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ly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症性肠病(IBD)由遗传、环境、免疫及肠道微生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动物模型的合理运用,在探索IBD的发病机制、药物筛选中具有重大意义。既往化学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是研究IBD发病机制的最主要方法,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IBD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近期出现的斑马鱼和基因工程动物模型逐渐发展,引领IBD发病机制研究的浪潮。本文就IBD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做一评述,以期为IBD的基础研究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外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诊断克罗恩病(CD)疾病活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住院的264例CD患者(病例组)及30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CD活动期和缓解期患者的外周血PLR、NLR、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并用ROC曲线分析各
炎症性肠病(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基础研究涉及多方面。本文从动物和细胞模型、遗传与基础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和免疫学领域介绍IBD基础研究常用的实验方法。
期刊
肠道病毒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与炎症反应、肿瘤、代谢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本文就肠道病毒的分类、研究方法、与人体免疫系统和肠道其他微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对炎症性肠病的影响做总结和点评。
期刊
目的观察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中自噬蛋白Beclin1、LC3Ⅱ/Ⅰ的表达变化,探讨姜黄素在结肠炎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姜黄素灌胃组、美沙拉嗪灌胃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DSS法制造结肠炎模型。造模第1天起,姜黄素灌胃组予姜黄素灌胃,美沙拉嗪灌胃组予美沙拉嗪混悬液灌胃,模型对照组、正常对
期刊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SB)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的作用及其对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调节。方法48只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SS组和DSS+SB组。对照组小鼠正常饮水,余两组小鼠连续7 d自由饮用2%DSS水溶液诱导结肠炎模型。从造模第1天起,DSS组小鼠予0.5%羧甲基纤维素0.2 ml·只-1·d-1灌胃;DSS+SB组小鼠予水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IBD的患者往往会面临营养不良等问题。营养支持治疗不仅可以改善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还起到诱导和维持疾病缓解的作用,此外还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肠内营养(EN)是营养支持的首选,但是在EN不耐受的时候需选择肠外营养(PN),与EN相比,PN在某些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就PN的使用指征、不同条件下使
期刊
目的评估外周血游离DNA(cfDNA)的完整性(cfDI)检测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结直肠癌变筛查的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78例克罗恩病(CD)、67例溃疡性结肠炎(UC)、40例结直肠癌(CRC)患者及37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浆Alu115cfDNA和Alu247cfDNA含量,计算cfDI(Alu247/Alu115 cfDNA比值)。比较活动期CD(ACD)、缓解期CD(RCD)
肠黏膜固有性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共同参与炎症性肠病(IBD)发病。本文对肠黏膜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介导的免疫应答在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期刊
目的探讨复方制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CRP)合并溃疡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8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51例CRP合并溃疡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复方制剂保留灌肠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再进一步比较复方制剂保留灌肠时间不同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51例CRP合并溃疡患者中,18例复方制剂保留灌肠治疗有效,有效率为35.3%。与治疗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