向学生群体发放调查问卷,问卷问题主要针对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类型、活动效果、对活动的建议等方面设置,在学生群体填好问卷后将问卷结果收集,根据问卷结果及时调整完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五、小结
  通过对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情况的研究,笔者发现国家对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给予了高度关注。现阶段,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正在逐步扩大,各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也已取得初步成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各族师生“五个认同”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是高校民族团结教育还是存在不足之处。本文针对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民族团结教育中存在的“学校实践成果突出但学生参与度不高、民族教育活动丰富多彩但评价机制不足”两大类问题,从学生、学校及组织层面提出依托标兵社团的品牌活动、丰富宣传渠道及活动形式、完善民族团结教育的管理和评价机制三点可行性路径,以期弥补我校民族团结教育中存在的盲区和遗漏点,也为其他高校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路径贡献智慧方案。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青海交通科技,2020,32(01):2.
  [2]托娅.《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情感目标解读[J].教学与管理,2013(04):43-45.
  [3]周晓明.新时代大学文化视域下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4):97-98.
  [4]孙壮,魏晓文.我国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的追踪与述评——基于权威期刊文献的科学计量与可视化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1(12):235-240.
  [5]朱小乐.党在新疆开展民族团结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初探[D].新疆师范大學,2011.
  作者简介:1.伍燕芳,女,1998.07,广西河池,壮族,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本科在读,543200;
  2.苏欣,女,1983.07,吉林吉林,硕士研究生,汉族,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543200,副教授,民族团结教育。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边境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20KY06004)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 崇左 543200)
其他文献
摘 要: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灵活的分辨不同区域环境下的地理特点,形成探索地理的兴趣,独立的观察与分辨地理问题,具有地理的辨识能力,高中阶段地理的知识较为深奥,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关注学生地理认知程度,还应关注学生地理学习能力与学习困惑点,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解答地理的常见问题,突破地理的难点,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构建;培养策略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它是民族艺术瑰宝之一,且具有感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起到了极为非常重要,以及艺术水平的奖高做出了突出贡献。戏由表演是一门集技巧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艺术形式,要求演员能够运用灵活多样的表演方法和技巧,塑造戏曲作品中的形象,表达戏曲作品的思想内涵,同时也让戏曲表演艺术的特征更加鲜明。通过对艺术特点的分析能够进一步促进戏曲表演艺术的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戏曲;
期刊
摘要:琼剧锣鼓是琼剧特有的一门形式艺术,俗称之为琼剧打击乐 。它在琼剧这一门地方戏曲艺术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是琼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分的。在琼剧音乐伴奏中以其强烈的音响,灵活的节奏和变化多端的旋律.对于展示剧情发展、烘托舞台气氛、塑造人物形象、统一舞台节奏等方面 。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俗话说“一台锣鼓半台戏”,可见锣鼓在琼剧音乐伴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琼剧锣鼓;伴奏形式;
期刊
摘要:戏曲作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重要门类的代表之一,它是集成了音乐艺术、表演程式艺术、舞台美术于一体的综合类艺术形式。然而在我们的戏曲音乐中主要包括了戏曲唱腔设计、戏曲音乐创作及戏曲音乐伴奏艺术等内容。戏曲音乐的功能主要具备抒情性、叙事性和节奏性以此来进行人物形象的刻画,然后通过伴奏艺术对戏剧气氛加以淳染,最后经过统一调节来完成,本文则主要以大提琴在戏曲伴奏中的应用进行浅谈研究。  关键词:戏曲;戏
期刊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既是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成了高校的重要任务。文章从学生、学校和企业出发,分析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 就业问题 应对措施  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是建立和谐社会,实现“中国制造202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且
期刊
摘要:针对大学《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内容更新迭代快、知识点多、课时安排少的局面,本文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结合SPOC与PBL各自的特点,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SPOC+PBL混合式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了学生从浅层学习迈向深度学习。  关键词:SPOC;PBL;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  1 引言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当前要顺应智能环
期刊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渐渗透到了很多领域中,且取得了良好的渗透效果,促进了所渗透行业的发展。航空领域作为能够代表国家科技发展的领域,自然也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电子信息技术在航空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民航飞机的自动航行、军用飞机对目标的识别和锁定以及导弹制导等方面,进而能够有效促进航空领域的发展。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出电子信息技术在航空领域中的作用,探究电子信息技术在航空领域中的具有
期刊
摘要:隐逸在先秦便出现了,魏晋南北朝时臻于化境。出入世的矛盾充斥在文人间。士大夫和文人或为保全自身,或为静心养性,或为“终南捷径”选择隐逸。然而隐逸需要付出代价,环境艰苦与世俗隔离,使本来生活优渥的士大夫们难以忍受,于是他们试图寻求另一种“隐”,在这种心态下,他们的隐逸方式与理论产生变化。本文就这一现象进行剖析。  古人隐居,无非是心之所向与外界所迫,后者居多。隐居思想早在《庄子》就有所体现,最早
期刊
摘要:判断句是语言中的基本句式之一。文章按照有无标记和句法成分的标准,将壮语金龙岱话的判断句进行分类并描述。同时,根据判断句中前项和后项的语义关系,将金龙岱话的判断句分成四种语义类型,并尝试探讨金龙岱话判断句的语法特点。  关键词:壮语;金龙岱话;判断句;分类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其支系众多,主要有布壮、布岱、布侬等支系。广西龙州县金龙镇位于中越边境,是布岱的主要聚居地。金龙岱话属于广
期刊
摘要:对外援助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之一。中國与印度山水相连,都怀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大国情怀。通过对比南亚地区的对外官方援助,分析两国在地区层面的互动,将有利于在此领土冲突之际,理清中印在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对调整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维护地区发展和稳定、理清中印双边关系走向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从中国与印度在南亚地区的援助情况分析出发,通过对比法与数据分析法,在相关理论基础上,论述了中国与印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