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漏报 近1.6万新冠确诊病例背后是 “坑人”的 Excel吗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2002c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8月份生物学家被Excel逼到不得不给27个人类基因重新命名之后(只因这些基因代码,总被Excel误读为日期),又个一项目被 Excel“坑”了一把。
  据英媒报道,10月5日英国公共卫生部公开承认:由于“技术故障”,他们遗漏登记了9月25日-10月2日的15841个新冠病毒确诊病例,而因同样原因遗漏的密切接触者至少47000名!
  而这个“技术故障”,竟又是Excel闯的祸:Excel行数“爆表”!



  此次英国公共卫生部统计时使用的是旧版Excel文件格式——XLS,每个模板最多只能容纳1400例病例,当每个模板的汇总数据达到这个数字时,多余的病例信息就会直接被软件删除。
  就这样,在疫情防控这样重要的公共管理活动里,管理部门导入的确诊病例数据和“密接”数据,都因“行数不够”自动删除了!
  这起责任事故曝光后,许多学者指责英国公共卫生部:“对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统计这样重大的项目,怎么可以用Excel这种如此底层的数据分析软件呢?”
  剑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通信系统教授 Jon Crowcroft 甚至直言:“Excel的作用,顶多是让小公司糊弄一下少量的数据,看看大致情况……而要完成一项严肃任务,最好把‘老古董’系统换成更专业的工具。
  尽管在各种管理场景中被Excel“坑”过的案例不在少数,但并没有影响它在企业中的存在感。作为一款专业的数据处理工具,Excel有着直观的操作界面,出色的计算功能以及便捷的图表工具,是企业日常管理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软件之一。
  看似“过气”的底层办公软件,真的像数据专家说的那样一无是处吗?如何辩证看待数字化办公软件在企业管理中的正反两方面的价值?
  这次公共管理事故
  怪不到Excel头上
  英国新冠病毒检测的流程是,由商业公司雇用实验室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以CSV(逗号分隔值,Comma-Separated Values)文件格式发送给英国公共卫生部,卫生部再将数据输入 Excel表格,随后这些表格就会被发送到多个政府部门共享的系统。
  快侠科技创始人、清华大学品牌营销中心主任孙巍认为:英国公共卫生部把疫情监测任务交给外部商业机构来做,商业机构获取数据后再提交给它,这个过程势必存在一个数据如何正确传递的问题。
  “也就是说,要实现数据的正确传递,必先通过一个标准的数据格式——CSV。企业办公中用到最多的就是微软office系统,而office有两个文件格式:Word是DOCX,Excel就是CSV。CSV以纯文本形式存储表格数据,更适应计算机批量处理的要求。”孙巍解释,“不管是企业微信还是钉钉,或美国的谷歌,要想实现批量化数据的自动化上传,必须使用CSV格式,因为它对所有人共享。若使用其他文件格式,不仅数据批量化上传无法实现,软件都无法正常识别。”
  “所以英国公共卫生部使用Excel作为数据统计工具,理论上是没问题的。”孙巍说,“那BUG出在哪儿呢?除了外媒报道的‘实际统计行数超出Excel行数上限’外,也可能是商业公司提供的CSV文件标签结构,与英国公共卫生部疫情监管平台(中央系统)的数据标签结构不一致所致。只有两者的数据标签结构匹配起来,才能得出一一对应的结果。”
  杭州明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汪俊认为:这次事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工具使用不当造成的,纯属人为失误,跟“Excel过不过时”没有必然关系。
  “这次事故是怪不到Excel头上的,工具只是手段,问题的核心在于工具背后的人怎样有效使用它,以及能不能在使用过程中建立一套质量审核机制,进而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汪俊继续说,“同时,这次出现的问题也不是重新开发一个新系统就能解决的,任何新系统在投入使用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失误,这是正常的,只有使用中不断磨合的系统,才能逐渐完善。”
  暴露西方国家管理软件
  服务领域的短板
  事件发生后,錯误被手动修复——由于英国公共卫生部新的统计系统还在开发中,当下的解决办法只能是:手动把统计表拆分成更多的 Excel 表格,以扩大总的数据统计上限。
  但英国数据分析领域的“学院派”对此并不买账。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搜索和分析教授 Paul Clough 教授的评论是:“这是个糟糕的补救工作,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的问题是缺乏一个稳固的数据管理系统。”“我们生活在一个大数据的世界,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正在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英国公共卫生部却还在用Excel 作为处理大量敏感信息的媒介。这就是问题。”Paul Clough如是说。
  堂堂一个英国政府管理机构,却执着于一个被部分专家视为“过气”的底层软件,难免让人心生好奇。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杰认为:Excel推向市场已经快30年,职场人用得都比较熟。尤其是欧美国家用Excel的时间更久,突然让他们更换工具,要改变很多习惯,他们或许从内心就是抗拒的。
  “我认为不是Excel够不够先进的问题,而是中西方对于办公软件的使用习惯和文化不同。”孙巍解释,“在中国,Excel主要用于个人办公,在西方则广泛应用于各机构管理中。西方国家移动互联网不如中国发达,缺少提供专业服务的高科技企业,他们只能倾向于信赖微软的办公体系。”
  “或许有人问:‘英国公共卫生部难道没有自己的疫情监测管理平台?’我相信是有的,只是碍于数据隐私顾虑,才不得不把疫情数据监测外包给第三方。所以,英国政府部门一线员工使用Excel是没问题的,只是来自底层各端口的统计数据,最终要汇总到大的数据管理平台上,这个平台是政府管理职能的一部分。”孙巍说。   汪俊表示:即便到了大数据时代,Excel也是有价值的,企业管理中的大部分工作,都可以用Excel完成,没必要再去开发一套系统。因为从IT的角度,若现有的软件还能相对简单地解决多数问题,那就没必要花大量成本去开发替代品。
  當然,若是面对疫情排查这样重要且复杂的管理项目,还是用更专业的软件为好。英国政府这次正是吃了一大教训。
  使用办公软件,最不能
  缺少的是质量管控意识
  窥一斑而知全豹。企业管理中底层软件处理上的“坑”还有很多,中国企业要善于从这次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办公软件应用中一定要建立多层级质量控制体系,这与工业企业做好质量管控是一样的道理。
  对此汪俊表示赞同。在他看来,办公软件的数据出错,尽管不可能避免,但如果能在信息发布前就建立交叉审核机制,就可以大幅降低数据出错的概率。
  “也就是说,在完成一批信息统计任务后,企业内各部门最好都参与数据的交叉审查。除了直属上级对下级的数据统计要把好关以外,平级之间也要交叉审查。同时,建立‘事后追责机制’,一旦发生事故,第一时间追查事故的原因和相关责任人。”
  除此之外,质量管控的成效,也不是与工具的先进性成正比的。
  汪俊表示:管理者需要辩证看待数字化办公软件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工具无所谓好坏,不能寄希望于工具解决所有的问题,每个办公软件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板。企业管理中使用什么工具不是最主要的,也无所谓前沿和过时,哪个工具用起来适合企业的现状和未来需求就用哪个。
  “更何况,管理者要想在质量管控环节提高成效,并不是工具越先进,品质就越高。就像很多制造企业,不是说机床或设备越先进,最后生产产品的品质就越高。有些制造业企业采用的设备尽管很先进,但往往因为太过于相信机器的先进性,而在物料采购、供应链审核等关键环节疏忽懈怠,导致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漏洞百出。相反,有些企业尽管用的设备不是很先进,但因为狠抓质量管控,员工敬业度又高,质量管理的成效反而要更高。”汪俊进一步举例道。
  一个重要提醒:现在就要为
  将来排除“数据断层”隐患
  孙巍强调:这次事件给广大企业提了一个醒:在选择一款办公软件之前,要首先明确有朝一日软件弃用时,会不会出现数据“断层”。这点很关键。
  什么是“数据断层”?
  孙巍做了一个通俗的解释:比如企业采用一款新软件,两三年后就不用了,但平台上的数据很可能就导不出来了,或数据导出后的格式和标签,不能在新应用中打开和浏览。而商家的“猫腻”就在这儿,它们不会永远给企业免费,它们深知平台上的数据对企业最有价值,所以企业就不敢轻易更换平台,只能付费继续使用下去,最终和平台形成一种“捆绑”关系。
  所以,对企业而言,选对一个平台至关重要。为什么微软这种古老软件一直没有退出市场?就是因为微软的各项应用都非常成熟。比如制作一个表格,很多时候需要和过去5年或10年的数据做关联,只需要微软系统中存储数据的格式相一致,数据就可以实现互通。
  另外,数据的核心,其实是“表格式管理“,所有的CRM软件和其他办公协同软件,最终都要形成Excel表格的形式。
  “更直白地说,表格格式中最底层的应用,就是和微软系统进行捆绑,况且很多电脑系统本身就是微软的,所有云端操作也都是在微软系统里“跑”的。这意味着,即便最后上“云”了,底层的很多数据格式,也依然是CSV文本格式……这些都是没毛病的,微软早已垄断市场,再搞出一个‘新表格’的可能性不大。”孙巍这样向《中外管理》阐释。
  责任编辑:李靖
其他文献
这些年,没有一个行业不在谈创新,没有一家公司不把创新视为重中之重的事情。中国的企业,似乎更对“颠覆”和“创新”有莫名的喜好,误以为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是“创新”出来的,最后折腾来折腾去,往往是换汤不换药,陷入“伪创新”的误区。  当前,对于中国企业的创新问题,任正非提出了已经进入了“无人区”的概念——即不再有模仿对象,谁都没有见过,面对未知一片茫然。  在“无人区”里,我们只能自主创新,面对的是基础性
期刊
2020年9月中下旬,应《中外管理》杂志的邀请,我前往山西,参加了第三届“中国造隐形冠军”长青峰会。在这个峰会上,国术科技很荣幸得到一个别具意义的奖项:“时代匠人”奖。  这是《中外管理》历时多月,经广泛调查和征集,然后再经13位国内外顶级的企业家、学者、投资机构、媒体等共同评定,最终选出20家企业入围的两大奖项之一。其中9家被评为“隐形冠军”,11家被评为“时代匠人”,国术科技就是这11家时代匠
期刊
拥有稳健坚实的实体经济,是我国具有长远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2020年10月26-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做出了重要部署:“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这是党中央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意义深远而重大。  作为中国全
期刊
在传统的需求侧“三驾马车”当中,中国消费已经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过去的5年,中国国内消费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已经从2016年初的33.2万亿增长到2019年的41.2万亿元人民币,且年均社会消费额增速高达9.4%。根据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社消市场的增长潜力,预计中国将在“十四五”期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  展望未来5年的中国消费领域,中央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
期刊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分领域阐述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其中“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正是其中的板块重点。  但,2020年这个承上启下之年,却着实让中国企业有点儿尴尬。  疫情再次抬头,出口贸易陷入“寒冬”;中美关系即使在美国有了“新总统”后依然不见明朗;“内循环”战略的正式提出……中
期刊
中国隐形冠军研究第一人、“中国造隐形冠军”评选评委邓地研究发现: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年龄中位数,是66岁。在他看来,隐形冠军不但能扛过危机,更能扛过诱惑。  而2020年的疫情,让大家看到了隐形冠军企业的抗压实力。这些“抗疫冠军”们对于疫情之下中小企业的启示在于:战略取向必须聚焦,专注、持续地做一件事,而不在于发展规模和速度。  而在研究全球隱形冠军企业后,同为“中国造隐形冠军”评选评委的香港创业创
期刊
哲理的故事:  美国作家丹·布朗擅长写反侦探小说,其中穿插了大量知识点。为了让自己的小说受到读者欢迎,写作前,布朗通常会花费很长时间收集素材和资料,然后对其进行整理,学习其中的专业知识。  小说《达·芬奇密码》起初叫做《秘密之秘》。当时,布朗的写作过程十分艰难,因为有些知识很专业,他无法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变成扑朔迷离的故事。写作不得不暂停下来,布朗开始怀疑自己的写作水平,自信心几乎降为零,他变得很
期刊
哲理的故事:    20年前,在法国戛纳某街头,新开了一家自助餐厅。这家自助餐厅一改法国饮食文化的精致优雅,以便捷实惠吸引了众多食客,生意异常火爆。  然而,一个月下来,餐厅不仅没有盈利,反而亏损严重。而究其原因,是顾客在用餐时的浪费严重。一个服务员敲开了店长办公室的门,他说“我们餐厅的主打是海鲜和甜品,尤其是三文鱼和羊排更是成了我们餐厅的代名词。这些,都是就餐客人的首选,也是成本最高的菜肴。所以
期刊
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经济格局确立,以及中国社会的整体消费升级,大健康产业必然成为重要的经济引擎。而在大健康产业生态中,有一个并不显山露水却体量不凡的领域 ——益生菌产业。  事实上,在这个正低调逼近千亿级规模的产业链中,一批触觉灵敏的企业抢先开始了布局,进而打造出独特的“护城河”。其中,基于在益生菌产业可观的产品集群,美大控股集团非常吸引外界的关注。  作为中国最早投身于益生菌产业的
期刊
哲理的故事: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写作初期,茨威格总是感到很迷惘。  那年,茨威格遇到雕塑家羅丹。面对大师,茨威格说出了自己的烦恼:“我对写作很不自信,就像一个人站在雕塑前,感觉自己也变成了雕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罗丹看着年轻人,想说什么,最终没说出口。分手时,罗丹说:“我邀请你明天来我的工作室参观,到时候我会教你一些创作方法。”  能够被罗丹邀请,茨威格非常感激,第二天早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