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起眼压高的因素很多,有三十多种,不一定就是青光眼造成的。有的人天生眼压高一些,角膜较厚的人,眼压测量值也会偏高……
那是一个春意盎然的星期三。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门诊诊室外照旧人来人往。上午10:00,28岁的刘丽推开了10号诊室的门。女孩个子不高,穿着一件朴实的碎花裙子,皮肤黝黑,几簇碎发胡乱散在耳边。她一脸疲倦地站在裂隙灯显微镜旁发呆,安静地听着专家与前一位患者尚未结束的对话。
“刘丽,请坐。”袁志兰主任医师翻开刘丽的病历,女孩慌忙从皮包中掏出一叠厚厚的资料递给专家,有一日多次眼压、视野(VF)、角膜厚度(CCT)、海德堡视网膜地形图(HRT)、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UBM)等。“估计她之前已经跑了不少医院了。”跟随老师出诊的我在一旁暗想。
“袁主任,您好,我是外地来的,一年前生完孩子以后,感觉眼睛胀,去医院查了下,眼压很高,最高时曾高达28mmHg。医生怀疑我是青光眼。我在网上查到您是权威,这次好不容易挂到您的号,希望您能救救我的眼睛。我还年轻,以后如果看不见了,日子要怎么过下去呢……”刘丽一脸焦灼。
“患者今天测眼压,左眼20mmHg,右眼22mmHg。”我轻声说。正常人眼压值范围是10~21mmHg,双眼眼压差值不超过6mmHg,单眼眼压一天内波动不超过8mmHg。
“这个病人眼压比正常值上限要高一点。但引起眼压高的因素很多,有三十多种,不一定就是青光眼造成的。有的人天生眼压高一些,角膜较厚的人,眼压测量值也会偏高……”
袁志兰主任医师询问了病史,用裂隙灯显微镜仔细检查了刘丽的眼睛。“病人双眼前房周深很深,大于1个角膜厚度。房角镜显示,是个典型的宽角。房角没有很多色素以及后胚胎环的残留。眼底视神经色泽好,杯盘比竖径大概0.5,横径0.4。盘延宽度符合ISNT原则。”
专家放下前置镜,一页一页地翻看患者的资料,刘丽则一动不动地观察着专家的脸上有无“风吹草动”。
终于,袁志兰主任医师抬起头,一脸轻松地说:“一年来你除了眼压偏高外,视力、视野及眼底等并没有异常改变。这意味着你很可能得了‘高眼压症’,不能随意给你扣上青光眼的‘帽子’。”
刘丽听了,有些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您说的是真的么?我不是青光眼?我不需要治疗么?”她的声音因急切而微微颤抖。
袁医师对着她重重地点了下头,肯定地说:“对,目前只需要定期观察,连药也不需要用。你的眼睛是绝对不会瞎的。”
刘丽听完,有几秒钟,脸上的表情“静止了”,甚至近乎呆滞。之后,她深深地叹出一口气:“袁主任,我真的没想到会是这样。之前我以为自己得了青光眼,和老公离婚时只好把宝宝都给了他,因为怕自己眼睛不好以后没法照顾宝宝……”正说着,眼泪就来了。
“你老公和你离婚?”我嘴快,刚问完就后悔了。
“那时候医生说我眼压高很可能是青光眼,我老公上网查了青光眼,说我得了这个病迟早会看不见,和我提出离婚。我没办法,刚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后没多久就搬了出来。现在我真的很想我的小孩啊!”
大家沉默了一会儿,袁志兰主任医师把手搭在刘女士的肩膀上,深深地看着刘丽的眼睛:“你看这样好不好,需要的话,我可以和你丈夫谈一谈,我来和他详细解释这个病。你们都还年轻,也许应该再给彼此一个机会。”刘丽点了点头,擦擦眼睛,身旁一位60多岁的患者轻轻递给她一张面巾纸。
袁志兰主任医师向我们几个年轻医生详细介绍了高眼压症的概念,其实也是想让刘丽在没有压力的情形下听听与她病情相关的知识:高眼压症是多次测量眼压高于正常,但长期随访并未发现有视神经改变和(或)视野损害的一种状态。“虽然临床上强调青光眼的诊断必须具备高眼压、视神经萎缩及视野缺损三大特征,但许多人对于青光眼存在着一种习惯性的错误认识:凡是眼压高就是青光眼,眼压高必然会导致青光眼的视神经萎缩及视野损害。”
正常人群的眼压值范围是10-21mmHg,群体普查研究资料显示,40岁以上人群中眼压超过21mmHg的在3%~12.7%不等。事实上,高眼压症中仅有0.3%~10%的患者会发展成为青光眼。
刘丽走了以后,袁志兰主任医师开口道:“对别人我不说‘一定’,‘绝对’这些词,但是对她,我就说绝对不会瞎。医生有时候就是要为了这些病人‘冒险’,因为你的肯定能给这些病人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望着老师的侧脸,默默“咀嚼”着这句话。心想,但愿刘女士的前夫也能来这里好好学习学习。
专家简介:
袁志兰,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各类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是国内最早开展非穿透粘小管切开术治疗青光眼的眼科专家。
那是一个春意盎然的星期三。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门诊诊室外照旧人来人往。上午10:00,28岁的刘丽推开了10号诊室的门。女孩个子不高,穿着一件朴实的碎花裙子,皮肤黝黑,几簇碎发胡乱散在耳边。她一脸疲倦地站在裂隙灯显微镜旁发呆,安静地听着专家与前一位患者尚未结束的对话。
“刘丽,请坐。”袁志兰主任医师翻开刘丽的病历,女孩慌忙从皮包中掏出一叠厚厚的资料递给专家,有一日多次眼压、视野(VF)、角膜厚度(CCT)、海德堡视网膜地形图(HRT)、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UBM)等。“估计她之前已经跑了不少医院了。”跟随老师出诊的我在一旁暗想。
“袁主任,您好,我是外地来的,一年前生完孩子以后,感觉眼睛胀,去医院查了下,眼压很高,最高时曾高达28mmHg。医生怀疑我是青光眼。我在网上查到您是权威,这次好不容易挂到您的号,希望您能救救我的眼睛。我还年轻,以后如果看不见了,日子要怎么过下去呢……”刘丽一脸焦灼。
“患者今天测眼压,左眼20mmHg,右眼22mmHg。”我轻声说。正常人眼压值范围是10~21mmHg,双眼眼压差值不超过6mmHg,单眼眼压一天内波动不超过8mmHg。
“这个病人眼压比正常值上限要高一点。但引起眼压高的因素很多,有三十多种,不一定就是青光眼造成的。有的人天生眼压高一些,角膜较厚的人,眼压测量值也会偏高……”
袁志兰主任医师询问了病史,用裂隙灯显微镜仔细检查了刘丽的眼睛。“病人双眼前房周深很深,大于1个角膜厚度。房角镜显示,是个典型的宽角。房角没有很多色素以及后胚胎环的残留。眼底视神经色泽好,杯盘比竖径大概0.5,横径0.4。盘延宽度符合ISNT原则。”
专家放下前置镜,一页一页地翻看患者的资料,刘丽则一动不动地观察着专家的脸上有无“风吹草动”。
终于,袁志兰主任医师抬起头,一脸轻松地说:“一年来你除了眼压偏高外,视力、视野及眼底等并没有异常改变。这意味着你很可能得了‘高眼压症’,不能随意给你扣上青光眼的‘帽子’。”
刘丽听了,有些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您说的是真的么?我不是青光眼?我不需要治疗么?”她的声音因急切而微微颤抖。
袁医师对着她重重地点了下头,肯定地说:“对,目前只需要定期观察,连药也不需要用。你的眼睛是绝对不会瞎的。”
刘丽听完,有几秒钟,脸上的表情“静止了”,甚至近乎呆滞。之后,她深深地叹出一口气:“袁主任,我真的没想到会是这样。之前我以为自己得了青光眼,和老公离婚时只好把宝宝都给了他,因为怕自己眼睛不好以后没法照顾宝宝……”正说着,眼泪就来了。
“你老公和你离婚?”我嘴快,刚问完就后悔了。
“那时候医生说我眼压高很可能是青光眼,我老公上网查了青光眼,说我得了这个病迟早会看不见,和我提出离婚。我没办法,刚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后没多久就搬了出来。现在我真的很想我的小孩啊!”
大家沉默了一会儿,袁志兰主任医师把手搭在刘女士的肩膀上,深深地看着刘丽的眼睛:“你看这样好不好,需要的话,我可以和你丈夫谈一谈,我来和他详细解释这个病。你们都还年轻,也许应该再给彼此一个机会。”刘丽点了点头,擦擦眼睛,身旁一位60多岁的患者轻轻递给她一张面巾纸。
袁志兰主任医师向我们几个年轻医生详细介绍了高眼压症的概念,其实也是想让刘丽在没有压力的情形下听听与她病情相关的知识:高眼压症是多次测量眼压高于正常,但长期随访并未发现有视神经改变和(或)视野损害的一种状态。“虽然临床上强调青光眼的诊断必须具备高眼压、视神经萎缩及视野缺损三大特征,但许多人对于青光眼存在着一种习惯性的错误认识:凡是眼压高就是青光眼,眼压高必然会导致青光眼的视神经萎缩及视野损害。”
正常人群的眼压值范围是10-21mmHg,群体普查研究资料显示,40岁以上人群中眼压超过21mmHg的在3%~12.7%不等。事实上,高眼压症中仅有0.3%~10%的患者会发展成为青光眼。
刘丽走了以后,袁志兰主任医师开口道:“对别人我不说‘一定’,‘绝对’这些词,但是对她,我就说绝对不会瞎。医生有时候就是要为了这些病人‘冒险’,因为你的肯定能给这些病人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望着老师的侧脸,默默“咀嚼”着这句话。心想,但愿刘女士的前夫也能来这里好好学习学习。
专家简介:
袁志兰,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各类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是国内最早开展非穿透粘小管切开术治疗青光眼的眼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