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索拔尖人才价值观形成规律及培育研究,制定出拔尖人才价值观的培育对策,目的在于积极有效地引導拔尖人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人才支持。
关键词:拔尖人才;价值观形成规律;培育原则;培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73-02
在当今,学者们认为“拔尖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为祖国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在我国,特别是指能在世界领先的带头人和杰出人才。国家培养出的拔尖人才是否能为所用或者更好更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还要取决于价值观。因此,关注国家拔尖人才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是对社会根本的、整体的和长远的需要的满足,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个体的成长离不开外在因素的影响,拔尖人才价值观的形成要经过模仿、萌芽、产生与发展、确立与稳定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拔尖人才通过家庭影响、学校引导、社会渗透、自我选择等方式形成自己特有的价值观。就目前我国拔尖人才价值观形成状况来看,在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态度、人生道路及多元文化五个维度上,整体上是是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但是仍有小部分拔尖人才的价值取向存在需要注意的地方。而在培育的过程中,当前我国主要通过借鉴大众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传播两种模式对拔尖人才价值观进行培育,并取得一定效果。但在一些问题上,也反应出目前我国拔尖人才价值观培育的弊端:在我国拔尖人才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社会和个人过分强调个人自我,忽视集体利益,过分依赖技术,使得拔尖人才的社交场所封闭,消极情绪暴增,生活非正常化,有较强的从众心理,并且“知”与“行”的比较矛盾。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社会价值内容和学校教育脱节,忽视受教育者是活跃的独立的个体,道德失落与价值观判断模糊等等因素。如何能更好地辅助拔尖人才形成具有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这就需要寻找价值观形成的规律,遵循价值观培育的原则,才能提出更好的培育措施。
一、对我国拔尖人才正确价值观形成规律的探索
拔尖人才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是从拔尖人才能够在思维中反映现实,到身体力行积极地影响并改造现实,再到能够自觉地教育和深化自己,逐步深入的过程。拔尖人才价值观的形成意味着拔尖人才自己能够利用思维观念成为自己行动的主人,并能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其个性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
(一)拔尖人才价值观形成的内在规律。
价值观的形成,依附于主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我教育能力。这个形成规律在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晚期阶段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拥有特殊的意义。拔尖人才价值观形成有其内在规律:首先,寻找自我在认识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的位置。其次,调整自己、充实自己,以便适应社会发展的主流。最后,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去辨析自我与社会,在社会之纬中认识自我。这既是具体方法的抽象,更是科学自我意识方法之根本。
(二)拔尖人才价值观形成的外在规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本质上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认得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这就是说,价值观在拔尖人才的社会活动中,不仅改变着周边的环境,对自己也进行着改造。只有当拔尖人才正确的认识并掌握客观对象,并且能够通过自我意识认识到自身是作为主体的存在时,才能将主体和客体区别开来,才能对客体产生需求意识,付诸行动去改造客体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并以此为尺度去评价客体,进一步经过多次反复而沉淀为某种价值观念。换言之,拔尖人才的需要和自我意识是价值观产生的两个条件,需要是价值观产生的外在规律,价值观念是在主体需要的基础上,在自我意识的引导下,在主体的对象性活动过程中形成的。
二、拔尖人才价值观培育的原则
(一)坚持人才的共性与个性原则。
任何事物都拥有其特点的个性,同时也具有同类事物共同点的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又包含着共性,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任何事物在其内部都包含有两个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的方面或倾向[2]。人才的个性与组织的共性两者之间的矛盾往往总是存在组织或系统中,组织的发展需要有统一性为基础,而人才的发展需要个性的张扬。这是形成组织或系统有序结构的关键,是拔尖人才进行自主创新活动的现实保障。
(二)坚持多样性价值选择与主导性价值认同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导致利益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不同利益主体必然要求价值选择的多样性存在。多样性价值选择不是对主导性价值认同的削弱,而是在主导性价值认同的正确导向下,由底层价值想高层价值的不断转化;主导性价值认同不是对多样性价值选择的压制,而是在多样性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对拔尖人才价值观的培养要在多样中立主导,在多样中某共识,正确处理多样性价值选择与主导性价值认同的辩证关系。
(三)坚持理论灌输与实践教育相统一原则。
当前对拔尖人才价值观培育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理论灌输”,另一种是“实践教育”。理论灌输和实践教育是培育拔尖人才价值观的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应统一贯穿在培育的过程中。理论灌输是前提,是基础,实践教育是延伸,是升华,二者共同构成了价值观培养的整个过程。但我们应该注意,实践教育离不开理论灌输,没有理论支持的实践,是盲目的,得不到好的效果;只有理论灌输,脱离了实践的培育,不仅与社会现实脱节,也将由于理论知识的过于抽象而不能被很好的吸收,达不到培育的目的[3]。因此,将理论灌输和实践教育统一于对拔尖人才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才能保证价值观的培育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坚持全球性和国度性统一原则。
价值观培养的全球性原则是指,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拔尖人才价值培养要有一个全球视野、国际视野,以一种开放、宽容的姿态审视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兼容并蓄,敢于接纳,敢于面对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碰撞、冲突,而非盲目排外、恪守教条。在对拔尖人才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全球性和国度性相统一的原则,在时代的潮流中立稳脚跟,既要以一种积极的、开放的、宽容的态度兼容并蓄,又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进行合理而必要的比较、考察、实践和扬弃,促使我国拔尖人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五)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原则。
抓好拔尖人才价值观培养工作,必须与人才成长的周期性特点相适应,与知行转化的阶段性特征相契合,才能实现拔尖人才价值观培育效益最佳化。我们要按照“工作实践,培养骨干;长期积累,成就专才;一转多用,培育将才;重德修身,成就社会”的育才规律,在拔尖人才的不同层次、不同职业和不同的成长阶段,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因材施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拔尖人才进行分类,依据拔尖人才的各自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措施[4]。因此,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对拔尖人才价值观进行培养才能使拔尖人才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有的放矢。
三、拔尖人才价值观培育的措施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我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拔尖人才价值观形成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拔尖人才价值观形成规律培育原则,才能找到真正解决拔尖人才价值观与价值观培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培育拔尖人才的人生观。
拔尖人才在进入青年后期阶段,其价值观的形成规律也将确定并趋于稳定。在这一阶段,拔尖人才开始承担责任,塑造自己健康的形象,同时也能够理性、客观地评价与分析自我。因此,只有端正、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引导拔尖人才树立积极的、乐观的、科学的、理性的、温和的、具有远见的人生态度,以对抗消极的、悲观的、颓废的、非理性的、盲目的、得过且过的人生态度,才能真正地让他们摆脱不自信或自卑的心理,在可以让他们不至于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里迷失,从而避免从众心理产生。
(二)强调立德树人 培育拔尖人才的道德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立德树人,即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上,要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中,引导拔尖人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在最大限度对拔尖人才价值观兼容并包、理解尊重的同时,也要向他们严正申明党和国家规定的言行禁区、对违反思想政治工作纪律的行为,绝不姑息纵容,强化引导。
(三)强化实践教育模式 实现培育理念革新。
首先,加强学校和各单位的党建工作,积极培养先进分子,影响和带动更多的拔尖人才在政治思想上取得进步和提高[6]。其次,教育激励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设立各种激发学生动机的条件,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并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不断得到发展的过程[7]。利用他们丰硕的成果和过硬的政治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教育激励拔尖人才,才能保证拔尖人才价值观塑造取得成效。
(四)重视人才的个性发展 营造价值观培育环境。
强调个性发展,强调依靠自己的能力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全科天才不能普遍的存在,拔尖人才个体特性的发挥,可以通过营造相对“自由”的环境来培育拔尖人才价值观。第一,在学校环境方面,各高等院校要培养良好的校风,提倡学术自由、倡导教学相长,抵制消极、庸俗价值观念的渗透和影响;第二,在家庭环境方面,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等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第三,在社会环境方面,社会是拔尖人才个性形成的宏观环境,也是价值观需求的外在激励尺度。营造一种有利于拔尖人才个性发展的自由的、宽松的社会生活环境,有利于培育拔尖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五)加强引导培养拔尖人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纠正拔尖人才价值观的思想和行为,要在尊重拔尖人才价值观形成的内在规律和外在规律的基础上培育,还要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面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第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拔尖人才积极进取。第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拔尖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的力量。第三,重视而后加强拔尖人才个人修养,提高觉悟,促进拔尖人才价值观的培育。因此,只有加强对拔尖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才能强化拔尖人才共同理想的树立,为其提供一个稳固并坚定的精神支持,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
总之,对拔尖人才价值观形成及培育的研究对未来我国培育拔尖人才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破除制约和束缚人才培养的瓶颈,以便拔尖人才能够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迈进。
作者简介:崔晨,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拔尖人才;价值观形成规律;培育原则;培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73-02
在当今,学者们认为“拔尖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为祖国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在我国,特别是指能在世界领先的带头人和杰出人才。国家培养出的拔尖人才是否能为所用或者更好更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还要取决于价值观。因此,关注国家拔尖人才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是对社会根本的、整体的和长远的需要的满足,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个体的成长离不开外在因素的影响,拔尖人才价值观的形成要经过模仿、萌芽、产生与发展、确立与稳定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拔尖人才通过家庭影响、学校引导、社会渗透、自我选择等方式形成自己特有的价值观。就目前我国拔尖人才价值观形成状况来看,在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态度、人生道路及多元文化五个维度上,整体上是是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但是仍有小部分拔尖人才的价值取向存在需要注意的地方。而在培育的过程中,当前我国主要通过借鉴大众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传播两种模式对拔尖人才价值观进行培育,并取得一定效果。但在一些问题上,也反应出目前我国拔尖人才价值观培育的弊端:在我国拔尖人才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社会和个人过分强调个人自我,忽视集体利益,过分依赖技术,使得拔尖人才的社交场所封闭,消极情绪暴增,生活非正常化,有较强的从众心理,并且“知”与“行”的比较矛盾。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社会价值内容和学校教育脱节,忽视受教育者是活跃的独立的个体,道德失落与价值观判断模糊等等因素。如何能更好地辅助拔尖人才形成具有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这就需要寻找价值观形成的规律,遵循价值观培育的原则,才能提出更好的培育措施。
一、对我国拔尖人才正确价值观形成规律的探索
拔尖人才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是从拔尖人才能够在思维中反映现实,到身体力行积极地影响并改造现实,再到能够自觉地教育和深化自己,逐步深入的过程。拔尖人才价值观的形成意味着拔尖人才自己能够利用思维观念成为自己行动的主人,并能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其个性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
(一)拔尖人才价值观形成的内在规律。
价值观的形成,依附于主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我教育能力。这个形成规律在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晚期阶段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拥有特殊的意义。拔尖人才价值观形成有其内在规律:首先,寻找自我在认识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的位置。其次,调整自己、充实自己,以便适应社会发展的主流。最后,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去辨析自我与社会,在社会之纬中认识自我。这既是具体方法的抽象,更是科学自我意识方法之根本。
(二)拔尖人才价值观形成的外在规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本质上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认得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这就是说,价值观在拔尖人才的社会活动中,不仅改变着周边的环境,对自己也进行着改造。只有当拔尖人才正确的认识并掌握客观对象,并且能够通过自我意识认识到自身是作为主体的存在时,才能将主体和客体区别开来,才能对客体产生需求意识,付诸行动去改造客体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并以此为尺度去评价客体,进一步经过多次反复而沉淀为某种价值观念。换言之,拔尖人才的需要和自我意识是价值观产生的两个条件,需要是价值观产生的外在规律,价值观念是在主体需要的基础上,在自我意识的引导下,在主体的对象性活动过程中形成的。
二、拔尖人才价值观培育的原则
(一)坚持人才的共性与个性原则。
任何事物都拥有其特点的个性,同时也具有同类事物共同点的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又包含着共性,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任何事物在其内部都包含有两个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的方面或倾向[2]。人才的个性与组织的共性两者之间的矛盾往往总是存在组织或系统中,组织的发展需要有统一性为基础,而人才的发展需要个性的张扬。这是形成组织或系统有序结构的关键,是拔尖人才进行自主创新活动的现实保障。
(二)坚持多样性价值选择与主导性价值认同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导致利益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不同利益主体必然要求价值选择的多样性存在。多样性价值选择不是对主导性价值认同的削弱,而是在主导性价值认同的正确导向下,由底层价值想高层价值的不断转化;主导性价值认同不是对多样性价值选择的压制,而是在多样性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对拔尖人才价值观的培养要在多样中立主导,在多样中某共识,正确处理多样性价值选择与主导性价值认同的辩证关系。
(三)坚持理论灌输与实践教育相统一原则。
当前对拔尖人才价值观培育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理论灌输”,另一种是“实践教育”。理论灌输和实践教育是培育拔尖人才价值观的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应统一贯穿在培育的过程中。理论灌输是前提,是基础,实践教育是延伸,是升华,二者共同构成了价值观培养的整个过程。但我们应该注意,实践教育离不开理论灌输,没有理论支持的实践,是盲目的,得不到好的效果;只有理论灌输,脱离了实践的培育,不仅与社会现实脱节,也将由于理论知识的过于抽象而不能被很好的吸收,达不到培育的目的[3]。因此,将理论灌输和实践教育统一于对拔尖人才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才能保证价值观的培育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坚持全球性和国度性统一原则。
价值观培养的全球性原则是指,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拔尖人才价值培养要有一个全球视野、国际视野,以一种开放、宽容的姿态审视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兼容并蓄,敢于接纳,敢于面对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碰撞、冲突,而非盲目排外、恪守教条。在对拔尖人才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全球性和国度性相统一的原则,在时代的潮流中立稳脚跟,既要以一种积极的、开放的、宽容的态度兼容并蓄,又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进行合理而必要的比较、考察、实践和扬弃,促使我国拔尖人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五)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原则。
抓好拔尖人才价值观培养工作,必须与人才成长的周期性特点相适应,与知行转化的阶段性特征相契合,才能实现拔尖人才价值观培育效益最佳化。我们要按照“工作实践,培养骨干;长期积累,成就专才;一转多用,培育将才;重德修身,成就社会”的育才规律,在拔尖人才的不同层次、不同职业和不同的成长阶段,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因材施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拔尖人才进行分类,依据拔尖人才的各自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措施[4]。因此,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对拔尖人才价值观进行培养才能使拔尖人才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有的放矢。
三、拔尖人才价值观培育的措施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我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拔尖人才价值观形成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拔尖人才价值观形成规律培育原则,才能找到真正解决拔尖人才价值观与价值观培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培育拔尖人才的人生观。
拔尖人才在进入青年后期阶段,其价值观的形成规律也将确定并趋于稳定。在这一阶段,拔尖人才开始承担责任,塑造自己健康的形象,同时也能够理性、客观地评价与分析自我。因此,只有端正、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引导拔尖人才树立积极的、乐观的、科学的、理性的、温和的、具有远见的人生态度,以对抗消极的、悲观的、颓废的、非理性的、盲目的、得过且过的人生态度,才能真正地让他们摆脱不自信或自卑的心理,在可以让他们不至于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里迷失,从而避免从众心理产生。
(二)强调立德树人 培育拔尖人才的道德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立德树人,即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上,要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中,引导拔尖人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在最大限度对拔尖人才价值观兼容并包、理解尊重的同时,也要向他们严正申明党和国家规定的言行禁区、对违反思想政治工作纪律的行为,绝不姑息纵容,强化引导。
(三)强化实践教育模式 实现培育理念革新。
首先,加强学校和各单位的党建工作,积极培养先进分子,影响和带动更多的拔尖人才在政治思想上取得进步和提高[6]。其次,教育激励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设立各种激发学生动机的条件,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并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不断得到发展的过程[7]。利用他们丰硕的成果和过硬的政治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教育激励拔尖人才,才能保证拔尖人才价值观塑造取得成效。
(四)重视人才的个性发展 营造价值观培育环境。
强调个性发展,强调依靠自己的能力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全科天才不能普遍的存在,拔尖人才个体特性的发挥,可以通过营造相对“自由”的环境来培育拔尖人才价值观。第一,在学校环境方面,各高等院校要培养良好的校风,提倡学术自由、倡导教学相长,抵制消极、庸俗价值观念的渗透和影响;第二,在家庭环境方面,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等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第三,在社会环境方面,社会是拔尖人才个性形成的宏观环境,也是价值观需求的外在激励尺度。营造一种有利于拔尖人才个性发展的自由的、宽松的社会生活环境,有利于培育拔尖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五)加强引导培养拔尖人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纠正拔尖人才价值观的思想和行为,要在尊重拔尖人才价值观形成的内在规律和外在规律的基础上培育,还要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面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第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拔尖人才积极进取。第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拔尖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的力量。第三,重视而后加强拔尖人才个人修养,提高觉悟,促进拔尖人才价值观的培育。因此,只有加强对拔尖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才能强化拔尖人才共同理想的树立,为其提供一个稳固并坚定的精神支持,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
总之,对拔尖人才价值观形成及培育的研究对未来我国培育拔尖人才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破除制约和束缚人才培养的瓶颈,以便拔尖人才能够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迈进。
作者简介:崔晨,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