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鲁时代”的天下秩序:《荀子》和《吕氏春秋》的政治哲学

来源 :晋阳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t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藉由以历史学、政治思想史、中国哲学史以及所谓“观念史/概念史”等各种研究途径之互相参照,笔者试图综合探讨《荀子》和《吕氏春秋》政治哲学的撰写目的 和思想内容,并藉此期盼阐明《荀》《吕》两书对于战国时局的历史上之固有的思想意义.《荀》《吕》之出现的历史背景,即公元前256年发生的周、鲁两国之灭亡而由此出现的“后周鲁时代”,以如上历史背景为主要契机而诞生的《荀》《吕》政治哲学之共同目标应该在于构想能够治理全天下之人民的国家之建立.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荀》《吕》政治哲学的主要异同.
其他文献
证明对象是诉讼证明活动的聚焦点.此聚焦点是否明晰,决定着诉讼证明活动是否能够得到合理有效展开.法律要件事实构造与诉讼认知构造是形塑证明对象的基本因素.从第一个维度来看,法律要件事实作为证明对象具有指向特定性、初步指引性、局部性、复数性和细分性等特征.从第二个维度来看,基于诉讼认知的推理构造,证明对象可以分为基础性的法律要件事实与派生性(或证据性)的待证事实、待证事理.基于诉讼认知的制度构造,即诉讼模式的不同以及对证明标准、证明责任等的不同规定,对法律要件事实被纳入证明对象的范围及其分类也有相应的不同要求.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贯穿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进程.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起步与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发展与曲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恢复与创新以及新时代新局面的开启与跃升四个发展阶段.百年来的发展实践推动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不断创新,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当前,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党员的政治能力以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进一步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劳动教育专任教师队伍是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关键.当前劳动教育专任教师队伍不仅数量不够,更为关键的是他们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劳动教育专任教师专业化水平体现在劳动专业技能、情境创设能力、活动引导能力和效果评价能力四大关键能力.提高劳动教育专任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核心是提高他们关键能力.劳动教育专任教师队伍建设要加强教师自主学习研究,构建以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立专业学习社群、建构促进教师关键能力发展的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