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當專家學者發出後危機時代貿易保護主義可能抬頭的警示並且國際社會為此風聲鶴唳時,發生在全球最大的發達經濟體美國與最大的發展中經濟體中國之間的衝突越演越烈。
向中國“亮劍”
今年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上任以來第三份國情諮文中毫不遮掩地五次提及中國,並將美國經濟萎靡不振的原因歸咎於中國。一個月之後,根據奧巴馬在國情諮文中的政策安排,美國啓動了跨部門的貿易稽查中心(ITEC)。按照奧巴馬的說法,這一由包括50多名律師、研究人員和相關政府部門官員組成的強勢執法機構就是“動用聯邦政府的所有資源來調查並打擊包括像中國這樣進行不公平貿易活動的國家”。而就在ITEC成立的同時,白宮發佈的《美國基業長青藍圖》中特別提到將中國列為競爭對手。3月13日,奧巴馬不出所料地簽署了經修改的《1930年海關關稅法》,使該法案成為美國法律。從參眾兩院投票通過到總統草簽,整個法案前後立法過程不足1月,在時間上可謂開美國立法速度之先河。不僅如此,該法案一改美國法律“不得追溯”的慣例,規定可以追溯到2006年,即對中國“雙反案”開始的時候。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中美經貿關係發展中,美國改變自身制定的遊戲規則而為貿易救濟鋪路的現象並不多見,因此《1930年海關關稅法》的更改可能意味著美國將在2012年發動對中國空前的“貿易戰”。
事實應徵了推斷。就在奧巴馬對舊有法案進行翻新的同日,美國聯合歐盟及日本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請求針對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問題進行磋商。挑起事端的奧巴馬同時在記者會招待會上言辭鑿鑿地指責中國必須為違反世貿規則付出代價。根據WTO訴訟機制,中國必須在60天內啓動與美歐日本的談判,如果不能在這一期限內達成協議,美歐日有權要求WTO成立工作小組,對此案進行調查。一波未平,另波又起。3月19日,美國商務部作出終裁,認定中國輸美鋼制車輪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根據日程安排,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定於4月30日左右做出終裁,如果該委員會作出肯定性判決,美國商務部將要求海關對相關產品徵收“雙反”關稅。
至3月20日,美國商務部作出終裁,認定中國輸美化學增白劑、鍍鋅鋼絲和晶體矽光伏電池及組件等三類產品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同一天,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宣佈日落復審裁定,繼續維持對中國輸美金屬矽徵收反傾銷稅。兩天之後,美國商務部決定對原產於中國的不銹鋼拉制水槽發起反補貼和反傾銷調查。三天之內針對中國輸美產品先後發起五起貿易救濟案,在美國貿易史實屬罕見。當然美國出拳並不會就此終結。4月12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12日作出日落復審裁定,繼續對中國輸美大蒜徵收反傾銷稅。
美中逆差的真與偽
美國之所以在貿易問題上對中國大打出手而且連出招,按照該國政界和商界人士的一致解釋就是因為美國對中國存在大量的貿易逆差,而且這種貿易不平衡導致美國企業遭受衝擊,失業率居高不下。一個經美國製造業聯盟提供的數據是,中國的不公平競爭奪走了美國汽車供應鏈上的40萬個工作機會,鋼鐵業的180萬個工作機會,並正威脅著造紙業裡的40萬個工作機會。
應當承認美中之間貿易逆差的客觀事實。據美國商務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11年美國貿易逆差達5580億美元,為自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其中對華貿易總赤字超過2950億美元,也為歷史最高水平。但據中國商務部和海關總署的統計,2011年,美國總逆差為7372億美元,其中中國對美順差2023多億美元,在美國全部逆差中,中國僅佔27%左右。儘管由於統計口徑的差別雙方得出的結果有所出入,但可以肯定的是,作為美國逆差的來源國,中國並非祇是唯一。
進一步深入研究不難發現,導致美中貿易逆差的因素其實並不祇來源於中國。一方面,迄今為止美國在高科技產品等領域對中國往往存在著出口限制,特別是軍用和軍民兩用品的限制更為嚴格,由此拉低了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額。另一方面,由於美國對自於中國的直接投資屢屢設限和控制,導致資本項目的中美長期逆差。特別是在2011年中,中國企業赴美投資受阻案例涉及的投資額超過200億美元,為中國對美投資總額的5倍之多。由於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建廠受阻,不僅使得美國可以擴張的出口動能受到抑制,更使美國可以通過雙邊和多邊渠道削減貿易赤字的空間也得不到伸展。
被動接招與主動出招
雖然中美貿易戰蔓延與升級的最終結果必定是兩敗俱傷,但從現在看來,損人利己和損他人獲小利的心態已經在美國決策者心中佔據了上風。因此,對於中國政府而言,在被動接招的同時主動出招已經成為一種無奈的選擇。
應當承認,中國存在著讓美國能夠挑起“貿易戰”的“口實”。長期以來,支撐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主要集中在成本之上;同時,我國自1980年代中期開始一直推行和維持著出口退稅政策,致使一些出口企業依靠財政補貼壓低出口價格,甚至出現國內外商品價格“倒掛”的現象。以上兩種事實的疊加無疑給美國等競爭對手留下了可以“發難”的話柄。也正是如此,中國已經連續17年成為遭遇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為了削減未來美國等國對中國進一步製造貿易摩擦的壓力,中國必須扭轉以出口退稅補貼和低價取勝的貿易方式,推動出口企業的產業轉型和產品升級,以徹底擺脫美國等競爭對手的“雙反”糾纏。
需要明確,中國對“出口導向”模式的依賴主要源於國內消費需求的持續低迷所形成的自身“造血”功能不足。資料顯示,我國消費率多數年份徘徊在60%左右,遠低於70%的世界均值。由於內需動能未能有效激活或者先天不足,我國經濟增長的很大一部分不得不寄託於外需之上。正是如此,每當遭遇類似於美國的出口貿易制裁,為了避免出口萎縮對國內經濟產生的負面“關聯效應”,我們只能忍氣吞聲或進行蒼白的辯解,主動出拳還擊的空間十分有限。為此,必須將中國經濟從主要依賴出口矯正到主要依賴國內消費的增長模式上來,以最大程度地弱化經濟成長的海外競爭風險。
還需強調地是,由於中美雙邊貿易額已經超過了4000億美元,其中2011年美國對中國出口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中美雙方的利益交織程度日益加深。與此同時,迄今美國對華所有反傾銷和反補貼案所涉案金額不超過我國對美出口總額的2%。這就意味著,一旦“貿易戰”開打,美國定難獨善其身,中國對後續結果也不足以懼。美國預期,如果繼續對中國施加壓力,就有可能從中國獲取更大的利益。為此,中國政府必須挺直腰杆並在必要的時候以牙還牙。
當然,平息中美貿易摩擦和戰火的最好辦法無疑是雙方的談判和協商。在這方面無論是中方還是美方都有很大的迴旋空間和操作半徑。作為一個初步示好的成果,在今年1月對730多種商品實施較低的進口暫定稅率之後,中國政府日前作出最新表態,降低部分能源原材料和部分生活用品的進口關稅;而美方則表示,對於中國政府開列的141個高科技產品購買清單,美國政府將在46個產品和項目上慷慨滿足中方的要求。也許祇有這樣的合作及其深入地演化才能實現中美雙方真正的共贏。
(作者系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天河學院經濟學教授)
向中國“亮劍”
今年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上任以來第三份國情諮文中毫不遮掩地五次提及中國,並將美國經濟萎靡不振的原因歸咎於中國。一個月之後,根據奧巴馬在國情諮文中的政策安排,美國啓動了跨部門的貿易稽查中心(ITEC)。按照奧巴馬的說法,這一由包括50多名律師、研究人員和相關政府部門官員組成的強勢執法機構就是“動用聯邦政府的所有資源來調查並打擊包括像中國這樣進行不公平貿易活動的國家”。而就在ITEC成立的同時,白宮發佈的《美國基業長青藍圖》中特別提到將中國列為競爭對手。3月13日,奧巴馬不出所料地簽署了經修改的《1930年海關關稅法》,使該法案成為美國法律。從參眾兩院投票通過到總統草簽,整個法案前後立法過程不足1月,在時間上可謂開美國立法速度之先河。不僅如此,該法案一改美國法律“不得追溯”的慣例,規定可以追溯到2006年,即對中國“雙反案”開始的時候。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中美經貿關係發展中,美國改變自身制定的遊戲規則而為貿易救濟鋪路的現象並不多見,因此《1930年海關關稅法》的更改可能意味著美國將在2012年發動對中國空前的“貿易戰”。
事實應徵了推斷。就在奧巴馬對舊有法案進行翻新的同日,美國聯合歐盟及日本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請求針對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問題進行磋商。挑起事端的奧巴馬同時在記者會招待會上言辭鑿鑿地指責中國必須為違反世貿規則付出代價。根據WTO訴訟機制,中國必須在60天內啓動與美歐日本的談判,如果不能在這一期限內達成協議,美歐日有權要求WTO成立工作小組,對此案進行調查。一波未平,另波又起。3月19日,美國商務部作出終裁,認定中國輸美鋼制車輪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根據日程安排,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定於4月30日左右做出終裁,如果該委員會作出肯定性判決,美國商務部將要求海關對相關產品徵收“雙反”關稅。
至3月20日,美國商務部作出終裁,認定中國輸美化學增白劑、鍍鋅鋼絲和晶體矽光伏電池及組件等三類產品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同一天,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宣佈日落復審裁定,繼續維持對中國輸美金屬矽徵收反傾銷稅。兩天之後,美國商務部決定對原產於中國的不銹鋼拉制水槽發起反補貼和反傾銷調查。三天之內針對中國輸美產品先後發起五起貿易救濟案,在美國貿易史實屬罕見。當然美國出拳並不會就此終結。4月12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12日作出日落復審裁定,繼續對中國輸美大蒜徵收反傾銷稅。
美中逆差的真與偽
美國之所以在貿易問題上對中國大打出手而且連出招,按照該國政界和商界人士的一致解釋就是因為美國對中國存在大量的貿易逆差,而且這種貿易不平衡導致美國企業遭受衝擊,失業率居高不下。一個經美國製造業聯盟提供的數據是,中國的不公平競爭奪走了美國汽車供應鏈上的40萬個工作機會,鋼鐵業的180萬個工作機會,並正威脅著造紙業裡的40萬個工作機會。
應當承認美中之間貿易逆差的客觀事實。據美國商務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11年美國貿易逆差達5580億美元,為自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其中對華貿易總赤字超過2950億美元,也為歷史最高水平。但據中國商務部和海關總署的統計,2011年,美國總逆差為7372億美元,其中中國對美順差2023多億美元,在美國全部逆差中,中國僅佔27%左右。儘管由於統計口徑的差別雙方得出的結果有所出入,但可以肯定的是,作為美國逆差的來源國,中國並非祇是唯一。
進一步深入研究不難發現,導致美中貿易逆差的因素其實並不祇來源於中國。一方面,迄今為止美國在高科技產品等領域對中國往往存在著出口限制,特別是軍用和軍民兩用品的限制更為嚴格,由此拉低了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額。另一方面,由於美國對自於中國的直接投資屢屢設限和控制,導致資本項目的中美長期逆差。特別是在2011年中,中國企業赴美投資受阻案例涉及的投資額超過200億美元,為中國對美投資總額的5倍之多。由於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建廠受阻,不僅使得美國可以擴張的出口動能受到抑制,更使美國可以通過雙邊和多邊渠道削減貿易赤字的空間也得不到伸展。
被動接招與主動出招
雖然中美貿易戰蔓延與升級的最終結果必定是兩敗俱傷,但從現在看來,損人利己和損他人獲小利的心態已經在美國決策者心中佔據了上風。因此,對於中國政府而言,在被動接招的同時主動出招已經成為一種無奈的選擇。
應當承認,中國存在著讓美國能夠挑起“貿易戰”的“口實”。長期以來,支撐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主要集中在成本之上;同時,我國自1980年代中期開始一直推行和維持著出口退稅政策,致使一些出口企業依靠財政補貼壓低出口價格,甚至出現國內外商品價格“倒掛”的現象。以上兩種事實的疊加無疑給美國等競爭對手留下了可以“發難”的話柄。也正是如此,中國已經連續17年成為遭遇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為了削減未來美國等國對中國進一步製造貿易摩擦的壓力,中國必須扭轉以出口退稅補貼和低價取勝的貿易方式,推動出口企業的產業轉型和產品升級,以徹底擺脫美國等競爭對手的“雙反”糾纏。
需要明確,中國對“出口導向”模式的依賴主要源於國內消費需求的持續低迷所形成的自身“造血”功能不足。資料顯示,我國消費率多數年份徘徊在60%左右,遠低於70%的世界均值。由於內需動能未能有效激活或者先天不足,我國經濟增長的很大一部分不得不寄託於外需之上。正是如此,每當遭遇類似於美國的出口貿易制裁,為了避免出口萎縮對國內經濟產生的負面“關聯效應”,我們只能忍氣吞聲或進行蒼白的辯解,主動出拳還擊的空間十分有限。為此,必須將中國經濟從主要依賴出口矯正到主要依賴國內消費的增長模式上來,以最大程度地弱化經濟成長的海外競爭風險。
還需強調地是,由於中美雙邊貿易額已經超過了4000億美元,其中2011年美國對中國出口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中美雙方的利益交織程度日益加深。與此同時,迄今美國對華所有反傾銷和反補貼案所涉案金額不超過我國對美出口總額的2%。這就意味著,一旦“貿易戰”開打,美國定難獨善其身,中國對後續結果也不足以懼。美國預期,如果繼續對中國施加壓力,就有可能從中國獲取更大的利益。為此,中國政府必須挺直腰杆並在必要的時候以牙還牙。
當然,平息中美貿易摩擦和戰火的最好辦法無疑是雙方的談判和協商。在這方面無論是中方還是美方都有很大的迴旋空間和操作半徑。作為一個初步示好的成果,在今年1月對730多種商品實施較低的進口暫定稅率之後,中國政府日前作出最新表態,降低部分能源原材料和部分生活用品的進口關稅;而美方則表示,對於中國政府開列的141個高科技產品購買清單,美國政府將在46個產品和項目上慷慨滿足中方的要求。也許祇有這樣的合作及其深入地演化才能實現中美雙方真正的共贏。
(作者系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天河學院經濟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