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竹根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464j7428b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暑假,我去外婆家避暑。
  外婆住在一个小村庄,门口就是水田,水田旁有一小片竹林。干活累了、困了,外婆就会到竹林里歇息,用她的话来说,惬意无比。
  那天,外婆拿起锄头,没有像往常一样下地,而是领着我来到水田和竹林交界处,说:“今天,我们来挖竹根。”
  我十分疑惑:“为什么要挖竹根呢?”
  “如果不挖竹根,它们就会伸进水田,把供给庄稼的营养全都抢走。”
  我立刻对竹根产生了厌恶之情,对外婆说:“那我们可要把这些竹根给清干净!”
  接着,外婆开始教我怎么挖竹根。“毛竹的竹根通常长在离地寸把深的土层中,向四周延伸,以汲取周围的养分。”外婆一边说,一边抓起锄头,奋力一挖,“它的根又多又密,还特别长,特别粗壮,因此,常常影响到其他作物的生长。如果不把根系周围的大部分土壤挖开,根是很难挖出来的……”
  又是几锄头下去,竹根才不情愿地露了个头——粗粗的、长长的,绿色的衣服上还裹着大地的颜色。显然,这样根本没办法把它完全挖出来。外婆又换个地方,继续重复先前的动作。我蹲在一旁好奇地看着,时不时还用手去拔——可根本没有用,竹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一动不动。持续了快半个小时,外婆已经满头大汗,可真正被挖出来的竹根只有几小截。它们粗粗长长的,周围还蛮横地伸出一条条细长的、弯曲的枝丫,足见生命力的顽强。
  看见外婆这么累,我赶忙接过锄头,东挖挖、西挖挖,直到干得浑身酸痛、腿脚发麻才罢休。
  此后的每一天,我都跑来挖竹根。越干越有劲,越干越熟练,耗時一个多月,我终于在暑假结束之前,将水田周围的竹根全部清理干净,一点儿不剩。
  寒假时,我又来到外婆家。那天,我心血来潮,扛着锄头再次走到水田边。
  这次我不是来挖竹根,而纯粹是兴致使然,我想看看竹根有没有再长出来的。我对准一块空地锄了几下,没发现什么,后来无意中的一锄,带起了一大块土壤,同时,竹根也暴露在我眼前。
  “这是怎么回事?”我扩大、拓深了“施工”面,忙活了好一阵儿,结果令我惊讶不已:竹根竟然呈“U”字形生长——它们先是深入地下,达到一定的深度后,再横向延伸一段距离,最后再朝着地面土壤的方向生长。当然,它们不是竹笋,它们从不会冒出地面,当长到离地面一定距离时就又横向朝四周延伸……
  我震惊了,原来植物也有自己的智慧——当它知道向地面伸展会是死路一条时,立马改变生长方向,以使自己继续生存。再想想自己,遇到困难时不是不知所措,就是只知一味地走先前的老路,却不知道打破常规,另辟蹊径,以找寻新路渡过难关。看来,小小的竹根,也会给我无穷大的启发呀。
  (江西赣州市赣州七中初二·11班)
  点评
  小故事,大道理。小故事是龙,理是睛,龙要画好,睛要点得巧。小故事是实,理是虚,只有实没有虚,作文没有精气神;只有虚没有实,虚也站不住脚。很显然,小作者深谙这个道理,虚实结合,写出了如此灵动的作文。
  (钟华奇)
其他文献
暑期,王华家宽敞的客厅里,同住一个小区、同就读一所中学、同上八年级的王华、张春、李秋、赵悦四同学,如期开始了他们的暑期社会实践音乐展示课。按事先约定,他们每人要在展示课上唱一首最近从长辈那里学来的经典老歌,并说说歌曲背后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主持人由赵悦兼任。他们特邀了教他们唱经典老歌的长辈(王华妈妈、张春爷爷、李秋爸爸、赵悦姥姥)做评委,评判他们讲的故事是否生动,感受是否真切。王华家的家庭影院派上
期刊
读书不仅要泛读,也要有选择地精讀,真正的本事掌握,主要在于精读。  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  爱上一本书,就在一个时期多找些这位作家的书来读,再读外人对他的评论、所写的传记。也可再读读和他同期作家的一些作品。这样就知道他的文了,也知道他的人了,明白当时是什么社会,如何的
期刊
一、基础达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优雅( ) 掠过( ) 翘首( )  屏息( ) 刹那( ) 慷慨( )  哧地( ) 悄然(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B.半程过后,孙杨游得相当稳健,一枝独秀,游至1350米时,他的即时成绩为13分37秒52,遥遥领先于其他
期刊
一直到现在,我依然庆幸,我与《作文周刊》结缘。  第一次,遇见那样热情的报社人,我满心欢喜、感动。  那是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给《作文周刊》投了一篇文章,是在网站上搜索到的邮箱。很快,编辑老师回复我,并告诉我可以以另一种形式来处理我的那篇文章。我当时特别激动,多少次投稿,都石沉大海;多少篇文章,都杳无音讯;多少的报刊都是“恕不回复”。唯有这一次,热情而负责的编辑不仅回复了我,还指导我另外的处理
期刊
《“飞天”凌空》中第二部分,作者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盈溢着动态美,其动词运用之妙着实精彩。  片段示例  1.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赏析  “轻舒”“举起”“一蹬”“飞去”四个动词,把吕伟起跳的轻巧灵动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
期刊
北京时间2018年5月14日10点41分,前国家登山队队员、69岁的“无腿勇士”夏伯渝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从1975年到2018年,这个“老人与山”的故事,整整书写了43年。五度向珠峰进发的他,登顶珠峰的梦想终于实现!  1949年出生的夏伯渝,身体素质好,不怕冷,号称“火神爷”。1974年,中国国家登山队海选队员时,他经过层层选拔成为1975年登珠峰第一梯队主力队员。在登山队攀到8600米时,遇
期刊
很多人说,新闻是一种独具个性的审美创造活动。通过提高新闻的审美感染力,让读者受到美的熏陶。《一着惊海天》就有这样的美感。  一、动态美  示例:1.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2.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密切跟踪正在空中调整飞行姿态的舰载机。  “渤海
期刊
你像一颗神奇的种子,在我的花样年华坠入了我的心中。扎下根,发了芽,长成了树木,开出一树繁花似锦。爬上树顶,我就与这个世界温暖相拥。  ——致我最好的同桌  一次普通的调座位让你我相遇,不出两天,我们便由陌生人变成了相见恨晚的铁哥们。  我最喜欢你那双大得出奇的眼睛,每次盯着那黑黑的瞳孔,我仿佛进入了一个深邃的世界,魂儿好像都掉了进去。若是哪一天看不到你那眨巴的大眼睛,就浑身不自在,就会觉得少了些什
期刊
1.根据拼音写汉字。  bó( )海 凛liè( ) dān( )精竭虑  默qì( ) xián( )熟 juān( )刻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 ):形容水势盛大,也形容广大或繁多。  3.关于本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表现了记者对工作人员的敬佩之情。  B.这篇通讯再现
期刊
【要点讲解】  1.给新闻拟标题  拟写新闻标题,要求题文一致,简洁明快,有两个必备要素:人物、事件。对于有导语的材料,可以直接在导语中概括人物和事件;对于没有导语的材料,应在主体部分筛选新闻中最本质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归纳、概括,组成恰当的标题。  2.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或提取新闻信息  首先,找出新闻的导语(第一句或第一段),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然后,逐句或逐段分析新闻主体,并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