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要互讓提高港珠澳大橋效益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w_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矚目的港珠澳大橋通車已經2年多了,但是令人揪心的是,至今車流量極少,或許已到了全國各種橋樑中流量最低的層次。
   雖然,當下是因為疫情所困,粵港未能正常通關。但是,即使在疫情和香港發生“黑暴”之前,車流量也未及設計預計最低車流的一半,而所收過橋費更遠遠不夠支付大橋營運護理的開支,更談不上還本。
   為什麼,這是大橋的結構性問題“單Y陷阱”。而粵港也各有利益考慮,未能合力跳出“單Y陷阱”。
   故此,筆者呼籲,疫情將止,通關必行。粵港澳三地必須未雨綢繆,互諒互讓,救活這條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
   根據港珠大橋通車數據,在通車最旺的第一年,大橋總車流量達約144萬,即平均每日4,115架次。然而,當初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指大橋通車初期,車流量估計為每日9,200至14,000架次。換言之,連當年的最低估算亦一半未及。至於2019年之後受“黑暴”和疫情影響,實際過橋車輛寥寥可數。
   而根據廣東省檔案資料披露,大橋一年的總營運成本,高達約22億元人民幣,但是因為大橋車流不足,最高時的過橋費收益也少於3億元,遠遠未能支付營運成本。
   不過,這不是否定大橋的功用,相反,只是令人著急如何才能更好更快發揮大橋的戰略意義。翻開地圖一看便知,粵港澳大橋不但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命脈,更是南中國沿海交通大動脈的一個關鍵性樞紐。大橋通車後不但是珠海、澳門到香港的時間大大縮短,使得大灣區進入一小時經濟生活圈;而且,從江浙、福建、粵東到粵西、廣西、直至雲南的沿海、沿邊高速公路完全打通。筆者相信,這一條橋在中國未來一百年的發展進程中將留下濃墨重彩。
   不過,由於當初大橋採取單Y模式,在橋的西岸照顧到珠海和澳門都有落橋位,而東岸只有香港接駁,深圳則沒有落橋位,結果形成“單Y陷阱”,即內地車輛來往兩岸需要進出香港兩次通關,過往的內地車輛還要受香港對內地車輛的配額限制。因此,大大影響珠江兩岸內地車輛使用大橋通行的意欲。
   其實,大橋最早由港商胡應湘提出,大橋也是“雙Y”設計,即在珠江西岸,分別有珠海和澳門兩個落橋位;在珠江東岸,則也有香港和深圳兩個落橋位。也就是說,從西岸的珠海和澳門來往深圳,不必像現在那樣先進入香港然後出關到深圳。但是,香港擁有最多碼頭業務的李氏富商出於自身私利,力主“單Y”,而最後有關方面也遷就了香港,瓤下今日“單Y陷阱”的苦果。
   而深圳方面,一怒之下,自行另搞了“深中通道”,從深圳過江直接到中山,形成另一條珠江口的過江橋隧。有專家指出,“深中通道”通車後,港珠澳大橋更是“人煙稀少車馬疏”。不過,筆者認為,從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看,珠江口再多一兩條過江通道也未必滿足未來發展需求,例如虎門大橋滿負荷再建二橋也迅速滿負荷。
   現在問題是要去除港珠澳大橋的人設桎梏。當下,最諷刺的是,“單Y”設計原本最利香港,但是香港真正能夠上橋的車輛數量有限,因為過橋車輛需有粵港兩地過境牌照,現在,香港領有兩地牌能走大橋貨車不超過7000輛,領有兩地牌的私家車約有2.8萬輛,而香港的私家車現有60萬輛,也就是多數香港車輛也不能上橋。筆者沒有粵港兩地車牌,自然是沒有希望駕車過橋到珠海到粵省各地,可就是想駕車上橋兜風也不行,50多公里的大橋,假日駕車在橋上打個轉,領略一下珠江口風光,本是何等愜意之事。且,也為大橋貢獻一點過橋費,可是官僚習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難道這般小事也要港澳辦拍板?
   其實,歐盟一體化,他們國與國車輛通行都極為方便。難道大灣區通行,還要比人家嚴格?近期廣東方面開明了,不要求對等,可單方面讓“港車北上”。其實,香港才60萬私家車,完全放開一天也不會有20萬流量入粵,在廣東車輛大海裏不過增添幾滴水,而且會給廣東帶來收益。筆者相信,這也正是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新標誌。香港的私家車進入內地越來越便捷,即使未完全享有“國民待遇”,也至少應該像歐洲申根各國那樣方便。
   另一方面,香港方面也應該彌補造成“單Y陷阱”的失誤,也應該動腦筋在現有條件下,方便內地車輛使用大橋過江。第一,就是在過關檢驗上給予方便及快捷,儘快使用電子技術。第二,設法“免檢”,就是利用新通車的“赤鱲角連接屯門高速公路”直通深圳的道路上,特地辟出一條全封閉的通路,方便來往深圳和珠海的內地車輛上下橋以後在港區內行駛也不必入關和再出關。當然,這樣香港要增添麻煩了,但是與其讓好端端的港珠澳大橋成為“大白象”,虧損嚴重,這點麻煩又算得了什麼?
   不然,就只好等到“50年”期滿,香港與內地完全一體,才去挽救港珠澳大橋了。
   還好,大橋的設計壽命是120年。
其他文献
黃河出河套後,沿呂梁山脈自北而南,觸及秦嶺後又折向東流,在中國版圖上畫出了“幾字形”的最後一個大彎。在母親河這個溫柔遼闊的臂彎裡,“躺”著一塊面積達6000多平方公里、土壤肥沃、雨量充足的河谷盆地——運城盆地。   這裡古稱“河東”。正是在這塊天造地設的人類宜居之地,中華先民披荊斬棘,胼手胝足,孕育出中國最早的農耕文明。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蚩尤,堯、舜、禹,都相繼活躍於河東大地。   山西運
期刊
2021年5月22日下午一時零七分,91歲的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長沙湘雅醫院的病床上閉上了那雙滿眼春色與金黃色交織的眼睛,安詳地離開了我們……   山河悲泣,國人震動!袁隆平爺爺去世的消息成為當日微信中、視頻裏、報紙上等各類媒體絕對的頭條。一時間長沙的湘雅醫院外、中國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辦公地、護送袁隆平離開醫院行進途中的街道上、明陽山殯儀館內外,自發探望、悼念、追思袁隆平的人群匯流成
期刊
紐約餐廳佈置“泡泡屋”供顧客用餐  當地時間10月13日,紐約曼哈頓一家法式餐廳在戶外佈置“泡泡屋”以供顧客用餐,同時達到阻斷病毒傳播和避風保暖效果。  長城秋色展畫卷 霜葉紅於二月花   10月24日,遊人在八達嶺長城遊覽。深秋時節,北京八達嶺長城紅葉進入最佳觀賞期,紅葉映長城美如畫卷。  蘋果豐收富農家   10月15日,果農在河北省遷安市楊各莊鎮東新莊村的果園內採摘蘋果。近年來,遷安市大力發
期刊
2021年7月1日,擁有9191萬多黨員的世界最大政黨——中國共產黨將迎來建黨100周年紀念日。   近個時期來,澳門社會各界開始組織各種紀念活動,圍繞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歷經艱苦卓絕的偉大革命,以奮勇向前的精神和毅力引導中華民族走向成功的百年奮鬥史,並從中探尋中國共產黨與澳門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關係,這樣的活動在目前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下,在“一國兩制”下的澳門舉辦有必要,且有特殊意義。   有
期刊
編者按:楊允中教授已是88歲高齡的澳門知名學者。1950年,年僅16歲的楊允中便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軍委直屬大連一所軍幹校俄語專業學習,後又陸續完成研究生、博士生等課程學習,先後進入澳門大學和澳門理工學院任專職教授。他用自己畢生的經歷關注祖國及港澳的回歸與發展,參與全國人大常委會主持澳門基本法的起草諮詢工作,也是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等諸多高校的兼職教授。   來
期刊
日本是個尚武的社會。尚武的社會也有學者,武士學者,一手拿刀一手拿筆的學者。此種獨特的學者,為自己的國家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學術史,獨特的文化史,獨特的歷史。   差不多是中國的南北朝時期,漢字傳入,日本才開始萌芽自己的文明。到隋唐時,中國的儒學、佛教和其他文化成分開始傳入日本,加上其民間的一些土著信仰(天照大神是其中之一),形成了日本文化的雛形。奈良、平安時代的日本知識份子,有點類似於今天中國的知識份
期刊
澳門在博彩旅遊市場開放後,入境遊客量節節上升,各行各業的客源源源不絕,可以講是不愁無生意做,為此有一些壟斷性行業更長做長有,更不用發大力氣去投入開拓,以至澳門在一些的客源上都比較單一、服務更是一個樣,創新競爭力不大,難以保持健康化發展。直至全球新冠疫情的爆發,澳門入境旅客量大減,澳門產業單一的危機完全顯現無遺,尤其是在旅遊業上,本澳的一些客運行業生意一落千丈。近日,有海上客運公司更開始進行裁員,這
期刊
新冠疫情仍在持續,影響澳門的經濟、就業,至今已超過一年多時間,不少婦女作為家庭的主要照顧者,需要同時兼顧家庭與工作壓力;部份女性更是在疫情下被迫放無薪假或受到解僱等。疫情下女性同時面對工作和家庭的壓力指數又增加了,不論在健康还是财务层面,疫情下的她们,常常比男性承受更大压力。長此下去,女性能否承受得住如此重任和壓力?會否出現問題?這一現象值得社會關注和關愛。   今年3月,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公佈了“
期刊
港珠澳大橋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長55公里,設計使用壽命120年,能夠抵抗8度地震、16級颱風。總投資約1200億元人民幣。大橋於2003年8月啟動前期工作,2009年12月開工建設,籌備和建設前後歷時達十五年,於2018年10月開通營運。現為全世界最長的沉管隧道以及世界跨海距離最長的橋隧組合公路。   大橋主體工程由粵、港、澳三方政府共同組建的港珠澳大橋
期刊
大摩發表研究報告指,預期今年澳門賭收跌幅由75%進一步擴大至80%,因九月及十月表現較差;對二一至二二年賭收預測則維持不變,分別為2,130億元及2,790億元(澳門元,下同),回到一九年賭收的73%及95%。   大摩研究報告指,澳門第三季賭收按季升51%,其中中場增速較貴賓廳快,但預期整體行業息稅折舊前虧損(LBITDA)維持在8.2億美元高水準,復甦亦較預期慢,但估值為一九年EV/EBIT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