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北京,作为历史上的五朝古都,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文化古城,北京旧城建设精美绝伦,文化积淀深厚。以北京为例分析了历史文物建筑保护和重要性,并以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 北京;历史文物建筑;合理保护
北京的城市风貌极具特色,以中轴线和棋盘格式道路网奠定了城市的基本格局,紫禁城开阔雄伟,是当今世界建筑的一大瑰宝。街巷、胡同尺度宜人,著名的四合院民居以房屋围合着院子而著称,房屋掩映在绿树之中。宫殿、坛庙色彩瑰丽,民居以灰色调为主,两者交相映衬,构成了和谐的色彩景观。走在北京的旧城中,建筑体量不大,因为限高的原因高度较低,形成了舒缓开阔的视觉景观。当人们走在北京的街巷中,会感到舒服而平静。深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积淀,形成了古老北京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是当之无愧的东方文明的代表城市。因此,对于北京旧城的保护从来就是大家所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走在北京旧城的道路上,已经没有那种能够让人宁神静气的氛围了。道路被一再的拓宽,传统街巷整体格局被改变,城市肌理被破坏。大量的历史性建筑与古树名木在道路拓宽的过程中被消除掉,许多白墙黑瓦的建筑看起来都是崭新的,已经没有了古老的味道。许多街道的两旁,建筑都被推倒重建,而在旧城的范围内,你也能时不时的看到几栋异常突出的高层建筑。胡同和四合院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下班时间被堵在天安门前的长安街上或是西单商业区,王府井步行街前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些能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是说明北京旧城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了吗?可为什么会这样?带着一大串的疑问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但直到我在规划展览馆中看到了北京历代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的“梁陈方案”时,我好像明白了为什么。对北京旧城功能定位过多,导致利用过甚,以致于加剧了对北京旧城的破坏。
“梁陈方案”的精华在于其遵守了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的普通的原则,提出了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并在北京旧城外的西侧另辟新区的构想。这样,旧城流下,新建一个新中国的政治心脏,而一条便捷的东西干道的连接新旧二城,如扁担一样担起中国的政治心脏和中国的城市博物馆。建设新区对于城市发展来说既省钱,又具有相对较大的自由度,同时又可以使北京旧城在城市进化过程加速的将来避免陷入到文化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复杂矛盾之中去,可以说这个构想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但是它很快的就被否决了,取而代之的是以旧城为中心发展北京城的策略。按照后者建设北京城,导致旧城将承担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主要国际交往中心,中央和市级行政管理中心以及市级商业中心等多项功能,同时也是新兴服务业的重要分布区和主要居住区之一。这些功能的高度叠加,引入了大量的就业服务人口,导致北京的旧城日益破坏的加剧。我们不妨想想,如果当初我们能充分识别北京旧城的价值取向所在,合理的使用它,而不是给它冠以多种的功能定位,也就不会使它陷入到城市发展和建设中的旋涡之中,难以自拔。
所以,保护就在于合理的使用。无论是历史文化名城,还是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利用都是一种积极的保护手段,而在对文物古迹的利用中,合理二字又显得极为重要。这些年来各地都修复了不少名胜古迹,这对发掘当地的历史文化渊源,研究古建筑时代的特征和地方特色,发展旅游事业都无疑是极为积极和有意义的。但是许多古建筑被修复了之后,却常常不是空荡的开在那里,就是被封闭起来,除了让一些专家,领导和外国旅游者进入观赏以外,再也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也就是说,我们的文物保护单位常常只注意了古建筑的历史价值,艺价值和科学价值,而忽略了古建筑的使用价值。这样的话,很多的文物古迹其本身的价值就难以体现,甚至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会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换句话说,有价值的东西,能被使用的东西,人们才能长久的保留甚至保护它们。也就是说,对于文物古迹的合理使用也就是对它积极的保护。
梁思成这位建筑界的泰斗比谁都更早的意识到这点,他早在北京旧城墙被毁的当年就已经在这样做了。
真的非常遗憾生长在今天的我们再也看不到雄伟而美丽的北京的城墙和城门。当时听闻要拆除城墙和城门的时候,梁思成夫妇真的是非常的震惊,城墙被拆的理由是因为毁城者们认为城墙是封建帝国的防御工事,现在已经没有用了,它防碍城市交通和发展,它又是可以用于城市建设房屋或铺设马路的砖头的来源。然而在梁思成知道已经保护不了北京的旧城之后,是坚决反对毁坏城墙和城楼的,他主张城墙和城楼应当留下来服务于人民的健康和娱乐的,他指出城墙顶部十米或更宽的空间可以变成有花圃和园艺基地的永久性公园的,有双层屋顶的门楼和角楼可以建成博物馆,展览厅,小卖部和茶馆。城墙底部的护城河和二者之间的空地可以建成美丽的绿花带,供广大劳动人民划船,钓鱼和滑冰之用。他曾在他的文章中用如此动情的文字写到“它将是世界上最特殊的公园之一,一个全长达39.75公里的立体环城公园!”可惜,他的建议再一次被拒绝了。在以后的20年里,城墙整个被毁,所有漂亮的塔楼都被拆毁,只留下了东南角楼和南面的前门以及北面的城门楼,二者的雕楼都已被拆毁。这真的是一件很让人痛心的事情,我们继承了这个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无价之宝,可是却无法保护它,而其原因是因为大家都认为它虽作为历史文物,但已经没有使用价值了。如果当初采用了梁思成的建议,使其成为了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赋予它新的使用價值,那么今天我们也就有机会一睹他们的风采了。
看到千百年来所沉淀积累下来的历史文化古迹遭到破坏甚至不复存在,我相信作为中国人的我们都会非常遗憾,甚至痛心疾首,可当前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在总结以前的经验教训上,想出更好的对策来面对以后的保护问题。在对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中,我们必须要坚持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充分认识到合理利用在保护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才能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进行到底。
当然,北京还是有很多在文化保护方面做的不错的实例的。在保护的时候,他们积极地挖掘建筑的原始功能加以利用,但更多的是将建筑的功能进行合理地更换,以最小的改动来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故宫博物院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历史建筑文物,它的前身便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旧称紫禁城,它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故宫,无论是从其本身的建筑形式,还是从其的规划布局以及功能安排来说,都是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的,而且是值得大家去考究的。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古建筑都是木构的,如果将其闲置,没有人打理的话是非常容易被虫蚁蛀食或是雨水腐蚀的,而且木构建筑比较容易被损坏,因此需要大量的维修,而维修的费用从何而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故宫博物院诞生了,并陈列了各种各样的珍贵文物于其中。在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还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故宫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为丰富的博物馆,同时,它还作为中国古典建筑群对外开放。作为北京市的一个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它既能收取门票费作为修缮的费用,同时又有专门的人员对它们进行定期维护。
而正在改建的恭王府也是如此。提到恭王府可能有很多人都不太清楚是哪里,要是提到和绅这个乾隆时期的大贪官,我相信大家就都会知道了,恭王府的就是和绅的家了。在本世纪初恭王府府邸及花园曾被出售给辅仁大学作为校舍及宿舍,建国后又作为北京艺术师范学院校舍及中国艺术研究院办公和教学地点。1982年2月23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建立修复管理机构,1988年6月花园部分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而我们去参观的时候,恭王府前面的府邸正在维修,据说在今年5月左右就会修复完毕,然后全部对外开放。在这期间,恭王府一直被尝试着以各种用途来发挥它的作用,在被利用的同时,它也被较好地保存下来了,现在它是北京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王府。
等等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不仅是在北京,在中国的其他城市甚至国外也有非常多的这方面的例子。现在越来越多的历史文物古迹被开发成旅游参观的对象;或者是结合当地的文化风俗,挖掘出当地的特色产业,开发成集旅游、休闲、餐饮等为一身的商业街,就如长沙的太平街区的保护与建设以及上学期我们所做的控规的课程作业——黄沙坪的保护与建设都属于这一例。
对于历史文物古迹点,尤其是历史文物建筑的保护,就在于合理地利用它们,将它们的功能发挥出来,体现其本身价值的所在。
从社会方面来讲,对文物古迹的合理利用,能使城市和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得以保持它们的正常机能状态及和谐一致的关系。
上海有一个新天地的地方。我想所有的人到达那里应该都会有一种很舒服很放松的心情吧,这也是我第一次去那的感受。当时,我对于它并不了解,只是觉得它特别地漂亮,建筑与街巷格局传统中带一点现代,尺度怡人,再加上休闲、餐饮等功能,使人享受在其中。上海的新天地位于上海卢湾区东北角的太平街区,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单位“中共一大会址”和许多建于上世纪初,属于典型的上海石库门里弄建筑,历史文化内涵丰富。进行改造时,采取了在尊重历史和建筑文脉的基础上保留了外观的做法,以达到保护包括“中共一大会址”在内的历史街区风貌和历史文脉,同时在内部通过更新设施的手段引入商业功能,将历史文化建筑作为商业、餐饮、休闲、娱乐之用,这样既保护了其原有的风貌,又使得居住于其中的居民能对他们进行再利用。
从文化方面来说,对文物古迹的合理利用,能使文物建筑的考古、艺术、建筑和文献价值得到全面的保存,不仅保存了它的内在价值,也包括了它对城市主体的贡献。
“798艺术区”位于北京东北方向朝阳区大山子地区,是原国营798工厂等电子工业的厂区所在地,1950年代由苏联援建,东德负责设计建造的重点工业项目,见证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历程。798厂区的部分建筑采用现浇混凝土拱形结构,为典型的包豪斯风格的建筑,在亚洲亦属罕见。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扩张,原属城郊的大山子地区已经成为城区的一部分。自2002年开始,大量艺术家工作室和当代艺术机构开始进驻这里,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闲置厂房,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时尚店铺、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的聚集区,使这一区域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擢升为国内最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区。在对原有的历史文化遗留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原有的工业厂房被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带来了对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全新诠释。这些闲置厂房经改造后,本身成为新的建筑艺术品,在历史文脉与发展方式之间、实用与审美之间与厂区的旧有建筑保持了完美的对话。
又如法国的奥赛博物馆,这座被称为“欧洲最美的博物馆”的艺术宫殿也是法国的三大博物馆之一,其脚下的土地曾经经过无数的变迁。它的前身是奥赛火车站,奥赛火车站曾经有过一段很辉煌的历史,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力火车越来越长,原长138米的车站的站台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的需求,因此,它逐渐被人遗弃。后人关于对它的利用曾也提出过不少的方案,直至1972年,有人建议把火车站改造成博物馆,这个提议得到了当时任法国总统的蓬皮杜的支持,在意大利女设计师奥朗蒂的设计改造下,变成了焕然一新、精美绝伦的奥赛博物馆,从而将这座设计精良的建筑保存下来,并贡献出了它对城市主体所应承担的作用,同时也将其本身的建筑艺术感展现出来。
对文物古迹的合理利用,从经济上说,由于利用已有资产和现有道路等基本设施,免除拆迁费用和节省能源,也可获得相当的效益。
这一点在先前所说的北京古城墙拆迁案中就有提到过,当时梁思成就很明确地提到过,拆除古城墙和城门在经济上也是一大浪费。毁城者却指出拆除城墙可取得许多砖和地皮,利用为公路。而梁思成非常地不赞同,他曾指出城墙除1米厚的砖皮外,内皆灰土总数约1100万吨,以20节18吨车皮组成的列车日运一次,需83年才能运完,而这83年之中可运多少有用之物?废物体积如十二个景山,安放何处?北京城外并不缺少土地,四周都是广阔的平原,何苦要费巨大的人力取得这一带之地?拆除城墙的庞大劳动力又可积极生产许多有利于人民的成果。我真的很佩服梁思成对中國历史文物的了解与深刻的爱护之情,如果没有这种感情,又怎么能有如此精辟的结论。从国家的经济出发,据理力争,想保护北京的城墙与城门这一努力虽然失败了,但它将永远存活在所有中国人的心里。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剧的今天,许许多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将面临着新一时代的冲击和现代化建设的挑战,如何保护好历史留给我们的财产,这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甚至以后的将来我们都必须关注以及重视的一个问题。在此,我仅谈谈自己在北京实习之后所得的一点点想法。只有当价值与使用价值完美结合时,文物古迹或者更具体地说,文物建筑才能发挥出其独特的魅力。保护在于合理的利用,而合理二字则体现在利用和保护的有机结合上,我们只有这样做才能实现历史文化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北京;历史文物建筑;合理保护
北京的城市风貌极具特色,以中轴线和棋盘格式道路网奠定了城市的基本格局,紫禁城开阔雄伟,是当今世界建筑的一大瑰宝。街巷、胡同尺度宜人,著名的四合院民居以房屋围合着院子而著称,房屋掩映在绿树之中。宫殿、坛庙色彩瑰丽,民居以灰色调为主,两者交相映衬,构成了和谐的色彩景观。走在北京的旧城中,建筑体量不大,因为限高的原因高度较低,形成了舒缓开阔的视觉景观。当人们走在北京的街巷中,会感到舒服而平静。深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积淀,形成了古老北京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是当之无愧的东方文明的代表城市。因此,对于北京旧城的保护从来就是大家所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走在北京旧城的道路上,已经没有那种能够让人宁神静气的氛围了。道路被一再的拓宽,传统街巷整体格局被改变,城市肌理被破坏。大量的历史性建筑与古树名木在道路拓宽的过程中被消除掉,许多白墙黑瓦的建筑看起来都是崭新的,已经没有了古老的味道。许多街道的两旁,建筑都被推倒重建,而在旧城的范围内,你也能时不时的看到几栋异常突出的高层建筑。胡同和四合院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下班时间被堵在天安门前的长安街上或是西单商业区,王府井步行街前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些能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是说明北京旧城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了吗?可为什么会这样?带着一大串的疑问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但直到我在规划展览馆中看到了北京历代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的“梁陈方案”时,我好像明白了为什么。对北京旧城功能定位过多,导致利用过甚,以致于加剧了对北京旧城的破坏。
“梁陈方案”的精华在于其遵守了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的普通的原则,提出了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并在北京旧城外的西侧另辟新区的构想。这样,旧城流下,新建一个新中国的政治心脏,而一条便捷的东西干道的连接新旧二城,如扁担一样担起中国的政治心脏和中国的城市博物馆。建设新区对于城市发展来说既省钱,又具有相对较大的自由度,同时又可以使北京旧城在城市进化过程加速的将来避免陷入到文化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复杂矛盾之中去,可以说这个构想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但是它很快的就被否决了,取而代之的是以旧城为中心发展北京城的策略。按照后者建设北京城,导致旧城将承担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主要国际交往中心,中央和市级行政管理中心以及市级商业中心等多项功能,同时也是新兴服务业的重要分布区和主要居住区之一。这些功能的高度叠加,引入了大量的就业服务人口,导致北京的旧城日益破坏的加剧。我们不妨想想,如果当初我们能充分识别北京旧城的价值取向所在,合理的使用它,而不是给它冠以多种的功能定位,也就不会使它陷入到城市发展和建设中的旋涡之中,难以自拔。
所以,保护就在于合理的使用。无论是历史文化名城,还是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利用都是一种积极的保护手段,而在对文物古迹的利用中,合理二字又显得极为重要。这些年来各地都修复了不少名胜古迹,这对发掘当地的历史文化渊源,研究古建筑时代的特征和地方特色,发展旅游事业都无疑是极为积极和有意义的。但是许多古建筑被修复了之后,却常常不是空荡的开在那里,就是被封闭起来,除了让一些专家,领导和外国旅游者进入观赏以外,再也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也就是说,我们的文物保护单位常常只注意了古建筑的历史价值,艺价值和科学价值,而忽略了古建筑的使用价值。这样的话,很多的文物古迹其本身的价值就难以体现,甚至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会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换句话说,有价值的东西,能被使用的东西,人们才能长久的保留甚至保护它们。也就是说,对于文物古迹的合理使用也就是对它积极的保护。
梁思成这位建筑界的泰斗比谁都更早的意识到这点,他早在北京旧城墙被毁的当年就已经在这样做了。
真的非常遗憾生长在今天的我们再也看不到雄伟而美丽的北京的城墙和城门。当时听闻要拆除城墙和城门的时候,梁思成夫妇真的是非常的震惊,城墙被拆的理由是因为毁城者们认为城墙是封建帝国的防御工事,现在已经没有用了,它防碍城市交通和发展,它又是可以用于城市建设房屋或铺设马路的砖头的来源。然而在梁思成知道已经保护不了北京的旧城之后,是坚决反对毁坏城墙和城楼的,他主张城墙和城楼应当留下来服务于人民的健康和娱乐的,他指出城墙顶部十米或更宽的空间可以变成有花圃和园艺基地的永久性公园的,有双层屋顶的门楼和角楼可以建成博物馆,展览厅,小卖部和茶馆。城墙底部的护城河和二者之间的空地可以建成美丽的绿花带,供广大劳动人民划船,钓鱼和滑冰之用。他曾在他的文章中用如此动情的文字写到“它将是世界上最特殊的公园之一,一个全长达39.75公里的立体环城公园!”可惜,他的建议再一次被拒绝了。在以后的20年里,城墙整个被毁,所有漂亮的塔楼都被拆毁,只留下了东南角楼和南面的前门以及北面的城门楼,二者的雕楼都已被拆毁。这真的是一件很让人痛心的事情,我们继承了这个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无价之宝,可是却无法保护它,而其原因是因为大家都认为它虽作为历史文物,但已经没有使用价值了。如果当初采用了梁思成的建议,使其成为了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赋予它新的使用價值,那么今天我们也就有机会一睹他们的风采了。
看到千百年来所沉淀积累下来的历史文化古迹遭到破坏甚至不复存在,我相信作为中国人的我们都会非常遗憾,甚至痛心疾首,可当前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在总结以前的经验教训上,想出更好的对策来面对以后的保护问题。在对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中,我们必须要坚持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充分认识到合理利用在保护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才能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进行到底。
当然,北京还是有很多在文化保护方面做的不错的实例的。在保护的时候,他们积极地挖掘建筑的原始功能加以利用,但更多的是将建筑的功能进行合理地更换,以最小的改动来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故宫博物院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历史建筑文物,它的前身便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旧称紫禁城,它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故宫,无论是从其本身的建筑形式,还是从其的规划布局以及功能安排来说,都是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的,而且是值得大家去考究的。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古建筑都是木构的,如果将其闲置,没有人打理的话是非常容易被虫蚁蛀食或是雨水腐蚀的,而且木构建筑比较容易被损坏,因此需要大量的维修,而维修的费用从何而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故宫博物院诞生了,并陈列了各种各样的珍贵文物于其中。在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还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故宫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为丰富的博物馆,同时,它还作为中国古典建筑群对外开放。作为北京市的一个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它既能收取门票费作为修缮的费用,同时又有专门的人员对它们进行定期维护。
而正在改建的恭王府也是如此。提到恭王府可能有很多人都不太清楚是哪里,要是提到和绅这个乾隆时期的大贪官,我相信大家就都会知道了,恭王府的就是和绅的家了。在本世纪初恭王府府邸及花园曾被出售给辅仁大学作为校舍及宿舍,建国后又作为北京艺术师范学院校舍及中国艺术研究院办公和教学地点。1982年2月23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建立修复管理机构,1988年6月花园部分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而我们去参观的时候,恭王府前面的府邸正在维修,据说在今年5月左右就会修复完毕,然后全部对外开放。在这期间,恭王府一直被尝试着以各种用途来发挥它的作用,在被利用的同时,它也被较好地保存下来了,现在它是北京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王府。
等等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不仅是在北京,在中国的其他城市甚至国外也有非常多的这方面的例子。现在越来越多的历史文物古迹被开发成旅游参观的对象;或者是结合当地的文化风俗,挖掘出当地的特色产业,开发成集旅游、休闲、餐饮等为一身的商业街,就如长沙的太平街区的保护与建设以及上学期我们所做的控规的课程作业——黄沙坪的保护与建设都属于这一例。
对于历史文物古迹点,尤其是历史文物建筑的保护,就在于合理地利用它们,将它们的功能发挥出来,体现其本身价值的所在。
从社会方面来讲,对文物古迹的合理利用,能使城市和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得以保持它们的正常机能状态及和谐一致的关系。
上海有一个新天地的地方。我想所有的人到达那里应该都会有一种很舒服很放松的心情吧,这也是我第一次去那的感受。当时,我对于它并不了解,只是觉得它特别地漂亮,建筑与街巷格局传统中带一点现代,尺度怡人,再加上休闲、餐饮等功能,使人享受在其中。上海的新天地位于上海卢湾区东北角的太平街区,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单位“中共一大会址”和许多建于上世纪初,属于典型的上海石库门里弄建筑,历史文化内涵丰富。进行改造时,采取了在尊重历史和建筑文脉的基础上保留了外观的做法,以达到保护包括“中共一大会址”在内的历史街区风貌和历史文脉,同时在内部通过更新设施的手段引入商业功能,将历史文化建筑作为商业、餐饮、休闲、娱乐之用,这样既保护了其原有的风貌,又使得居住于其中的居民能对他们进行再利用。
从文化方面来说,对文物古迹的合理利用,能使文物建筑的考古、艺术、建筑和文献价值得到全面的保存,不仅保存了它的内在价值,也包括了它对城市主体的贡献。
“798艺术区”位于北京东北方向朝阳区大山子地区,是原国营798工厂等电子工业的厂区所在地,1950年代由苏联援建,东德负责设计建造的重点工业项目,见证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历程。798厂区的部分建筑采用现浇混凝土拱形结构,为典型的包豪斯风格的建筑,在亚洲亦属罕见。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扩张,原属城郊的大山子地区已经成为城区的一部分。自2002年开始,大量艺术家工作室和当代艺术机构开始进驻这里,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闲置厂房,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时尚店铺、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的聚集区,使这一区域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擢升为国内最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区。在对原有的历史文化遗留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原有的工业厂房被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带来了对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全新诠释。这些闲置厂房经改造后,本身成为新的建筑艺术品,在历史文脉与发展方式之间、实用与审美之间与厂区的旧有建筑保持了完美的对话。
又如法国的奥赛博物馆,这座被称为“欧洲最美的博物馆”的艺术宫殿也是法国的三大博物馆之一,其脚下的土地曾经经过无数的变迁。它的前身是奥赛火车站,奥赛火车站曾经有过一段很辉煌的历史,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力火车越来越长,原长138米的车站的站台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的需求,因此,它逐渐被人遗弃。后人关于对它的利用曾也提出过不少的方案,直至1972年,有人建议把火车站改造成博物馆,这个提议得到了当时任法国总统的蓬皮杜的支持,在意大利女设计师奥朗蒂的设计改造下,变成了焕然一新、精美绝伦的奥赛博物馆,从而将这座设计精良的建筑保存下来,并贡献出了它对城市主体所应承担的作用,同时也将其本身的建筑艺术感展现出来。
对文物古迹的合理利用,从经济上说,由于利用已有资产和现有道路等基本设施,免除拆迁费用和节省能源,也可获得相当的效益。
这一点在先前所说的北京古城墙拆迁案中就有提到过,当时梁思成就很明确地提到过,拆除古城墙和城门在经济上也是一大浪费。毁城者却指出拆除城墙可取得许多砖和地皮,利用为公路。而梁思成非常地不赞同,他曾指出城墙除1米厚的砖皮外,内皆灰土总数约1100万吨,以20节18吨车皮组成的列车日运一次,需83年才能运完,而这83年之中可运多少有用之物?废物体积如十二个景山,安放何处?北京城外并不缺少土地,四周都是广阔的平原,何苦要费巨大的人力取得这一带之地?拆除城墙的庞大劳动力又可积极生产许多有利于人民的成果。我真的很佩服梁思成对中國历史文物的了解与深刻的爱护之情,如果没有这种感情,又怎么能有如此精辟的结论。从国家的经济出发,据理力争,想保护北京的城墙与城门这一努力虽然失败了,但它将永远存活在所有中国人的心里。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剧的今天,许许多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将面临着新一时代的冲击和现代化建设的挑战,如何保护好历史留给我们的财产,这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甚至以后的将来我们都必须关注以及重视的一个问题。在此,我仅谈谈自己在北京实习之后所得的一点点想法。只有当价值与使用价值完美结合时,文物古迹或者更具体地说,文物建筑才能发挥出其独特的魅力。保护在于合理的利用,而合理二字则体现在利用和保护的有机结合上,我们只有这样做才能实现历史文化保护的可持续发展。