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属于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一环,借助于科学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促进小学生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升,确保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目标得以实现。但从当前的阅读课堂教学实践来看,部分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并未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影响到阅读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对策
近年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实践中更加注重调动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让学生借助于阅读来进行知识积累和素质提升。但因为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制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身的价值并未得以完全发挥,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也存在瓶颈。在这样的形势下,要求我们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探索创新,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为小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一、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强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其阅读面,增加其阅读量,要求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对于小学生来说,开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推进,近年来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其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小学生阅读效率难以提升、学生阅读方法不正确、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存在问题、小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不高等。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认识语文。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深入探索、不断总结、积累反思经验,从而构建一个系统化的阅读指导体系,确保小学语文阅读目标得以贯彻落实[1]。
通过科学有效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指导,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而课内阅读对小学生而言往往起到的是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因此还应当要依靠更多优质的课外阅读作为良好补充,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
二、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强化自主阅读意识
小学语文阅读应当是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教师自己对文章的分析通常无法准确反映出学生的体会与感受,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小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丰富他们的见闻、拓展学生的视野。如《窗边的小豆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等。又比如在教学课文时,我们在课堂中用多媒体播放自己制作的关于本课故事情节的简易flash动画,同时布置阅读本课自主阅读任务,让学生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后进行一场角色扮演比赛。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对自己喜爱的片段更多的关注,更好地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性格与特色。总之,在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意识时,我们要给他们推荐好的书目,给他展示更多的选择可能性,从而让孩子喜欢上阅读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另外,教师应当认识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单单在于“读”,还要着重“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文章的中心主旨,为学生讲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和布局,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写作训练,可以是仿写或者续写,进而让他们掌握一定的阅读和写作技巧,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帮助他们拓展视野,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课外阅读。
(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借助于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因此我们应当积极的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环境、条件,比如说在班级内设置图书角,或者要求学生每天回家后在家自行阅读20分钟左右课外书籍,要求学生在家阅读之后都能够将自己的感想体会写下来并在第二天与同学交流分享。在进行阅读时,教师可以组织进行阅读交流活动,如在《鲁滨逊漂流记》的阅读交流活动过程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表达阅读成果,有的学生从鲁滨逊这一人物的特征出发,有的学生则更喜欢鲁滨逊发明的不同工具,还有的学生更加偏向于从小说描述方式上进行交流。科学的课外阅读指导在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阅读量的基础上,不但有效扩展了中小学生的阅读面,同时也增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2]。
(三)合理选择阅读方式
语文课本中的阅读材料包含了各种体裁的文章,有对事件与人物描写的记叙文,同时也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还包括很多经典诗歌。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具体内容来帮助学生合理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可以把文中的重点阅读出来。比如针对一般的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默读或小声阅读,着重理清其中的主线、文章的主题等,让学生能够对文章的细节有充分的把握。对课本中的一些小说或涉及人物较多的文章,能够要求学生以角色扮演活动的方式来阅读,让学生可以从体态与语言上来理解和认识文中人物的性格形象,同时让他们进行角色交换,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定位和整体叙述结构有更加完整的认识。语文教师还应当给予小学充分的鼓励和表扬,对学生阅读中的不同想法、理解和感悟予以肯定,引导他们从各个角度、选择各种阅读方式来得出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和观点,针对阅读中的感悟与观点展开交流讨论,让课堂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如此才可以真正扩展小学生的阅读视野,促进其阅读思维的发散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实践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采取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获得不同的阅读体验,从而对调动其阅读积极性和自主阅读能力提升发挥出积极作用。本文提出了三点阅读教学策略,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重视阅读课堂趣味性的提升,充分挖掘出学生的阅读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在一个更加舒适的课堂环境中学习,促进其阅读水平的提升,确保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淑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联结策略[J].学周刊,2020(07):45-46.
[2]张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不足与提升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2):6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对策
近年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实践中更加注重调动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让学生借助于阅读来进行知识积累和素质提升。但因为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制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身的价值并未得以完全发挥,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也存在瓶颈。在这样的形势下,要求我们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探索创新,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为小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一、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强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其阅读面,增加其阅读量,要求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对于小学生来说,开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推进,近年来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其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小学生阅读效率难以提升、学生阅读方法不正确、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存在问题、小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不高等。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认识语文。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深入探索、不断总结、积累反思经验,从而构建一个系统化的阅读指导体系,确保小学语文阅读目标得以贯彻落实[1]。
通过科学有效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指导,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而课内阅读对小学生而言往往起到的是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因此还应当要依靠更多优质的课外阅读作为良好补充,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
二、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强化自主阅读意识
小学语文阅读应当是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教师自己对文章的分析通常无法准确反映出学生的体会与感受,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小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丰富他们的见闻、拓展学生的视野。如《窗边的小豆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等。又比如在教学课文时,我们在课堂中用多媒体播放自己制作的关于本课故事情节的简易flash动画,同时布置阅读本课自主阅读任务,让学生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后进行一场角色扮演比赛。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对自己喜爱的片段更多的关注,更好地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性格与特色。总之,在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意识时,我们要给他们推荐好的书目,给他展示更多的选择可能性,从而让孩子喜欢上阅读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另外,教师应当认识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单单在于“读”,还要着重“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文章的中心主旨,为学生讲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和布局,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写作训练,可以是仿写或者续写,进而让他们掌握一定的阅读和写作技巧,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帮助他们拓展视野,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课外阅读。
(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借助于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因此我们应当积极的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环境、条件,比如说在班级内设置图书角,或者要求学生每天回家后在家自行阅读20分钟左右课外书籍,要求学生在家阅读之后都能够将自己的感想体会写下来并在第二天与同学交流分享。在进行阅读时,教师可以组织进行阅读交流活动,如在《鲁滨逊漂流记》的阅读交流活动过程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表达阅读成果,有的学生从鲁滨逊这一人物的特征出发,有的学生则更喜欢鲁滨逊发明的不同工具,还有的学生更加偏向于从小说描述方式上进行交流。科学的课外阅读指导在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阅读量的基础上,不但有效扩展了中小学生的阅读面,同时也增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2]。
(三)合理选择阅读方式
语文课本中的阅读材料包含了各种体裁的文章,有对事件与人物描写的记叙文,同时也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还包括很多经典诗歌。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具体内容来帮助学生合理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可以把文中的重点阅读出来。比如针对一般的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默读或小声阅读,着重理清其中的主线、文章的主题等,让学生能够对文章的细节有充分的把握。对课本中的一些小说或涉及人物较多的文章,能够要求学生以角色扮演活动的方式来阅读,让学生可以从体态与语言上来理解和认识文中人物的性格形象,同时让他们进行角色交换,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定位和整体叙述结构有更加完整的认识。语文教师还应当给予小学充分的鼓励和表扬,对学生阅读中的不同想法、理解和感悟予以肯定,引导他们从各个角度、选择各种阅读方式来得出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和观点,针对阅读中的感悟与观点展开交流讨论,让课堂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如此才可以真正扩展小学生的阅读视野,促进其阅读思维的发散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实践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采取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获得不同的阅读体验,从而对调动其阅读积极性和自主阅读能力提升发挥出积极作用。本文提出了三点阅读教学策略,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重视阅读课堂趣味性的提升,充分挖掘出学生的阅读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在一个更加舒适的课堂环境中学习,促进其阅读水平的提升,确保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淑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联结策略[J].学周刊,2020(07):45-46.
[2]张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不足与提升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