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史料是“人们编纂历史和研究历史时所采用的资料”,也称史材,一般认为是过去人类思想与活动的遗迹。左从文所著的《华南抗战史》一书运用了大量的史料,如档案文献史料、结集类史料、报刊史料等,通过这些史料的运用,科学地论述了日军入侵华南后,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慷慨赴难,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这些论述,对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历史、认识史料的价值和原则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华南抗战史》;史料运用;史料价值;史料原则
一、史料概念论述
史料是“人们编纂历史和研究历史时所采用的资料”,也称史材,一般认为是过去人类思想与活动的遗迹。它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记录;是人类社会活动和自然活动的遗迹;是开展各种工作的凭证和依据;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必要条件。要想深刻理解《华南抗战史》一书,就需要对其中运用到的史料及其特点和价值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掌握史料,从而利用史料来进行学习和研究。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史料进行不同的划分,按照时间不同,可以将史料分为古代史料、近代史料和现代史料;按照记录载体不同,可以将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和非文字史料;按照书写材料不同,可以将史料分为甲骨史料、金文史料、石刻史料、竹简木牍史料和缣帛史料;按照性质不同,可以将史料分为原始史料与孳生史料、原始史料与次生史料、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等。
搜集史料、鉴别史料和运用史料构成了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充分了解不同史料类型的特征及其获取途径,系统地搜集和整理史料,是开展历史研究的重要前提。受德国兰克史学巨大影响的傅斯年曾在1920年代提出“史学就是史料学”的说法,此说常被指偏激,但也可见史料对于史学研究的重要性。伴随史学研究产生的史料学其目的就在研究搜集、鉴别和运用史料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并总结资料的来源与获取途径。
二、《华南抗战史》史料运用分析
1. 档案文献史料
档案文献史料是具有考察使用价值,经过分类、立卷、归档集中保存的文件材料,主要通过文字、图片、图表等形式来表现出来,它具有原始记录性、信息丰富性、历史真实性和群体性等特点,是印证各类史料和历史事件的最可靠的凭证,给历史研究者提供了第一手的丰富材料。档案文献史料又分为旧政权档案文献史料、革命历史档案文献史料和社会主义时期档案文献史料。
作者在《华南抗战史》一书中大量使用档案文献史料,比如在第一章第二节论述日机轰炸广东与广东军民的抗击时,就运用了由广东省档案馆编、中国档案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的《日军侵略广东档案史料选编》所载史料,如“不过,到了月底,敌机的活动只局限于轰炸虎门炮台、黄埔、粤汉铁路等,……有许多颗炮弹落在市区,估计炸毁一百多间楼房,炸死一千多名无辜居民。几艘中国炮舰在虎门附近被击沉或重创。在夜袭过程中,几个叛徒在屋顶点火指示轰炸目标,当局正采取措施铲除这些叛敌分子。”这些史料的运用清楚地描绘出日军对广东造成的破坏。这些出自《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中的史料,揭示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图谋以及中国人民的顽强反抗,这也是桂南会战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2. 结集类史料
结集类史料主要包括个人的全集、文集和多人的合集等,既有作者的自编集,也有多人著述的汇集。它是研究人物及其思想的基本资料,它具有系统性强、比较全面、查找方便等特点,通过结集类史料可以进一步扩大收集其他相关原料、材料的范围和出处。同时,它还是特定时期的社会思潮、时代背景和总体趋势的侧面记录,为研究相关的宏观历史提供了便利。
在本书中,作者运用了《毛泽东选集》、《周恩来选集》、《孙科文集》和《夏衍杂文随笔集》等结集类史料。第四章描述抗战时期的经济和文化时,作者引用《夏衍杂文随笔集》中“总的方针是宣传抗日、团结、进步,但要办出独特的风格来,办出一份左、中、右三方面的人都要看,都欢喜看的报纸”“讲人民大众想讲的话,讲国民党不肯讲的,讲《新华日报》不便讲的,这就是方针”,指明了《救亡日报》的宗旨和方针,经过了大家的努力,《救亡日报》也成为了抗战初期中共在粤港地区最重要的舆论阵地,成为“华南的一座精神堡垒”。此外,作者还运用了《周恩来选集》中的史料,表明了共产党人积极争取冯玉祥和孙科并与之合作的诚挚愿望。
3. 报刊史料
报刊是报纸和期刊的总称,报刊史料,即报纸和期刊上保存下来的史料。报纸是以刊登国内外新闻和各种评论为主要内容的出版物;期刊,又称杂志,指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报刊史料具有公开性、广泛性、保存面大和鲜明的阶级性等特点,它能够补充与增添重要历史人物的新史料,进一步推动人物生平研究与思想实践研究,有助于我们开拓史学研究新课题、新领域,特别是为研究政府活动、政团提供资料,为研究社会状况提供非常丰富的史料,有助于辨明和订正一些史实谬误,用于鉴别回忆录、口述史料等真伪正误,为地方历史研究提供帮助。
在本书中,作者同样也引用了大量的报刊史料,比如,在第四章论述抗战时期的经济和文化时,就引用了《新战线》、《救亡呼声》等报刊中的史料,《新战线》中“就台湾的国防地理论,它是中国东南海疆的屏障,它与海南岛是中国监视海疆的一对眼睛,谁愿意让人拆去屏障?谁愿意让人挖去眼睛?”展示出国民政府、爱国同胞对“台湾国际共管论”的反对以及对台湾回归祖国的恳切愿望,表明了收复台湾的决心。
4. 其他
除上述史料外,本书还运用了方志史料,比如在第四章运用《广州市志》中的史料“广州沦陷后,日军军部‘广东放送局’占用原‘广州播音台’的设备设立广播电台,用粤语、国语、日语播音,成为侵粤日军的又一舆论工具”,由此写出了广州沦陷后日军对占领区实行的文化控制。
三、《华南抗战史》史料运用价值和原则
1. 史料运用价值
《华南抗战史》一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史料为史论作支撑,这些史料的运用和掌握对于我们今后进行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可以增强观点可信度。在《华南抗战史》一书中,作者引用《中国近代史料丛刊》、《毛泽东选集》等直接史料,就是对观点的有力佐证。第二,使观点更加全面、完整。很多史料在今天看來就是研究过去的历史、社会面貌、市井生活的教科书,有了这些实物史料或是文献史料,曾经的世界才在我们眼前鲜活起来,引用这些涉及过去方方面面知识的史料,可以使观点更加全面。可以说,没有史料的罗列搜集,观点未必能够准确、完整地反映出时代面貌。
2. 史料运用原则
在本书中,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史料为论述作支撑,为我们进行史学研究提供了方向性启示,在运用史料的时候,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科学性原则,主要指史料的真实性。具体到实际操作中,选取史料的顺序是:有第一手资料,不选取第二手资料;有实物资料,不选取文字资料;有编写书记,不选取专著;有视频资料,不选取图片资料等。第二,多样性原则,主要是基于史料的丰富性。具体而言,在史料选取上,我们要做到“全面”:从呈现形式上分,可选取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影视资料等;从来源上分,可分为文献资料、网络资料等;从组织形式上看,可分为坐标图、表格、照片等。第三,典型性原则,指在史料选取过程中,我们要秉承“少而精”的原则,用最精炼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说明问题,服务研究。
四、结语
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回顾历史的最好证据,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和研究时,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史料的价值和原则,充分利用史料,并积极地搜集和整理有效史料。《华南抗战史》一书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史料,这对于我们今后有效地选择和运用史料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我们应该对本书进行深入学习,了解其中史料的运用原则和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充分利用史料,以史为鉴,走向未来。
关键词:《华南抗战史》;史料运用;史料价值;史料原则
一、史料概念论述
史料是“人们编纂历史和研究历史时所采用的资料”,也称史材,一般认为是过去人类思想与活动的遗迹。它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记录;是人类社会活动和自然活动的遗迹;是开展各种工作的凭证和依据;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必要条件。要想深刻理解《华南抗战史》一书,就需要对其中运用到的史料及其特点和价值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掌握史料,从而利用史料来进行学习和研究。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史料进行不同的划分,按照时间不同,可以将史料分为古代史料、近代史料和现代史料;按照记录载体不同,可以将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和非文字史料;按照书写材料不同,可以将史料分为甲骨史料、金文史料、石刻史料、竹简木牍史料和缣帛史料;按照性质不同,可以将史料分为原始史料与孳生史料、原始史料与次生史料、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等。
搜集史料、鉴别史料和运用史料构成了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充分了解不同史料类型的特征及其获取途径,系统地搜集和整理史料,是开展历史研究的重要前提。受德国兰克史学巨大影响的傅斯年曾在1920年代提出“史学就是史料学”的说法,此说常被指偏激,但也可见史料对于史学研究的重要性。伴随史学研究产生的史料学其目的就在研究搜集、鉴别和运用史料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并总结资料的来源与获取途径。
二、《华南抗战史》史料运用分析
1. 档案文献史料
档案文献史料是具有考察使用价值,经过分类、立卷、归档集中保存的文件材料,主要通过文字、图片、图表等形式来表现出来,它具有原始记录性、信息丰富性、历史真实性和群体性等特点,是印证各类史料和历史事件的最可靠的凭证,给历史研究者提供了第一手的丰富材料。档案文献史料又分为旧政权档案文献史料、革命历史档案文献史料和社会主义时期档案文献史料。
作者在《华南抗战史》一书中大量使用档案文献史料,比如在第一章第二节论述日机轰炸广东与广东军民的抗击时,就运用了由广东省档案馆编、中国档案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的《日军侵略广东档案史料选编》所载史料,如“不过,到了月底,敌机的活动只局限于轰炸虎门炮台、黄埔、粤汉铁路等,……有许多颗炮弹落在市区,估计炸毁一百多间楼房,炸死一千多名无辜居民。几艘中国炮舰在虎门附近被击沉或重创。在夜袭过程中,几个叛徒在屋顶点火指示轰炸目标,当局正采取措施铲除这些叛敌分子。”这些史料的运用清楚地描绘出日军对广东造成的破坏。这些出自《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中的史料,揭示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图谋以及中国人民的顽强反抗,这也是桂南会战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2. 结集类史料
结集类史料主要包括个人的全集、文集和多人的合集等,既有作者的自编集,也有多人著述的汇集。它是研究人物及其思想的基本资料,它具有系统性强、比较全面、查找方便等特点,通过结集类史料可以进一步扩大收集其他相关原料、材料的范围和出处。同时,它还是特定时期的社会思潮、时代背景和总体趋势的侧面记录,为研究相关的宏观历史提供了便利。
在本书中,作者运用了《毛泽东选集》、《周恩来选集》、《孙科文集》和《夏衍杂文随笔集》等结集类史料。第四章描述抗战时期的经济和文化时,作者引用《夏衍杂文随笔集》中“总的方针是宣传抗日、团结、进步,但要办出独特的风格来,办出一份左、中、右三方面的人都要看,都欢喜看的报纸”“讲人民大众想讲的话,讲国民党不肯讲的,讲《新华日报》不便讲的,这就是方针”,指明了《救亡日报》的宗旨和方针,经过了大家的努力,《救亡日报》也成为了抗战初期中共在粤港地区最重要的舆论阵地,成为“华南的一座精神堡垒”。此外,作者还运用了《周恩来选集》中的史料,表明了共产党人积极争取冯玉祥和孙科并与之合作的诚挚愿望。
3. 报刊史料
报刊是报纸和期刊的总称,报刊史料,即报纸和期刊上保存下来的史料。报纸是以刊登国内外新闻和各种评论为主要内容的出版物;期刊,又称杂志,指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报刊史料具有公开性、广泛性、保存面大和鲜明的阶级性等特点,它能够补充与增添重要历史人物的新史料,进一步推动人物生平研究与思想实践研究,有助于我们开拓史学研究新课题、新领域,特别是为研究政府活动、政团提供资料,为研究社会状况提供非常丰富的史料,有助于辨明和订正一些史实谬误,用于鉴别回忆录、口述史料等真伪正误,为地方历史研究提供帮助。
在本书中,作者同样也引用了大量的报刊史料,比如,在第四章论述抗战时期的经济和文化时,就引用了《新战线》、《救亡呼声》等报刊中的史料,《新战线》中“就台湾的国防地理论,它是中国东南海疆的屏障,它与海南岛是中国监视海疆的一对眼睛,谁愿意让人拆去屏障?谁愿意让人挖去眼睛?”展示出国民政府、爱国同胞对“台湾国际共管论”的反对以及对台湾回归祖国的恳切愿望,表明了收复台湾的决心。
4. 其他
除上述史料外,本书还运用了方志史料,比如在第四章运用《广州市志》中的史料“广州沦陷后,日军军部‘广东放送局’占用原‘广州播音台’的设备设立广播电台,用粤语、国语、日语播音,成为侵粤日军的又一舆论工具”,由此写出了广州沦陷后日军对占领区实行的文化控制。
三、《华南抗战史》史料运用价值和原则
1. 史料运用价值
《华南抗战史》一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史料为史论作支撑,这些史料的运用和掌握对于我们今后进行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可以增强观点可信度。在《华南抗战史》一书中,作者引用《中国近代史料丛刊》、《毛泽东选集》等直接史料,就是对观点的有力佐证。第二,使观点更加全面、完整。很多史料在今天看來就是研究过去的历史、社会面貌、市井生活的教科书,有了这些实物史料或是文献史料,曾经的世界才在我们眼前鲜活起来,引用这些涉及过去方方面面知识的史料,可以使观点更加全面。可以说,没有史料的罗列搜集,观点未必能够准确、完整地反映出时代面貌。
2. 史料运用原则
在本书中,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史料为论述作支撑,为我们进行史学研究提供了方向性启示,在运用史料的时候,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科学性原则,主要指史料的真实性。具体到实际操作中,选取史料的顺序是:有第一手资料,不选取第二手资料;有实物资料,不选取文字资料;有编写书记,不选取专著;有视频资料,不选取图片资料等。第二,多样性原则,主要是基于史料的丰富性。具体而言,在史料选取上,我们要做到“全面”:从呈现形式上分,可选取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影视资料等;从来源上分,可分为文献资料、网络资料等;从组织形式上看,可分为坐标图、表格、照片等。第三,典型性原则,指在史料选取过程中,我们要秉承“少而精”的原则,用最精炼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说明问题,服务研究。
四、结语
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回顾历史的最好证据,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和研究时,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史料的价值和原则,充分利用史料,并积极地搜集和整理有效史料。《华南抗战史》一书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史料,这对于我们今后有效地选择和运用史料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我们应该对本书进行深入学习,了解其中史料的运用原则和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充分利用史料,以史为鉴,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