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让作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FAM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需要循序渐进,是一个复杂的、多变的过程。在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贵在创新,通过创新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在作文指导课上,不注重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而是一味地灌输写作技巧和方法,就无法调动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只有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学生的思维才会插上自由飞翔的双翅,学生才会调动生活经验和情感积累,学生才会不断地有所创造,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
  关键词:写作教学 兴趣 创新
  
  有人说过,“兴趣乃写作之本”。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我觉得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
  传统的作文课教学,教师之所以累是因为教师讲得太多,越俎代庖;学生之所以苦是因为他们的思维被教师禁锢,自己的思想不能得到很好的表现。作文脱离了教师圈定的框架就不是优秀作文,学生作文就如填鸭,如此下去何谈创作之乐趣?何时能感悟到写作的真谛?作文教学要改革就要改变教师的“一言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作文课堂上,教师尽可以根据写作目标巧妙进行引导,点拨学生的思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获取写作的灵感。也就是说,教师不是作文课堂这一舞台的主角,只有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读说写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到写作之中,以我笔写我心,抒我情,达我意!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出来,学生写作的热情就会全面提高,会积极参与到写作教学中来,从而使作文课堂充满活力,生机勃勃。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在指导上求新求异
  学生常常觉得无从下笔,苦思冥想,面对作文苦恼万分。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缺乏生活积累,对所要描写的事物还处于陌生的状态,没有素材,也没有情感,当然也就没有写作的冲动,特别是没有情感的激发,没有灵感当然很难下笔。在这种状况下,教师要设计精心的导入,在写作之前加强指导,唤起他们对所要描写的事物的兴趣和情感,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冲动。例如:作文课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它有声有色,形象直观,可化静为动,尤其是一些现实生活中受条件限制无法观察的现象,借助多媒体就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所以,在作文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不但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在兴趣中投入有效的观察。鲁迅先生说过:“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因此,成功地运用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观察到位了,才有可能达到“一挥而就”的结果。
  三、让学生深入体验生活,找到作文的源头活水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如果缺乏多种多样的生活体验,自然就会脑中空洞,腹中空空,写作根本无从谈起。所以要让学生深入体验生活,给学生源头活水。多积累、多汲取生活的源头活水,学生的写作之泉就不会干涸。陆游说:“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诗外的功夫就是对生活的体验、感受和认识。因此,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进而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如指导写秋景的文章,带领学生走出了校园,置身于自然,学生心情荡漾,在秋景中漫步,畅游。他们仰望蓝天下自由飞翔的小鸟;扫视辽阔大地上的金黄稻穗、爆裂的豆角;倾听潺潺水流轻柔的流淌声、收割机的轰鸣声;再俯视脚下那飘落的、静静沉睡的片片黄叶,饶有兴致地拾起、玩弄、细赏,想秋天的景,秋天的人,定在学生心灵深处放飞,化为语言文字的也应是真话、实话、心里话了。
  四、注重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享受作文的快乐
  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在民主、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这无论是对语文教学还是对作文教学都是十分有益的,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作文是需要兴趣的,兴趣更是需要培养的。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课堂上,应努力为后进生提供条件,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降低作文的标准,让他们体会到表达的快乐,而不是作文一定要达到优秀的水平。一篇文章中,哪怕有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通顺的段落,教师都要抓住机会给予表扬,这样让他们在尝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自然也就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激发起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兴趣浓了,那么自然就离优秀作文的水平不会太远了!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学起来、写起来,这才是作文教学的真正成功,才是作文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总之,要让作文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就要下大力量把课堂变成学生的乐园,让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性,才会自发地主动学习,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传承的古国,历史留给我们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怎样使那些已经维系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不在历史的洪流中消亡,能在
一、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阅读兴趣不高。大多数学生不喜欢看课外书,有些学生即使看了,也是相当马虎,很少有学生会做笔记。此外,根据学生的在校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在校期间很少阅读。这显示了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过重,这也应该是学生不喜欢阅读的原因之一。据笔者在学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首先,阅读兴趣太低。目前,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缺乏阅读兴趣,表现在把阅读当做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古诗,在我国文化史上源远流长。它语言精练,音韵优美,意境深远,以独特的美打动人,以真挚的感情感染人。为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纯洁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作为语文教学的内容,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小学生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以获得终身受益的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  然而由于古诗的写作历史离
中国计量学院地处下沙大学城西区,离学校最远的教师住在三墩,两地相隔40多公里.正因为如此,我校建立了教职工班车车队.本文根据车管队的实践,对建设好教职工班车车队,提出如
说个蟑螂的故事.rn别以为蟑螂那么小,它是非常贪生怕死的,你见过蟑螂自杀的没有?rn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入领会新的课程标准的精神,转变教学观念,竭力探索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途径,让学生有话可写,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 素材积累 激发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面对作文,许多语文老师感到难教,众多学生更是感到难写,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是摆在每一位语文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为了让学生快乐作文、享受作文,我们尝试着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书写生活的作文教改新路。  首先,我们确立要实现为学生幸福人生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学目标,确立“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提升”、“作文与生活在互动中双赢”的生活作文教学理念,
期刊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强化服务育人意识后勤集团党总支把服务育人放在重要位置,作为后勤工作的出发点,高度重视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党
在观摩了一节节作文展示课后,我不禁产生了深深的疑惑,难道只有老师表演个魔术,或者组织学生做个小游戏才能写出精彩的作文吗?这些作文训练还被冠以“活动作文”“体验作文”等名称。其实,生活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我们与其把时间花在这些“活动”“体验”中,还不如把学生带进生活大课堂;我们与其精雕细琢地指导学生写好开头结尾,写出“匠气十足”的高分作文,还不如让学生畅所欲言,用个性的文字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