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与护理措施,为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急救与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中医急救与护理措施,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抽搐至意识清醒间隔时间、抽搐至停止间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急救与护理措施能明显提高小儿热性惊厥的治疗效果,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荐。
关键词:小儿热性惊厥;中医急救;护理;研究
在临床上,小儿热性惊厥(FC)是儿科的常见疾病,也称为感染性惊厥,是婴幼儿时期常见惊厥的发作形式之一,该病通常起病较急、患儿有突然抽搐、发热等现象。小儿热性惊厥的危害性较大,可对患儿的神经细胞造成损伤,影响患儿发育,由此可见,对热性惊厥患儿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及护理措施对保障患儿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1-2]。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急救与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中医急救与护理措施,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患儿年龄范围5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1.6±1.0岁,患儿的体温范围为38.6-40.1℃,平均温度为39.0±0.5℃。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急救与护理措施,具体方法为:(1)物理降温:擦洗患儿颈部、腋下,给予患儿头部适温冷敷;(2)使用鲁米那钠、安定等抗惊厥药物进行急救;(3)20%甘露醇以0.5-1.0g/kg速度快速静滴,降低患儿颅内压,防止脑水肿;(4)将患儿置于平卧体位,保证其呼吸道畅通;(5)根据患儿缺氧程度给予其吸氧处理;(6)急救过程中密切监视患儿的血压、心率、意识、瞳孔变化;(7)保证急救室内温湿度适宜;(8)患儿在疾病发作时对其禁食,病情稳定后给与其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并嘱咐其多饮水。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中医急救与护理措施,中医急救与护理措施的具体方法为:(1)在患儿出现热性惊厥情况时,应立即用手指按压十宣、水沟、合谷、百会、及涌泉等穴位,若手指按压无效则针刺上述穴位,并进行捻转或提插,持续刺激5min。(2)当患儿受暑邪高热时,给予其银花颗粒剂、大青叶、柴胡、羚羊角粉等退热药。同时可在其肘、腘窝等部位采用泻法行刮痧疗法。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抽搐至意识清醒间隔时间、抽搐至停止间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我们采用SPSS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作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儿急救与护理效果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抽搐至意识清醒间隔时间、抽搐至停止间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儿急救与护理效果对比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小儿热性惊厥的主要发病年龄为6个月~3岁,该病的发病率及复发率较高,在我国,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病率约为4%,复发率约为35%。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多表现为发病突然,局部或全身肌肉发生强直性抽动,呼吸节律不齐,发生时间几秒至几分钟不等,若患儿惊厥反复发作或惊厥时间太长,则对患儿的脑细胞有严重损害,甚至影响患儿神经发育,据研究表明,约有4.2%的热性惊厥患儿因未得到及时治疗而发展为癫痫,这不仅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加重了的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3-4]。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身体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儿热性惊厥作为儿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近年来受到了社会及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关于小儿热性惊厥的治疗与护理研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及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中医急救与护理措施治疗小儿热性惊厥效果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本研究为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宋红,张秋,李宝珍.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与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3):511.
[2]刘玉凤.小儿热性惊厥急救与护理策略[J].求医问药,2012,10(8):427.
[3]金绍燕.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与护理干预[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3):508-509.
[4]周晓侠,梁芝,张虎田.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护理[J].哈尔滨医药,2011,31(5):398-399.
关键词:小儿热性惊厥;中医急救;护理;研究
在临床上,小儿热性惊厥(FC)是儿科的常见疾病,也称为感染性惊厥,是婴幼儿时期常见惊厥的发作形式之一,该病通常起病较急、患儿有突然抽搐、发热等现象。小儿热性惊厥的危害性较大,可对患儿的神经细胞造成损伤,影响患儿发育,由此可见,对热性惊厥患儿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及护理措施对保障患儿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1-2]。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急救与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中医急救与护理措施,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患儿年龄范围5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1.6±1.0岁,患儿的体温范围为38.6-40.1℃,平均温度为39.0±0.5℃。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急救与护理措施,具体方法为:(1)物理降温:擦洗患儿颈部、腋下,给予患儿头部适温冷敷;(2)使用鲁米那钠、安定等抗惊厥药物进行急救;(3)20%甘露醇以0.5-1.0g/kg速度快速静滴,降低患儿颅内压,防止脑水肿;(4)将患儿置于平卧体位,保证其呼吸道畅通;(5)根据患儿缺氧程度给予其吸氧处理;(6)急救过程中密切监视患儿的血压、心率、意识、瞳孔变化;(7)保证急救室内温湿度适宜;(8)患儿在疾病发作时对其禁食,病情稳定后给与其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并嘱咐其多饮水。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中医急救与护理措施,中医急救与护理措施的具体方法为:(1)在患儿出现热性惊厥情况时,应立即用手指按压十宣、水沟、合谷、百会、及涌泉等穴位,若手指按压无效则针刺上述穴位,并进行捻转或提插,持续刺激5min。(2)当患儿受暑邪高热时,给予其银花颗粒剂、大青叶、柴胡、羚羊角粉等退热药。同时可在其肘、腘窝等部位采用泻法行刮痧疗法。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抽搐至意识清醒间隔时间、抽搐至停止间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我们采用SPSS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作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儿急救与护理效果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抽搐至意识清醒间隔时间、抽搐至停止间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儿急救与护理效果对比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小儿热性惊厥的主要发病年龄为6个月~3岁,该病的发病率及复发率较高,在我国,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病率约为4%,复发率约为35%。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多表现为发病突然,局部或全身肌肉发生强直性抽动,呼吸节律不齐,发生时间几秒至几分钟不等,若患儿惊厥反复发作或惊厥时间太长,则对患儿的脑细胞有严重损害,甚至影响患儿神经发育,据研究表明,约有4.2%的热性惊厥患儿因未得到及时治疗而发展为癫痫,这不仅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加重了的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3-4]。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身体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儿热性惊厥作为儿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近年来受到了社会及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关于小儿热性惊厥的治疗与护理研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及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中医急救与护理措施治疗小儿热性惊厥效果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本研究为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宋红,张秋,李宝珍.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与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3):511.
[2]刘玉凤.小儿热性惊厥急救与护理策略[J].求医问药,2012,10(8):427.
[3]金绍燕.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与护理干预[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3):508-509.
[4]周晓侠,梁芝,张虎田.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护理[J].哈尔滨医药,2011,31(5):398-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