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71-02
中学语文课本编入了一部分优秀的文言文,讲读文言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为使他们将来阅读古籍,批评地继承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打下初步基础。《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初中学生要“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和掌握一些文言词汇”。而老师们在教学中费时最多、最感吃力的是文言词语的教学,特别是文言实词的教学。古今语言变化主要表现在词汇上,尤其是实词的变化较大。因此,实词的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难在什么地方呢?难点怎样突破呢?我们不妨对初中文言文教材中的实词作如下例析:
1分清古代汉语中的实词大多数是单音词
文言文中某两个单音节词,同现代汉语中的某个双音节的常用词同形,如这和现代以多音词为主的情况是不同的。基于这种情况,我们教学文言文时就要特别注意,不能将两个单音词误认为是一个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鲜美”在本文的意思是“鲜艳美丽”,现在的意思是“味道好”;“交通”,在本文的意思是“交错相通”的意思,现在的意思是“运输、通讯、邮电等事业的总称”;“妻子”在本文的意思是“妻子和儿女”,现在的意思是“男子的配偶”。如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的“卑鄙”是两个词,“卑”是:“卑贱”,“鄙”是“鄙陋”,现代汉语中的“卑鄙”是一个词,一般指一个人的品质低下,行为恶劣。如《曹判论战》中:“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里的“可以”是两个词,“可”是:“可以”,“以”是“凭借”,现在的意思是表能愿动词。上述词语,在现代汉语中都属双音词,但在古汉语中,它们却都不是双音词,而是分别由两个单音节词构成的双音节词组。由于它们同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常用词音形相同或相近,学生因而不易明确,在讲解这类词语时,一定要和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区别开来。
2与现代汉语比较,掌握实词词义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是一脉相承的。现代汉语中的一些词语还保留着古代汉语的意义和用法,而学生对现代汉语比较熟悉,因而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出发,文言文中的多数词我们并不难理解。根据语言环境揣摩词义,有的可以直接把单音节词解释成合成词。《陋室铭》中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的“调”则可译為“调弄”、“弹奏”。有的则可以从已有的现代汉语知识出发,充分调动已有的词汇词义积累,展开合理而丰富的联想,进行合理的推测,去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例:古汉语中的“走”,是现代“跑”的意思。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马”,就是骑着马跑。现在说“走”,在古代说“行”。如说“三人行”,就是几个人在一块儿走。古汉语中的“去”是“离开”的意思。如今天还使用的成语“何去何从”、“扬长而去”中的“去”,保留了这样的意思。现在说“去”,在古代用“往”。
3理解文言文中实词的一词多义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有不同的。老师授课的时间有限,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有限,因此上课时教师应加以归纳和总结,归纳多了,学生就能举一反三,学起来会很轻松的。如《桃花源记》中:“得”,在“便得一山”中可译为“发现”,在“得其船”中可译为“找到”;“寻”在“寻向所志”中可译为“寻找”,在“未果,寻病终”中可译为“不久”。如《出师表》中:“遗”在“以遗陛下”中可译为“给予”,在“以光先帝遗德”中可译为“保留”;“论”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中可译为“评判”,在“每与臣论此事”中可译为“议论”。如《陈涉世家》中:“次”在“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中可译为“编次”,在“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中可译为“旅途或行军在途中停留”;“书”在“乃丹书帛曰”中可译为“写”,在“得鱼腹中书”中可译为“字条”。这样的词多是至今仍然鲜活的词,是文言词语教学和考查的重中之重,尤其应在初中花功夫梳理并牢固掌握。
4掌握文言文中实词的通假字
通假字,是汉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音同、音近而意思无关联可互相通用的字,中学课文出现的通假字,课下均有注释,且古人使用通假字相对固定,故掌握了课文中的通假字,一般文言中的通假字均迎刃而解。讲解时,要注意字的音、形、义的变化。如《陈涉世家》中:“唱”在“为天下唱”中译为“通倡,倡导”;“被”在“将军身被坚执锐”中译为“通披,穿”;在《桃花源记》中:“便要还家”之“要”同“邀”“邀请”;《曹判论战》中:“小惠未徧,民弗从也。”之“徧”同“遍”“遍及、普遍”;在《隆中对》中:“欲信大义于天下。”之“信”同“伸”“伸张”;《论语十则》中:“说”在“不亦说乎”中译为“通悦,高兴”,那么学习后面的“说”这个通假字,就可以类推了。
我认为初中文言文的释词教学就应引导学生给常用词分类,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还能使学生感知汉语言运用的规律,为高中阶段的规律性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教学文言文实词时,只要善于掌握方法,不断总结经验,引导学生不断积累,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联想和推测,那么学生会轻松的掌握文言实词,并把它牢固地记下来。教学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学语文课本编入了一部分优秀的文言文,讲读文言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为使他们将来阅读古籍,批评地继承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打下初步基础。《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初中学生要“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和掌握一些文言词汇”。而老师们在教学中费时最多、最感吃力的是文言词语的教学,特别是文言实词的教学。古今语言变化主要表现在词汇上,尤其是实词的变化较大。因此,实词的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难在什么地方呢?难点怎样突破呢?我们不妨对初中文言文教材中的实词作如下例析:
1分清古代汉语中的实词大多数是单音词
文言文中某两个单音节词,同现代汉语中的某个双音节的常用词同形,如这和现代以多音词为主的情况是不同的。基于这种情况,我们教学文言文时就要特别注意,不能将两个单音词误认为是一个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鲜美”在本文的意思是“鲜艳美丽”,现在的意思是“味道好”;“交通”,在本文的意思是“交错相通”的意思,现在的意思是“运输、通讯、邮电等事业的总称”;“妻子”在本文的意思是“妻子和儿女”,现在的意思是“男子的配偶”。如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的“卑鄙”是两个词,“卑”是:“卑贱”,“鄙”是“鄙陋”,现代汉语中的“卑鄙”是一个词,一般指一个人的品质低下,行为恶劣。如《曹判论战》中:“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里的“可以”是两个词,“可”是:“可以”,“以”是“凭借”,现在的意思是表能愿动词。上述词语,在现代汉语中都属双音词,但在古汉语中,它们却都不是双音词,而是分别由两个单音节词构成的双音节词组。由于它们同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常用词音形相同或相近,学生因而不易明确,在讲解这类词语时,一定要和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区别开来。
2与现代汉语比较,掌握实词词义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是一脉相承的。现代汉语中的一些词语还保留着古代汉语的意义和用法,而学生对现代汉语比较熟悉,因而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出发,文言文中的多数词我们并不难理解。根据语言环境揣摩词义,有的可以直接把单音节词解释成合成词。《陋室铭》中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的“调”则可译為“调弄”、“弹奏”。有的则可以从已有的现代汉语知识出发,充分调动已有的词汇词义积累,展开合理而丰富的联想,进行合理的推测,去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例:古汉语中的“走”,是现代“跑”的意思。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马”,就是骑着马跑。现在说“走”,在古代说“行”。如说“三人行”,就是几个人在一块儿走。古汉语中的“去”是“离开”的意思。如今天还使用的成语“何去何从”、“扬长而去”中的“去”,保留了这样的意思。现在说“去”,在古代用“往”。
3理解文言文中实词的一词多义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有不同的。老师授课的时间有限,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有限,因此上课时教师应加以归纳和总结,归纳多了,学生就能举一反三,学起来会很轻松的。如《桃花源记》中:“得”,在“便得一山”中可译为“发现”,在“得其船”中可译为“找到”;“寻”在“寻向所志”中可译为“寻找”,在“未果,寻病终”中可译为“不久”。如《出师表》中:“遗”在“以遗陛下”中可译为“给予”,在“以光先帝遗德”中可译为“保留”;“论”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中可译为“评判”,在“每与臣论此事”中可译为“议论”。如《陈涉世家》中:“次”在“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中可译为“编次”,在“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中可译为“旅途或行军在途中停留”;“书”在“乃丹书帛曰”中可译为“写”,在“得鱼腹中书”中可译为“字条”。这样的词多是至今仍然鲜活的词,是文言词语教学和考查的重中之重,尤其应在初中花功夫梳理并牢固掌握。
4掌握文言文中实词的通假字
通假字,是汉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音同、音近而意思无关联可互相通用的字,中学课文出现的通假字,课下均有注释,且古人使用通假字相对固定,故掌握了课文中的通假字,一般文言中的通假字均迎刃而解。讲解时,要注意字的音、形、义的变化。如《陈涉世家》中:“唱”在“为天下唱”中译为“通倡,倡导”;“被”在“将军身被坚执锐”中译为“通披,穿”;在《桃花源记》中:“便要还家”之“要”同“邀”“邀请”;《曹判论战》中:“小惠未徧,民弗从也。”之“徧”同“遍”“遍及、普遍”;在《隆中对》中:“欲信大义于天下。”之“信”同“伸”“伸张”;《论语十则》中:“说”在“不亦说乎”中译为“通悦,高兴”,那么学习后面的“说”这个通假字,就可以类推了。
我认为初中文言文的释词教学就应引导学生给常用词分类,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还能使学生感知汉语言运用的规律,为高中阶段的规律性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教学文言文实词时,只要善于掌握方法,不断总结经验,引导学生不断积累,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联想和推测,那么学生会轻松的掌握文言实词,并把它牢固地记下来。教学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