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语文教学中的“无痕”意识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l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现今的课堂丰富多彩,但实效性却不足。我们提倡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无痕”意识的探索。无痕教学把自己的教育意图潜藏起来,“不露痕迹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我们应注重课堂设计的流畅、注重课堂中的契机和和谐师生关系的处理,养成课堂教学中的无痕意识。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无痕 意识 培养
  
   记得一位名师说过,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完美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式的,其间没有任何的阻隔,没有任何的块状感,它给人的感觉是高山流水,一泻千里,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语文教学过程的流畅,讲究的是能否从整体出发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课堂一师生如话家常,如览胜景,一切都应在自然中曲径通幽。
  一、跳出传统的框子,设计流畅的课堂流程
  课堂的预设要符合学生的审美规律,整个过程不要让学生有突兀之感。要跳出传统语文教学流程设计的框子,不要无论什么文章一概从头到尾,细细给学生梳理,每次都是先读课文再分段讲解。要根据学生情况,或大胆取舍,或切换段落,或从课外补充……在课文基础上设计简明流畅的教学流程,使学生能主动、充分、自由而有创意地学习。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一般来说,一堂课可以分为感受美、品味美、释放美三个部分。
  (一)感受美。在课堂上要积极启发学生进行审美想像,把学生引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才能真切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事物,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从而深刻地体味文章的内涵。可用音乐导入、配乐朗诵等形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美。文章美在语言、美在结构、美在感人的材料、美在人物的一言一行。要让学生快速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跟教材的距离缩短。
  (二)品味美。所谓品味美,就是引导学生对文章亮点进行咀嚼品味。比如品味语言之美,教学时可透过课文优美语言的本身,抓住重点词句、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等启发学生揣摩,捕捉文本中美的细节,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究竟有那些妙处。
  (三)释放美。学生在体会了文章的感情,占有了一定的语言材料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已转化成了内部语言,此时,适时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他们去感悟生活,这种内部语言就会喷涌而出,这就是释放美。如,我在教学.《散步》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生活,模仿本文的写作特点,说出一个一家人互相关爱的细节。有说“妈妈帮我晒被子”,有说“妈妈送我上车时,总要跟在车后面跑几步”,有说“我帮妈妈梳头发”等等。这样,学生在释放他内心美同时,不仅训练了说的能力,还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二、抓住课堂中的契机,做到过渡不落痕迹
  教师在如今的开放性的问题下很难驾驭课堂,究其原因,是由于没有能抓住学生回答问题中的契机,将学生的理解进一步引向深入。如我在教学《都市精灵》时,先是让学生找出表现作者对动物喜爱之情的句子,在引导学生品析句子的时,抓住句子中的一些细微的词语如“竟”“居然”“可怜”等,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分析作者的委婉批判的感情,从而引出作者写北京是为了表明对北京环境现状的忧虑这一教学环节。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课堂在如话家常中渐入佳境
  每每听教学大师们上课,总感觉一种别样的亲切,恰当的手势,优雅的姿态,亲切的神情,流露出一种自然之美,让人心旷神怡,自觉地投入到他(她)的课堂当中。哪怕是借班上课,那些名师们总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师生间的情感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师生关系的和谐可以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氛围。一个好的教师,一定是善于把情感因素引入学习之中,不断激发、维持、强化和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西德一位心理学教授在纽伦堡大学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来研究情绪与成绩的函变关系,他得出的结论是:情绪高涨,轻松愉快的比情绪低落、忧郁愤懑的积分要高20%左右。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学生才会自尊、自重,学生的情感需要才能得到满足,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微笑着走进课堂,以满腔热忱来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做到情绪饱满,态度端庄、语言亲切,富有激情,并借助眼神、表情、姿势来辅助说话,让学生感到听你的课是一种精神享受。此外运用表扬、激励、肯定、鼓动等手段可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和愉快的,心情,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总之,无痕教学虽然“无痕”,却有声有色;虽然“无痕”,却有滋有味;虽然“无痕”,却如诗如乐。“无痕”之雪,无声中却有歌,无形中却有画,这就是哲理人生。“无痕”无巅,追求有径。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提倡的“无痕教育”,可谓异曲同工。苏霍姆斯基认为,学生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变量”,而不是传统意义上“依赖的变量”。他们不只受教于人,而是自己有能力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真正的知识也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旷这种把自己的教育意图潜藏起来,“不露痕迹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其他文献
当前,网络已十分普遍,网络给学生获取知识、扩大交流,呈现一个美丽而精彩世界,提供了十分便捷的途径。但是,也应当看到网络给青少年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有的青少年上网成瘾。他们上网不是借助网络查找资料,而是天天沉迷在网络中玩游戏,不干正事。甚至利用网络传播不健康信息。发布不良信息,最终走向犯罪。  1996年平凉两名初中学生,通过网络认识固原市的两名“网友”,经过网上沟通,隐瞒家人,到平凉一起上网,经过
期刊
2011年全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年壮年文盲(简称“两基”要接受国家的检查验收和评估认定,这是全省2011年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和中心工作)。全省“两基”迎国检的内容要求和指标体系涉及义务教育乃至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和扫盲工作的各方面工作,评估验收的内容和指标体系要点将近100项左右(约96项多)。在百项指标和评估要点其核心指标是人(即普及程度的学生人数、教师数)、财(即教育经费
期刊
为了寻找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效结合点,正确把握信在信息发达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把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呢?下面笔者就谈谈本人的拙见。  首先要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多媒体对教学的积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信息技术融合到数学学科的教与学中,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2、借助网络资源和各类信息资源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实现个性
期刊
根据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和农村学生的信息素质特点,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应该重点抓好一下几个方面:  一、灵活运用教材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前者以书为主,后者以人为主、关注人的发展,强调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教师必须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
期刊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改变于以往一支笔,—本书,一张嘴的呆板教学形式,使课堂教学出现厂别开生面、精彩纷呈。的全新呈现,但是每每看到有些教师为了上一常公开课,而将多媒体当做了哗众取宠的道具时,义使我感到疑惑、痛心与无奈。怎样才能发挥多媒体应有的效果呢?我想应该从文本出发、教学效果出发,恰当的使用,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案例一:  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们可利用电脑制作这样一段画面:A:
期刊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中,服务区域范围广,学生大多来自山区和川坪区,在校生700多人,寄宿生占63%。越来越庞大寄宿生队伍给学校内部管理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学校如何加强宿舍管理,才能给学生营造一个安全、舒适、有文化内涵的住宿环境?  一、健全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首先,学校根据寄宿生来自农村的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生活指导教师职责》、《查房记录制度》、《寝室纪律及卫生评分细则》、《寄宿生就
期刊
班级读书会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文学阅读活动,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有限,所以教师应该把握好自己在读书会中的定位,在整个活动中担任好组织者与引导者。  教师应该是班级读书会的组织者。  1.时间组织者。学生要有充分的阅读时间,否则读书会的活动不能落到实处。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一周虽有十几节的语文课,要保证大量的教学任务的完成,看上去时间远远不够,哪还有什么时间再去开展读书会呢?这就需要教
期刊
中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是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中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
期刊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唤起学生的内心感悟,启迪学生的灵性,有效地促进学生兴趣、习惯、审美观、个性心理品质等向健康和谐的高层次发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广阔的语文世界。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目前的语文教育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现象。语文课堂的肢解性讲析使文章丧
期刊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更加明确,对教育工作者实施的教育活动更加具体,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期以来,站在全面落实高中教育先进理论和思想的最前沿,就如何真正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强化社会实践活动对品德教育的影响功能  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过程之外,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丰富知识、培养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