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新课程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的努力。但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数学成绩的大面积提高。本文拟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以引起同行们的重视。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强、学习成绩分化严重的学科,从小学进入初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就开始对数学产生了害怕的心理,随之产生了厌学弃学心理。要克服这种心理,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和现实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是活的知识,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知识学习的价值”。《数学课程标准》也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作了精辟的描述:现在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数学化的结果。《数学课程标准》还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真正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由此可以看出数学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在联系,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恰当地组织教学,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那么,初中数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多关心多爱护学生,融洽师生感情,培养学生喜欢学习的兴趣
数学教学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需要有一个和谐、融洽、愉快的环境。课堂上教师的和睦可亲、兄长般的循循善导,让学生感到学习就如浴春风般的漫步,课堂下教师的热情关心与真诚的帮助,让学生感到老师就如家庭父母,这种亲近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达到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为此,我一直注重培养师生情感,做到真诚关心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从不讽刺挖苦学生,那怕是双差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学生对我所教的数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逐渐从刚开始接手阶段的怕学、厌学转为现阶段的愿学、会学,班上的整体成绩很快从后进变为先进。
二、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充满自信,培养学生乐于学的兴趣
“会当激水三千里”,可以看出一代伟人是何等的自信。一个人去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自信心起决定性的作用,充满自信相当于完成了任务的一半,因为自信是维持学生学习兴趣持久存在的内在动力。双差生的出现,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内心充满了自卑。这时,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他们找回自信,通过一些典型例子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谈心时要多鼓励,多表扬,少埋怨,少批评,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在教学时因材施教,布置任务时扬长避短、有的放矢,不适时机地给予鼓励,给予表现的机会,努力形成积极的成功体验及情感的积累,从而增强学生个体的自信心和进取心,逐渐改变他们上数学课的害怕心理,做到从“怕上数学课”转变为“爱上数学课”。
三、不断深化课改,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适时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轻松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教学必然会事半功倍。初中学生普遍存在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恰当穿插有关生动的数学趣题、典故、谜语等,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如:在讲“相似图形”内容时,课前我有意给某位同学(小红)照了张相(并晒了三张不同尺寸的相片)。一开始我拿出一张2寸的相片给同学们看,问相片上是谁。同学们马上齐声回答:“小红。”接着再拿出一张4寸相片提问,同学们照样回答:“小红。”再拿一张6寸相片,这时同学们笑哈哈地回答:“谁不知!”拿出第二组挂图,某个城市的风景图(2张),只是尺寸不同,让学生观察。我开始提问:从这组挂图中你们发现什么异同?看谁发现的问题最多。同学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抢答,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我有意从相同处设问,相同的是相片上的人都是小红,即样子相同,不同的是它们的大小不同,那么这样的三张图形有何关系呢?在学生的抢答中,我巧妙地讲解了“相似图形”。在讲“不同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的知识点时,我插讲了“三点定锅盖”的故事:一个木匠不用圆规,只用一铅笔和角尺在木板周围不同处定了三点,一下子就把那圆形锅盖做出来了。让学生思考:这位木匠有哪些经验?最宝贵的一点是什么?从数学上用什么理论来说明?这样学生就觉得木匠都能解决的问题应该容易吧!所以就刨根问底地去寻找答案,学生的兴趣也就被激发了,我也轻松地完成了“三点确定一个圆”的教学任务。
四、针对现代学生喜欢上网的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家庭电脑的应用相当普及,网上操作在农村已不是什么难事。为此,我根据实际需要,亲自动手制作了许多直观教具,结合幻灯、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手段,让许多抽象的代数、几何问题变得具体、形象,变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行程问题”中“相遇”的问题时,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两列车从不同地点同时相向而行,并提示看清两列车的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最后让他们填表、找关系、列方程,很快就解决了问题。
五、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是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双边活动,短短一节课的45分钟里,凝聚了教师的智慧和心血,体现了知识的传承性和实用性。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学生逐步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在课外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数的组合就能解决篮球赛的比赛场数问题,学习了黄金分割法就能解决家里的建房问题。
总之,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学好这门功课重中之重的主要因素,是学习的重要内在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关心、爱护学生,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方调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创设课堂情境,动员学生动手参与,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实践,用活多媒体等手段,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教学,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强、学习成绩分化严重的学科,从小学进入初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就开始对数学产生了害怕的心理,随之产生了厌学弃学心理。要克服这种心理,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和现实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是活的知识,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知识学习的价值”。《数学课程标准》也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作了精辟的描述:现在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数学化的结果。《数学课程标准》还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真正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由此可以看出数学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在联系,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恰当地组织教学,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那么,初中数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多关心多爱护学生,融洽师生感情,培养学生喜欢学习的兴趣
数学教学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需要有一个和谐、融洽、愉快的环境。课堂上教师的和睦可亲、兄长般的循循善导,让学生感到学习就如浴春风般的漫步,课堂下教师的热情关心与真诚的帮助,让学生感到老师就如家庭父母,这种亲近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达到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为此,我一直注重培养师生情感,做到真诚关心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从不讽刺挖苦学生,那怕是双差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学生对我所教的数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逐渐从刚开始接手阶段的怕学、厌学转为现阶段的愿学、会学,班上的整体成绩很快从后进变为先进。
二、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充满自信,培养学生乐于学的兴趣
“会当激水三千里”,可以看出一代伟人是何等的自信。一个人去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自信心起决定性的作用,充满自信相当于完成了任务的一半,因为自信是维持学生学习兴趣持久存在的内在动力。双差生的出现,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内心充满了自卑。这时,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他们找回自信,通过一些典型例子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谈心时要多鼓励,多表扬,少埋怨,少批评,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在教学时因材施教,布置任务时扬长避短、有的放矢,不适时机地给予鼓励,给予表现的机会,努力形成积极的成功体验及情感的积累,从而增强学生个体的自信心和进取心,逐渐改变他们上数学课的害怕心理,做到从“怕上数学课”转变为“爱上数学课”。
三、不断深化课改,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适时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轻松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教学必然会事半功倍。初中学生普遍存在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恰当穿插有关生动的数学趣题、典故、谜语等,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如:在讲“相似图形”内容时,课前我有意给某位同学(小红)照了张相(并晒了三张不同尺寸的相片)。一开始我拿出一张2寸的相片给同学们看,问相片上是谁。同学们马上齐声回答:“小红。”接着再拿出一张4寸相片提问,同学们照样回答:“小红。”再拿一张6寸相片,这时同学们笑哈哈地回答:“谁不知!”拿出第二组挂图,某个城市的风景图(2张),只是尺寸不同,让学生观察。我开始提问:从这组挂图中你们发现什么异同?看谁发现的问题最多。同学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抢答,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我有意从相同处设问,相同的是相片上的人都是小红,即样子相同,不同的是它们的大小不同,那么这样的三张图形有何关系呢?在学生的抢答中,我巧妙地讲解了“相似图形”。在讲“不同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的知识点时,我插讲了“三点定锅盖”的故事:一个木匠不用圆规,只用一铅笔和角尺在木板周围不同处定了三点,一下子就把那圆形锅盖做出来了。让学生思考:这位木匠有哪些经验?最宝贵的一点是什么?从数学上用什么理论来说明?这样学生就觉得木匠都能解决的问题应该容易吧!所以就刨根问底地去寻找答案,学生的兴趣也就被激发了,我也轻松地完成了“三点确定一个圆”的教学任务。
四、针对现代学生喜欢上网的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家庭电脑的应用相当普及,网上操作在农村已不是什么难事。为此,我根据实际需要,亲自动手制作了许多直观教具,结合幻灯、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手段,让许多抽象的代数、几何问题变得具体、形象,变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行程问题”中“相遇”的问题时,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两列车从不同地点同时相向而行,并提示看清两列车的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最后让他们填表、找关系、列方程,很快就解决了问题。
五、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是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双边活动,短短一节课的45分钟里,凝聚了教师的智慧和心血,体现了知识的传承性和实用性。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学生逐步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在课外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数的组合就能解决篮球赛的比赛场数问题,学习了黄金分割法就能解决家里的建房问题。
总之,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学好这门功课重中之重的主要因素,是学习的重要内在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关心、爱护学生,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方调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创设课堂情境,动员学生动手参与,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实践,用活多媒体等手段,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教学,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