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人生理想

来源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dd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庄子的人生理想是超越世俗有限的世界,而建立逍遥无限的世界。这个逍遥无限的理想世界主要从万物齐一的生存理想、生死如一的生命理想和与天为一的人格理想这三个方面来建构。诚然,庄子的人生理想充满着虚幻与神秘,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个美好的乌托邦,但在它那种超越、虚幻与神秘的外衣下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理想;平等;超越;逍遥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0)01-027-03
  
  虽然《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对庄子的生平身世,文章风格,思想性格有明确的记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夫》《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①,然而后世对庄子的生平、思想、文章等分歧颇多,各依其据,众说不一,但他那瑰奇万状的哲学思想影响之深广却是毋庸置疑的。
  唐代“诗仙”李白就曾感叹庄子“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大鹏赋》)。这位伟大的哲学家逍遥自在的神“游”于他自己建造的理想世界,这个理想世界乍看似虚无缥缈,充满幻化色彩,然而仔细思考却不难发现这个理想世界也有着可以触及的现实意义。
  庄子的人生理想是超脱相对有限的世界,而达到逍遥无限的世界。这个逍遥无限的理想世界主要由万物齐一的生存理想、生死如一生命理想和与天为一的人格理想这三方面构成。
  
  一、万物齐一的生存理想
  
  庄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道”。“道者,万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渔夫》)。②“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可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宗师》)③“道通为一,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齐物论》)④……这些都说明“道”是宇宙的本源。在《庄子》一书中这种思想的体现比比皆是,正是在万物的本源是道这一基础上,庄子心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的生存理想,高唱着逍遥的赞歌,乘云气、御飞龙、骑日月畅游于宇宙万物之间。在庄子的这个世界里万物是平等的,没有差别。“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齐物论》)⑤“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无成与毀,复通為一。” (《齐物论》)⑥还有很著名的“庄周梦蝶”的故事,到底是庄周还是蝴蝶都已经没有了差别,“物化”了的万物是平等无差别的。在这个没有高下、大小、贵贱、美丑之分的理想的生存状态下庄子逍遥自在的遨游于世界各地,畅游在大江南北。这样的生存状态固然令人神往,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生存状态呢?庄子在《齐物论》中借南郭子綦之口说道:“今者吾丧我。”陈鼓应先生释其为:“摒弃我见。‘丧我’中的‘我’是指偏执的我,‘吾’指真我,由‘丧我’而到忘我,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齐物论》)⑦简单地说,要达到这种万物齐一的生存状态就要摒弃尘世中的自我,无欲无求。
  诚然,庄子这样的生存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具有一定的虚幻性,但在这种虚幻的外衣下,他的这个“吾丧我”的境界对于现实生活中那些急功近利,身心疲惫的人们来说,不失为一剂苦口良药。他们如能稍稍静一下,看看庄子的逍遥,想想庄子的“吾丧我”,他们的生活状况也许会大有改观。
  
  二、 生死如一的生命理想
  
  庄子认为宇宙万物是齐一的,人是自然万物的形式之一,自然与世间万物一样没有高下、贵贱、大小之分,所以人的生死也无疑是一样,齐一没有差别的。
  庄子说道:“生死,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大宗师》)⑧生死是自然规律,就如白天和黑夜一样平常。在《知北游》中也说道:“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生,散则为死。若生死为徒,吾又何患! ”“通天下一气也”。(《知北游》)⑨人的生死就是天下的一种气,没有差别。庄子最欣赏能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在《大宗师》中他就说:“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为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大宗师》)⑩在《齐物论》中又借瞿鹊子之口说出“忘年忘义,振与无竟,故寓诸无竟”。(《齐物论》)B11陈鼓应注释说:忘年忘义就是忘掉生死忘掉是非,然后遨游于无穷的境地,这样就能寄寓于无穷的境域。正是这种生死如一的生命理想,使得庄子的生活是超越世俗、逍遥自在的,所以他的好友老聃逝世了,他去吊念“三号而出”。他说人的生死是:“循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循天之刑。适来,夫子时,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悬解。”(《养生主》)B12所以子桑户死,未葬,而他的好友孟子反,子琴张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也是敲着锅碗瓢盆而歌之。
  庄子这种生死如一的生命理想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生与死作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些追求长生不老的古代帝王,希望青春永驻的达官显贵,最终也将湮没在生死大海之中。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生与死,人生才会过得有意义。
  
  三、与天为一的人格理想
  
  与天为一是庄子理想人格的追求。“理想人格是一种人生哲学中体现人生价值、完成人生目标的人物形象,是一种人生哲学理论宗旨的标志。”B13“天”在古代中国人的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总体来说这里的“天”主要有两种意义:一是自然之天,如“天池、天之苍苍、天之所为……”;二是指自然状态。庄子认为,天与人的关系是“形而精复,与天为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就是说自然的本性与人的行为不是对立相反,而应是和谐统一的,天与人是没有差别的,人只是天的一种形式、面貌而已。刻意的人为只会违背自然地规律,所以要去人为,复性归真,才是理想人格的境界追求。
  《庄子》中的理想人格名号有很多,如“真人”“圣人”“神人”“至人”“大人”“全人”“德人”……但是他们所追求的人格理想却是相同的——与天为一。《逍遥游》中“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B14东方美先生说:“一个人要真正的获得精神的自由,就必须‘无待’那么怎么样可以无待呢?就是从事这个生活的人自己要有一个使命,要在自己的生命宇宙里面,自己做精神的主宰”,而“庄子同一般的世俗英雄不同,他所谓的‘真人’‘至人’‘神人’并没有这种精神的优越感,也没有这种‘小我’的观点;就是说他没有划一道鸿沟,把自己和宇宙隔开来,把自己和一般人隔开来,这就是所谓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B15至人、神人、圣人并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与天为一。徐复观先生在《中国人性论史》中也说过:“去己,是让自己的精神从形骸中出来,而上升到自己与物相通之地。”《齐物论》中有“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齐物论》)B16圣人不走是非对错的路子,而是以天行事。王治心先生也说:“照之于天,即鉴之于自然而不为世人之是非所混。”B17《大宗师》中对“真人”的描述更为完整细致,“问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古之真人,其寐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气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大宗师》)B18这几段描述说明作为理想人格的“真人”既有生死如一的生命理想,也有顺应时命,顺天而游的生活态度,更有无欲无求的生存状态。这无疑就是庄子所追求的理想的人格。当然《庄子》中还有 “德人”“大人”“天人”“全人”等他们也与“真人”“神人”“至人”们一样具有相同的内在超越性的理想人格。
  庄子“与天为一”的理想人格,对现实生活也同样有指导意义。“与天为一”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于我们提倡的建立生态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之,庄子的人生理想虽然具有不可避免的虚幻色彩,但是他的社会现实意义更不容忽视,从这一角度来看,庄子的人生理想是非常独特的。
  
  注释:
  ①(汉)司马迁,韩兆琦评注.史记(评注本)[M]. 长沙:岳麓书社,2004.950.
  ②③④⑤⑥⑨⑩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99.824;181;61-62;59;61-62;559;188-189;
  ⑦⑧B11B12B14B15B16B17B18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07.33-35;209;106;124;20;24;67;69;199.
  B13崔大华.庄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49.
  
  参考文献:
  [1]崔大华.庄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陈鼓应注译.庄子今注今译(修订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3]杨国荣.庄子的思想世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2006.
  [4]王凯.逍遥游:庄子美学的现代阐释[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5]陈鼓应注译.庄子今注今译[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其他文献
夜,已经很深了,我毫无睡意,怅然地坐在沙发上。  墙上悬挂着新婚照,我和丈夫依偎着,是花开并蒂莲。  窗外月光如水,铺成河,一袭我的孤单。  习惯性地,我打开茶罐,将茶饮放入杯中,看着那玫瑰花蕾在沸水中慢慢变得饱满,渐渐舒展,我不能拒绝,那种清香扑鼻……  丈夫又上井了,临走前专门托人从兰州带回了这盒玫瑰茶饮。我对茶饮并不热衷,可这小小的紫罗兰花蕾却有一个让我一见钟情的名字———苦水玫瑰。  它的
期刊
回家  南走北浪,漂荡到老  连名字都换了好多个  还好,姓氏还是原来的那个  回家,村子不认识我  说出粗俗的小名  和我一样老了的村子  锤肩,拉手,拥拥抱抱  光腚时候的伙伴样  突然有后生喊:狗旦爷!  我猛然一惊,接着泪眼婆娑  智能  家中不算先进  却也有一些智能的物件  它们冷不丁会说一声话  让人一惊,还以为是小偷进了家  特别是到了晚上  深更半夜喊:老大,有电话  女的,声音
期刊
从石头上发现  从头开始  从原始的状态开始  我们以无比的自信  从石头上发现  自然之美  去掉一切名利和幻想  像追求真理一样  面对每一块石头  用自己的眼睛  用自己的大脑  用自己的脚和双手  用自己的汗珠和微笑  从石头上发现  自然之美  经过无数次与石头的密切接触  你会发现  自然之美  就像那春天的花儿  绽放在石头之上  多姿多彩  让人陶醉  有玉的冰清  有翠的光鲜  
期刊
百里桥山,  古柏竟青,  郁郁蔥葱。  看红日东升,  霞光缕缕;  浮云媲美,  妖娆峰峦。  杨柳随风,  紫华斗艳,  意与红莲比心丹。  犹可见,  好清凉风景,  仲夏暑消。  沮水泱泱缠绵,  伴轩辕初祖五千年。  喜矿山儿男,  煤海奉献;  初心永驻,  使命在肩!  追赶超越,  集思智慧,  创新发展笃信念。  最难忘,  答时代问卷,  辉煌立言。  责任编辑柳江子
期刊
摘 要:荣氏家族问题是近十年来学术界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围绕着这个问题史学界主要就荣氏企业的经营观点、文化特色、经营策略及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为荣氏家族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荣氏家族;企业文化;经营策略;综述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0)01-043-03    荣氏企业是中国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集团,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
期刊
读杨智华长篇小说《龙潭镇》,沿着文字的线索回到几十年前黄土高原里的村庄和矿山,遇见一群个性鲜明的人物。黄土高原的气息随着作者浑朴厚实却细致入微的文笔扑面而来。作者在写出了时代变迁过程中小说人物的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让读者感受到这个时代人的命运感。这是一部根植于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反映了人物面对人性之恶的惨淡和痛楚,也描写了惨淡和痛楚中人物对现实的抗争,对正义和善良的守护。读这部长篇小说,我看到平凡
期刊
广袤的毛乌素沙漠,我们来到了大苏里格。何以谓其大呢?因为这个气田管辖的面积基本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一样大,其也是中国陆上目前最大的整装气田。  这里千年前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人民靠放牧为生,著名的成吉思汗陵就坐落在鄂尔多斯。这里的地下还有宝藏,有储量可观的煤炭资源,有稀土,有储量高达5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  扬眉吐“氣”的苏里格,一个让无数石油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这里自然环境极其恶劣,这里有着气田开
期刊
张鍊,字伯纯,号太乙、双溪渔人。陕西武功县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湖广按察司佥事。他是明代以康海、王九思为核心的北曲作家群体中重要的一员。著有《经济录》《太乙诗集》及散曲集《双溪乐府》。前两种于清乾隆时被陕西巡抚毕沅作为“违碍书籍” 查缴禁毁①,今已难以寻获。后一种散曲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对其评价甚高,曾题曰:“大雅元音郁昼霾,遗编净扫劫尘开。何年残月晓风里,带得琵琶铁板来。风语华言百不闻,□然
期刊
摘 要:汪伪政权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植下建立以来,对其统治下的沦陷区人民实行残暴统治,以南京市区为代表的各沦陷区民众面对压迫与奴役,纷纷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反抗,使得汪伪政权的统治遭遇困难,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汪伪沦陷区;南京;民众自发斗争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0)01-050-03    1940年3月30日,汪伪政权以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期刊
长篇小说《遗园》写的是发生在北塔大学的几段爱情故事,小说里的爱情故事大都错位发生,有误解,有无奈,也有投桃报李式的报答,但是却没有完美的爱情,爱情中总是掺杂着一些其他元素,让爱情遗憾、痛苦和无奈。同时写了北塔大学两代文化学人为了保护传统文化的阵地怡园所付出的努力。文学院几代学人赖以研修、传承传统文化的先秦教研室———怡园,在教育官僚的野蛮指挥下轰然倒下,这所大学最后的一个传统文化阵地、文化学人的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