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高质量信息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信息资源共享已成为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作为信息资源共享热点之一的视频资源,日益受到读者的青睐,因此,如何有效地为读者提供优质的视频资源服务,已成为图书馆服务的一个热点话题。运用录播系统,可以有效地将图书馆优秀的讲座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并通过网络技术,让更多的读者共享这些优秀的资源,实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关键词:录播系统;优势;问题;探索
一、录播系统的概念
录播系统是融合计算机、视音频设备和图像信息采集设备为一体的系统,它的核心功能是錄和播。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学生、黑板或白板、多媒体课件、视频展台等教学活动的相关信息进行动态采集、合成、压缩、记录和提供网络同步或异步服务,以实现网络直播、点播和后期的集成、编辑。[1]
二、全自动录播系统的类型
按录制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单画面电影模式,即按照课堂教学顺序,可自动切换老师讲课时的特写画面、书写板书的画面、计算机课件画面、学生回答问题特写画面及学生听课全景画面。
(二)双分屏模式,即画面左右平分显示老师讲课和学生听课画面,当老师讲解计算机课件时,画面显示老师画面和计算机课件画面。
(三)画中画模式,即讲课时,老师画面为大窗口显示,学生画面为小窗口显示;当老师讲解计算机课件时,显示老师小画面和计算机的大画面。
(四)多画面资源模式,即可实现VGA画面、教师画面、学生画面多画面同时录制,且同时自动整合生成一路视频画面,支持多画面、VGA画面随时切换。
三、全自动录播系统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的日益重视,图书馆服务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各种读者活动更是层出不穷,形式多样。自开馆以来,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举办各种读者活动近千场,为惠及更多的读者享受这些资源,我馆于2015年引进了录播系统,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录制方式灵活、操作简便
在传统的录制过程中,为了能够反映整个活动的全貌,一般采用两个机位或两个机位以上,同时,录制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摄影摄像知识。基于智能多维空间定位跟踪系统、录播管理系统、自动导播平台等。录播系统对现场活动的录制,可实现一人在后台操作,完成单场活动的录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力物力。此外,智能化的一键录制及录制场景的预设置,使操作者不必具备太多的相关知识,只需经过简单培训,便可完成对活动的录制。
(二)录制画面内容丰富
在未引入录播系统前,我馆对于活动的录制,存在着机位少,画面单调的问题。在一般的录制过程中,只有老师讲课的全景及中景,很少有师生互动及特写的镜头,使得画面不够细腻、丰满,难以全面展示整个活动全程,未达到预期效果。我馆自从采用录播系统后,便配置四个高清摄像头,分别应用于录制教师近景、教师全景、学生近景、学生全景,可实现多画面资源模式,VGA画面、讲师视频画面、学生视频画面同时录制,且同时自动生成一路单画面电影模式,可全面、真实、完整地反映整个录制过程,全方位展示课堂教学,极大地丰富了录制内容,为后期视频的编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素材文件,内容更趋于完美。
(三)录制生成文件快捷
在传统的讲座后期制作过程,须采集各机位的视频素材,再通过非编软件进行剪辑,整合各个机位的素材,最终压缩输出文件。整个过程用时长,而且耗费大量技术人员的精力,很难完成大批量的录制任务。[2]采用录播系统,在讲座录制结束后,立即得到录制的视频文件,同时,每个机位可自动生成单独的文件,为后期的制作提供了更丰富的素材,极大地缩短了视频的制作周期,节省了人力物力。
(四)可实现网上资源共享
全自动高清录播系统为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一条便捷途径,可将一些重点课程或者名家讲坛进行精品化打造,通过“录播”或“直播”功能,供其它学者或读者学习或使用。[3]运用录播系统可实现自动实时录制,真实再现授课场景。可将讲师授课情况,师生互动等信息在线同步切换编辑,以统一的形式进行展现,使更多的读者参与进来,实现“直播”功能。此外,基于资源管理平台,系统可对优质资源进行统一编辑、管理,通过点播功能,读者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使视频资源为更广大的读者服务。
四、全自动录播系统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全自动录播系统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人力与物力,大大提高了我馆录制效率,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构图不合理
画面是视频质量的灵魂,不合理的构图画面无法向用户提供完整的信息,会降低学生对课程的兴趣。[4]为保证录制内容画面构图合理,录制前须预先设定一定的跟踪策略,使录制主体始终处于安全框内。然而经过笔者近一年多来的使用经验上看,发现录播系统存在着画面构图不合理的情况。我馆录播系统是以报告厅讲台为跟踪基点,并默认此处为最佳构图点,但是,却忽略了教师身高及授课活动范围的差异性,使得面画面在全景与近景切换时,容易出现“头顶天”或“压底线”或画面偏左偏右的情况,直接影响录制效果。
(二)拾音效果不理想
随着录播系统的大规模普及和应用,人们对录播系统不再局限于只要有声音、出画面的简单要求,而是更趋向于高质量的声像。我馆配置了8个拾音吊麦,全方位采集教师及互动时的声音。然而,吊麦的灵敏度决定了录制声音的纯净度,吊麦灵敏度过高,则容易产生较大的噪音,灵敏度过低,则离麦较远处互动的声音采集太小。因此,为保证录制效果,我馆采用低灵敏度吊麦并为师生互动提供手持话筒。但是,在互动时,往往因距离远、学生回答时间快等因素,学生发言并未使用话筒,造成未能完整采集声音。 (三)智能定位跟踪功能存在缺陷
目前市场上的录播跟踪系统基本上有3种控制原理:超声波跟踪切换技术、红外跟踪技术和图像识别分析技术。[5]我馆录播系统采用基于超声波跟踪切换技术的多维空间跟踪设,其跟踪集成度高、精确高,可实现对拍摄对象的跟踪,可实时动态扫描老师学生区域,实时跟踪拍摄,但是存在的问题有:1.当授课教师习惯性左右晃动时,系统就默认为教师是在移动,则画面将进行频繁切换,从而使画面不稳定,影响拍摄效果及后期制作;2.因我馆服务对象主要为少年儿童,讲座通常以开放式为主,所以经常会有小读者走动现象。但是,系统则将这一行为默认为学生回答问题模式,會自动将画面切换到走动的小读者上,产生垃圾镜头。3.当台上、台下出现多人时,系统近景则默认为这几个人的中间处,忽略了实际的情况。
(四)系统不够稳定
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笔者在使用录播系统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现录播系统经常有小故障发生,主要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使用一定时间后,会出现“掉帧”情况,即画面与声音存在着2至5帧的不同步;二是系统长时间运行时,故障率相对较高,如系统页面崩溃,镜头左右移动反映慢等。
此外,录播系统还存在一些其它问题,如多路同时录制不满足、无法与非编系统自动匹配、与中控集成度不高、录制参数阈值过低、二次压缩有损质量、系统用途单一等。[6]
五、完善录制效果的几点思考
(一)人工干预与自动录播相结合
全自动录播的最大特点就是无需人工干预,实现全自动课堂录制,并把各路音视频信号单独保存下来,为后期非编提供丰富素材。但是,经实际使用该系统后,笔者发现,在有些情况下,适当的人工干预会使拍摄的效果更好。例如,根据现场情况,通过人工干预,通过对摄像机镜头的移动、缩放,实现对画面进行全景、中景、近景的切换。当需要学生认真听讲,或各小组讨论,或教师课件信息等特写镜头时,这就需要人工进行干预。人工干预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录制内容更加丰富,细腻,更具有观赏性。
(二)积极学习,努力提高应用录播系统的能力
教学活动录像画面是否完整,衔接是否流畅,是评判视频教学资源最基本的条件。[7]因此,操作者水平直接决定了整个录制效果。虽然全自动录播系统可实现录制者无需专业知识,一人便可独立完成录制工作,但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笔者发现,全自动录播系统并非完全智能,需要人工适当干预。何时切换镜头,如何定位画面,如何调控音量大小,如何处理现场突发状况,以及后期如何对录制内容进行剪辑制作,这对操作者的知识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操作者必须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使自己具备一定的摄影、摄像、音响基础知识以及后期非编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在高效录制的基础上,制作出更加完美的视频资源。
(三)加强现场秩序的管理
全自动录播系统可实时动态扫描老师学生区域,实时跟踪拍摄,当目标位置发生变化时,摄像机可跟踪定位,进行跟踪摄像,因此,在录制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现场秩序的管理,禁止学生随意走动。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为青少年,所举办的活动也是以少年儿童为主体,因此,在以往的讲座的录制中,笔者发现,经常有小读者在讲座中走来走去,或坐不住,使录播系统误以为是学生发言,指使摄像跟踪此学生,导致垃圾镜头产生。因此,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几点加强对录制现场秩序的管理:1.设置相关提示标语,提醒读者遵守秩序;2.安排志愿者对现场读者进出进行引导,避免读者随意走动;3.对现场表现良好的小读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发放小礼物等。
(四)更新设备和技术
目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录播系统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使录制效果更加人性化,更趋于完美。因此,笔者认为,为提高录制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采用优质的摄像头,使画面更加清晰,色彩更加饱满;2.融合更先进、更完备的跟踪技术,减少人为的干预,使自动跟踪的效果更加完善;3.吊麦接入智能混音器,混音器可根据教师或者学生讲话的声音压力自动打开某一路声音端口,这样可确保课程在录制时不会受到其他声音干扰。[8]
总之,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笔者相信,全自动录播系统的各项功能将会不断地完善,将应用于更多的图书馆公共服务中,将在图书馆公益活动和数字化资源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楚杰.面向高校教学应用的课堂录播系统设计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2]张晓勇.浅谈高校精品课自动录播系统发展和问题[J].唐山师范院学报,2014(05):50-52.
[3]崔亚强,田建林,田贵明,余淇,王春艳.高校全自动高清录播系统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07):81-84.
[4]崔亚强,田建林,田贵明,余淇,王春艳.高校全自动高清录播系统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07):81-84.
[5]陈世文.全自动智能录播系统跟踪技术比较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8):57-60.
[6]陈建军.全能机在精品课录播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03):112-116.
[7]高利华,梁林梅.中小学教师录播系统应用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2):27-31.
[8]林亮亮.基于高校教学应用的录播系统设计[J].数学教育,2015(04):26-30.
关键词:录播系统;优势;问题;探索
一、录播系统的概念
录播系统是融合计算机、视音频设备和图像信息采集设备为一体的系统,它的核心功能是錄和播。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学生、黑板或白板、多媒体课件、视频展台等教学活动的相关信息进行动态采集、合成、压缩、记录和提供网络同步或异步服务,以实现网络直播、点播和后期的集成、编辑。[1]
二、全自动录播系统的类型
按录制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单画面电影模式,即按照课堂教学顺序,可自动切换老师讲课时的特写画面、书写板书的画面、计算机课件画面、学生回答问题特写画面及学生听课全景画面。
(二)双分屏模式,即画面左右平分显示老师讲课和学生听课画面,当老师讲解计算机课件时,画面显示老师画面和计算机课件画面。
(三)画中画模式,即讲课时,老师画面为大窗口显示,学生画面为小窗口显示;当老师讲解计算机课件时,显示老师小画面和计算机的大画面。
(四)多画面资源模式,即可实现VGA画面、教师画面、学生画面多画面同时录制,且同时自动整合生成一路视频画面,支持多画面、VGA画面随时切换。
三、全自动录播系统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的日益重视,图书馆服务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各种读者活动更是层出不穷,形式多样。自开馆以来,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举办各种读者活动近千场,为惠及更多的读者享受这些资源,我馆于2015年引进了录播系统,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录制方式灵活、操作简便
在传统的录制过程中,为了能够反映整个活动的全貌,一般采用两个机位或两个机位以上,同时,录制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摄影摄像知识。基于智能多维空间定位跟踪系统、录播管理系统、自动导播平台等。录播系统对现场活动的录制,可实现一人在后台操作,完成单场活动的录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力物力。此外,智能化的一键录制及录制场景的预设置,使操作者不必具备太多的相关知识,只需经过简单培训,便可完成对活动的录制。
(二)录制画面内容丰富
在未引入录播系统前,我馆对于活动的录制,存在着机位少,画面单调的问题。在一般的录制过程中,只有老师讲课的全景及中景,很少有师生互动及特写的镜头,使得画面不够细腻、丰满,难以全面展示整个活动全程,未达到预期效果。我馆自从采用录播系统后,便配置四个高清摄像头,分别应用于录制教师近景、教师全景、学生近景、学生全景,可实现多画面资源模式,VGA画面、讲师视频画面、学生视频画面同时录制,且同时自动生成一路单画面电影模式,可全面、真实、完整地反映整个录制过程,全方位展示课堂教学,极大地丰富了录制内容,为后期视频的编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素材文件,内容更趋于完美。
(三)录制生成文件快捷
在传统的讲座后期制作过程,须采集各机位的视频素材,再通过非编软件进行剪辑,整合各个机位的素材,最终压缩输出文件。整个过程用时长,而且耗费大量技术人员的精力,很难完成大批量的录制任务。[2]采用录播系统,在讲座录制结束后,立即得到录制的视频文件,同时,每个机位可自动生成单独的文件,为后期的制作提供了更丰富的素材,极大地缩短了视频的制作周期,节省了人力物力。
(四)可实现网上资源共享
全自动高清录播系统为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一条便捷途径,可将一些重点课程或者名家讲坛进行精品化打造,通过“录播”或“直播”功能,供其它学者或读者学习或使用。[3]运用录播系统可实现自动实时录制,真实再现授课场景。可将讲师授课情况,师生互动等信息在线同步切换编辑,以统一的形式进行展现,使更多的读者参与进来,实现“直播”功能。此外,基于资源管理平台,系统可对优质资源进行统一编辑、管理,通过点播功能,读者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使视频资源为更广大的读者服务。
四、全自动录播系统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全自动录播系统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人力与物力,大大提高了我馆录制效率,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构图不合理
画面是视频质量的灵魂,不合理的构图画面无法向用户提供完整的信息,会降低学生对课程的兴趣。[4]为保证录制内容画面构图合理,录制前须预先设定一定的跟踪策略,使录制主体始终处于安全框内。然而经过笔者近一年多来的使用经验上看,发现录播系统存在着画面构图不合理的情况。我馆录播系统是以报告厅讲台为跟踪基点,并默认此处为最佳构图点,但是,却忽略了教师身高及授课活动范围的差异性,使得面画面在全景与近景切换时,容易出现“头顶天”或“压底线”或画面偏左偏右的情况,直接影响录制效果。
(二)拾音效果不理想
随着录播系统的大规模普及和应用,人们对录播系统不再局限于只要有声音、出画面的简单要求,而是更趋向于高质量的声像。我馆配置了8个拾音吊麦,全方位采集教师及互动时的声音。然而,吊麦的灵敏度决定了录制声音的纯净度,吊麦灵敏度过高,则容易产生较大的噪音,灵敏度过低,则离麦较远处互动的声音采集太小。因此,为保证录制效果,我馆采用低灵敏度吊麦并为师生互动提供手持话筒。但是,在互动时,往往因距离远、学生回答时间快等因素,学生发言并未使用话筒,造成未能完整采集声音。 (三)智能定位跟踪功能存在缺陷
目前市场上的录播跟踪系统基本上有3种控制原理:超声波跟踪切换技术、红外跟踪技术和图像识别分析技术。[5]我馆录播系统采用基于超声波跟踪切换技术的多维空间跟踪设,其跟踪集成度高、精确高,可实现对拍摄对象的跟踪,可实时动态扫描老师学生区域,实时跟踪拍摄,但是存在的问题有:1.当授课教师习惯性左右晃动时,系统就默认为教师是在移动,则画面将进行频繁切换,从而使画面不稳定,影响拍摄效果及后期制作;2.因我馆服务对象主要为少年儿童,讲座通常以开放式为主,所以经常会有小读者走动现象。但是,系统则将这一行为默认为学生回答问题模式,會自动将画面切换到走动的小读者上,产生垃圾镜头。3.当台上、台下出现多人时,系统近景则默认为这几个人的中间处,忽略了实际的情况。
(四)系统不够稳定
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笔者在使用录播系统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现录播系统经常有小故障发生,主要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使用一定时间后,会出现“掉帧”情况,即画面与声音存在着2至5帧的不同步;二是系统长时间运行时,故障率相对较高,如系统页面崩溃,镜头左右移动反映慢等。
此外,录播系统还存在一些其它问题,如多路同时录制不满足、无法与非编系统自动匹配、与中控集成度不高、录制参数阈值过低、二次压缩有损质量、系统用途单一等。[6]
五、完善录制效果的几点思考
(一)人工干预与自动录播相结合
全自动录播的最大特点就是无需人工干预,实现全自动课堂录制,并把各路音视频信号单独保存下来,为后期非编提供丰富素材。但是,经实际使用该系统后,笔者发现,在有些情况下,适当的人工干预会使拍摄的效果更好。例如,根据现场情况,通过人工干预,通过对摄像机镜头的移动、缩放,实现对画面进行全景、中景、近景的切换。当需要学生认真听讲,或各小组讨论,或教师课件信息等特写镜头时,这就需要人工进行干预。人工干预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录制内容更加丰富,细腻,更具有观赏性。
(二)积极学习,努力提高应用录播系统的能力
教学活动录像画面是否完整,衔接是否流畅,是评判视频教学资源最基本的条件。[7]因此,操作者水平直接决定了整个录制效果。虽然全自动录播系统可实现录制者无需专业知识,一人便可独立完成录制工作,但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笔者发现,全自动录播系统并非完全智能,需要人工适当干预。何时切换镜头,如何定位画面,如何调控音量大小,如何处理现场突发状况,以及后期如何对录制内容进行剪辑制作,这对操作者的知识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操作者必须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使自己具备一定的摄影、摄像、音响基础知识以及后期非编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在高效录制的基础上,制作出更加完美的视频资源。
(三)加强现场秩序的管理
全自动录播系统可实时动态扫描老师学生区域,实时跟踪拍摄,当目标位置发生变化时,摄像机可跟踪定位,进行跟踪摄像,因此,在录制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现场秩序的管理,禁止学生随意走动。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为青少年,所举办的活动也是以少年儿童为主体,因此,在以往的讲座的录制中,笔者发现,经常有小读者在讲座中走来走去,或坐不住,使录播系统误以为是学生发言,指使摄像跟踪此学生,导致垃圾镜头产生。因此,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几点加强对录制现场秩序的管理:1.设置相关提示标语,提醒读者遵守秩序;2.安排志愿者对现场读者进出进行引导,避免读者随意走动;3.对现场表现良好的小读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发放小礼物等。
(四)更新设备和技术
目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录播系统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使录制效果更加人性化,更趋于完美。因此,笔者认为,为提高录制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采用优质的摄像头,使画面更加清晰,色彩更加饱满;2.融合更先进、更完备的跟踪技术,减少人为的干预,使自动跟踪的效果更加完善;3.吊麦接入智能混音器,混音器可根据教师或者学生讲话的声音压力自动打开某一路声音端口,这样可确保课程在录制时不会受到其他声音干扰。[8]
总之,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笔者相信,全自动录播系统的各项功能将会不断地完善,将应用于更多的图书馆公共服务中,将在图书馆公益活动和数字化资源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楚杰.面向高校教学应用的课堂录播系统设计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2]张晓勇.浅谈高校精品课自动录播系统发展和问题[J].唐山师范院学报,2014(05):50-52.
[3]崔亚强,田建林,田贵明,余淇,王春艳.高校全自动高清录播系统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07):81-84.
[4]崔亚强,田建林,田贵明,余淇,王春艳.高校全自动高清录播系统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07):81-84.
[5]陈世文.全自动智能录播系统跟踪技术比较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8):57-60.
[6]陈建军.全能机在精品课录播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03):112-116.
[7]高利华,梁林梅.中小学教师录播系统应用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2):27-31.
[8]林亮亮.基于高校教学应用的录播系统设计[J].数学教育,2015(04):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