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过去的猪年春节,逛庙会自然还是百姓们少不了的一项娱乐活动。据统计,今年北京全市7天庙会人次为500万,截至最后一天,各庙会仍是热度不减,照样人头攒动 ,熙熙攘攘。
庙会是千百年来的传统节庆活动,今年,让记者眼前一亮的是地坛庙会上的交友结缘。
地坛庙会的另类空间
来到地坛,就感觉比其他庙会的人要多。节后统计,这里的人数占到全市庙会人群的五分之一,可谓最多。主通道上,人流浩浩荡荡,风雨不透。而在靠近北门稍西一些的树林间,却是另一种气氛,说它与节日无关吧,人们脸上都有会意的浅笑;说它有关吧,它那里什么都不卖,也不表演个啥的——这里是“北京首届白领大型相亲会”,一个有别于任何庙会活动的另类空间。
“相亲会”,一个带点土味的名称,容易让人想起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青年聚在一起对山歌、掷荷包一类的恋爱方式。其实没有那样的乡土气息,倒是有点像“光荣榜”和“推介会”,未上台面的还有规模巨大的电子信息库,不失现代模式。
这一另类空间包括两种方式在现场展示。
在用棚布围起来的树林里,到处都悬挂着求缘者的信息板,统一制式,粉红色衬底,显得很温馨。其上是个人照片、相关信息和择偶要求。信息板真多,全看过来不说一整天也差不多。记者还看到,还有不少放在桌子上,一摞一摞的,那是实在没地方悬挂了,只能供人们站在桌前翻看。
既是“白领相亲会”,自然讲究学历。记者看到,最多的是大学本科,硕士、博士也不少。收入一栏,一般为4000元至12000元,再高的也不难找,再低的就不多了。有车有房,也不是什么突出条件。至于相貌,大多是说得过去的,有的还十分出众,不比影视明星差。最五光十色的是个人留言,中英文都有,如诗歌、如美文、如警语者,比比皆是,有的比报纸上看到的文字漂亮多了,赏心悦目而又道尽人生感悟。当然也有大实话,有的观点还截然相反,譬如:“家居型的千万别找我”、“找一个过日子的”。
另一方式是在台上公开展示自己,向现场的人们做自我介绍并说出自己的要求。记者是最后一天去的,午饭前一直有人在台前自我介绍,人们围拢成一个圈,里里外外好几层。一位很清秀的女孩刚讲完,一位五十岁上下的女士接过话筒说:“我今天既然来了,就把自己推销出去吧!”一句开场白就把大家说乐了。
现场的人有两个特点,一是都本着善意,一是都很会心。记者注意到,场上有许多年长者,他们都是为子女而来的,在场外就有阿姨跟旁边的人交流:“我这是偷着来的,不敢让孩子知道,他(她)早就说了,甭去,去就跟我急!”“啊,都这样,要不怎么等到现在还没交上朋友呢!你急他(她)不急呀!”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样的家长代为相亲者还很不少,记者了解到,女孩比男孩要多,这样的对话不难听到:“您那是男孩还是女孩呀?”,“女孩,您的呢?”
“嗨,也是女孩!”然后会意地笑着走开。
12点以后,人还不见少,显然大家都没吃饭。此时,如果有卖盒饭的,生意一定好。但不知什么原因,组织者没给现场的人们做出餐饮准备,这是一个缺陷,也是坐失商机。
这次相亲会是售票的,家长30元、本人50元(含地坛门票),前来相亲的人不会为午饭而购两次票,饿了也就忍一忍吧。
午饭时间后,现场达到高潮,仅三十五岁以上排队上场的相亲者就有好几十人。他们在主持人带领下分几批走上台做自我介绍,全都落落大方,教师、翻译、银行职员、IT技术人员、企业高管、退休人员都有。所表述的有三项基本内容:自我介绍、择偶标准和联系电话。只有一位女士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定定神说:“我就留了吧!”引得会场一阵轻松的笑声。其间,还有一位阿姨让主持人念了一个纸条,介绍她未到场的孩子。
整个这一区域里,不论是台上台下,还是默默无声巡看展板的人们,气氛始终是认真、严肃、善意、轻松的,当然,从那些家长的脸上,是不难看出焦虑的。
地坛庙会的这一角落,恐怕是北京各大庙会上仅有的。唯其如此,它才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
婚缘经济:一个有待开拓的广阔领域
从地坛庙会的相亲大会,人们不难看出,交友难、结缘难,仍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问题,尽管我们已经迈进信息时代。
当下,社会咨讯方式具有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尤其是借助网络技术而产生的QQ、MSN和各种交友网,真正实现了“天涯若比邻”,无比切近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网上,人们至少可以找到760个中文交友网站。但是所有现代数码方式都面临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信任度。人们在网上可以尽兴聊天,但最终的解决之道还在地上,还要面对面。看人不是看货品,两个人能否结友以至成婚,只有见到“真人”才能找到感觉。
这也是网上婚缘成功率不高的根本原因,也是地坛庙会相亲会这种向传统方式“回归”的现实依据和火爆缘由。所以,很多人不是为逛庙会而是专程冲着婚缘机会而前去的,逛庙会反倒成为捎带的事情。从另一个角度说,相亲会也给古老的庙会增添了新的内容和亮点,可谓双赢。
这次地坛白领大型相亲会是一个社会现象,也是一个经济启示,它表明,当代社会婚缘机制可以进行市场介入,婚缘经济是可作为的。而此前我们知道,社会在此领域所提供的更多的,是诸如婚庆服务、婚纱消费、婚照服务等偏重“物”和礼仪方面的市场供应。花钱买物、花钱买服务,这是人们容易接受的,现在,花钱买“缘”已进入人们视野,几十元的地坛相亲会门票被人们所接受即是明证。近年出现的交友俱乐部也是一种“面对面”的方式,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总避免不了包括在婚者和一些不严肃者的不当行为,更不用说还有一些地方“婚托”在搅浑水,以至受到人们的诟病。
据媒体2007年1月报道:“‘佳缘’的手头资金已经即将枯竭。尽管创办至今,‘佳缘’先后融得2000多万元的投资,但这些投资几乎就要消耗殆尽了。”“世纪佳缘”是免费注册网站,目前以私人投资为主,赢利点的记录此前还是婚庆和异地旅游交友活动,比之庞大的日常消耗,远远不够。
如果是这样,那么,借助节假日大型社会活动等方式让交友走向光天化日之下,不失为一个可继续开发、出新的思路。从除夕至正月初七,8天时间,报名者可查到有3510人,每个交友展板99元;现场入场券含地坛门票50元、家长30元。那么,这笔帐是很容易算出的。事后,“世纪佳缘”活动部刘先生告诉记者,八天时间到场者约有2万人,场地费20万元、布展10万元、人员消耗若干,而交友报名费有些没有到帐。看来,若从赢利角度看,还有可磨合之处。刘先生很强调这次地坛相亲会的公益性,表示不太指望通过这种活动赢利,所以为增加人气,每天10点前现场是不收票的。
据悉,这家公司实力相当雄厚,拥有每天8000人的庞大会员注册群,活跃用户达到150万左右。截至2007年2月27日,拥有博士后10325人、博士114782人、硕士765334人、双学士14386人、学士1965829人、大专626472人。到目前为止,已有754人征婚成功,共已有523322人征友成功。这些,都是其号召力和成功率的现实基础。春节过后,该公司将在京、沪、汉、杭等地举行“佳缘邂逅”活动,在服务中保持运转并赢利的道路正在走宽。现在,“世纪佳缘”已成为微软中国、TOM在线、中国电信互联星空、上海浦发银行的合作伙伴,它自身也成为一个巨大的无形资产,这给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存空间。这也是一种经营。“世纪佳缘”从开办到现在,仅仅三年时间,成为世界第二、中国第一的交友网站,发展速度十分惊人。
该公司有关人员还是很强调其网站服务性的,对此次地坛相亲会的收益结果,认为只到“小补”程度。
但我们看到,婚缘经济还是大有可为的。“超女”那样的娱乐活动可以成为与经济互动的社会现象,那么,交友服务为什么不可以呢?
市场呼唤品牌品牌需要维护
当下760个中文交友网站不可谓不多,而且,“地面”上还有数量众多的交友俱乐部,但人们特别是当事人难免有种种疑虑。像任何消费和服务一样,人们需要口碑上佳的机构。而一个有良好口碑的服务提供机构,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良性运作的。
记者了解到,“世纪佳缘”页面不追贴广告,为的是保其“真实、纯净、严肃”的宗旨,在网络媒体广告、插件满天飞的今天,此举当属难得。如今,有些交友网有额度不等的收费,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服务应该是有价值的。问题在于,收费要与服务效率和质量成正比。婚缘经济应该双赢。
看来这里有一个观念问题。为追求商业利润而伤害服务对象的利益显然失当,但为保持某种“纯洁性”而窄化赢利思路,恐怕也是不可取的,否则,公司怎能维持正常运转并不断发展?
“做大做強”,常常是企业界的一句目标口号,具有公益色彩的婚缘载体又何尝没有这个问题?当代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表明,单纯性和复合性是不同企业在不同阶段的两种选择,对于积累了一定基础的婚缘载体,从虚拟空间到真实地面,从穿针引线到一包到底,有太多的产业可以链接,甚至有许多“现成饭”在等着呢!
最古老的行当:媒人;最现代的手段:网络;最激动人心的事情:恋爱;最大的人生问题:成家——它的文化空间和经济空间之巨大,不也是对想象力的一种挑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