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启发和激励学生“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显得尤为重要。激励教育是指运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认同感,使他们产生一种自觉的发自内心的精神力量,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现代的班级管理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动机,使之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进而指引他们的行为活动,实现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构建激励机制的意义
心理学认为,激励指的是通过刺激,激发个体心理动力,使这一心理动力水平在某一时间里始终维持在一定的兴奋状态。运用激励机制进行班级管理就是要求班主任针对学生实际,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或措施,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来调动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合理地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可能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增强他们成功的信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构建激励机制体现的是变传统的专制型管理思想为现代的民主型的管理思想。这种管理思想指导下的管理实践,是把学生置于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服从,而是主动地参与,因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激励机制的方法
在班级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把握住教育时机,区别不同的对象,运用恰当的激励方法,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在同伴卓越的表现中,汲取营养,接受强有力的正向刺激,去寻求更高更新的目标,从而把教育者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心理需求,产生坚实有效的激励效应。激励机制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信任激励法
信任是人与人相处的润滑剂,它可以是加速个体自信心爆发。从某种角度上讲自信比努力对于学生的成长更为重要。信任激励是一种基本激励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班集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振,有助于形成班级凝聚力和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体现在在班级管理与活动中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扬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上,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职务激励法
有效的激励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在班级管理中应使”虎龙”各尽其能,各展其技。根据学生具有争强好胜和强烈的表现欲的心理特征。不少班级均采用了班干部轮值制的方法来优化班级管理。通过这种组织形式可以为每位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从而锻炼、发现、考察班干部苗子,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强化自省意识和竞争意识,促使每个学生自发地进行换位思考,产生“我能行”的自信心,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积极性,推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3、情感激励法
“感人心者莫乎情”,教师要根据学生需要和情感之间合乎规律的联系,通过满足学生某种需求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情绪。“没有学生心灵的唤醒,没有学生精神的参与,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我们应走进学生,走向学生的情感世界,与他们的情感进行零距离接触。一旦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他们就会产生一种集体归属感,引起情感上的共鳴,从而会自觉地跟随教师前进或按教师指引的方向前进。
4、目标激励法
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期望理论认为,人只有在预期自己的行动有助于达到某一目标的情况下,他的行动才会得到充分的激励,在引导学生制定目标时,一方面要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有崇高的远景目标;另一方面应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确定近景目标,不要盲目攀高,以更好地发挥目标激励的作用。
5.评价激励法
美国的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从人的动机看,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光荣、争取荣誉的需要。评价,作为一种信息反馈,对学生的行为活动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评价激励,第一要注意有针对性和公正性,不能泛泛而论;第二要注意评价的及时性,以在第一时间对学生的给予激励;第三要注意评价的艺术性,公开场合应以肯定性评价为主,否定性评价则应在私下交流;最后还要注意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口头的与书面的,语言的和非语言的,定期的和随机的。
6、行为激励法
我们常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是每种典型人物的行为,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引发人们的“内省”与共鸣,从而起到强烈的示范作用,就像一面旗帜,引导人们的行动。这比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和号召力,也更具有生动性和鲜明性,容易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给人以鼓舞、教育和鞭策,激起人们摹仿和追赶的愿望。在进行行为激励时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其一言一行无时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因此每个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爱生敬业,使学生从老师身上看到什么是“认真”、“诚实”和“进取”,并以此去感染学生;其次要实事求是地宣传榜样的先进事迹,激发同学们学习和赶超榜样的动机;第三是要引导同学们辩证地看待榜样,防止机械的、形式主义的模仿;最后还要关心榜样的成长,使之不断提高、进步。
三、运作激励机制的原则
“激励是最好的老师。”激励就是以外来因素影响的方式,以某种精神或物质的刺激,通过人的需求影响人的动机,从而使人精神振奋,达到影响人的目的,所以,激励的过程是一个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过程。要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因人而变原则。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激励操作只有符合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符合不同学生的内在需要,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才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求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为此,要求班主任必须坚持因人激励的原则。
2、因时而异原则。
《学记》上有句话:“当其可时谓时。”意思是说,要按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才能叫“及时”。通常最佳的激励时机主要有: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时(新到一所学校或班级),取得新的成绩或在某方面取得成功时,对某种需求有着强烈愿望时,对过失有悔过之意时,遇事犯难,举棋不定时,处于某种生理或心理困境时,等等。教师选择最佳时机对学生实行激励教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因地制宜原则。
班级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场所,但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不能只局限其中。更多的激励技艺往往体现在“随机评价”中。一般来讲,无论是教室还是餐厅,是办公室还是运动场,是路上还是车上。教师均要因地制宜,抓住“闪光点”随机激励。
4、张驰有度原则。
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的规定性,教师在运作激励机制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个恰当的度。在制定激励目标时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预测激励效果,应符合“努力--再努力—可以实现”的规律。同时。频繁的奖惩也会降低对学生成就动机的激励效果,要间隙、渐进的强化奖励,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实施激励机制,可以进一步完善现代班级的管理机制,促进班级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高班级管理的效能。对学生未来发展有深远意义。
一、构建激励机制的意义
心理学认为,激励指的是通过刺激,激发个体心理动力,使这一心理动力水平在某一时间里始终维持在一定的兴奋状态。运用激励机制进行班级管理就是要求班主任针对学生实际,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或措施,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来调动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合理地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可能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增强他们成功的信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构建激励机制体现的是变传统的专制型管理思想为现代的民主型的管理思想。这种管理思想指导下的管理实践,是把学生置于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服从,而是主动地参与,因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激励机制的方法
在班级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把握住教育时机,区别不同的对象,运用恰当的激励方法,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在同伴卓越的表现中,汲取营养,接受强有力的正向刺激,去寻求更高更新的目标,从而把教育者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心理需求,产生坚实有效的激励效应。激励机制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信任激励法
信任是人与人相处的润滑剂,它可以是加速个体自信心爆发。从某种角度上讲自信比努力对于学生的成长更为重要。信任激励是一种基本激励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班集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振,有助于形成班级凝聚力和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体现在在班级管理与活动中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扬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上,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职务激励法
有效的激励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在班级管理中应使”虎龙”各尽其能,各展其技。根据学生具有争强好胜和强烈的表现欲的心理特征。不少班级均采用了班干部轮值制的方法来优化班级管理。通过这种组织形式可以为每位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从而锻炼、发现、考察班干部苗子,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强化自省意识和竞争意识,促使每个学生自发地进行换位思考,产生“我能行”的自信心,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积极性,推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3、情感激励法
“感人心者莫乎情”,教师要根据学生需要和情感之间合乎规律的联系,通过满足学生某种需求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情绪。“没有学生心灵的唤醒,没有学生精神的参与,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我们应走进学生,走向学生的情感世界,与他们的情感进行零距离接触。一旦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他们就会产生一种集体归属感,引起情感上的共鳴,从而会自觉地跟随教师前进或按教师指引的方向前进。
4、目标激励法
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期望理论认为,人只有在预期自己的行动有助于达到某一目标的情况下,他的行动才会得到充分的激励,在引导学生制定目标时,一方面要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有崇高的远景目标;另一方面应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确定近景目标,不要盲目攀高,以更好地发挥目标激励的作用。
5.评价激励法
美国的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从人的动机看,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光荣、争取荣誉的需要。评价,作为一种信息反馈,对学生的行为活动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评价激励,第一要注意有针对性和公正性,不能泛泛而论;第二要注意评价的及时性,以在第一时间对学生的给予激励;第三要注意评价的艺术性,公开场合应以肯定性评价为主,否定性评价则应在私下交流;最后还要注意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口头的与书面的,语言的和非语言的,定期的和随机的。
6、行为激励法
我们常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是每种典型人物的行为,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引发人们的“内省”与共鸣,从而起到强烈的示范作用,就像一面旗帜,引导人们的行动。这比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和号召力,也更具有生动性和鲜明性,容易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给人以鼓舞、教育和鞭策,激起人们摹仿和追赶的愿望。在进行行为激励时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其一言一行无时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因此每个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爱生敬业,使学生从老师身上看到什么是“认真”、“诚实”和“进取”,并以此去感染学生;其次要实事求是地宣传榜样的先进事迹,激发同学们学习和赶超榜样的动机;第三是要引导同学们辩证地看待榜样,防止机械的、形式主义的模仿;最后还要关心榜样的成长,使之不断提高、进步。
三、运作激励机制的原则
“激励是最好的老师。”激励就是以外来因素影响的方式,以某种精神或物质的刺激,通过人的需求影响人的动机,从而使人精神振奋,达到影响人的目的,所以,激励的过程是一个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过程。要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因人而变原则。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激励操作只有符合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符合不同学生的内在需要,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才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求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为此,要求班主任必须坚持因人激励的原则。
2、因时而异原则。
《学记》上有句话:“当其可时谓时。”意思是说,要按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才能叫“及时”。通常最佳的激励时机主要有: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时(新到一所学校或班级),取得新的成绩或在某方面取得成功时,对某种需求有着强烈愿望时,对过失有悔过之意时,遇事犯难,举棋不定时,处于某种生理或心理困境时,等等。教师选择最佳时机对学生实行激励教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因地制宜原则。
班级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场所,但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不能只局限其中。更多的激励技艺往往体现在“随机评价”中。一般来讲,无论是教室还是餐厅,是办公室还是运动场,是路上还是车上。教师均要因地制宜,抓住“闪光点”随机激励。
4、张驰有度原则。
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的规定性,教师在运作激励机制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个恰当的度。在制定激励目标时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预测激励效果,应符合“努力--再努力—可以实现”的规律。同时。频繁的奖惩也会降低对学生成就动机的激励效果,要间隙、渐进的强化奖励,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实施激励机制,可以进一步完善现代班级的管理机制,促进班级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高班级管理的效能。对学生未来发展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