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语文课上的古诗词教学,往往简单停留在背诵,了解诗歌大意,以及所表达的诗人思想感情,用这些来应付考试就可以了。其实,与其说教古诗,倒不如和学生一起“赏”古诗,只要学生学会欣赏,自然会感悟,有了感悟能力,自然就会理解和背诵,这样的教学效果远比死记硬背的效率要高得多,简单的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赏”古诗。
一、“赏”诗人。
所谓“赏”诗人,就是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即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以及诗歌特点。每一个作品,都与作者的生平及时代背景很有关系,他的诗歌也会表露他的思想。诗人作诗,无非是有感而作,他的作品都是他思想展示的过程,也就形成了每个诗人独特的写作风格及特点。如陶渊明在作品中流露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表达一种思念田园和渴望归隐的情感。杜甫一生,把国家的变故、民间百姓的疾苦、个人经历、所思所感,都写入诗中,真实的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社会现实,他的诗记录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写实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同情、热爱人民、关心百姓的安危冷暖、喜怒哀乐的思想,情意真挚,发人深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搜寻作者的资料,包括诗人的生平,思想,时代背景等,适当的进行背景介绍,这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领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赏”诗境。
“赏”诗境,顾名思义就是欣赏诗句描绘的意境,包括景物的描绘和情景的描述。中学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 古典诗词的教学,应以学生受到诗的熏陶为主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在诵读的基础上,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诗句,应教会学生体味诗的意境,培养审美能力。把握诗的独特语言,是深入诗歌的意境,领略深层内涵的前提。大家知道,诗歌是诗人形象思维的产物,无论是摹景状物,还是叙事抒情,诗人总是吧自己深切的感受和激昂的情绪,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倾吐在诗的字里行间。尤其古诗,更加讲究炼字炼句炼意,注重凝练、含蓄、形象、生动,由此使诗的意象和诗句、章节上出现明显的跳跃现象,其间有意省略的过渡和关联的诗句,便成了留给读者的想象、思索、补充的“空白”。教师就应利用这,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再现诗的形象和画面,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诗歌深层的意境之中,领略诗的独特魅力。
三、“赏”诗情。
就是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积累,古诗描写的内容不同,所表现的诗人情感也不同。比如,边塞诗大多表现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决心,也有部分边塞诗人对连年征战的厌恶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咏物诗大多表现的是对所咏事物的喜爱,借以表现自己高洁的志向和节操。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抓住诗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词,比如“愁”、“悲”、“怨”、“泪”、“喜”等,轻松的去理解诗中的情感,从而才能真正理解诗的内涵,受到精神的熏陶。
四、“赏”诗句。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优秀的诗词作品,读起来抑扬顿挫,听起来韵味无穷,这是因为它具备了音韵之美。构成音韵美的方法丰富多彩,押韵、平仄、句式、对偶、语调、回旋、重叠等,都可以增加语言的音韵美。古诗的音韵美,历经几千年一直在华夏大地上萦绕,诗的音韵美得益于我们的汉语,汉语音韵优美,韵律和谐,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诗画语言之一。单音节发音的汉语,节奏感比任何一种发音长度不一的拼音语言都强的多。古代诗人赋诗,似乎是在用汉字为音符作曲。所以我们欣赏汉语古诗,一定要充分欣赏和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在对诗音韵美的欣赏中,得到艺术和心灵的享受。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歌作品,语言风格、语言艺术也各不相同。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幽寂静穆;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诵读,以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创造浓郁的学诗气氛,尤其对一些美言名句更要从诵读出发,结合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去欣赏这些千古名句,感受诗句的音韵美、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但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平易近人,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不加修饰,是一种质朴的美。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当然,要欣赏品读诗句,心里的默读远远不够,最好是诵读出声,且反复多遍,这样再用心体会,就一定能欣赏到诗句美妙的音韵美,学生也达到了积累的效果。
让咱们的学生,在老师的启发、诱导、解惑下,以欣赏的角度说出自己的体会,以欣赏的眼光学古诗,才能真正体会到古诗的美。
一、“赏”诗人。
所谓“赏”诗人,就是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即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以及诗歌特点。每一个作品,都与作者的生平及时代背景很有关系,他的诗歌也会表露他的思想。诗人作诗,无非是有感而作,他的作品都是他思想展示的过程,也就形成了每个诗人独特的写作风格及特点。如陶渊明在作品中流露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表达一种思念田园和渴望归隐的情感。杜甫一生,把国家的变故、民间百姓的疾苦、个人经历、所思所感,都写入诗中,真实的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社会现实,他的诗记录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写实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同情、热爱人民、关心百姓的安危冷暖、喜怒哀乐的思想,情意真挚,发人深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搜寻作者的资料,包括诗人的生平,思想,时代背景等,适当的进行背景介绍,这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领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赏”诗境。
“赏”诗境,顾名思义就是欣赏诗句描绘的意境,包括景物的描绘和情景的描述。中学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 古典诗词的教学,应以学生受到诗的熏陶为主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在诵读的基础上,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诗句,应教会学生体味诗的意境,培养审美能力。把握诗的独特语言,是深入诗歌的意境,领略深层内涵的前提。大家知道,诗歌是诗人形象思维的产物,无论是摹景状物,还是叙事抒情,诗人总是吧自己深切的感受和激昂的情绪,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倾吐在诗的字里行间。尤其古诗,更加讲究炼字炼句炼意,注重凝练、含蓄、形象、生动,由此使诗的意象和诗句、章节上出现明显的跳跃现象,其间有意省略的过渡和关联的诗句,便成了留给读者的想象、思索、补充的“空白”。教师就应利用这,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再现诗的形象和画面,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诗歌深层的意境之中,领略诗的独特魅力。
三、“赏”诗情。
就是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积累,古诗描写的内容不同,所表现的诗人情感也不同。比如,边塞诗大多表现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决心,也有部分边塞诗人对连年征战的厌恶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咏物诗大多表现的是对所咏事物的喜爱,借以表现自己高洁的志向和节操。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抓住诗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词,比如“愁”、“悲”、“怨”、“泪”、“喜”等,轻松的去理解诗中的情感,从而才能真正理解诗的内涵,受到精神的熏陶。
四、“赏”诗句。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优秀的诗词作品,读起来抑扬顿挫,听起来韵味无穷,这是因为它具备了音韵之美。构成音韵美的方法丰富多彩,押韵、平仄、句式、对偶、语调、回旋、重叠等,都可以增加语言的音韵美。古诗的音韵美,历经几千年一直在华夏大地上萦绕,诗的音韵美得益于我们的汉语,汉语音韵优美,韵律和谐,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诗画语言之一。单音节发音的汉语,节奏感比任何一种发音长度不一的拼音语言都强的多。古代诗人赋诗,似乎是在用汉字为音符作曲。所以我们欣赏汉语古诗,一定要充分欣赏和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在对诗音韵美的欣赏中,得到艺术和心灵的享受。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歌作品,语言风格、语言艺术也各不相同。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幽寂静穆;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诵读,以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创造浓郁的学诗气氛,尤其对一些美言名句更要从诵读出发,结合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去欣赏这些千古名句,感受诗句的音韵美、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但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平易近人,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不加修饰,是一种质朴的美。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当然,要欣赏品读诗句,心里的默读远远不够,最好是诵读出声,且反复多遍,这样再用心体会,就一定能欣赏到诗句美妙的音韵美,学生也达到了积累的效果。
让咱们的学生,在老师的启发、诱导、解惑下,以欣赏的角度说出自己的体会,以欣赏的眼光学古诗,才能真正体会到古诗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