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入园幼儿爱哭闹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从幼儿依恋心理的视角进行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价值。母爱丧失、养育方式、家庭与社会环境等是导致幼儿哭闹的主要依恋心理因素。据此可提出解决新入园幼儿哭闹的对策:1.让幼儿与父母、老师、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2.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3.让幼儿带玩具上幼儿园。4.创设良好的“家”的环境。
关键词:依恋心理;入园;幼儿;哭闹
一个新入园的幼儿,如果长期处在爱哭闹的状态中,就有可能对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应该在最短时间内稳定新入园幼儿的情绪,避免他们哭闹不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出他们哭闹的原因,以对症下药。
一、幼儿的依恋心理
依恋是个体对特定他人持久而强烈的情感联结。对人类而言,依恋关系最突出地体现在父母子女关系、情人和亲密朋友关系之间。相互依恋的人,不管是父母子女还是情人、朋友,总要包含着相互的爱恋、亲近、依随、附着和相互影响,并且极力保持和维护这种密切关系。而幼儿对于母亲有较为强烈的依恋,他们对母亲的依恋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1)安全型依恋:只要母亲在场,他就感到足够的安全,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玩耍,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当母亲离开时,他明显地表现出苦恼和不安,想寻找母亲回来:当母亲回来时,他又容易平静下来,继续去做游戏。
(2)反抗型依恋:这类幼儿每当母亲离开时,他都会大喊大叫,极度反抗,但当母亲回来时,他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既寻求母亲的爱抚,又拒绝母亲的接触,并不时地朝母亲这边看。
(3)回避型依恋:母亲离开或回来他都无所谓,实际上这类幼儿与母亲并没有建立起特殊的情感联结。在这三种依恋类型中,安全型依恋是良好、积极的依恋,而反抗型和回避型依赖内则是消极的、不良的依恋。
二、影响幼儿哭闹的依恋因素
(一)母爱剥夺
有相当多的心理学家强调包括亲子关系在内的一系列早期经验在形成依恋中的重要作用。亲子依恋是孩子在两岁前与母亲或主要抚养人之间建立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纽带。母亲不仅能满足孩子生理上的需求和情感的“饥饿”,而且是孩子心理上的“安全岛”和快乐的源泉。只要母亲在他身边,他就能安心、愉快地玩耍,探索周围的环境。而陌生人的突然到来,用眼睛盯着他看,走到近前要从妈妈怀里抱走他,这对很小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心理刺激,将使他感到不安、恐惧甚至哭泣、大喊大叫。
(二)情感失落
造成新入园幼儿情绪问题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情感失落。许多幼儿晚上都与父母同睡,形成了特殊的依恋情感纽带。当幼儿刚全托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势必会产生一种心理反差,表现出不安、哭闹等消极情绪。且幼儿与照顾者(主要是母亲)的关系越密切,见到生人就越易产生害怕等不良行为。
(三)家庭与社会环境因素
1.幼儿对环境的不适应。孩子出生后,其主要生长环境就是家庭,由于父母关切与呵护,他们爷爷和奶奶更是如此,所以从内心会得到一种安全感。当他进入幼儿园面临一种新的环境时,虽然对周围的一切有了印象,但生疏感、孤独无助感还较强,这时这种安全感就会打破,心里会产生种种不适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幼儿的情绪乃会很不稳定。如果解决不好,他们的情绪会越来越难以控制。家长送幼儿进幼儿园,其根本目的,一方面是使父母摆脱幼儿的拖累,轻松、无牵无挂的去工作;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幼儿通过群体的生活,改变他们的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养成自律、自理、谦让、适度等待、初步与人交往等良好的习惯,使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幼儿对人陌生。幼儿刚入园,除了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更多的还是对周围人的陌生。周围出现的都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而且教师顾忌不到每个孩子,所以幼儿很容易想家。
3.幼儿在园吃饭、睡觉等不适应。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都是有规定的,所以幼儿不能像在家里那么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行动得到束缚。更常见还有是幼儿对幼儿园的饭菜不合口味,有严重的挑食、偏食、厌食现象。但一些老师或阿姨都会耐心劝导幼儿吃。午睡也是如此,新入园幼儿无法适应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这些因素导致幼儿入园爱哭闹。
三、从幼儿依恋心理的角度提出应对新入园幼儿爱哭闹现象的对策
(一)要让幼儿与父母、老师、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
与对父母的依恋相比较,幼儿对老师的依恋更多的是寻求注意与赞许,并且年龄越大的儿童在这方面表现得越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表示依恋的方式日臻完善,并逐渐由外显的行为依附、跟随等转向为内隐的行为:尊重、信服、敬畏等。在幼儿园里,你会发现中、大班的儿童已经善于掩饰自己对老师的依恋之情。
幼儿对同伴的依恋,与对父母及老师的依恋也表现出不同。因此,家长们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和老师要为幼儿之间的正常交往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同情心、友谊感以及相互信任和帮助的思想,对幼儿在相互交往中萌发出的依恋之情要尤为珍视并正确引导。
(二)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
首先,要提前家访,分批入园。入园前,教师可通过家访或电话联系,了解幼儿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熟悉幼儿的生活环境。
其次,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入园前,可邀请幼儿来园熟悉环境,让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以小客人的身份到班上作客,可让先入园的小朋友准备自制的礼品送给新生,加深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幼儿有“想上幼儿园”的欲望。
第三,入园后重视幼儿的情感转移,设法将幼儿对亲人的依恋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
1.營造幼儿熟悉的环境。如让幼儿玩自己喜欢的玩具,允许幼儿带自己喜欢的玩具、图书到幼儿园;暂时保留自己的习惯;称呼幼儿的乳名等,这些都会让幼儿倍感新切,从而消除陌生感。
2.设法转移幼儿的注意力,稳定幼儿情绪。教师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教师可化妆成幼儿喜爱的形象,表演幼儿喜爱的故事,还可利用童话般的户外活动环境,让幼儿选择喜欢的大型组合玩具,开展各种游戏,使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生活。
3.以形体语言亲近幼儿,让幼儿有亲切感。幼儿早期触觉较为敏感,多与幼儿肌肤相亲,如拍拍幼儿的小脑袋,拉拉幼儿的小手,抱抱他,和幼儿说几句悄悄话等,都可经让幼儿对教师产生深深的亲切感和依恋感。当幼儿对老师产生依恋感,他就会喜欢上幼儿园,从而顺利地实现从家庭生活到幼儿园生活的过渡。
(三)创设良好的“家”的环境。
这一时期,教师可以将娃娃家等活动区域模拟家庭布置,让孩子围坐在教师身边,一起看电视、听故事,设置母子对话的情景,一起说悄悄话,让孩子有回家的感觉,感受“家的温馨”。此外,还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性格、兴趣等进行分组活动,使之在最短的时间找到朋友。也可在墙面开辟“我的一家”专栏,用于粘贴幼儿的全家福照片,使幼儿焦虑时能在这里获得缓释。
新生入园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从依恋的角度看,我们怎样尽量解决孩子的不稳定情绪、较快地跨过适应性坡度,从而稳定情绪愉快地上幼儿园呢?这就是在于我们父母和老师是如何去做了,相信只要我们用爱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和关心爱护幼儿、教育幼儿,孩子们是会很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会是一张张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笑脸。
参考文献:
[1]李幼蕙.亲子依恋的影响因素述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3.02.
[2]陈苗.新全托儿入园的情绪问题及教育措施J.家庭教育研究,2003、12
[3]鹿海云.新入园幼儿情绪不稳的原因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4.11.
关键词:依恋心理;入园;幼儿;哭闹
一个新入园的幼儿,如果长期处在爱哭闹的状态中,就有可能对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应该在最短时间内稳定新入园幼儿的情绪,避免他们哭闹不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出他们哭闹的原因,以对症下药。
一、幼儿的依恋心理
依恋是个体对特定他人持久而强烈的情感联结。对人类而言,依恋关系最突出地体现在父母子女关系、情人和亲密朋友关系之间。相互依恋的人,不管是父母子女还是情人、朋友,总要包含着相互的爱恋、亲近、依随、附着和相互影响,并且极力保持和维护这种密切关系。而幼儿对于母亲有较为强烈的依恋,他们对母亲的依恋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1)安全型依恋:只要母亲在场,他就感到足够的安全,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玩耍,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当母亲离开时,他明显地表现出苦恼和不安,想寻找母亲回来:当母亲回来时,他又容易平静下来,继续去做游戏。
(2)反抗型依恋:这类幼儿每当母亲离开时,他都会大喊大叫,极度反抗,但当母亲回来时,他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既寻求母亲的爱抚,又拒绝母亲的接触,并不时地朝母亲这边看。
(3)回避型依恋:母亲离开或回来他都无所谓,实际上这类幼儿与母亲并没有建立起特殊的情感联结。在这三种依恋类型中,安全型依恋是良好、积极的依恋,而反抗型和回避型依赖内则是消极的、不良的依恋。
二、影响幼儿哭闹的依恋因素
(一)母爱剥夺
有相当多的心理学家强调包括亲子关系在内的一系列早期经验在形成依恋中的重要作用。亲子依恋是孩子在两岁前与母亲或主要抚养人之间建立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纽带。母亲不仅能满足孩子生理上的需求和情感的“饥饿”,而且是孩子心理上的“安全岛”和快乐的源泉。只要母亲在他身边,他就能安心、愉快地玩耍,探索周围的环境。而陌生人的突然到来,用眼睛盯着他看,走到近前要从妈妈怀里抱走他,这对很小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心理刺激,将使他感到不安、恐惧甚至哭泣、大喊大叫。
(二)情感失落
造成新入园幼儿情绪问题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情感失落。许多幼儿晚上都与父母同睡,形成了特殊的依恋情感纽带。当幼儿刚全托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势必会产生一种心理反差,表现出不安、哭闹等消极情绪。且幼儿与照顾者(主要是母亲)的关系越密切,见到生人就越易产生害怕等不良行为。
(三)家庭与社会环境因素
1.幼儿对环境的不适应。孩子出生后,其主要生长环境就是家庭,由于父母关切与呵护,他们爷爷和奶奶更是如此,所以从内心会得到一种安全感。当他进入幼儿园面临一种新的环境时,虽然对周围的一切有了印象,但生疏感、孤独无助感还较强,这时这种安全感就会打破,心里会产生种种不适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幼儿的情绪乃会很不稳定。如果解决不好,他们的情绪会越来越难以控制。家长送幼儿进幼儿园,其根本目的,一方面是使父母摆脱幼儿的拖累,轻松、无牵无挂的去工作;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幼儿通过群体的生活,改变他们的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养成自律、自理、谦让、适度等待、初步与人交往等良好的习惯,使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幼儿对人陌生。幼儿刚入园,除了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更多的还是对周围人的陌生。周围出现的都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而且教师顾忌不到每个孩子,所以幼儿很容易想家。
3.幼儿在园吃饭、睡觉等不适应。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都是有规定的,所以幼儿不能像在家里那么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行动得到束缚。更常见还有是幼儿对幼儿园的饭菜不合口味,有严重的挑食、偏食、厌食现象。但一些老师或阿姨都会耐心劝导幼儿吃。午睡也是如此,新入园幼儿无法适应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这些因素导致幼儿入园爱哭闹。
三、从幼儿依恋心理的角度提出应对新入园幼儿爱哭闹现象的对策
(一)要让幼儿与父母、老师、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
与对父母的依恋相比较,幼儿对老师的依恋更多的是寻求注意与赞许,并且年龄越大的儿童在这方面表现得越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表示依恋的方式日臻完善,并逐渐由外显的行为依附、跟随等转向为内隐的行为:尊重、信服、敬畏等。在幼儿园里,你会发现中、大班的儿童已经善于掩饰自己对老师的依恋之情。
幼儿对同伴的依恋,与对父母及老师的依恋也表现出不同。因此,家长们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和老师要为幼儿之间的正常交往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同情心、友谊感以及相互信任和帮助的思想,对幼儿在相互交往中萌发出的依恋之情要尤为珍视并正确引导。
(二)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
首先,要提前家访,分批入园。入园前,教师可通过家访或电话联系,了解幼儿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熟悉幼儿的生活环境。
其次,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入园前,可邀请幼儿来园熟悉环境,让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以小客人的身份到班上作客,可让先入园的小朋友准备自制的礼品送给新生,加深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幼儿有“想上幼儿园”的欲望。
第三,入园后重视幼儿的情感转移,设法将幼儿对亲人的依恋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
1.營造幼儿熟悉的环境。如让幼儿玩自己喜欢的玩具,允许幼儿带自己喜欢的玩具、图书到幼儿园;暂时保留自己的习惯;称呼幼儿的乳名等,这些都会让幼儿倍感新切,从而消除陌生感。
2.设法转移幼儿的注意力,稳定幼儿情绪。教师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教师可化妆成幼儿喜爱的形象,表演幼儿喜爱的故事,还可利用童话般的户外活动环境,让幼儿选择喜欢的大型组合玩具,开展各种游戏,使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生活。
3.以形体语言亲近幼儿,让幼儿有亲切感。幼儿早期触觉较为敏感,多与幼儿肌肤相亲,如拍拍幼儿的小脑袋,拉拉幼儿的小手,抱抱他,和幼儿说几句悄悄话等,都可经让幼儿对教师产生深深的亲切感和依恋感。当幼儿对老师产生依恋感,他就会喜欢上幼儿园,从而顺利地实现从家庭生活到幼儿园生活的过渡。
(三)创设良好的“家”的环境。
这一时期,教师可以将娃娃家等活动区域模拟家庭布置,让孩子围坐在教师身边,一起看电视、听故事,设置母子对话的情景,一起说悄悄话,让孩子有回家的感觉,感受“家的温馨”。此外,还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性格、兴趣等进行分组活动,使之在最短的时间找到朋友。也可在墙面开辟“我的一家”专栏,用于粘贴幼儿的全家福照片,使幼儿焦虑时能在这里获得缓释。
新生入园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从依恋的角度看,我们怎样尽量解决孩子的不稳定情绪、较快地跨过适应性坡度,从而稳定情绪愉快地上幼儿园呢?这就是在于我们父母和老师是如何去做了,相信只要我们用爱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和关心爱护幼儿、教育幼儿,孩子们是会很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会是一张张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笑脸。
参考文献:
[1]李幼蕙.亲子依恋的影响因素述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3.02.
[2]陈苗.新全托儿入园的情绪问题及教育措施J.家庭教育研究,2003、12
[3]鹿海云.新入园幼儿情绪不稳的原因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