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五个一批工程的重要内容,目的是让贫困地区的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让他们享有更公平,更优质的教学课堂,促进扶贫搬迁移民家庭更好的发展。但是在易地扶贫搬迁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教育上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对小学生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探讨,首先分析易地扶贫搬迁给学生教育带来的有利影响,接着分析家庭易地搬迁后子女面临的教育问题,最后提出推动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小学教育;方法对策;
一、易地扶贫搬迁给学生教育带来的有利影响
易地扶贫搬迁指的是将贫困地区的人民安置到其他地区,并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经济发展结构、增加收入渠道等,让贫困地区的人民进一步脱贫,享有更优质的生活。易地扶贫搬迁将学生从贫困地区转移到生活质量相对较好的地区,同时学生享受的教育也有明显的提高。在贫困地区学生接受的教育比较落后,教室破败不堪,教师短缺,教学工具资源有限...这样的教育环境不利于小学生的教育发展。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可以到优质的教学楼里上课,首先教学环境得到保障,同时学校的教师资源也更加充裕,拥有更多专业知识的教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课堂。在教学资源上,学校也会尽量提供上课所需的教学资源,保证教学课堂的顺利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对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在更优质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健康发展,促进贫困家庭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扶贫脱贫工作的发展。
二、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与移民搬迁之前的学校条件相比,学生的学习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推动易地扶贫搬迁教育的过程中,受到自然历史环境、生活方式、家庭文化、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教育工作存在仍然着一些问题。
(1)学生难以适应新环境
易地扶贫搬迁让学生从一个熟悉的学习环境到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接受教育,学生面临的事物都是新的,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课堂....这让学生需要一个适应的时间,有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进而影响了自身的学习。
(2)教师流动较大
在易地扶贫搬迁地区的学校,很多教师都是代课教师,交流教师,特岗教师,他们只是短暂的在校园里执教,当有了更好的教学选择之后,教师就选择离开搬迁地区的学校到别的学校教学,这样让搬迁地区的学校教师产生很大的流动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
(3)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搬迁移民家庭的家长通常文化程度较低,他们把孩子送入学校之后,就认为教育工作是教师负责的内容,与自身无关。经常可以听到家长对教师说:“我把孩子交给你们了”,这明显的反应了家长的教育观念。这样的家庭教育观念不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也会加大教师的压力,同时对学生自身的学习发展也是不利的。
(4)校园活动参与不足
搬迁移民家庭的家长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他们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其余的活动参与都是浪费时间。家长的思想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导致搬迁移民家庭的学生在校园里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这样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推动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发展的对策
针对上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易地扶贫搬迁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
1.政府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学校的教育支持力度
政府的支持对易地扶贫教育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政府可以利用自身的职能制定相关的政策,推动移民搬迁安置点学校的教育发展。首先,可以加大教育投入费用,让移民搬迁安置点学校在教学、资源、管理上有充足的资金保障,能够让学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教育事业的开展。其次,可以让教育资源向移民搬迁安置点学校倾斜,改善学校教学条件,保障各功能如图书馆的正常使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合理配置学校教师资源,移民搬迁安置点学校的教师通常是代课教师、交流教师、特岗教师等,教师的流动性较大。政府应该提供政策支持,吸引教师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固定进行教学。最后,对搬迁的贫困学生进行精准帮扶。针对仍有经济困难的学生搬迁家庭提供资金帮助,实现精准帮扶。
2.根据学生的特点构建多元文化的学校课程与活动
为了让学生适应新学校的学习环境,推动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工作的发展,学校方面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打造多元文化的学校课程和活动。学校可以制定与乡村文化特点相关的校本课程。这样既可以让他们了解世界开拓视野,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又能够立足生活,保持对乡土的热爱之情。同时学校也要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吸引学生在学习之余参加校园活动,在校园活动中感受快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推动学生适应新的环境。
3.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关心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的子女通常面对陌生的环境都有畏惧的心理。这时,教师应该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关心,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对学生进行疏导安慰。让学生感觉到校园的温暖,推动学生进一步适应校园新环境。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之间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机制,让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帮助易地扶贫搬迁学生进行学习,这样可以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学生与同学的熟悉程度,也可以帮助移民搬遷学生的成绩提高,从而推动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工作的开展。
4.提高家长对学生教育的参与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在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家长不能坐视不管,把职责全部交给老师。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想教育观念,提高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积极的配合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多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课堂表现、学习状况,提高对学生教育的参与度,推动家校合作模式的开展,家长与教师共同努力促进孩子学习的进步。
结语: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推动我国脱贫工作的一大重要手段。在易地扶贫搬迁的过程中教育事业是重点,为了让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尽快的适应校园环境,融入校园生活,拥有更高质量的教育。政府学校教师需要共同努力,制定相关方案,推动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工作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脱贫事业的进一步完成,让人民享受公平公正的社会资源。
参考文献:
[1]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联基地执笔黄胜吴诗航.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础教育保障机制[N].贵州日报,2020-06-10(010).
[2]孟筱.扶贫搬迁移民儿童教育不容忽视[N].学习时报,2020-03-06(006).
[3]白皓,明珠.一场阻断代际贫困的教育实践——全国唯一水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校园观察[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0(02):49-51.
[4]齐庆猛.让孩子们享受公平教育的阳光[N].贵州民族报,2019-10-23(B04).
[5]许宋杰.搬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70-71.
作者简介:鲁招(1989年2月-),女,贵州石阡,仡佬,大学本科,二级教师,基础教育,554300,铜仁市马岩小学。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小学教育;方法对策;
一、易地扶贫搬迁给学生教育带来的有利影响
易地扶贫搬迁指的是将贫困地区的人民安置到其他地区,并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经济发展结构、增加收入渠道等,让贫困地区的人民进一步脱贫,享有更优质的生活。易地扶贫搬迁将学生从贫困地区转移到生活质量相对较好的地区,同时学生享受的教育也有明显的提高。在贫困地区学生接受的教育比较落后,教室破败不堪,教师短缺,教学工具资源有限...这样的教育环境不利于小学生的教育发展。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可以到优质的教学楼里上课,首先教学环境得到保障,同时学校的教师资源也更加充裕,拥有更多专业知识的教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课堂。在教学资源上,学校也会尽量提供上课所需的教学资源,保证教学课堂的顺利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对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在更优质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健康发展,促进贫困家庭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扶贫脱贫工作的发展。
二、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与移民搬迁之前的学校条件相比,学生的学习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推动易地扶贫搬迁教育的过程中,受到自然历史环境、生活方式、家庭文化、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教育工作存在仍然着一些问题。
(1)学生难以适应新环境
易地扶贫搬迁让学生从一个熟悉的学习环境到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接受教育,学生面临的事物都是新的,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课堂....这让学生需要一个适应的时间,有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进而影响了自身的学习。
(2)教师流动较大
在易地扶贫搬迁地区的学校,很多教师都是代课教师,交流教师,特岗教师,他们只是短暂的在校园里执教,当有了更好的教学选择之后,教师就选择离开搬迁地区的学校到别的学校教学,这样让搬迁地区的学校教师产生很大的流动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
(3)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搬迁移民家庭的家长通常文化程度较低,他们把孩子送入学校之后,就认为教育工作是教师负责的内容,与自身无关。经常可以听到家长对教师说:“我把孩子交给你们了”,这明显的反应了家长的教育观念。这样的家庭教育观念不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也会加大教师的压力,同时对学生自身的学习发展也是不利的。
(4)校园活动参与不足
搬迁移民家庭的家长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他们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其余的活动参与都是浪费时间。家长的思想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导致搬迁移民家庭的学生在校园里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这样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推动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发展的对策
针对上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易地扶贫搬迁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
1.政府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学校的教育支持力度
政府的支持对易地扶贫教育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政府可以利用自身的职能制定相关的政策,推动移民搬迁安置点学校的教育发展。首先,可以加大教育投入费用,让移民搬迁安置点学校在教学、资源、管理上有充足的资金保障,能够让学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教育事业的开展。其次,可以让教育资源向移民搬迁安置点学校倾斜,改善学校教学条件,保障各功能如图书馆的正常使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合理配置学校教师资源,移民搬迁安置点学校的教师通常是代课教师、交流教师、特岗教师等,教师的流动性较大。政府应该提供政策支持,吸引教师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固定进行教学。最后,对搬迁的贫困学生进行精准帮扶。针对仍有经济困难的学生搬迁家庭提供资金帮助,实现精准帮扶。
2.根据学生的特点构建多元文化的学校课程与活动
为了让学生适应新学校的学习环境,推动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工作的发展,学校方面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打造多元文化的学校课程和活动。学校可以制定与乡村文化特点相关的校本课程。这样既可以让他们了解世界开拓视野,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又能够立足生活,保持对乡土的热爱之情。同时学校也要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吸引学生在学习之余参加校园活动,在校园活动中感受快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推动学生适应新的环境。
3.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关心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的子女通常面对陌生的环境都有畏惧的心理。这时,教师应该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关心,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对学生进行疏导安慰。让学生感觉到校园的温暖,推动学生进一步适应校园新环境。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之间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机制,让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帮助易地扶贫搬迁学生进行学习,这样可以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学生与同学的熟悉程度,也可以帮助移民搬遷学生的成绩提高,从而推动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工作的开展。
4.提高家长对学生教育的参与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在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家长不能坐视不管,把职责全部交给老师。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想教育观念,提高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积极的配合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多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课堂表现、学习状况,提高对学生教育的参与度,推动家校合作模式的开展,家长与教师共同努力促进孩子学习的进步。
结语: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推动我国脱贫工作的一大重要手段。在易地扶贫搬迁的过程中教育事业是重点,为了让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尽快的适应校园环境,融入校园生活,拥有更高质量的教育。政府学校教师需要共同努力,制定相关方案,推动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工作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脱贫事业的进一步完成,让人民享受公平公正的社会资源。
参考文献:
[1]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联基地执笔黄胜吴诗航.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础教育保障机制[N].贵州日报,2020-06-10(010).
[2]孟筱.扶贫搬迁移民儿童教育不容忽视[N].学习时报,2020-03-06(006).
[3]白皓,明珠.一场阻断代际贫困的教育实践——全国唯一水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校园观察[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0(02):49-51.
[4]齐庆猛.让孩子们享受公平教育的阳光[N].贵州民族报,2019-10-23(B04).
[5]许宋杰.搬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70-71.
作者简介:鲁招(1989年2月-),女,贵州石阡,仡佬,大学本科,二级教师,基础教育,554300,铜仁市马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