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分析

来源 :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42719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不断完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就是越来越严峻的研究生就业形势。在社会大背景、研究生个人素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研究生就业压力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找出研究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成为当代教育讨论的焦点。
  关键词: 研究生;就业压力;对策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就业形势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广泛存在于研究生就业过程之中。这一现象集中体现在就业率的下降。目前,我国在校研究生规模早已超过百万。如此庞大群体的就业状况无疑成为一种社会问题。研究生就业率统计显示, 研究生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产生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社会、教育机构以及研究生个人来共同解决。
  
  一、研究生就业现状
  
  1.研究生就业难度增加。多年前,研究生的数量相对较小,正所谓“物以稀为贵”,研究生毕业时会有很多就业机会,其中“学历优势”起了很大作用。时过境迁,随着研究生毕业生的增多以及社会整体就业压力的增加,“学历”已经失去其原有“优势”,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了。此时研究生在人才市场上“供”过于“求”。另外从就业地域上讲,研究生毕业后多会选择位于东南沿海各省及京津塘三角区等大中城市,较少考虑投身欠发达地区和小城市。除此之外,部分用人单位对研究生文凭的应聘者持怀疑和谨慎的眼光,宁愿雇佣能给自己带来实际效益的本科或专科毕业生。致使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出现了学历与就业率相悖的现象。研究表明,在一些知识水平要求不高、技術含量不高的行业,研究生的可替代性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研究生就业质量不高。研究生就业质量不高,可以集中表现在就业后的收入水平、心理压力等方面。在一些竞争较激烈的专业,研究生的月薪甚至已经跌破了1500元,甚至已经露出研究生与本科生、专科生“抢饭碗”的端倪。这样的“恶性竞争”对绝大多数苦读3年的研究生生来说,在心理上总是难以承受的。在工作量与薪金不相称的时候,该部分人最有可能选择更换工作,从头开始。这不仅使毕业生错过了许多机会,更给社会增加了就业的不稳定性。
  
  二、研究生就业压力大的成因分析
  
  针对目前研究生就业率不断降低的趋势,社会,教育机构以及研究生自身都应该对此有清醒多的认识。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不是单方面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总体就业形式严峻。从社会总体情况来看,就业形势紧张。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大于社会有效需求。在一些大中城市待业人口增长过快,但是新增就业岗位有限,矛盾尤为突出。以国家劳动保障部门2006年的统计数据为例,当年我国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约为1 700多万,而全国新增就业岗位仅有900万左右(其中500万岗位国家要确保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年度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 500万人左右。这种就业的大环境,对于研究生就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2. 用人单位的人才消费理性化。用人单位往往从切身效益和眼前利益出发,使得人才市场的供求状况正在悄悄发生变化。一方面,部分单位认为研究生的专业方向大多已经确定,虽然所掌握的知识有一定的深度,但不太适应环境多变的市场化要求。此外在单位里,部分研究生自视过高,在实际工作中又缺乏干劲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另一方面,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的稀缺状况正逐步得到缓解。值此之时,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比如很多单位对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情有独钟,这对应届毕业研究生就业来讲,又是一个不利因素。总之,在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高学历人才的就业压力已经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出来。
  3. 行业差别和名校效应。行业差别是影响研究生就业最显著的因素之一。对于有竞争力或是待遇优厚的行业,研究生往往趋之若鹜,造成该行业的人员拥挤。从高校方面分析,“名校效应”也是影响研究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很多用人单位都有“名校情结”。如果学校“含金量高”或是所设专业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研究生就业较为容易。这对于部分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4. 性别、年龄、婚否成为应聘的瓶颈。不可否认,性别歧视在研究生就业中是存在的。很多用人单位常常以工作压力大、危险性高等缘由对应聘者的性别提出了要求。研究生群体年龄差别最大,从青年学生到中年学生均有分布。其中中年研究生多为定向培养,就业压力较轻。但年轻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此外,部分用人单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把婚否及有无子女等看做应聘的条件之一。
  5. 研究生培养体系不健全。人才需求的市场化和计划型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也就是说计划型的培养模式尚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研究生培养机构的市场意识不足,其教育目标就很容易被淡化,在专业设置和培养体系方面也极易出现问题。此外,部分机构对研究生在就业指导方面的投入不足,是导致其就业率不高的直接原因。
  6. 研究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在研究生逐年扩招以及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升学深造成为部分本科生的选择。这些本科生读研只是为了一纸文凭,把文凭看做就业的筹码,总认为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在学习期间也就不能专心研究,没有形成应有的研究生专业素质,在就业竞争中被淘汰。另外,研究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如自负、功利等)也成为其就业的障碍。
  
  三、针对研究生就业现状采取的对策
  
  综合当前研究生就业所出现的诸多问题,采取以下3点对策,可以在一定程度缓解研究生的就业压力。
  1.以市场为导向,改革研究生专业设置。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这些冷门与热门的行业对研究生的需求量也是不同的。研究生培养机构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并联系自身学科特点,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做到实事求是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要做到以市场为导向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研究生教育是有周期性的,且常常滞后于市场的变化。这就要求研究生培养机构在在未来几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上有一定的预见性。对当前社会上一些热门的专业要冷静分析,对一些无人问津的专业要充分考虑其预期“价值”。只有这样,研究生才能学有所用,就业时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对于地方院校来说,研究生培养不能一味模仿重点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地区经济发展特点,走一条具有本校特点的道路。
  2.复合型人才的诞生。目前,用人单位人才消费理念很现实,对研究生的要求也较高。要求他们不但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知道与本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和交叉领域;不但看重研究生文凭,还看重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这就要求研究生培养机构必须转变以往的育人理念,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办学的方向之一。在要求研究生导师不放松现有研究内容的同时,积极扩展对相关领域的探索,努力开拓,刻意求新,并时时引导研究生投身其中。研究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要广泛地涉猎专业以外的知识,有意识地把所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实际动手能力,最终提升自身的全面素质,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复合型人才。
  3. 加大对研究生就业指导的力度。研究生的就业指导,不仅要积极构建研究生就业信息平台,更要关注研究生的就业心理。构建信息平台,要求通过深入调研,时刻把握市场动向,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毕业生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并适时组织招聘会,增加研究生就业机会;同时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开辟就业信息的新渠道。
  对研究生进行就业指导,必须从客观的、有形的帮助上升到主观的、无行的教育,即对研究生的就业心理进行辅导。要想使研究生毕业时有良好的就业心理,就要在平时的学习、研究中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教育。要研究生明确学习目的,改变“唯文凭论”的错误观点,从一点一滴做起,打好专业基础,使研究生拥有真才实学。此外应该让研究生充分地了解自己,合理地定位自己的价值。要努力将部分研究生择业的着眼点从个人收入转向个人创造的社会价值上来。最后提升研究生自身素质是就业的必由之路。这里的素质既包含业务能力、学习能力,又包含吃苦耐劳、敢于担当的工作精神。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研究生是基础,用好研究生才是关键。研究生充分就业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事,应该从思想上、行动上等各个方面都重视起来,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研究生的培养机构,围绕做好指导和服务,帮助研究生实现就业理想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让广大的研究生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才能实现理想就业、科学就业、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沈延兵,费毓芳,陶德坤.我国研究生就业评价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10):46-50.
  [2]崔庆五.研究生眼中的“就业难”[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3):48-51.
  [3]徐巧珍.研究生就业问题及对策探析[J].上海研究生教育,2004,(3):39-42.
   编辑/张铁辉
其他文献
摘要: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高专改革发展的关键。实践证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现状,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职高专;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的发展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高职高专又快又好的发展。
期刊
摘要: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本文就针对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变化,分析原因、查找对策,希望帮助他们顺利过渡,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  关键词: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心理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本已经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人保部门最新数据统计显示:2010
期刊
摘要:图书馆人性化服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方式。良好的馆员素质是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根本保证。提高馆员素质和搞好读者服务,其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关键词:馆员素质;人性化;读者服务    1.馆员素质与读者服务的关系     图书馆是人類知识的宝库,图书馆馆员是人类知识和信息的传播者,是为不断发展和丰富人类文明而辛勤劳动的服务者,是知识的导航
期刊
摘要:本文从教育国际和教育立法的共性规律总结开始,重点从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等几个方面总结和归纳教育立法相对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教育立法的现实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相关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教育立法;中国教育;借鉴;启示    一、引言    由于国家体制、民族传统以及由此形成的法律制度不同,各个国家对法的运用及所强调的侧重点并不一致,但法制相对健全的国
期刊
摘要:硕士研究生是首都高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服务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宗旨,2008年,《北京市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与促进首都高端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课题组对北京市属高校建筑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与培养状况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对策: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重视跨学科培养;以“宽口径,厚基础”为指导方针,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
期刊
园林艺术是一种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艺术,由于时代、民族、地域、环境等因素影响使得表现形式存在区别,又因优秀造园者的社会实践、审美意识、审美经验、审美修养、审美想象、审美理想和审美意趣的不同,使园林艺术呈现了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的风姿。中西方园林在各自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独有的形态。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风格迥异,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园林风格分为两种:一种是西方园林
期刊
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成为中国图书馆界启动核心价值研究的直接推动力。2006年12月提前召开的中图学会2007“新年峰会”议程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议题——“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再认识”,稍后发布的中图学会2007年年会征文选题中,将“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再认识”作为位列第一的分主题;2007年2月图学会启动“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所有这些,表明中国图书馆界已经正式启动了研究与建立图书馆核心价值的
期刊
摘要:校本课程的管理不应成为盲区,要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去指导校本课程的管理,要站在教育均衡的高度上来认识校本课程管理,要明确校本课程管理的责权分配、充分发挥校长在校本课程管理中的课程领导力,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注重过程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走课程专家引领、多元管理主体、课程研究与实践并进的道路,才能实现校本课程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校本课程;管理    在众多课程专家对于校本课程及开发的
期刊
摘要:《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为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提出了理论框架,各高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专业方向,明确定位,培养具有鲜明特色的高层次专业翻译人才。本文提出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职业化培养模式,从入学生源、人才质量、培养过程等方面探讨适合翻译市场需求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MTI;应用型;职业化;现代技术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国家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迅速发展,社会对高层
期刊
摘要: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对高校辅导员人文素质的内涵进行分析,着重探讨高校辅导员人文素质培养研究的目的、必要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文素质;高校辅导员;科学发展观    随着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提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其人文素质培养研究的重要性却没有被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