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化痰祛瘀法治疗阳虚痰瘀型血管性痴呆39例

来源 :环球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q1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温阳化痰祛瘀法对阳虚痰瘀型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阳虚痰瘀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温阳化痰祛瘀法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在治疗前后运用经颅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的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最大血流速度(maximum blood flow velocity,Vmax)的水平,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抗凋亡因子(inhibitor of apoptosis,Livin)、D-二聚体水平;对患者的痴呆程度运用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评估,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运用蒙特利尔量表(mo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m、Vmax明显升高(P<0.05),RI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Vm及Vmax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DNF、Livin显著升高(P<0.05),D-二聚体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的BDNF及Livin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R评分显著降低、MoCA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CDR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阳化痰祛瘀法治疗阳虚痰瘀型血管性痴呆的疗效确切,能改善脑血流动力学,调节BDNF、Livin、D-二聚体的水平,改善认知功能,减轻痴呆程度.
其他文献
风邪内伏是膜性肾病病因病机的关键.本病临床表现重则颜面、双下肢乃至周身水肿,轻则仅尿中泡沫增多,其病象隐匿则如微风流布无形,病象彰显则如大风兴涛作浪.本病病情常迁延反复,责风邪循经络入里,深伏而成宿根,伺机而动.风邪由肺卫门户内袭,因脾运不畅而与湿胶结,气虚反复外感、嗜食肥甘厚味而内蕴湿热者病情尤其迁延,是为风湿相搏,邪由太阴而入;本病好发于脏腑气血渐亏的老年人群,青年人多劳伤精气,是为风虚相挟,邪入少阴而伏;日久病深,精血不复,阴阳互损,水、湿、浊、瘀等病理产物驳杂,是为主客混受,邪自厥阴而陷;伏邪之治
目的 观察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水肿的治疗作用,并探索其改善脑水肿是否与调节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的变化有关.方法 选择健康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假手术组只将线栓插入10 mm即拔出.模型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法造模.造模成功后再次随机分为模型组、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方高剂量组、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方低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方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于造模后连续3天分别给25 g/(kg·d)、6.25 g/(kg·d)
IgA肾病是亚太地区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原因.本文从IgA肾病病因病机特点、临证论治等方面进行阐述.认为IgA肾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风热合邪是本病的发病因素,气阴两虚是本病的发病基础,虚的程度与风热合邪致病能力的较量导致临床表现时轻时重.风热合邪之中风邪是主要发病因素,又分为外风、内风、伏风.其中外风侵袭是本病的“导火索”,内风流动鼓荡是本病主要内在原因,伏风稽留于肾、遇感即发导致本病迁延难愈.热邪又分显热、微热,与风邪相互煽动,最终导致疾病发生.临床治疗时总以祛
探讨《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在干燥综合征诊疗中的运用.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既有外邪的因素,又有内在体质因素,内外合邪致病.从其临床表现来看,六经均可累及,病在三阳者病情较为轻浅,多属于实证、气分证;三阴证则病情较重,多为虚实夹杂证或虚证,病入血分,脏器受累.治疗原则以燥毒外透为顺,内陷为逆;疾病活动期正邪交争剧烈,以透邪解毒为要;慢性迁延期,以扶正祛邪为主.治三阳燥证以通达条畅为要,治太阳重在解表,治阳明重在通降,治少阳重在畅达;治三阴燥证以扶正祛邪为要,治太阴重在治气与津液,治少阴重在治精与神,治厥阴重在治血
本文从译者主体的为我性、能动性、受动性三个视角对比分析了罗希文和魏迺杰《伤寒论》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发现,为翻译时代的受动性所限,罗、魏译本基于各自的为我性目的发挥了译者能动性,对《伤寒论》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进行译文创作.罗译本为促进中医在西方大众中的传播,常采用归化策略,迁就于西方语言习惯和词汇,具有更高的接受度和传播度;魏译本为让西方专业人士了解中医典籍原貌,常采用异化策略保留中医完整概念,展现中医的特有文化内涵.研究结果提示,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中医典籍英译应明确中医传播交流的为我性目的,以
银屑病是一种以红斑、鳞屑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各医家对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角度不同,在治疗上亦有所侧重.本文从燥邪属性、病机转化、从燥论治等方面分析寻常型银屑病“燥”状态的普遍规律,认为燥为本病病机的重要一环,包括内燥与外燥,银屑病燥状态与其他热、瘀、虚病机相互影响,并提出在辨证论治基础上以“润”为主要治则的治疗思路,基于“燥”状态理论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的辨治.
本文从肝脏与胃腑的生理及病理关系出发,并结合临床实际,简要描述了从肝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理论基础,认为其病位虽在胃,却与肝密切相关.肝与胃一脏一腑五行相克、经脉相通,其生理特性均与气机有关,肝气对脾胃之气的运动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正所谓“土得木而达”,在调理胃病的同时,不忘治肝,在临床中常收奇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不离肝胃气滞、肝胃郁热、肝胃阴虚、胃络瘀阻四端,从“谨守病机”入手,在临床上运用疏肝降胃、清肝和胃、柔肝养胃、补肝通胃四法,以达到行气不破气、清热不败胃、滋阴不腻胃、养血不伤血的效果,在临证潜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是双膦酸盐类药物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以坏死骨暴露、软组织脓肿至出现瘘管和弥漫性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双膦酸盐类药物作为恶性肿瘤骨转移一线治疗用药,近年其药物相关颌骨坏死发生率的提高值得关注,目前临床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根据本病临床表现,似与中医古籍中“骨槽风”相对应,目前尚缺少中医药论治该病的临床报道.本文介绍一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应用唑来膦酸后导致下颌骨坏死,经外科手术及抗感染等治疗后复发加重的病例,通过中医辨病、辨证相结合,考虑为正气无力托毒外出,导致败骨内留、局部毒热瘀邪相搏结,治以托里
目的 探讨疏利三焦法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微炎症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10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50例,脱落3例,剩余47例;治疗组50例,脱落2例,剩余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双嘧达莫片和呋塞米.治疗组患者对照组基础上,运用中医疏利三焦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记录患者水肿消失时间、尿蛋白转阴时间.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
目的 建立一种可靠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分子条形码标记技术,作为亚稀褶黑菇(Russula subnigricans)中毒鉴定的有效方法.方法 子实体中DNA被提取后,经过PCR扩增、克隆后再测序,得到ITS全序列;将DNA序列与Gen-Bank 中序列进行BLAST比较,获得二者间的同源性,建立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分析.对模板DNA浓度、取样部位、烹调的影响等条件进行评价.结果 在3个野生蘑菇样品中,引起中毒的蘑菇样品(R02)与GenBank中7个亚稀褶黑菇亚种的ITS序列同源性达99%,且系统发育树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