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这块十四万九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穿绕其间,给峰峦之中注入了条条生机。境内各民族创造的文化也犹如江河奔流,仪态万千。甘孜州德格县与白玉县位于大藏区中心地带,远离汉地,民间墓葬习俗保存完整。德格县、白玉县墓葬形式几乎包含绝大部分藏族墓葬形式。在藏族的习俗中,对于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墓葬形式,葬式根据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年龄以及一部分“神的旨意”最终决定。不同的墓葬形式有着不同的含义,都包含着藏族人民对生命、自然的敬畏。
关键词:藏族;墓葬;德格县;白玉县
德格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部,地处东经98°12′-98°41′,北纬31°24′-32°43′之间,为传奇英雄格萨尔王的故乡,康巴文化发祥地,县城95%为藏族,全县98%为藏族。白玉县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以南,位于东经98°36′-99°56′,北纬30°22′-31°40′之间,与西藏隔金沙江相望,被称为四川的死角,交通条件差,民族文化保存完好。德格县、白玉县位于我国主要藏族聚居区的中心地区,藏族人民常用的墓葬形式在该地区均有所体现。
藏族历史悠久且文化独成一派,其墓葬形式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宗教及地方色彩。根据1962年白玉县《历代德格土司史略》记载,远在宋代,藏族地区已经出现以喇嘛打卦(类似于占卜)确定死者墓葬形式的方式。至今,当地大多数藏族民眾依然采用喇嘛打卦来确定墓葬形式,整个墓葬过程由喇嘛全程做法。当地如有人去世,家人则请所信教派的喇嘛进行打卦,选择墓葬形式。在藏区,土葬、火葬仍然具有广泛性,在德格县更庆镇以及麦须地区就有大型土葬点。塔葬在德格县、白玉县出现较少,只有极具地位的僧人有资格享受,多出现在佛教寺院附近。树葬为12岁以下夭折的儿童专有的墓葬形式,修建方式奇特,主要分布在甘孜白玉县、色达县、德格县,其中白玉县最为广泛。壁葬较为特殊,在藏区也相对较少,主要原因为该葬式对死者的身份要求极高,目前主要分布在白玉县中区和盖玉乡。另外,德格县、白玉县仍有藏区普遍存在的屋顶葬、岩葬、风干葬等墓葬形式。
树葬是藏族较有特色的墓葬形式,现存树葬点主要集中在白玉县中区、盖玉地区以及色达部分地区。树葬仅针对12岁以下夭折的儿童,树葬的载体为自然生长的树木,一般被当地称为神树。树的选择具有严格的要求,一是必须要求当地风水较好(由当地喇嘛认定),二是树的生长地点必须为两河交汇处,三是树必须直挺。根据当地喇嘛介绍,两河交汇处正好如母亲子宫的形状,用于安置12岁以下死亡的儿童有让其回归母体的含义。树葬的儿童尸体用木箱(棺材)装殓挂在树上,死者在箱内被固定成婴儿在母体中的姿势。
石棺葬为藏族较早的墓葬形式,在德格县、白玉县均有发现,石棺葬属于土葬的一种,而土葬现在仍在藏区流行,在德格县更庆镇更庆寺后山就有一个已有300年以上的土葬点至今仍在使用。在德格县达马乡美丽村发现的石棺葬墓葬群,保存完好,是藏族地区土葬历史悠久的最好证据。
天葬、水葬在藏区较为普遍。当有成人死亡后,由喇嘛决定是否选择天葬或水葬,根据当地喇嘛口述,逝者需满足一定条件(条件各地区不同)才可选择此类葬式。当满足条件,家人们请当地德高望重的喇嘛进行打卦,根据卦象选择天葬或者水葬,然后选择吉日启动仪式。天葬在指定的天葬台进行,全程由喇嘛负责,天葬时喇嘛将逝者分食给秃鹫,寓意让秃鹫带着死者的灵魂升天。如今,伴随着天葬的产业化,选择天葬的家庭也必须拥有一定的经济条件。水葬在德格县、白玉县是与天葬同等级的另一种葬式,喇嘛经过打卦选择水葬后将逝者运至指定的水葬点进行水葬,水葬时喇嘛与家人在一旁念经祈福,水葬师(一般为喇嘛)用钝器将逝者分成小块后分食给水中鱼类。
壁葬为藏区一种较为特殊的墓葬形式,根据藏族的民居建筑特点,一楼多为牛圈,二楼为人居场所。而壁葬则是将逝者的墓建在牛圈的墙壁上。这种看似奇怪的葬式却具有极高的要求,一是死者为四世同堂的最长一辈,二是年过80岁,三是德高望重,四是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在条件全部满足的情况下方有资格进行壁葬。壁葬现在主要流行于甘孜州西部、南部以及西藏东部地区。壁葬并非永久性的,当家族中出现下一个有资格实施壁葬的人,前者就要搬出墙壁进行二次葬。
屋顶葬在德格县、白玉县出现相对较少,是将死者尸体风干后用哈达包裹或用木质棺材装殓后放置于屋顶梁架之上的墓葬形式,该葬式主要用于较为贤惠的女性,是对女性个人地位的一种肯定。
岩葬、风干葬在藏区也有多处出现,岩葬在白玉县山岩乡出现较多,其形式多种多样,有直接利用天然洞穴的形式,也有人工开凿墓室的。但大多在地形险要之处。风干葬相对较少,出现在甘孜西部,方式是将死者绑缚在木架上,支撑在山的垭口处,利用自然风将人体风干让尸体自然腐化,也有将尸体风干后取下再实施土葬。
结语:
藏族的墓葬是藏族人民生活以及信仰的缩影,墓葬形式种类的繁多地域化明显。德格县、白玉县的各式墓葬是藏族墓葬形式的缩影,丰富多彩,具有相当浓厚的宗教色彩。虽不能代替全藏区的墓葬形式,但仍对研究藏族墓葬具有相当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甘孜藏区丧葬习俗的地方性和民族性 仁真洛色 中国藏学刊 1990年02期127-136页
[2]从丧葬习俗看藏族地方社会的历史及文化——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山岩树葬为例 岳小国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 109-113页
关键词:藏族;墓葬;德格县;白玉县
德格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部,地处东经98°12′-98°41′,北纬31°24′-32°43′之间,为传奇英雄格萨尔王的故乡,康巴文化发祥地,县城95%为藏族,全县98%为藏族。白玉县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以南,位于东经98°36′-99°56′,北纬30°22′-31°40′之间,与西藏隔金沙江相望,被称为四川的死角,交通条件差,民族文化保存完好。德格县、白玉县位于我国主要藏族聚居区的中心地区,藏族人民常用的墓葬形式在该地区均有所体现。
藏族历史悠久且文化独成一派,其墓葬形式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宗教及地方色彩。根据1962年白玉县《历代德格土司史略》记载,远在宋代,藏族地区已经出现以喇嘛打卦(类似于占卜)确定死者墓葬形式的方式。至今,当地大多数藏族民眾依然采用喇嘛打卦来确定墓葬形式,整个墓葬过程由喇嘛全程做法。当地如有人去世,家人则请所信教派的喇嘛进行打卦,选择墓葬形式。在藏区,土葬、火葬仍然具有广泛性,在德格县更庆镇以及麦须地区就有大型土葬点。塔葬在德格县、白玉县出现较少,只有极具地位的僧人有资格享受,多出现在佛教寺院附近。树葬为12岁以下夭折的儿童专有的墓葬形式,修建方式奇特,主要分布在甘孜白玉县、色达县、德格县,其中白玉县最为广泛。壁葬较为特殊,在藏区也相对较少,主要原因为该葬式对死者的身份要求极高,目前主要分布在白玉县中区和盖玉乡。另外,德格县、白玉县仍有藏区普遍存在的屋顶葬、岩葬、风干葬等墓葬形式。
树葬是藏族较有特色的墓葬形式,现存树葬点主要集中在白玉县中区、盖玉地区以及色达部分地区。树葬仅针对12岁以下夭折的儿童,树葬的载体为自然生长的树木,一般被当地称为神树。树的选择具有严格的要求,一是必须要求当地风水较好(由当地喇嘛认定),二是树的生长地点必须为两河交汇处,三是树必须直挺。根据当地喇嘛介绍,两河交汇处正好如母亲子宫的形状,用于安置12岁以下死亡的儿童有让其回归母体的含义。树葬的儿童尸体用木箱(棺材)装殓挂在树上,死者在箱内被固定成婴儿在母体中的姿势。
石棺葬为藏族较早的墓葬形式,在德格县、白玉县均有发现,石棺葬属于土葬的一种,而土葬现在仍在藏区流行,在德格县更庆镇更庆寺后山就有一个已有300年以上的土葬点至今仍在使用。在德格县达马乡美丽村发现的石棺葬墓葬群,保存完好,是藏族地区土葬历史悠久的最好证据。
天葬、水葬在藏区较为普遍。当有成人死亡后,由喇嘛决定是否选择天葬或水葬,根据当地喇嘛口述,逝者需满足一定条件(条件各地区不同)才可选择此类葬式。当满足条件,家人们请当地德高望重的喇嘛进行打卦,根据卦象选择天葬或者水葬,然后选择吉日启动仪式。天葬在指定的天葬台进行,全程由喇嘛负责,天葬时喇嘛将逝者分食给秃鹫,寓意让秃鹫带着死者的灵魂升天。如今,伴随着天葬的产业化,选择天葬的家庭也必须拥有一定的经济条件。水葬在德格县、白玉县是与天葬同等级的另一种葬式,喇嘛经过打卦选择水葬后将逝者运至指定的水葬点进行水葬,水葬时喇嘛与家人在一旁念经祈福,水葬师(一般为喇嘛)用钝器将逝者分成小块后分食给水中鱼类。
壁葬为藏区一种较为特殊的墓葬形式,根据藏族的民居建筑特点,一楼多为牛圈,二楼为人居场所。而壁葬则是将逝者的墓建在牛圈的墙壁上。这种看似奇怪的葬式却具有极高的要求,一是死者为四世同堂的最长一辈,二是年过80岁,三是德高望重,四是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在条件全部满足的情况下方有资格进行壁葬。壁葬现在主要流行于甘孜州西部、南部以及西藏东部地区。壁葬并非永久性的,当家族中出现下一个有资格实施壁葬的人,前者就要搬出墙壁进行二次葬。
屋顶葬在德格县、白玉县出现相对较少,是将死者尸体风干后用哈达包裹或用木质棺材装殓后放置于屋顶梁架之上的墓葬形式,该葬式主要用于较为贤惠的女性,是对女性个人地位的一种肯定。
岩葬、风干葬在藏区也有多处出现,岩葬在白玉县山岩乡出现较多,其形式多种多样,有直接利用天然洞穴的形式,也有人工开凿墓室的。但大多在地形险要之处。风干葬相对较少,出现在甘孜西部,方式是将死者绑缚在木架上,支撑在山的垭口处,利用自然风将人体风干让尸体自然腐化,也有将尸体风干后取下再实施土葬。
结语:
藏族的墓葬是藏族人民生活以及信仰的缩影,墓葬形式种类的繁多地域化明显。德格县、白玉县的各式墓葬是藏族墓葬形式的缩影,丰富多彩,具有相当浓厚的宗教色彩。虽不能代替全藏区的墓葬形式,但仍对研究藏族墓葬具有相当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甘孜藏区丧葬习俗的地方性和民族性 仁真洛色 中国藏学刊 1990年02期127-136页
[2]从丧葬习俗看藏族地方社会的历史及文化——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山岩树葬为例 岳小国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 109-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