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审美能力是中学生美术教学对学生培养的基本内容,也是提高中学生对于美术作品欣赏水平的重要技能,因此,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是当前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这就需要美术教师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和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对当前中学生审美的现状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美术教师加强培养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办法。
关键词:美术教师;中学生审美能力;办法
中学美术的教学活动会涉及到很多的美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主要是作者通过抽象的美术表达来反映现实生活或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因此,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将会很难从中领会到作者意图,所以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培养相关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对名家作品深刻领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和创新自己的美术水平。
一、当前中学生美术课堂鉴赏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1.严重忽略美术鉴赏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当前的中学教学课程中,美术被定义为一种副课的形式,因此,并没有引起中学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学生把美术课当做娱乐课,老师把美术课当做自习课,使得很多中学的美术课程都没有发挥实质的美术教学意义。另外,在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理念下,美术课程不仅是培养学生绘画能力的课程,更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必修模块,能够给学生提供其他课程无法提供的教学价值和意义,但是当前的美术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这个课堂以绘画为主,学生并没有参与到美术作品鉴赏的积极探讨中,因此,对于美术作品的内涵和审美情感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2.中学生的课业繁重,无暇培养美术能力
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背景,教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基本文化课程更加重视,而美术课、音乐课等其他课程基本被忽略,因此,很多中学的美术课程都被用来学习其他科目,学生在繁重的课程压力下,无暇顾及美术能力的培养,许多家长也表示并不关心学生在美术学业上的成就。此外,作为非高考科目,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美术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因此经常在美术课上睡觉、聊天等,学校对于美术课程的开展也只集中于高一上学期,这种从学校、家长、以及考试制度上的歧视,使得美术教育长期以来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更何谈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3.学生之间的美术鉴赏水平各有差异
美术教学属于一种文化艺术课程,提倡从美术技能以及人文教育两方面来加强学生美术能力的培养,但是中学生在鉴赏水平上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以被动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艺术天赋、学习能力、接受方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美术学习兴趣较高的学生,在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上明显要比其他同学突出,而这种差异又没有因为美术鉴赏课程的开展而得到改善,反而是一步加剧了学生鉴赏能力的差距。因而导致部分学生的美术水平一直停留在基本知识的积累阶段,艺术鉴赏水平和艺术创作能力一直得不到提升。
二、美术教师加强培养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措施
1.在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下,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首先,美术教师要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从中树立学生正确的美术学习观念,积极引导学生鉴赏艺术名作,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近而促进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提高。其次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生活素材,可以作为美术创作的源泉。比如自然界中的一花一草,生活中的人与事,都可以成为美术创作的基本素材,老师在将美术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感受和领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都是学生在生活经历中,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来欣赏事物。再次,中学的美术教材中包含大量的艺术名著,教师在美术作品的讲述中,要充分考虑该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背景,只有在两者实现充分结合的前提下,才能引导学生深刻的体会艺术作品的内涵,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开设专门的美术鉴赏能力课程
当前中学生的美术教学方式仅以单一的美术课程为主,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因为很多美术教师将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養融入到美术的教学课程中,教师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运用技巧和基本知识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深刻内涵,但这种情况下,学生并不是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和学习美术,而是以学习美术知识为目的的,因此,学校应该积极开设专门的美术鉴赏课程,这一课程是独立于美术教学课堂的又一门课程,主要是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艺术作品进行观赏和分析,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但是考虑到学生审美能力的差异,美术教师不应该拘泥于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而是充分发挥学生在美术作品欣赏中的核心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想象自由,鼓励学生大胆的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并说出理由,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放任自流,教师在这期间要发挥对学生艺术理念和审美观念正确树立的引导作用,保证学生对艺术作品鉴赏的正确方向,比如:对于人物肖像作品的欣赏,有同学认为肖像的美主要体现在人物五官上,有的认为人物和背景的整体融合较好,还有同学从人物气质、神态、表情等方面去欣赏,无论从哪个方面来欣赏人物肖像的美都可以,但不能偏离和超出该作品作者想要传达的感情,因此,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对于美术名作的欣赏创造更多的机会。
3.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中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活泼好动、新鲜事物好奇心重的年龄阶段,因此,美术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分享美术作品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美术题材,以此作为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措施。经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就是野外写生,这种活动是由教师组织的,带领学生去学校周边的一些自然地区,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的信息采集,因此在地点选择时,就要选择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地方,这一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指导功能,让学生在欣赏与创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比如:老师组织学生去公园写生,对于公园内凉亭的写生,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凉亭的空间组合之美、色调之美等等,并从中感受到凉亭与整个公园环境和建筑的协调关系,学生在对实际建筑和自然欣赏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
总结: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精神生活的享受更加向往,这就要求人类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和分析生活中的美好,因此,对于初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美术教师在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不仅是提高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更是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历练,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缺陷,最终从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开设专门的鉴赏课程、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形式等方面提出了美术教师培养和提高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安静.高中美术鉴赏课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4.
[2]刘晖.浅谈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2):242.
[3]刘雅丹.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学生审美情感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4]张培.高职院校美术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24-25.
作者简介
旦巴更参(1989.08-),男,藏族,山南市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作者单位:拉萨那曲高级中学)
关键词:美术教师;中学生审美能力;办法
中学美术的教学活动会涉及到很多的美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主要是作者通过抽象的美术表达来反映现实生活或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因此,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将会很难从中领会到作者意图,所以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培养相关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对名家作品深刻领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和创新自己的美术水平。
一、当前中学生美术课堂鉴赏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1.严重忽略美术鉴赏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当前的中学教学课程中,美术被定义为一种副课的形式,因此,并没有引起中学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学生把美术课当做娱乐课,老师把美术课当做自习课,使得很多中学的美术课程都没有发挥实质的美术教学意义。另外,在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理念下,美术课程不仅是培养学生绘画能力的课程,更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必修模块,能够给学生提供其他课程无法提供的教学价值和意义,但是当前的美术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这个课堂以绘画为主,学生并没有参与到美术作品鉴赏的积极探讨中,因此,对于美术作品的内涵和审美情感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2.中学生的课业繁重,无暇培养美术能力
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背景,教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基本文化课程更加重视,而美术课、音乐课等其他课程基本被忽略,因此,很多中学的美术课程都被用来学习其他科目,学生在繁重的课程压力下,无暇顾及美术能力的培养,许多家长也表示并不关心学生在美术学业上的成就。此外,作为非高考科目,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美术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因此经常在美术课上睡觉、聊天等,学校对于美术课程的开展也只集中于高一上学期,这种从学校、家长、以及考试制度上的歧视,使得美术教育长期以来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更何谈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3.学生之间的美术鉴赏水平各有差异
美术教学属于一种文化艺术课程,提倡从美术技能以及人文教育两方面来加强学生美术能力的培养,但是中学生在鉴赏水平上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以被动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艺术天赋、学习能力、接受方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美术学习兴趣较高的学生,在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上明显要比其他同学突出,而这种差异又没有因为美术鉴赏课程的开展而得到改善,反而是一步加剧了学生鉴赏能力的差距。因而导致部分学生的美术水平一直停留在基本知识的积累阶段,艺术鉴赏水平和艺术创作能力一直得不到提升。
二、美术教师加强培养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措施
1.在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下,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首先,美术教师要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从中树立学生正确的美术学习观念,积极引导学生鉴赏艺术名作,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近而促进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提高。其次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生活素材,可以作为美术创作的源泉。比如自然界中的一花一草,生活中的人与事,都可以成为美术创作的基本素材,老师在将美术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感受和领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都是学生在生活经历中,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来欣赏事物。再次,中学的美术教材中包含大量的艺术名著,教师在美术作品的讲述中,要充分考虑该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背景,只有在两者实现充分结合的前提下,才能引导学生深刻的体会艺术作品的内涵,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开设专门的美术鉴赏能力课程
当前中学生的美术教学方式仅以单一的美术课程为主,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因为很多美术教师将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養融入到美术的教学课程中,教师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运用技巧和基本知识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深刻内涵,但这种情况下,学生并不是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和学习美术,而是以学习美术知识为目的的,因此,学校应该积极开设专门的美术鉴赏课程,这一课程是独立于美术教学课堂的又一门课程,主要是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艺术作品进行观赏和分析,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但是考虑到学生审美能力的差异,美术教师不应该拘泥于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而是充分发挥学生在美术作品欣赏中的核心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想象自由,鼓励学生大胆的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并说出理由,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放任自流,教师在这期间要发挥对学生艺术理念和审美观念正确树立的引导作用,保证学生对艺术作品鉴赏的正确方向,比如:对于人物肖像作品的欣赏,有同学认为肖像的美主要体现在人物五官上,有的认为人物和背景的整体融合较好,还有同学从人物气质、神态、表情等方面去欣赏,无论从哪个方面来欣赏人物肖像的美都可以,但不能偏离和超出该作品作者想要传达的感情,因此,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对于美术名作的欣赏创造更多的机会。
3.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中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活泼好动、新鲜事物好奇心重的年龄阶段,因此,美术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分享美术作品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美术题材,以此作为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措施。经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就是野外写生,这种活动是由教师组织的,带领学生去学校周边的一些自然地区,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的信息采集,因此在地点选择时,就要选择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地方,这一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指导功能,让学生在欣赏与创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比如:老师组织学生去公园写生,对于公园内凉亭的写生,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凉亭的空间组合之美、色调之美等等,并从中感受到凉亭与整个公园环境和建筑的协调关系,学生在对实际建筑和自然欣赏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
总结: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精神生活的享受更加向往,这就要求人类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和分析生活中的美好,因此,对于初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美术教师在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不仅是提高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更是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历练,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缺陷,最终从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开设专门的鉴赏课程、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形式等方面提出了美术教师培养和提高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安静.高中美术鉴赏课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4.
[2]刘晖.浅谈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2):242.
[3]刘雅丹.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学生审美情感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4]张培.高职院校美术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24-25.
作者简介
旦巴更参(1989.08-),男,藏族,山南市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作者单位:拉萨那曲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