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知识是从实践中不断抽象出来的。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实物演示、实际操作及语言描述等形式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学生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理解知识,并能用以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合乎逻辑的推理。就是说,数学教学中既要重视直观教学,又应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1
一、要加强直观教学
凡能使学生对事物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手段都叫直观,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及语言直观等。直观教学把形、声、光结合起来,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能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兴趣,加强教学效果。直观教学使学生视听器官并用,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人作过测试,单靠视觉,三天后感知材料的保持率为27%,单凭听觉,则只有16%;而若视听并用,竟然可高达66%以上。
直观教学的形式有多种,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也有很多。但直观并非目的,而是教学手段,不可盲目滥用。使用直观手段时要注意:
(一)要用得恰当。运用什么直观手段,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定。
(二)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生动的讲解,形象地描述,能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形成表象,起着直观作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还要正确表述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探求知识。
(三)要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指导学生操作学具,让他们手脑并用,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能加深学生对操作对象的印象,获得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并从中悟出道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所以在学生动手之前教师应予以具体指导,说明操作要领,教给操作方法。
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一)教学中,既要重视直观,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充分感知事物和现象,又要及时引导学生以感知材料为基础,能动地进行抽象思维,逐步实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二)要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在直观感知到抽象概括的转化过程中,表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对此,我们应予以重视。再以“凑十法”法则教学为例,在学生摆弄操作之后,要让学生想一想操作的过程,即在脑中再现感知的痕迹,建立如何加的表象,然后进行抽象概括就比较顺利。建立表象对形成几何概念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学生直观感知后,应及时撤掉感知实物与模型,让学生想想说说,回忆几何形体的形象,并由教师给出相应的几何图形,接着再去分析概括图形的本质特征。这对建立空间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好处。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清晰的表象,而后再及时地抽象概括,这符合小学生的思维规律,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在此,笔者仅以几个例子对动手操作的作用作几点肤浅的说明:
1、有利于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字形象化。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数字的认识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对简单的加法或减法也不能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已经具备的数数的能力,运用数小棒(或其它物品)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中年级进行分数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折纸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如讲3/4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把一张方形纸对折两次,然后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这样做不仅简单、方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自然数、加法、减法、分数等的意义,而且还能避免因死记硬背而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的弊端。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空间观念是指几何形体在人脑中的视觉表象,它是学习几何的一种必需的思维和能力。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很弱的,我们要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其中主要的一个渠道就是让学生亲身感受各种几何形体的特征,在大脑中形成各种表象。如在教学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各种图形的模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感受它们的特征比教师口若悬河地讲要好得多,能够在大脑中形成较深的印象,最终形成表象,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如在教学长度、面积、体积单位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画一画、剪一剪、做一做各种单位的纸或纸盒,亲身感受它们的大小。在动手操作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其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也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3、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机,有了兴趣,学习地效率会有明显地提高。在数学课堂中设计动手操作的内容,也迎合了小学生爱玩的特点。譬如,在教学圆周率时,让学生测量一下自己制作的圆的周长和直径分别是多少,再算一算它们的比值是多少。经过教师引导,学生不仅理解了圆周率的意义,记住了圆周率的近似值,还能了解到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故事。这样,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自然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4、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长期的动手操作在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对学生动手操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生自己也有求美心和表现欲,也会要求自己认真地完成每项操作。这样经过长期地操作和训练,就逐步养成了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数学课堂中的动手操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在一些农村学校中却出现了教师、家长包办代劳或因制作不精美而取消动手操作的现象,实在不应该。在数学课堂中设计动手操作的内容,是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在活动中学习”的教学理念的,也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而且任何一种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有其实施者的目的。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直观教学,就是为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服务,也是将形象直观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学刊[J].
[2]数学学习与研究[J].
关键词:小学数学;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1
一、要加强直观教学
凡能使学生对事物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手段都叫直观,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及语言直观等。直观教学把形、声、光结合起来,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能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兴趣,加强教学效果。直观教学使学生视听器官并用,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人作过测试,单靠视觉,三天后感知材料的保持率为27%,单凭听觉,则只有16%;而若视听并用,竟然可高达66%以上。
直观教学的形式有多种,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也有很多。但直观并非目的,而是教学手段,不可盲目滥用。使用直观手段时要注意:
(一)要用得恰当。运用什么直观手段,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定。
(二)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生动的讲解,形象地描述,能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形成表象,起着直观作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还要正确表述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探求知识。
(三)要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指导学生操作学具,让他们手脑并用,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能加深学生对操作对象的印象,获得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并从中悟出道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所以在学生动手之前教师应予以具体指导,说明操作要领,教给操作方法。
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一)教学中,既要重视直观,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充分感知事物和现象,又要及时引导学生以感知材料为基础,能动地进行抽象思维,逐步实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二)要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在直观感知到抽象概括的转化过程中,表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对此,我们应予以重视。再以“凑十法”法则教学为例,在学生摆弄操作之后,要让学生想一想操作的过程,即在脑中再现感知的痕迹,建立如何加的表象,然后进行抽象概括就比较顺利。建立表象对形成几何概念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学生直观感知后,应及时撤掉感知实物与模型,让学生想想说说,回忆几何形体的形象,并由教师给出相应的几何图形,接着再去分析概括图形的本质特征。这对建立空间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好处。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清晰的表象,而后再及时地抽象概括,这符合小学生的思维规律,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在此,笔者仅以几个例子对动手操作的作用作几点肤浅的说明:
1、有利于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字形象化。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数字的认识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对简单的加法或减法也不能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已经具备的数数的能力,运用数小棒(或其它物品)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中年级进行分数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折纸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如讲3/4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把一张方形纸对折两次,然后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这样做不仅简单、方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自然数、加法、减法、分数等的意义,而且还能避免因死记硬背而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的弊端。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空间观念是指几何形体在人脑中的视觉表象,它是学习几何的一种必需的思维和能力。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很弱的,我们要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其中主要的一个渠道就是让学生亲身感受各种几何形体的特征,在大脑中形成各种表象。如在教学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各种图形的模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感受它们的特征比教师口若悬河地讲要好得多,能够在大脑中形成较深的印象,最终形成表象,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如在教学长度、面积、体积单位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画一画、剪一剪、做一做各种单位的纸或纸盒,亲身感受它们的大小。在动手操作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其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也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3、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机,有了兴趣,学习地效率会有明显地提高。在数学课堂中设计动手操作的内容,也迎合了小学生爱玩的特点。譬如,在教学圆周率时,让学生测量一下自己制作的圆的周长和直径分别是多少,再算一算它们的比值是多少。经过教师引导,学生不仅理解了圆周率的意义,记住了圆周率的近似值,还能了解到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故事。这样,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自然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4、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长期的动手操作在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对学生动手操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生自己也有求美心和表现欲,也会要求自己认真地完成每项操作。这样经过长期地操作和训练,就逐步养成了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数学课堂中的动手操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在一些农村学校中却出现了教师、家长包办代劳或因制作不精美而取消动手操作的现象,实在不应该。在数学课堂中设计动手操作的内容,是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在活动中学习”的教学理念的,也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而且任何一种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有其实施者的目的。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直观教学,就是为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服务,也是将形象直观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学刊[J].
[2]数学学习与研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